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說明文閱讀,一個公式解決語言準確性!

2021-01-09 丘河語文說

【知識梳理】

說明文屬於實用性很強的文體,語言的準確性是其最基本特徵和要求。如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性質、程序等,都要求科學準確。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主要體現在修飾限制性詞語(如形容詞、數量詞、副詞等)及短語對中心詞句的修飾限制或補充說明。說明文語言在準確性的基礎上,還有生動和平實兩種風格。在小學階段,對於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考查頻率最高,常見的出題模式是「……詞能否刪掉或替換」。

一、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一)修飾、限制性詞語的運用。主要是表示時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徵、性質等方面的詞,對事物或事理進行準確地說明。例如「基本」「比較」「大約」等詞語。

(二)恰當運用模糊語言。說明文中,有時使用表意精確的詞語,有時使用表意模糊的語言,要根據作者對事物的認識程度而定。有些事物本身在不斷變化著,有些事物人們的認識暫時有限,如果太肯定,顯得武斷,運用模糊語言反而能準確地反映事物的客觀存在和人們的認識程度。

(三)同義(近義)詞的選用。準確選用同義(近義)詞,使語言豐富,避免重複,準確表達複雜的事物。

二、準確性常見詞語

(一)時間(目前、不久、已經、早已、一直等)

(二)頻率(一般、經常、常常、總是、有時等)

(三)估計(大約、也許、至少、幾乎、可能等)

(四)數量(之一、個別、有餘、一些、不足等)

(五)程度(最、很、更、十分、非常、較等)

(六)程序(漸漸、逐漸、次第、陸續、相繼等)

(七)來源(據說、研究表明、調查顯示等)

三、刪換題答題步驟

(一)表態。明確表示態度,如「不能去掉」或「不能換」。一般情況下不能去掉或替換。

(二)解釋。解釋詞語的字面意思,分析其在句子中的具體說明作用。例如對什麼事物作了修飾、限制,或者修飾、限制了事物的什麼特點。

(三)揭示。揭示它的客觀科學性。例如準確、客觀等。

(四)總結。總結該詞語用在這裡對說明事物特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或說明去掉、替換該詞語所帶來的不良後果(不符合客觀實際、不準確等)。

【創意公式】

【經典例題】

人是微生物群居體

你相信嗎?你體內的大多數細胞並不是你自己的,甚至也根本不是人類的細胞,它們是細菌。我們的腳趾上有肉眼看不見的線狀真菌在生根發芽,我們腹部有重達1公斤的細菌,我們的身體是由人類細胞、真菌、細菌和病毒組成的混合體,可以被看作是超個體或微生物群居體的一個最好例子。

最近,倫敦大學的科學家提出了上述觀點,並闡述了人體內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他們說,在我們的身體內,存在500多種不同種類的細菌,這些細菌組成了100萬億個細胞,外來的細胞大大超過了我們體內自身的細胞,我們自身的細胞只有幾萬億個,所以可以得出結論,我們體內的基因大部分來自於細菌。

幸運的是,雖然這些細菌在分享我們的食物,但它們不會對我們造成傷害。實際上,細菌通常對我們的身體是有益的,它們通過與我們的免疫系統緊密合作,幫助我們抵禦疾病的侵擾。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說:「我們已經知道某些時候很多疾病是由包括遺傳和環境等多種因素引發的,生物群居體這個概念能幫助我們理解疾病的過程。」他相信這個方法運用於心臟病、某些癌症,甚至於一些神經疾病的研究。

『問題』

第三段中「分享」一詞能否換成「吞噬」「搶奪」等詞語?為什麼?(3分)

『參考答案』

不能,因為本文主要說明了細菌對人類身體的益處,用「分享」能夠準確體現這一點,而「吞噬」「搶奪」等詞帶有對人傷害的意思,所以不能換。

『優優說題』

先進行表態,明確不可替換,再分析被替換詞的好處,以及替換詞的不好。作答時結合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等特點。

——選自《小學語文閱讀提分技巧創意公式法》(李鳳敏 丘河 主編)

相關焦點

  • 小學必備知識點: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基礎知識、閱讀與作文是語文考試的三大塊,其中閱讀理解佔比很大,也很容易丟分。做好閱讀理解題,可以幫助孩子在語文考試中保持出色的成績,與其他考生拉開差距。閱讀理解的答題很有技巧,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學吧!4年級閱讀突破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 小學語文閱讀專項十五——說明文閱讀的簡單方法
    在小學閱讀理解中,除了記敘文,還有一種較為簡單的文章,就是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的表達方式,通過客觀的描述來闡明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的特點是在內容上具有科學性,在結構上具有條理性,在語言上具有準確性。
  • 說明文閱讀知識點及答題技巧歸納
    一、說明文分類 1、依據說明對象與目的的不同分為: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著重介紹說明事物的特點(如:形態、位置、結構、功能等)事理說明文:著重闡明事物內在機理(如:概念、特點、種類、原因、規律等)2、依語言特色分為:平實說明文、生動說明文 二、說明對象 1、分兩類
  • 都說說明文很簡單,為什麼小學六年級同學也會扣很多分
    【都說說明文很簡單,為什麼小學六年級同學也會扣很多分】一位來自武漢六年級的同學,作文寫得非常好,經常拿滿分。可是閱讀理解經常30分扣10分,難道閱讀理解比作文難嗎?不是閱讀難,而是閱讀和作文的學習方法有差別,閱讀注重答題格式,不能天馬行空的答題,而作文恰恰相反。
  • 說明文閱讀
    事理說明文闡釋抽象的事理、本質、關係、規律等內容的說明文,如《大自然的語言》說明了物候現象。遞進式事理說明文多用遞進式結構,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把道理說深說透。如《大自然的語言》按照從物候現象到物候規律的認知過程進行說明,是層層遞進結構。
  • 小學語文丨什麼是說明文,怎樣寫好說明文?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方法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它用來說明某種客觀事物或某種道理,應用範圍非常廣泛。說明文的種類按說明對象分: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按語言風格分:平時說明文和生動說明文。按說明特點分:文藝性說明文和科學性說明文。
  • 小學語文說明文中常見的說明方法
    大家好 ,今天講解一下小學語文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 以及每種說明方法具有的特點。說明方法一共有十種。小學語文常用的,或者比較常見的說明方法 ,有以下幾種。說明方法是中考和高考都會出現的考點。一、列數字。
  • 閱讀技巧公式:說明文怎麼做到不丟分?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事物、事理、程序進行介紹、解說的一種文體。說明文的考查頻率略高,考查的材料幾乎全部來自課外,閱讀題中的失分率還是相對較高。說明文常考題型中說明的順序及思路也很很多同學的丟分點,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 2017年中考現代文閱讀知識科普:說明文
    說明文的結構   1、說明文的結構有:總分式、並列式、層進式、對照式(結構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說明文常常是幾種結構綜合運用的。   2、把握結構的意義。   說明的順序   1、說明的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包括發展順序)、事理順序(邏輯順序)等。
  • 中考說明文閱讀文體常識及知識要點!
    說明文閱讀,在初中階段的各類考試中,佔有較大的分值,因而是學習的重點內容之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們在八年級上下冊共安排六個專題進行系統訓練,以提高同學們的說明文閱讀能力。(2)空間順序:也稱方位順序,依據構成一個事物各部分的順序來寫,或由前到後,或由上到下,或由外及裡,或由大到小,或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或按東南西北的方位。(3)邏輯順序:是按照事物內部的來說明事物的一種順序。
  • 中考語文,記牢規則不丟分,說明文閱讀解題方法歸納總結
    各地的語文試卷,閱讀部分佔的分都不少,以150分為滿分的試卷為例,基礎知識一般考30分,作文60分,剩下的就都是閱讀。其中現代文閱讀要佔到40分。如果這一部分我們能多拿分,那麼在語文學科方面基本是穩操勝券的。
  • 2019教師招聘考試專業基礎知識:關於現代文閱讀中說明文閱讀的幾點...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無論哪一學段,閱讀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所佔分值也比較大,是對考生閱讀、理解、歸納、總結、鑑賞、語言表達等能力的綜合考查。而且所給出的文本都有一定的篇幅長度以及相應的難度,需要較多的時間去閱讀、分析、做題。但在緊張、有限的考試時間內如何能快速、準確的理解文章,抓對關鍵,拿到備考,就成為考生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說明文閱讀得分不高?你需要研究一下這篇答題技巧啦!
    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二、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說明文往往需要運用首括句和中心句來提示說明重點,包括說明事物的特徵。反之,如果需要為說明文的語段加一個標題,也可以用說明對象作為標題。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例:《看雲識天氣》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及怎樣看雲識天氣。
  • 蔣智斌:一篇科普性說明文,能上出多少語文的味道
    科普說明文,一旦入選語文教材,就明確了它的定位——必須成為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有效載體。 因此,說明文教學理應具有語文課共有的特徵——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提高。那該如何解決科普說明文中的常識呢?畢竟科普說明文中那麼多的知識點是不可迴避的呀!教學最難處理的是科學知識、說明方法與語言形式之間的關係。
  • 2020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答題技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說明文基本知識   1、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狀態、性質、構造、功用、製作方法、發展過程以及內在事理的一種實用文體。
  • 初中語文閱讀 說明文閱讀(完結)
    (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將至》)上面四段材料都與梅花有關,但材料4與前三段材料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行文風格明顯不同。請結合本文語言風格試作簡略分析。4.「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梅花的綻放常常韻含詩情蕩漾。其實詩人們喜好根據植物的自然特性來塑造其文學形象 ,你知道還有哪些植物曾在文學作品中出現過?請仿照本文的段式結構寫一段文藝性說明文字。
  • 說明文文體知識
    二、分類 1、根據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不同,分為事物說明文(如《中國石拱橋》)和事理說明文(如《大自然的語言》)2、根據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的不同,分為平實的說明文和生動的說明文三、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所謂特徵是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只有抓住特徵才能說明白這一事物或事理的獨特之處。
  • 小學語文閱讀說明文中常見的說明方法及作用歸納解析(附習題)
    準確把握說明方法及作用是說明文閱讀中十分重要的解題技巧,今天荷香芬芳為大家詳細講解了小學閱讀常見的四種說明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同學們提高閱讀能力,增強閱讀興趣,增強解答此類題的能力。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好處    有時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問題,往往用簡明扼要的話給事物下定義,使讀者對被說明對象有個明確的概念。
  • 濟南市各地2020年中考語文模擬試卷精選彙編:說明文閱讀專題
    說明人體通過自身調節達到陰陽平衡,病痛常常不藥而愈,但也不排除有特殊情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評分意見:本題4分。解釋詞語佔1分,結合內容分析表達作用佔3分。槐蔭一模七、說明文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25~27題。
  • 小學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有哪些?全部匯總在這裡了
    非常佩服這位家長,孩子4年級對於說明文的閱讀理解一竅不通,學霸爸爸為了孩子能儘快掌握,熬了7個通宵,把小學說明文常見題型和解題固定知識點匯總了出來:小學生明文常見題型如下。小學說明文固定知識點如下。1.說明文的說明順序分為: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