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有敘事線索,抓住敘事線索就弄清楚了這篇文章的脈絡。其實,議論文、說明文的考察要點就像敘事線索一樣,只要讓學生掌握住了學習方法,或者掌握了關於這兩種文體考試時的必考類型,學生自己甚至能自學同類的文章。因為文體相同,考題也有共性,初中、高中學生基本上可以舉一反三的自學了。
關於記敘文考試要點及必考題型,還有答題方式,我已經在這篇文章裡給大家總結好了,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給您全部總結好了,請查收,在這裡就不再詳敘。那麼,如何教學議論文和說明文呢?如何指導學生自學這兩個文體的文章呢?這兩種文體的文章答題技巧是怎樣的呢?鑑於篇幅問題,今天我們先介紹說明文的解題思路,請大家關注我的百家號,明天會給大家送上議論文的文體知識和解題思路。
如果考說明文的文體知識,首先會考到說明文的分類問題,要結合文本進行仔細辨認。根據語言風格,可分為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又叫科學小品文。根據說明對象的性質又可以分為事理說明文和事物說明文。不過,針對此考點出題較少,學生稍加了解即可。
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時間順序很好辨認,空間順序的特徵是地點的轉移,辨認的難度比時間順序大一點。最難講清楚的是邏輯順序,要辨別邏輯順序,要看文章內容是否由主要內容寫到次要內容;是否先交代原因,再交代結果;是否先說明個別現象再寫到一般現象;是否有現象總結出本質。這些需要語文老師結合課文內容給學生講清楚。還要注意,有的說明文會綜合運用多種說明順序。
考說明文類的閱讀理解題,最常出現的題型是「指出本段文字的說明方法,並簡析其作用」。常見的說明方法相信很多學生都能掌握住,比如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之類的。但如何分析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呢?
筆者給大家總結了這個問題常見的答題模式,教給學生套用就可以了。
舉例子:通過舉什麼例子,真實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什麼特點,使說明更具體真實,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