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永樂鐵雕鋄金銀大黑天佛像
暢行天下(王暉)
王琦,網名暢行天下(王暉),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自己的收藏之路。雖歷經周折,然而痴迷古物之心不改,緣為好古之樂難以割捨之故。收藏主題涉獵於不同材質不同門類。象牙犀角蜜蠟瑪瑙,織繡帶飾文房古兵皆為愛物。近年專注於中國鐵雕鋄金銀器物及明清宮廷馬具的收藏及與其相關工藝歷史的研究。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收藏著一尊明代永樂宮廷佛像中的孤品:鐵雕鋄金銀大黑天佛像。
這尊鐵雕鋄金銀大黑天佛像。整體為鐵質加以雕琢而成。這尊大黑天佛像為站像,身體呈黑色,三目圓睜,張嘴露齒,鬚髮豎立,髮髻中端坐一化佛,頭戴五骷髏冠,掛人頭項蔓,披珠寶瓔珞,腰系蛇形腰帶,身後有飄帶式背光,左手託骷髏碗,右手持金剛鉞刀,腳踩仰面朝天狀的外道。據此可知這尊佛像的身份是二臂大黑天。佛像底座為通體鋄金並以雙層連珠紋裝飾的單層局部鋄金覆蓮紋底座,底座前方居中鏨刻「大明永樂年施」漢文款,由此可知此像為明永樂時宮廷所造佛像珍品。
佛像整體除了鬚髮、飄帶、發冠、瓔珞部位以鋄金技藝裝飾,眼部、牙齒、法器、發冠上骷髏以鋄銀技藝裝飾之外,其餘部位皆為加以發黑處理的素鐵。因此這尊佛像的整體觀感與某些銅鑄佛像所具有的鎏衣不鎏肉的視覺效果相似,也能夠以此通過色差來突出其藝術性。
大黑天又名瑪哈嘎拉,起源於印度,是印度教溼婆大神的化身。在印度教中被當作財神和戰神供奉。傳入西藏後被藏傳佛教認為是護法神和戰神來進行供奉。元朝時藏傳佛教開始傳入內地,大黑天首先得到了忽必烈的崇信,被視為蒙古軍隊的保護神。據說蒙古軍隊有一次在攻打一座宋城時,城中將士突然看到天兵天將布滿天空,宋城不戰而降,說是大黑天所顯的威靈。因此蒙古軍隊經常隨軍攜帶大黑天像,開戰之前會向大黑天祈求保佑蒙古軍隊得勝。相傳薩迦派高僧巴斯巴曾經為忽必烈製作了一尊大黑天佛像,元朝覆滅後元朝皇帝逃回草原後還一直供奉這尊大黑天佛像。明朝末年一位喇嘛攜帶著這尊大黑天佛像投奔皇太極,皇太極認為這是很重要的吉兆,並因此建立了後金第一座藏傳佛教寺廟盛京實勝寺用於供奉這尊大黑天佛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鐵雕鋄金銀二臂大黑天佛像是現在所知存世總量為幾百尊的永樂宮廷佛像中唯一存世的鐵雕鋄金銀佛像。由於所採用的工藝不同,製作鐵雕鋄金銀佛像比銅鑄鎏金佛像的工藝難度更大,所需時間更多,因此也更為稀有。明朝的鐵雕鋄金銀技術承繼自元朝工匠,並於明中期之後逐漸式微。永樂朝由於與元朝時間上相距不遠,因此在工匠技藝的傳承上還相對穩定。所以永樂宮廷器物中鐵雕鋄金銀器物仍舊能夠保持很高的工藝水平。
永樂朝在政治上出於籠絡藏地的目的,大量製作精美的藏傳佛教佛像和法器用於賞賜藏地高級僧侶和寺廟。再加上由於統治階級崇信藏傳佛教,也有一部分宮廷製作的佛像用於內庭供奉。
這尊鐵雕鋄金銀二臂大黑天佛像現在可以追溯到的來源是清宮舊藏。由於鐵雕佛像製作難度高而造成的珍稀性和二臂大黑天佛像所代表用於保佑徵戰勝利戰神的性質再加上首創「天子守國門」制度戎馬一生並駕崩於徵戰途中的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的人生經歷。我個人有個大膽的猜想:有可能這尊鐵雕鋄金銀二臂大黑天佛像是尚武一生的永樂皇帝下令為自己專門定製用於供奉的。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