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對於"朗讀"二字的印象是朗誦比賽中的口若懸河;是舞臺上的專業吟誦;或者是在課堂上被點名的不情願朗讀。
但是,當《見字如面》和《朗讀者》這兩個節目出現在大家的視線後,人們重新認識了"朗讀"的價值和意義。
一檔檔文化類節目的崛起,在喚起了人們對朗讀的關注度同時,也讓人們產生了一個疑惑:我們是否應該帶著孩子重新去讀那些書信,教會孩子如何朗讀?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
我曾在書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而朗讀,則是愛的表達、傳遞,用朗讀來陪伴孩子成長,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滋養。難怪教育圈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千金難買為孩子讀書的母親。
《朗讀手冊》的作者吉姆·崔利斯曾說過:"當大人讀書給孩子聽的時候,有3件重要的事同時發生:孩子和書之間產生一種愉悅的聯結關係;家長和孩子同時從書裡學到東西;家長把文字以及文字的發音灌輸到孩子的耳朵裡"。
當孩子用耳朵去學習的時候,不僅可以使他們的語言能力快速提高,也能為母親和孩子之間增加親密的紐帶。
吉姆·崔利斯有句話說得也非常好:"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給孩子讀書,應是最便宜、最方便,也是最高貴的教育方式。
成為朗讀者,孩子會學會閱讀並深深愛上閱讀
北大教授、安徒生文學獎得主曹文軒曾無數次被人追問:"究竟有什麼辦法讓孩子愛上閱讀?"曹文軒每次都會告訴他們:"為孩子朗讀——通過朗讀,將他們從聲音世界讀到文字世界。"
所有的文字在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下都具有不同的豐富含義,而朗讀則是對文字的二次創作,在新的領域為文字賦予新的生命。當這些文字被理解,被再次誦讀,我們也將產生發自肺腑的共鳴。
一個出色的母親,能聲情並茂的朗讀一篇文章裡最扣人心弦的精彩片段,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深深吸引,並對文章產生共鳴。一位優秀的母親,能通過朗讀帶領孩子進入文字的世界,讓孩子永遠不想放棄。
成為朗讀者,會讓孩子發生巨大的變化
朗讀,就是一個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眼、口、耳、腦協同作用的創造性閱讀活動。
朗讀可以開發孩子的右腦:因為大聲讀實質是朗讀者在自我欣賞自己的聲音,久而久之,有利於孩子形象思維能力的自我培養。
朗讀可以改變孩子的性格:性格內向者往往發出的聲音也很小,如果孩子能堅持大聲讀優質作品、書籍,很容易使孩子變得開朗。
朗讀能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音律美,透過音律感受作者的情感,從情感中升華出對大千世界的美好憧憬。在成長的路上帶著憧憬去體驗百味人生,再從人生的歷練中回味在腦海中留下印記的那些文字。
這樣的他,思想是深邃的,胸襟是寬廣的,志趣是高遠的。未來的他,定是充滿著對成功的渴望,並從小具備了成功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