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事物、事理、程序進行介紹、解說的一種文體。說明文的考查頻率略高,考查的材料幾乎全部來自課外,閱讀題中的失分率還是相對較高。
說明文常考題型中說明的順序及思路也很很多同學的丟分點,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對於順序判斷分析類題型,如果是時間、空間順序,一般通過表示時間或方位的標誌性詞語即可明確判斷。
邏輯順序的判斷和分析則稍微麻煩些,常通過段意或層意判斷,而段意或層意的概括基本有三種方法:
第一,看段首句或段尾句;
第二,找段中關鍵詞,串詞成句;
第三,通過說明對象加內容(特徵)概括段層意。
根據段層意即可判斷屬於哪種順序,同時也完成了對思路的分析。凡順序調換類題型,表態均不可調換。
【創意公式】說明順序及思路=(表態度)+定順序+明思路(形式+內容+順序)+答作用(結論)
同時,說明方法辨析及其作用分析一直是考查的重點。幾乎所有說明文閱讀中都會或多或少涉及。尤其以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引資料、分類別最為常用,其他的也偶有涉及。
所以,只要準確把握常見說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類題還是相對較容易的。不過,一些並不直接指明說明方法的題會多少幹擾學生思維,影響對解題角度和方法的判定。
【創意公式】說明方法分析=說明方法+(舉例)+自身作用+具體分析(角度:結合語境和內容)
一般說明文解題思路一般是基於原文分析材料,結合實際表達觀點,聯想創意。
只要掌握這個技巧,加上經常練習,一定能夠做到不丟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