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考說明文閱讀文體常識及知識要點!

2020-12-04 老楊龍門陣

說明文閱讀,在初中階段的各類考試中,佔有較大的分值,因而是學習的重點內容之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們在八年級上下冊共安排六個專題進行系統訓練,以提高同學們的說明文閱讀能力。

一、知識要點

1.說明文概念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以介紹事物、解釋事理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它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成因、結構、關係等,還解釋事物的變化規律,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這種文體主要體現出知識性、科學性、通俗性的特點。

2.說明文的分類

根據說明對象的不同,說明文可以分為兩類: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3.說明文的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是說明文常用的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以時間的先後為序,先發生的先寫,後發生的後寫。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說明書籍的演變過程和它的各個階段的特點。

(2)空間順序:也稱方位順序,依據構成一個事物各部分的順序來寫,或由前到後,或由上到下,或由外及裡,或由大到小,或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或按東南西北的方位。

(3)邏輯順序:是按照事物內部的來說明事物的一種順序。事物的內部聯繫有因果關係、主次關係、現象與本質關係、相輔相成關係等。說明事理,說明多特性、多功能的事物,往往採用邏輯順序。具體表現在: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徵——用途、一般——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

4.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主要有四種:

(1)並列式,各層次之間的關係是並列的平等的。此種結構多見於使用空間順序的說明文。

(2)連貫式,各層次之間按事物過程安排層次,前後相互承接。此種結構多見於使用時間順序的說明文。

(3)遞進式,各層次之間的關係是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此種結構多見於使用邏輯順序的說明文。

(4)總分式,這種結構大致有三種情形:1.總分式;2.分總式;3.總分總式。此種結構也多見於使用邏輯順序從概括到具體或從整體到部分的說明文。

5.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1)分類別:這是一種把說明對象按類分項(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逐一說明的方法。其作用是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複交叉的現象。

(2)列數字:即用列舉數字來體現說明特點的一種說明方法。其作用是能把說明對象的特點說得更準確無誤,令讀者信服。

(3)作比較:通過比較,起到突出、強調被說明事物特徵的作用,其作用是更加強調被說明對象的特徵。

(4)下定義:即用簡明扼要的話揭示出這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本質屬性。作用是使讀者對概念有確切的了解,使說明對象更加嚴密。

(5)舉例子:即舉出實例來說明事物。其作用是可達到形象地說明事物的作用。

(6)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事物作形象的說明。其作用是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7)摹狀貌:就是通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徵。如《中國石拱橋》:「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其作用是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8)做詮釋:能通俗地介紹或解說事物或事理的特點或特性。其作用使人們更加清晰地認識被說明的事物。

(9)畫圖表:這是一種運用直觀的示意圖和表格等形式,說明事物和事理的一種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使讀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

(10)引用說明: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

1.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2.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3.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4.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導、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6.說明文的語言

「準確」是說明文的共同特點。「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是針對不同說明風格的角度來談的。

7.閱讀說明文的著手點

(1)理解說明內容,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被說明的事物或事理都有各自的特徵,閱讀說明文,抓住了說明對象的特徵,便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2)理清說明順序。介紹事物或說明事理,自然有個先後順序問題,要言之有序,合乎事理。說明順序的多樣性要求我們要了解事物的進程和變化規律,必須明確順序與結構的關係,注意順序的標誌,分析順序的特點及其意義。

(3)把握主要方法。因為說明方法具有多樣性,且所用說明方法又都與說明對象和說明內容密切相關,所以,我們要明確它們各自不同的功用和特點,區別它們與論證方法和修辭方法概念的不同。在綜合運用的時候,要注意瞄準主要方法。

(4)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說明的內容必須符合客觀事物的實際,其語言的準確性主要體現在對事物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性質等方面加以限制性的詞語。

二、課標要求

1.考查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2.具體考查學生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以及作品感受的能力。

3.閱讀說明文,能夠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4.閱讀中要注意領會作品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三、說明文和記敘文的區別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的一種文章體裁。它要求對事物的性質、特點、成因、功能等特徵以及事理作客觀的、科學的解釋,從而給人以知識。知識性、科學性和說明性是說明文的主要特點。一般說來,說明文裡含有記敘成分,記敘文裡也含有說明成分,兩種文體的區別在於:

1.寫作意圖的區別

說明文的目的在於說明事物,使人對事物形狀、性質、成因、關係、功用等得到較清晰的了解;記敘文則通過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總之,說明文要以知授人,而記敘文要以情感人。

2.文章主要內容的區別

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說明文則是以說明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特徵,以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為主要內容。

3.文章表達方式的區別

記敘文主要採用敘述和描寫的方法,同時輔之以抒情和議論;而說明文則主要用介紹說明的方法, 一般不用議論、抒情。說明文中的敘述,一般只用概述的方法,敘述是為說明服務的,因而不能運用藝術想像和誇張,敘述重點必須與說明要點一致。說明文中也有描寫方法,但不同於記敘文中的描寫。記敘文中的描寫,講究「形似」和「神似」,筆觸細膩;而說明文中的描寫,只要求達到將具體情形解說清楚,絕不作過細的描寫。

相關焦點

  • 2020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答題技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說明文基本知識   1、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狀態、性質、構造、功用、製作方法、發展過程以及內在事理的一種實用文體。
  • 說明文文體知識
    說明文文體知識一、概念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
  • 中考語文,記牢規則不丟分,說明文閱讀解題方法歸納總結
    各地的語文試卷,閱讀部分佔的分都不少,以150分為滿分的試卷為例,基礎知識一般考30分,作文60分,剩下的就都是閱讀。其中現代文閱讀要佔到40分。如果這一部分我們能多拿分,那麼在語文學科方面基本是穩操勝券的。
  • 初中生必須知道的說明文的基本常識(一)
    說明文是各地中考必考的一類問題,雖然相對散文來說,考查難度要低一些,但對基本常識還是要了熟於胸,才能應其不備。1.說明文的概念說明文就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以知識的文章,它通過對具體事物的解說,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係,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有所認識,從而獲得有關知識。以說明為主是說明文與其他文體從表達方式上相區別的標誌。
  • 初中語文:說明文閱讀精選100篇(答案),套路多多,高分很簡單
    從今年全國各地的中考語文閱讀理解來看,情況並不樂觀,甚至有點慘不忍睹,如何改變這一情況,那還得同學們多下苦功夫才行。今天熊孩子要給大家講的是,閱讀理解——說明文。說明文在近年中考考試比例逐漸增大,其難度也是越來越高,出題角度也偏向於對能力的考察。
  • 2017年中考現代文閱讀知識科普:說明文
    說明文的結構   1、說明文的結構有:總分式、並列式、層進式、對照式(結構包括段落)。一篇完整的說明文常常是幾種結構綜合運用的。   2、把握結構的意義。   說明的順序   1、說明的順序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包括發展順序)、事理順序(邏輯順序)等。
  • 2020中考語文真題分類彙編:說明文閱讀及詳細解析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係、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閱讀說明文在中考中也常常出現。
  • 中考說明文閱讀題精選:看雲識天氣
    中考說明文閱讀題精選:看雲識天氣     說明文閱讀是中考語文必考題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歷年語文中考中的說明文閱讀題。     閱讀《看雲識天氣》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18題。     ①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捲雲。
  • 說明文講授有技巧,語文老師這樣給學生總結,可以提高分數
    其實,議論文、說明文的考察要點就像敘事線索一樣,只要讓學生掌握住了學習方法,或者掌握了關於這兩種文體考試時的必考類型,學生自己甚至能自學同類的文章。因為文體相同,考題也有共性,初中、高中學生基本上可以舉一反三的自學了。
  • 中考說明文閱讀題精選:實至名歸話「襄陽」
    中考說明文閱讀題精選:實至名歸話「襄陽」     說明文閱讀是中考語文必考題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歷年語文中考中的說明文閱讀題。     ⑩當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沒有誰比「襄陽」更適宜承載千百年的一方文化,更適宜涵蓋上萬平方千米的疆土,更適宜充任引領當地顧後瞻前的旗幟,魂牽夢縈的大「襄陽」終於回來了……     ——選自《百科知識》2011年第3期有刪改     17.為什麼說「襄樊」更名為「襄陽」是「實至名歸」?
  • 初二語文成績怎樣提高,要掌握哪些考點和解題技巧才有助於中考?
    初二學生的語文要掌握的東西除了初三課本的課內古文言文和議論文閱讀理解不要求掌握外,其它要掌握的東西完全和中考內容一致。因此初二學生語文成績提升直接關係中才語文成績。而要複習提升的東西同樣源自中考必考內容。也就是說要想提升語文成績首先要明晰所有考點,有的放矢的去複習才不至於浪費時間和精力。
  • 說明文閱讀
    1.說明文的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以介紹事物的特點、性質、狀態、功能或闡明事理為主要內容,以給人以知識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文體。2.說明文的分類按說明對象與目的 事物說明文解說實體事物的形態、結構、性質、特徵等內容的說明文,如《蘇州園林》。
  • 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讀書,讀有針對性的書
    散文閱讀差,就多讀散文;議論文差,就多讀議論文;說明文差,就多讀說明文。總之,哪種文體不會讀就多讀哪種文體,讀多了,就會找到規律,就能提高相應文體的閱讀能力。這是我給的第一條建議,什麼文體不愛讀,就要多讀相應的文體,讀到習慣了為止。
  • 說明文閱讀技巧以及考試要點(必收藏)
    一、什麼是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道理的文章,目的是給人以知識。  二、說明文的分類:1、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2、事理說明文: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的事理。  三、說明文的方法及其作用:1、舉例子:真實具體地說明……2.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3.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使說明更有說服力。4.作比較:突出強調了……5.下定義:科學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6.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 初中語文,運用還原法解答說明文閱讀試題
    說明文是中考當中一種常見的非常有規律的題型,其中的許多問法,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答案。所以解答中考說明文閱讀,可以考慮還原法。所謂的還原法,就是根據問題答案會顯現或隱匿在原文中的原理,把問題還原到原文當中,通過搜集並且篩選有關的信息,進而尋求到問題的答案的方法。
  • 小學生怎麼閱讀和分析說明文?學會策略,才能應用自如!
    學生第一次接觸說明文這種文體大概在五年級,五年級有個單元專門學習說明文,學生分別學習了《太陽》和《松鼠》這兩篇課文。學生學習完說明文後,當然要做相關的訓練來鞏固知識啦,那麼小學生應該怎麼去閱讀和分析說明文呢?接下來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起去學習學習。
  • 2019教師招聘考試專業基礎知識:關於現代文閱讀中說明文閱讀的幾點...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無論哪一學段,閱讀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所佔分值也比較大,是對考生閱讀、理解、歸納、總結、鑑賞、語言表達等能力的綜合考查。而且所給出的文本都有一定的篇幅長度以及相應的難度,需要較多的時間去閱讀、分析、做題。但在緊張、有限的考試時間內如何能快速、準確的理解文章,抓對關鍵,拿到備考,就成為考生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說明文閱讀理解想要不丟分,這10種說明文說明方法,必須爛熟於心
    本文是《語文閱讀理解40種解題技巧與思維導圖》第6講,主要分享了4個說明文閱讀理解答題方法:1、說明文中的10種說明方法2、說明文分類3、說明文中的說明順序4、說明文文體知識思維導圖本專欄總結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
  • 2018年中考語文說明文知識點
    說明文知識點     特點 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兼用敘述、描寫、議論。     以解說或介紹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構造、功用、類別等或物理的含義、特點、演變等為主要內容。以客觀、準確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傾向。
  • 說明文閱讀得分不高?你需要研究一下這篇答題技巧啦!
    三、說明文基本知識1、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狀態、性質、構造、功用、製作方法、發展過程以及內在事理的一種實用文體。2、與其它文體的區別:議論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記敘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說明文以知授人,知識性是它的主要特點。3、說明文的類型: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