今天主要與大家分享一些藏傳佛教的鎏金佛像,這些銅鎏金或純銅的老佛像,都是先人用落後的工藝手工製作而成,但因為對佛的虔誠所製作的佛像在形態和細節上十分的考究。下面我就把收集到的一些佛像的圖片與大家展示,看看與我們常見的一些銅造像有何區別。
藏傳老寸佛 銅鎏金「白度母」 白度母又叫增壽救度佛母,是觀世音菩薩33種的化身之一,此造像為紅銅鎏金、造型飽滿生動、金水厚重 。
藏傳老寸佛銅鎏金「黃財神」出供紅銅鎏金、人物形態自然逼真,鎏金厚重老氣十足。黃財神為藏地各大教派奉持的五色財神之首(白財神、黃財神、紅財神、綠財神、黑財神),他右手持摩尼寶,象徵寶光普照十方,增添眾生的福報;左手抱一隻大貓鼬(吐寶鼠),鼬的嘴裡含著珠寶,象徵財寶。右腳踏一隻白色海螺,象徵著他能入海取寶。
老佛像金剛界毗盧佛(大日如來),在金剛界和胎藏界的兩部曼荼羅中,大日如來都是居於中央位置,他統率著全部佛和菩薩,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老佛像【阿彌陀佛 】黃銅材質包漿厚重。象徵大日如來的妙觀察智,名甘露王。於金剛界曼荼羅中稱受用智慧身如來,居於西方月輪之中央,身黃金色,結入定印,三昧耶形為蓮花。這種大頭細腰裸胸的造像風格在清代比較流行。
藏傳明代「寶冠釋迦牟尼」 胎體厚重、造型端莊大氣、面部刻畫細膩飽滿、皮殼厚重,包老到代。密教出現以前,佛像僅著通肩或袒右袈裟,一般不佩戴任何飾物,這一造像裝飾特點在斯瓦特、犍陀羅地區發現的佛教藝術初創時期的造像中可以得到印證。
藏傳老佛像 「綠度母」 保存完好、黃銅厚胎鑄造、通體鑲嵌天然寶石、皮殼厚重。綠度母為所有度母之主尊,總攝其餘二十尊化身之所有功德。且看整個佛像的姿態非常逍遙灑脫,身著緊身衣物,圖片中的俊美之色盡在其中。
藏傳清代乾隆時期「燃燈佛「,利馬銅材質、胎壁厚重敦實、衲衣及臺座釆用燒古工藝而呈現慄殼色澤、大開門乾隆朝宮廷造像。燃燈佛是三世三千佛中的過去佛之首,釋迦牟尼佛是現在佛,彌勒佛是未來佛。燃燈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授記之師,是他預言九十一劫後釋迦牟尼出世。
藏傳清中期「尊勝佛母」利馬銅材質、刻畫細膩、包漿渾厚。又稱烏瑟膩沙尊勝佛母、頂髻尊勝佛母、佛頂尊勝佛母尊勝佛母乃長壽三尊之一,三面八臂,面上各具三眼,面容兼具寂靜、愉悅與兇忿相,身如秋月,皎白無瑕,貌如妙齡少女。
藏傳紅銅「無量壽佛」 鑲嵌珊瑚和綠松石 工藝精湛 包漿厚重。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以無盡願力誓渡一切眾生。此件佛造像與我們日常看到的區別很大,但看整體做工非常的精巧。
藏傳清代「四臂觀音」 紅銅材質鑲嵌天然珊瑚和綠松石。四臂觀音是雪域西藏的守護神,藏族人由老至幼家家戶戶信奉的。
今天為大家展示的這些藏傳佛像與大家之前所認同或者見到的有很大的區別,每一件銅造像基本都是細腰大頭,在清代這樣的造型非常流行,在此每一尊佛像都是經過核實並做出詳細的解說,希望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