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兒階段開始的豐富而真切的生活經驗,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
看這些小學生的文章,感覺得到每一篇作文背後鮮活的小作者,讀得出他們在自己生活中的觀察、感受、經驗和想法,這些正是創造力的根源。
先來看一篇小學生作文:《貓咪》
它們的眼毛很好玩,像七根草沖天!
貓咪吃多鹹的食物會掉毛,所以不要吃多哦。
貓愛喝會流的水,如果太忙看不了就買一個自動的。
貓也會哭的。很傷心,眼睛下面都有水了。
小作者對貓咪的五官、四肢、飲食偏好、情感生活有細緻的觀察和生動的描繪,還附上了貓的家族漫畫,給貓咪們注釋了旁白,儼然一位二次元創作者。
這位小作者是芭學園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語文課上剛剛學習了說明文,於是老師讓孩子們也嘗試創作了一篇。
▼
芭學園小學四年級語文老師丹玲:
說明文在我的印象裡一直是「客觀的」、「規律的」、「有條理的」,直到我讀到了孩子們的作品:
第三段的原文,本來是這樣的:
因為這次創作的主要目的是嘗試典型的說明文風格,所以我們還是決定把這一段修改一下。孩子自己找到了一個非常貼切的詞語「繁殖能力」,來概括這一段的內容。
我本以為她只會寫「倉鼠的繁殖能力很強。」但孩子卻這樣寫道:「倉鼠的繁殖能力很強……倉鼠寶寶一個月後長大,然後可以再生寶寶,寶寶再生寶寶。」
對於孩子來說,她親身經歷到了生命的不斷延續,這讓她印象深刻。
▼
削筆刀這樣司空見慣的東西,如果讓我來寫,我會寫些什麼呢?功能?結構?材質?發明人?發展史?......
而孩子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它不同的形狀,使用的感受等等。這些在大人看來似乎不那麼「高大上」的研究,卻是他們的親身經歷。
在這裡,他們被允許表達自己的體驗和評價。說實話,他們能觀察表達得如此細緻有條理(而不是單純的「抄襲」得有條理),還是很讓人佩服的!
▼
鉛筆隨處可見,再普通不過。孩子卻會注意到,鉛筆有圓形的,還有六邊形的,又或是三角形這樣的細節。鉛筆和鉛筆不同,就像人和人會不同一樣。
突然想到木心曾經形容上海美專是「一座方頭方腦的有門無窗的冷藏倉庫」。孩子會像木心這樣,即使是一個毫無生命的東西,他也會用自己的精神,為它賦予獨特的意義和生命感。
▼
「倉鼠一般7點到8點起床,然後去木屑外面,去倉鼠的運動區運動一到兩個小時,然後回去睡回籠覺。」
這樣的小句子常常讓人眼前一亮!大抵只有孩子和科學家會蹲下來細細觀察倉鼠是幾點起床的吧。
這就是孩子的語言。他們表達的,是他們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法,而不是哪位科學家或者百科全書作者的。
他們的這些表達,也沒有被貼上「不成熟」、」不科學「、」不系統「的標籤,而被要求重新去抄寫、複製那些看似高級、卻並不十分理解的句子。
所以我們有機會看到這一篇篇個性鮮明的文章,這些文章處處流露出作者自己與被觀察的事物之間的情感。
更重要的是,我們尊重孩子的發現,在分享的過程中,我們也真心享受這些特別的小發現,這也保護了孩子們去觀察和探索的興趣。
將來,他們才會更樂於探索和研究,更有信心去介紹自己的發現。
與孩子之間的趣事:
體能課,老師說需要四個輪胎,熱心的孩子們一下衝了出去,拿了5個輪胎回來。
最後一個娃仰起頭問我:「肖巖,那這個輪胎怎麼辦」?
看著孩子們馬上就要上課了,我答:「沒事兒,你先去上課,肖巖滾回去」。
然後,一邊滾著輪胎,一邊笑到停不下來。
(來自芭學園彩虹園肖巖老師)
歡迎留言分享你和孩子的趣事。周末愉快~
孩 子 是 腳,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