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技巧公式:說明文怎麼做到不丟分?

2021-01-15 教育壹周刊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事物、事理、程序進行介紹、解說的一種文體。說明文的考查頻率略高,考查的材料幾乎全部來自課外,閱讀題中的失分率還是相對較高。

說明文常考題型中說明的順序及思路也很很多同學的丟分點,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對於順序判斷分析類題型,如果是時間、空間順序,一般通過表示時間或方位的標誌性詞語即可明確判斷。

邏輯順序的判斷和分析則稍微麻煩些,常通過段意或層意判斷,而段意或層意的概括基本有三種方法:

第一,看段首句或段尾句;

第二,找段中關鍵詞,串詞成句;

第三,通過說明對象加內容(特徵)概括段層意。

根據段層意即可判斷屬於哪種順序,同時也完成了對思路的分析。凡順序調換類題型,表態均不可調換。

【創意公式】說明順序及思路=(表態度)+定順序+明思路(形式+內容+順序)+答作用(結論)

同時,說明方法辨析及其作用分析一直是考查的重點。幾乎所有說明文閱讀中都會或多或少涉及。尤其以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引資料、分類別最為常用,其他的也偶有涉及。

所以,只要準確把握常見說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類題還是相對較容易的。不過,一些並不直接指明說明方法的題會多少幹擾學生思維,影響對解題角度和方法的判定。

【創意公式】說明方法分析=說明方法+(舉例)+自身作用+具體分析(角度:結合語境和內容)

一般說明文解題思路一般是基於原文分析材料,結合實際表達觀點,聯想創意。

只要掌握這個技巧,加上經常練習,一定能夠做到不丟分哦!

相關焦點

  • 說明文閱讀理解想要不丟分,這10種說明文說明方法,必須爛熟於心
    本文是《語文閱讀理解40種解題技巧與思維導圖》第6講,主要分享了4個說明文閱讀理解答題方法:1、說明文中的10種說明方法2、說明文分類3、說明文中的說明順序4、說明文文體知識思維導圖本專欄總結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
  • 中考語文,記牢規則不丟分,說明文閱讀解題方法歸納總結
    各地的語文試卷,閱讀部分佔的分都不少,以150分為滿分的試卷為例,基礎知識一般考30分,作文60分,剩下的就都是閱讀。其中現代文閱讀要佔到40分。如果這一部分我們能多拿分,那麼在語文學科方面基本是穩操勝券的。
  • 小學說明文閱讀,一個公式解決語言準確性!
    說明文語言在準確性的基礎上,還有生動和平實兩種風格。在小學階段,對於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考查頻率最高,常見的出題模式是「……詞能否刪掉或替換」。一、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一)修飾、限制性詞語的運用。主要是表示時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徵、性質等方面的詞,對事物或事理進行準確地說明。例如「基本」「比較」「大約」等詞語。(二)恰當運用模糊語言。
  • 2020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答題技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說明文基本知識   1、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狀態、性質、構造、功用、製作方法、發展過程以及內在事理的一種實用文體。
  • 說明文閱讀知識點及答題技巧歸納
    一、說明文分類 1、依據說明對象與目的的不同分為: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著重介紹說明事物的特點(如:形態、位置、結構、功能等)事理說明文:著重闡明事物內在機理(如:概念、特點、種類、原因、規律等)2、依語言特色分為:平實說明文、生動說明文 二、說明對象 1、分兩類
  • 小學生怎麼閱讀和分析說明文?學會策略,才能應用自如!
    學生第一次接觸說明文這種文體大概在五年級,五年級有個單元專門學習說明文,學生分別學習了《太陽》和《松鼠》這兩篇課文。學生學習完說明文後,當然要做相關的訓練來鞏固知識啦,那麼小學生應該怎麼去閱讀和分析說明文呢?接下來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起去學習學習。
  • 初中語文,運用還原法解答說明文閱讀試題
    說明文是中考當中一種常見的非常有規律的題型,其中的許多問法,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答案。所以解答中考說明文閱讀,可以考慮還原法。所謂的還原法,就是根據問題答案會顯現或隱匿在原文中的原理,把問題還原到原文當中,通過搜集並且篩選有關的信息,進而尋求到問題的答案的方法。
  • 說明文閱讀
    說明文的分類按說明對象與目的 事物說明文解說實體事物的形態、結構、性質、特徵等內容的說明文,如《蘇州園林》。按語言特色 平實性說明文直截了當地說明所寫對象,不誇張、不描寫,沒有弦外之音,如《恐龍無處不有》。
  • 說明文閱讀得分不高?你需要研究一下這篇答題技巧啦!
    5、近幾年說明文選段多為科技類說明文,此類說明文一般是事理說明文居多,故多用邏輯順序。七、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並列式、遞進式等。對策:答:(1)不可以。(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2)定性。
  • 小學必備知識點: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基礎知識、閱讀與作文是語文考試的三大塊,其中閱讀理解佔比很大,也很容易丟分。做好閱讀理解題,可以幫助孩子在語文考試中保持出色的成績,與其他考生拉開差距。閱讀理解的答題很有技巧,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學吧!4年級閱讀突破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 說明文閱讀技巧以及考試要點(必收藏)
    一、什麼是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道理的文章,目的是給人以知識。  二、說明文的分類:1、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2、事理說明文: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的事理。  五、說明文的結構:1、「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2、並列式、遞進式等。(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六、說明文的語言:以準確為前提,可以平實,可以生動。題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
  • 初中語文閱讀 說明文閱讀(完結)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已成為勵志名句,該詩出自唐代黃櫱禪師之口,其機鋒峻烈,道出了一個真理,那就是「世間事皆須迎難而上,只有堅持信念不動搖,才有可能苦盡甘來」。在數九隆冬的嚴寒時節,鳥獸不出,草木凋零,但梅花卻在此時凌寒獨放,所以明代道源寫道:「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一個「獨」字,可見詩人對梅花的憐愛。南朝的何遜也稱讚:「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勾勒出梅花迎霜傲雪的高標逸韻。
  • 小學生怎麼寫好說明文?請看看說明文寫作方法,你會茅塞頓開!
    上了五年級,學生就開始接觸說明文,學習完說明文課文後,老師還會要求學生自己寫一篇說明文。因為學生剛接觸這個知識不久,也缺少這方面的訓練,因此有不少同學根本不清楚寫說明文的技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說說。
  • 都說說明文很簡單,為什麼小學六年級同學也會扣很多分
    【都說說明文很簡單,為什麼小學六年級同學也會扣很多分】一位來自武漢六年級的同學,作文寫得非常好,經常拿滿分。可是閱讀理解經常30分扣10分,難道閱讀理解比作文難嗎?不是閱讀難,而是閱讀和作文的學習方法有差別,閱讀注重答題格式,不能天馬行空的答題,而作文恰恰相反。
  • 說明文講授有技巧,語文老師這樣給學生總結,可以提高分數
    其實,議論文、說明文的考察要點就像敘事線索一樣,只要讓學生掌握住了學習方法,或者掌握了關於這兩種文體考試時的必考類型,學生自己甚至能自學同類的文章。因為文體相同,考題也有共性,初中、高中學生基本上可以舉一反三的自學了。
  • 小學語文閱讀專項十五——說明文閱讀的簡單方法
    在小學閱讀理解中,除了記敘文,還有一種較為簡單的文章,就是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的表達方式,通過客觀的描述來闡明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的特點是在內容上具有科學性,在結構上具有條理性,在語言上具有準確性。
  • 中考說明文閱讀文體常識及知識要點!
    說明文閱讀,在初中階段的各類考試中,佔有較大的分值,因而是學習的重點內容之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們在八年級上下冊共安排六個專題進行系統訓練,以提高同學們的說明文閱讀能力。此種結構多見於使用邏輯順序的說明文。(4)總分式,這種結構大致有三種情形:1.總分式;2.分總式;3.總分總式。此種結構也多見於使用邏輯順序從概括到具體或從整體到部分的說明文。
  • 高中英語,104頁高考原題分析,閱讀理解—說明文(解析版)
    說明文是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一種常見體裁,著重考查同學們對於語篇的理解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近幾年全國卷和各地自主命題卷均涉及到這類文章。因此,同學們準確把握此類文章的選材、命題特點、掌握相應的閱讀策略與解題技巧備戰高考非常重要。
  • 說明文怎麼找中心句、分析寫法和語段作用?這份答題技巧,要收好
    本文是《語文閱讀理解40種解題技巧與思維導圖》第8講,主要分享:1、3種說明文寫法分析;2、說明文中說明語段的作用;3、說明文標題的作用;4、說明文語段的中心句;5、某個名言/事例說明了事物的什麼特點或某事理;
  • 初二語文成績怎樣提高,要掌握哪些考點和解題技巧才有助於中考?
    2、基礎及運用部分包括字音、字形,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句子的銜接與排序、病句的辨析與修改、修辭與仿寫、標點符號、文學文化常識與名著閱讀等。這部分內容最為繁瑣,但佔分並不多,一般每個類型的題佔2分,以選擇和填空的方式出現,共佔18分左右。這部分內容雖然繁瑣,但也並不是沒有邊際,大家可以找一些基礎知識匯總類的工具書進行專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