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常常覺得說明文難寫或者說總寫不好。寫著寫著就把思路寫迷糊了,象進了迷宮一樣出不來。下面來說說怎樣寫好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等給人以知識的文章。說明文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說明性。所謂說明,就是把事物的結構、性質、成因、構造、關係、方法、功用等解說明白。說明文的種類很多,主要的是實物說明文和事理飛明文。科學性、通俗性和條理性,是說明文的三大特點。寫說明文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抓住特點進行說明。一般說來,事物大多數是可觸摸的。它們有形狀、結構、重量、顏色、氣味等等,讓它們之間互相比較、鑑別,就可以從中找出區別於其它事物而又常常被人所忽視的某些特徵。抓住這些特徵,就能把事物說明得準確、深刻、清楚,給人以正確的知識和確鑿可靠的信息。事物的特徵有的是非本質的,如形態、色澤、構造、功用等;有的則是本質的,如事物現象產生的原因、原理,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事物內在的實質聯繫等。抓住了事物的本質特徵,就會使讀者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從而獲得全面深刻的認識。
二、根據需要安排說明的順序。說明文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是要根據被說明的事物的特點和中心的需要來進行安排的。說明文常用的結構安排有下列三種:1.時間順序:就是按照事物發展的先後次序、順次來說明。一般說來,說明事物成因、方法,介紹動植物的生長過程等,都可採用這種順序。2.空間順序:就是按照事物的空間存在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下到上,或從前到後,或從整體到部分.…依次作介紹說明。一般說來,說明事物形狀、構造通常採用空間順序。3,邏輯順序:就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內在邏輯關係安排說明順序。說明某種事物事理的各個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或為因果,或為層遞,或為主次,或為總分,或為並列…按照邏輯順序來安排結構,就能妥貼地體現這種關係,使讀者的思路跟著文章的脈絡步步深人。說明順序,不是機械固定的,應根據被說明事物的特點靈活運用,有時說明複雜的事物,常常將幾種說明順序綜合運用。三、恰當地運用說明的方法。寫說明文,不僅要抓住特徵,注意條理,而且要巧妙運用說明方法。說明複雜的事物,可以採用分類說明的方法,這樣類別清楚,層次分明;要增強說明的生動性、形象性,使被說明事物的特徵變得鮮明突出,可以採用比喻說明的方法;而要使讀者準確地區別事物、認識事物、理解事物的本質持徵,則可以使用比較說明的方法;運用數字說明的方法,可使被說明的事物更具體;動用圖表說明事物,可以把複雜的事物說得清楚、直觀。寫說明文,一般運用平實的說明方式。有時可以運用文藝性的說明方式,如用故事說明,可使文章情趣盎然,娓娓動聽;用對話說明,可使文章生動活潑,引人注目;用自述說明,可使文章親切自然,激發興趣。由於某種表達上的需要,也往往在某些適當的地方運用記敘、議論或抒情的表達方式,使文章在介紹一般知識的同時,顯得生動、活潑,但比重不應過大,不能改變「以說明為主」這一特點。
四、要注意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準確、簡明、通俗、生動。準確,是指在說明事物、事理的本質特徵及其規律性時,要按照事物、事理的實際情況,以恰當的詞句,恰如其分表達出來。概念要明確,判斷要真實恰當,組詞造句和句子之間要符合邏輯,保證科學性。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句子中的修飾和限制成分往往使意思的表達更加準確、嚴密。簡明,就是語言簡潔明晰。說明文的寫作,決不容許語言的拖沓、堆砌和含糊,而要求言簡意賅,讓人一看就懂。通俗,就是說明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在語言表達上要質樸無華,曉暢明白。生動,是指說明可藉助一些修辭手法,將客觀事物的道理解說得生動、形象。文藝小品、科普讀物尤其要力求如此。只要掌握好上述這些基本要點,寫好說明文不再是難事!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