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明清金銅佛像是佛教造像之一,為近年藝術品拍賣市場十分青睞的拍品。明清兩朝是我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而明清金銅佛像也是當時非常有名的藝術形式,代表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藝術特點,無論是工藝,還是材質,都十分講究,也最具有觀賞性。此時的造像面相飽滿、造型優美,藝術水平極高;到了清代,造像則繼承了明代的風氣,做工精細,是藏傳金銅造像的高峰期。
此尊四臂觀音佛像底座為30cm,高為50cm.面頰方圓,髮髻高聳,雙目慈祥,身直端正,全軀趺坐,兩條主臂於胸前合什,另外兩臂分別舉至雙肩,左臂牽花,右臂持法器,為四臂觀音標準造像。此尊四臂觀音面相慈悲柔和,頭戴五葉寶冠。束高髻,圓形耳鐺垂肩。項圈下綴連珠式瓔珞,胸前垂掛瓔珞,肩披帛帶,雙肩寬厚,腰部收束,軀體柔軟飽滿,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
21世紀,鎏金佛像市場不斷攀升,收藏熱潮影響到國內。2004年11月,香港蘇富比的一尊明15世紀大威德明王鎏鎏金佛像,以1906.2萬港元成交,成為當時鎏鎏金佛像成交記錄中者。2004年德國納高秋拍會上,一件明永樂銅鎏金四臂觀音菩薩坐像,以22萬歐元成交。2004年,內地的佛像市場逐漸興起。北京翰海秋拍,首次集中推出了111件佛像拍品,以82%的成交率、2712.9萬元的總成交額在中國佛像藝術品拍賣史上寫下了新的一頁。中國嘉德的首場「尊崇之美——中國傳統佛像藝術品」專拍會,成交率為57.8%,成交額1288.8萬元,許多拍品的成交價都較起拍價格有30%至70%的升幅。獲得國內收藏界的普遍關注。
此件佛像將參加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專場拍賣,比起投資價值,佛像的收藏價值更多體現在其文化內涵上,藝術價值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其投資價值。據央視欄目報導,佛像藝術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佛教高深的思想集中凝聚在佛像裡,可以說每一件都包含了古人的藝術生命力。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九門網,只為藏友謀福利!
收藏新時代,一步一精彩!
▼
喜歡,就給我一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