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詩文學家、教育家、詩人南懷瑾老師,在聊關於兒童為什麼要讀古詩詞、古文,怎麼讀的問題的問題時,指出:
讀書,尤其是讀中國書,就要高聲朗誦。高聲朗誦,有什麼道理呢?這個含意很多,朗讀多了,自然懂得言語與文字的音韻學。換句話,也懂得文字和語言之間拼音的學問。
不管中文、外文,高聲朗誦,慢慢悟進去,等長大了,音韻學懂了以後,將來的學問就廣博了,假使學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統統會悟到音韻的拼法,一學就會。
其實,高聲朗誦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它能培養語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產生自信!在孩子的腦海中,將閱讀與愉悅聯繫在一起。
孩子大聲朗誦的十大好處
一、有利於開發右腦。
因為大聲讀實質是朗讀者在自我欣賞自己的聲音,久而久之,有利於孩子形象思維能力的自我培養。
二、能改變孩子的性格。
性格內向者往往發出的聲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堅持大聲讀課文及其它文章、書籍,很容易使孩子愛講話,性格也就隨之而變。
三、有利於孩子體會到辯論、爭論的價值。
這是更好的、高質量地參與未來的事務的一種素質。
四、有利於改變自卑。
大多數的差生的突出表現就是不會大聲讀課文,大聲讀不好課文,從大聲朗讀開始訓練,許多差生能在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五、大聲讀,使腦神經處於極度興奮狀態。
這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書籍。
六、大聲讀需要集中精力,大腦處於「排空」狀態,有利於記憶材料。
七、大聲朗讀文章是語感形成的必走之路。
可以這麼說,沒有真正的大聲讀文章,就不會有什麼真正的語感。
瘋狂誦讀可形成良好的語感,背誦又是內化語文材料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把誦讀形成的語感積澱下來。
瘋狂誦讀的結果就會使同學們「出口成章」,它所積累的大量詞彙、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對於我們的寫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鑑作用。
八、大聲讀文章有利於「詩性美」的再現。
每篇文章、書籍都有著「詩」的美,都有著作者美的靈感,而大聲讀,可以將這種美還原。
九、大聲讀有利於其它學科的學習。
需要廣泛深入思考、記憶的學科如果運用了大聲讀,學習效率一定會很高。
十、有利於提高寫作能力。
大聲讀他人作品是學習的過程,大聲讀自己的作品實質是修改完善的過程。
誦讀和背誦可以把情緒最廣泛地調動起來,名篇佳作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只有在誦讀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轉、合,只有在誦讀中才能深刻地體會到。
長期堅持誦讀,就會從感性上、從直覺上、從整體上去認識、去體驗、去佔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動地消化和吸收;長期堅持誦讀,就能養成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的誦讀習慣。家長如何教孩子朗讀?
先解讀,後朗讀,會幫助孩子有更深的理解
正如《朗讀者》節目中的做法——先解讀,後朗讀。讓觀眾充分理解朗讀者的內心世界,再體會朗讀者演繹所流露出的情感,這樣卻讓整體「朗讀」更加觸動人心。
用一首詩來舉例,單純的默背容易將詩歌肢解。《朗讀者》《見字如面》這些節目中的書信、詩詞為何讓人印象深刻?它們將文字產生的背景也生動地呈現出來便是原因之一。
在孩子朗讀之前,你不妨先和他們做一些功課:
第一步——認字、正音。生字,找到讀音、意思;多音的字,確認在這裡讀什麼;多義的字,明白在這裡用的是哪個含義。
第二步——解題、辨體。大致分析詩歌的內容、體裁與題材,以及詩人的大致風格。
第三步——辨義,理解詩中每個詞的意思,每個典故的出處,每個句子的意思。
單純的背誦永遠是枯燥的,但是對故事的解讀卻生動有趣。即便是多花一些時間,讀上為數不多的詩歌,在這樣的完全解讀下,孩子讀詩的興趣也將大增。
創設情境,角色扮演
如果孩子朗讀不夠專心,你不妨試試和他們一起創設情境,角色扮演。
《見字如面》節目中,無論是哪一個朗讀者的念誦,都已經完全沉浸到角色中,這才使得書信愈發動人。
《朗讀者》亦然,朗讀者的故事與被朗誦的文字中所透露的,有著不少相似之處,帶著角色的朗讀才將文字演繹得更具感染力。
同樣,讓孩子融入到情境中,在情境中角色扮演,抑揚頓挫中,孩子們的朗讀也將更有滋味,更易理解內容。
家長如何為孩子朗讀?記著這13條
關於如何朗讀,以下摘自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的百萬暢銷書《朗讀手冊》,非常權威。
1、朗讀越早開始越好,並儘量堅持到孩子小學畢業。
2、對於自己重視的事,我們一定抽得出時間。每天至少安排一個固定的朗讀時間,儘量使之成為習慣。
3、不妨從由韻律感的童謠、兒歌和幾行字的繪本開始,再逐步朗讀文字較多、圖畫較少的童書,再到有章節的故事及小說。
4、只要時間允許,就頻繁地為孩子朗讀。但開始時一次時間不要過長,保持孩子對朗讀的熱情。隨著孩子的接受度,慢慢增加時間。
5.除非孩子的想像力與注意力足夠成熟,否則應避免朗讀太長的描述性的句子和段落。根據情況進行縮減或刪除沒什麼不對。預先看一遍可以幫助你找到這種長句,不妨先用鉛筆作記號。
6.如果章節很長,或者你每天沒有足夠的時間讀完整整一章,那麼請在懸疑處打住,讓孩子意猶未盡,眼巴巴盼望下一次朗讀時間,聆聽下回分解。
7.給孩子幾分鐘的時間定下心來,調整姿勢,準備好心情,來聆聽故事。如果讀的是一本小說,在開始時問一下昨天講到哪裡了。在聆聽中,情緒是重要因素。「現在停下,安靜,坐直,注意聽。」這類權威口吻無法創造好的聆聽氣氛。
8.在讀完一個故事後,勻出時間與孩子討論。讓孩子去探索,幫助他通過口頭表達、寫作或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來表達感受,但關鍵是用孩子自己願意的方式。不要把討論變成隨堂測驗,也切不可盤問孩子對故事的解釋。
9.朗讀最常犯的錯誤是:讀得太快———不論朗讀者是7歲還是40歲,都常犯這個毛病。慢慢念可以讓孩子將聽到的內容,在腦海中勾勒出圖像。放慢速度可以讓孩子仔細觀看書中的圖畫,匆促朗讀會使朗讀者沒時間運用表達技術。
10.當孩子提出有關文本的問題時,帶著孩子一起查參考書或工具書,找尋答案。這可以擴展孩子的知識面,並培養孩子熟練運用圖書館資源的技能。
11.當你與孩子讀到值得背下來的美文佳句時,在旁邊做個小記號,畫個小星星。孩子應該與書有所互動,方式之一就是在書上的精彩之處留下漂亮的筆跡。
12.有多動症或閱讀障礙的兒童往往很難坐下來聆聽。紙、蠟筆或鉛筆可以讓他們一邊聽,一邊雙手忙個不停。(在打電話時,你不是也胡寫亂畫嗎?)
13.幫孩子延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的最好方法是與他一對一地相處。讀故事給孩子聽,並留意他們聽故事時的反應,可以帶來許多好處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