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起峰與主持人現場交流
強軍夢是國家的夢、軍隊的夢,也是每個官兵的夢。由新華網和新華社軍分社聯合推出的兩院院士強軍夢系列訪談,將邀請眾多院士談強軍,以院士個人成長經歷為主線,暢談國家和軍隊的變遷。本期特邀中科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於起峰走進演播室。
於起峰,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光測圖像技術的優勢無法比擬
新華網記者:於院士,您長期從事光測實驗力學和測控光測圖像技術研究工作,請問什麼是光測圖像技術?
於起峰:我們知道,人類獲得的外界信息70%以上來自眼睛獲取的圖像,圖像所表達的信息最為豐富和直觀。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將圖像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數字圖像分析技術,成為科學研究中一種基本的工具。
近些年來,國際上迅速發展形成了一門新興交叉學科,這就是將傳統的攝影測量、光學測量與現代計算機視覺、數字圖像處理分析等學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攝像測量學,也有人將這種攝像測量的技術方法稱為光學測量或簡稱光測,而在專業學科領域,則稱之為光測圖像技術。
在工作中,我們應用各種可見光、紅外光以及高速攝像機拍出的圖像來進行各種測量就依靠這種技術。
攝像測量運用廣泛,指利用各種攝像機來進行運用測量。因為攝像機拍攝的時候既可以固定拍攝,也可以運動拍攝;拍攝目標也可以是固定或者運動的,所以可以做一個分類。
針對攝像機和拍攝物是否運動,我們將其歸納為四個模式:一、靜態相機測量靜態目標的「靜對靜」模式;二、攝像機不動,目標移動。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攝像機根據目標運動參數將其測量出來;三、攝像機運動,目標不動。比如將攝像機放在飛機、無人機、飛彈等上面。這時可以識別地面的目標,知道地面目標的位置和形狀等,稱為「動與靜」模式,這個模式最大的特點,除了發現目標和確定目標以外,還可以通過觀察地面掌握自己的位置,有導航的作用;四、「動對動」的測量,在飛機或飛彈上安裝攝像機,來測量另一個移動的目標,這是最難的模式,同時也是應用最多的。
新華網記者:光測圖像技術的發展都經歷了哪些階段?
於起峰:從測量的手段上來講,光測圖像技術經歷了從最早的模擬測量,到現在的數字測量;從內容上來看,經歷了從早期的二維測量、三維三自由度測量,到現在的三維六自由度測量。
新華網記者:目前國際上在這個領域的發展水平怎麼樣?
於起峰:目前最先進的仍是美國、德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在其軍事和民用領域廣泛應用。他們在測量對象、測量內容等方面已經應用的極為廣泛,在測量自動化水平和測量精度方面也都顯示出巨大的優勢。同時,測量設備越來越簡化,也越來越普及。
新華網記者:我國在光測圖像技術方面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於起峰:現在我們有很多人在做與這個領域相關的內容,包括很多高校和研究所、私營科技公司等。近年來我們在這個領域的發展水平提高的很快,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和重要。但與美、德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是原始創新少、高技術含量的發明創造少、具有國際水平的實用系統少。
新華網記者:與傳統測量手段相比,光學圖像測量具有哪些優勢?
於起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高精度,比如用幹涉條紋圖像測量,精度可達光波波長級,不到頭髮絲直徑的兩百分之一;
二是非接觸,它通過分析目標圖像進行測量,不會對目標的結構特性和運動特性帶來任何幹擾;
三是大視場,就是測量視野大,覆蓋範圍廣;
四是適合實時動態測量,它能實時監測監控運動目標,獲得運動參數,還能為各種飛行器、車輛提供視覺導航。
這些優勢都是傳統測量手段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