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是中考當中一種常見的非常有規律的題型,其中的許多問法,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答案。
所以解答中考說明文閱讀,可以考慮還原法。
所謂的還原法,就是根據問題答案會顯現或隱匿在原文中的原理,把問題還原到原文當中,通過搜集並且篩選有關的信息,進而尋求到問題的答案的方法。
下面,就結合一道例題,談一談還原法具體如何運用。
材料非常簡短,閱讀的文字也不多,就不在文中做標記,而是希望大家一氣讀完。
解題的順序。
只要是閱讀,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整體的感知都是非常的重要,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審清題目,還原問題並推敲出正確的答案,這可以看成是解題的順序。
解題的技巧
看完材料,再看一看具體的問題,一篇短文後面跟了六個問題,雖然都不是很難的問題,但是在解題上卻非常有典型性。下面說一下解題的技巧。
整體感知。
解答語段閱讀題,整體感知是前提。接觸到閱讀材料,先要迅速默讀,從整體了解文章,感知出寫的是啥內容,初步理清出結構層次,體會語言的特色。比如上邊的例文,雖然很短,卻也有三個自然段。
第一段,是說明沙塵暴來臨時出現的景象,第二段,說明了沙塵暴頻繁出現的原因,以及人類破壞自然的後果,第三段呢,則是呼籲人們趕快覺醒,語言風格是比較平實的。
2.審清題目。
這一步呢,是還原和解答問題的基礎。同學們要弄清題目問了什麼,是怎樣問的,把題目隱含的信息搞清,明確題目的要求,以及回答問題角度和思路。除了第五題,剩下的題目都問的非常明確,。第5題呢,則需要仔細審審:題目有兩個問,第二問為第一問的依據;第二問的實質呢,是分析「幾乎」一詞在句中的作用;問題之本身,包含著解答的方法:我們可以再做一下實驗,把原句與去掉「幾乎」後的句子進行比較,這樣一下子,便能看出表達的意思的不同,就是問題的答案。
3.問題還原。
怎麼是還原問題呢?就是將具體的問題還原到原文之中,看看問題是從哪裡提出來的,是針對哪句、哪段、哪部分,或者是面向全文,確定問題解答的有效區,也就是確定答案的範圍。像上文的例子,如第5題出自「春季幾乎無日不風」,第1題出自第一段,第6題則是從全文而來的。
4.推敲答案。
編筐窩簍,全在收口。分析了一堆內容,忙活了一大陣子,就是為了做出正確答案。到底如何做到呢?就是根據題目要求,在有效「信息區」中進行比較、篩選、推敲、提煉,組織問題的答案。如第1題,在第一段中稍一篩選,便可找到它的答案:飛沙走石,天昏地暗,能見度極低。
總而言之,運用還原法解答說明文的閱讀理解題,符合一般的思維過程,符合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分析、解答閱讀題的基本原則。
題目非常的簡單,非常適合用來給大家示範方法。自然,答案也就不給大家,只要認真讀一讀分析,是可以看到答案的。
初中語文,閱讀走心,學會積累,重視語言建構,有能力自然得高分
中考語文,複習要有全局觀念,閱讀寫作合二為一
初中語文,古詩詞鑑賞題目解題指導
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概括要點題目,解題指導和示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