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即使是在線學習的狀態,每天早上,小學生們的學習任務也和朗讀分不開。朗讀課文、朗讀英語、朗讀數學公式,通過朗讀,達到強化記憶力的目的,讓小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更加鞏固。不過,我們大部分小學生在朗讀課文的時候,都是照著書本大聲念。甚至在學校早自習的時候,還有語文老師因為學生朗讀課文的聲音太小,而懲罰學生的現象。朗讀究竟該怎麼讀?大聲照著書本念,只是掌握了朗讀的行為,並不是真正的朗讀。
也有的老師會過度強調朗讀的效果,把朗讀當成了朗誦,有心的老師還會播放一些朗誦名家朗讀課文的音頻、視頻來給小學生們學習。當然,我們教導學生去了解朗誦的形式是好的,但是讓小學生們也達到朗誦的效果,這就不是朗讀練習了,會讓小學生覺得太難。通過我的教學實踐,真正的朗讀是什麼樣的呢?聲音洪亮、對文字把握精準、流利地讀出課文,飽含感情,這便是朗讀的基本形式,但是我們老師常常忽略教導學生學習朗讀的技巧,只有掌握好朗讀的技巧,才是提高語文成績的關鍵。
1、 梳理知識點,帶著理解來朗讀
有的語文老師喜歡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常做的教學設計就是: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朗讀課文,想一想為什麼作者……其實在真正朗讀課文的時候,我們小學生是沒辦法去帶著問題朗讀的,在培養學生們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我不希望同學們不能做到專心。所以朗讀課文就是專心朗讀,用心去體會文章和故事。這才能把朗讀在語文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值,通過朗讀,建立好專注度、知識點整理的好習慣。
對於通過朗讀來解決課後問題的學習方法,通常我會讓學生們先認真朗讀,再來梳理知識點,講一講朗讀以後,對文章的理解,也就是帶著理解來朗讀。通過朗讀,對課文建立體會架構,對知識點的梳理包括理解、問題、分析重點等等學習行為,而這一連串的學習,都會通過朗讀來達到潛移默化的習慣養成。具備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是語文學習能力提高的關鍵。
2、 朗讀需要完整性,需要小學生們的耐心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會這樣情景創設,比如:請1小組的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段,2小組朗讀第二段,分組朗讀課文。其實這不叫朗讀,只能說分組來讀課文,每個小組對讀到的文字進行理解和思考。朗讀是需要一個完整性的讀的過程,一篇課文,如果被分割了,那就達不到朗讀的目的。長期通過分割文字、段落來朗讀課文,會讓同學們對長篇文章失去耐心,如果讓學生完整地朗讀一篇文章,會錯誤百出,甚至沒有耐心讀完。
我對朗讀的要求就是保持讀的完整性,在點學生起來朗讀課文的時候,我也會儘量讓同學把課文全部朗讀完,再來提問和解答。朗讀整篇課文,可以從學習態度、語言表達能力、專注度等方面,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小學生的耐心。把對學習的探索欲,完整地沉浸在課文中,通過朗讀,來為自己找到答案,這才是正確的朗讀練習。
3、 體會不同的角度來朗讀課文
在高年級段的語文學習中,有不少課文是有角色的劃分、對話、角色的內容,通過對這些文字的學習和理解,學生們學會如何描寫對話場景。老師們也會在朗讀的時候,提醒學生們注意,說說你的看法,談談你的想法。教學中通過朗讀,來讓學生體會不同的角度和作者的情感,是我們需要提高的閱讀理解能力。想要找到這樣的答案,學生就得通過把自己放在不同的角度中,朗讀課文,包括對知識點的一個概括和提煉,都是學生們學習語文,提高學習能力的練習方法。
可見,朗讀真的不是拿著課本照著書念這麼簡單,朗讀是重要的語文學習能力,通過朗讀建立好語文思維、語文學習的習慣、語文朗讀的技巧,而達到提高語文成績的目的。希望老師和學生都能重視朗讀,認真來朗讀課文,提高自己的朗讀技巧,而不是把朗讀當成每天早上的打卡學習任務。關於朗讀的問題,大家還有什麼困惑,都可以給小島老師留言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