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很多家長為孩子的語文成績發愁,不知道該如何去輔導和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明明也是成績還不錯的學生,數學滿分,英語99分,到了四五年級,語文一下只能考80分,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家長「病急亂投醫」給孩子到處去補習語文,從基礎到作文,幾乎能補的內容都補過了。可是語文成績還是提高難。而且孩子對語文學習越來越牴觸,甚至不願意上語文課。家長該怎麼辦?是繼續督促還是學習?還是放手先停一停?
在語文這門學科上,找不到學習自信,是沒辦法驅動主觀學習能力的。家長能做的努力只有不斷投入教育資金,至於孩子的語文學習到底是哪裡不好,也無從得知。小學高年級階段,語文考80多分,在卷面分為100分的情況下,也是一個正常的能力水平。想要提高成績,讓語文成為拉分學科,肯定是要做出一定的努力,這個提高過程很辛苦,家長和學生都要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願意在薄弱的學科上付出成倍的學習時間和精力。
當我們的學習達到一個瓶頸的時候,家長不要「硬」輔導。你的輔導方法,很可能就讓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和信心,語文本身就是一個積累性學科,靠不斷地練習和積累去提高弱項學習能力。如果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學得特別痛苦,但其他學科的成績很好,說明孩子是有學習能力的,想要讓語文提分,我們可以嘗試先提高學習興趣,從增加英語閱讀練習開始,讓把文史語言的學習通道打通了,一樣可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01跨學科閱讀,越早培養越好
跨學科閱讀的概念在閱讀啟蒙中就已經被我們家長無意識地引導了,教給孩子學會閱讀,在最初的閱讀練習中,我們是沒有強調必須看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孩子喜歡看什麼就看什麼,尤其是繪本、漫畫書。這是因為在學齡前階段,學生的識字量不高,是一個學習和嘗試的過程。只要孩子有興趣拿起書本,我們家長都會鼓勵和認可,甚至提出表揚,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
當我們升入小學,閱讀開始和語文成績掛鈎後,孩子所有的閱讀行為,全部都要以分數來導向。語文成績不好,閱讀量少了。作文不會寫,閱讀少了。閱讀理解錯的太多,閱讀少了。任何在語文考試中出現的問題,我們都可以歸結為閱讀少了。孩子在這樣的暗示中,自然會對閱讀比較抗拒。因為不管我們閱讀了多少本書,讀了多少字,語文成績就有一個正比性質的提高。
閱讀也不是成績的風向標,所以當我們的孩子出現語文學習瓶頸的時候,跨學科閱讀越早培養越好。多讀讀孩子有學習自信的學科內容,因為語言和文字是相通的,數學也好、英語也好,都是通過文字來理解知識點。只要孩子有興趣去拿起書本,家長就不要強求是不是語文課外書。通過對學習興趣的提升,帶動我們主動去學習語文的學習意識,這才是家長應該去解決和關注的輔導技巧。跨學科研究和思考,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還是學習中,都是我們對學習的原動力。
02擺脫學習的焦慮,家長多給予認可
家長在輔導過程中,反覆和學生強調語文成績,評講成績分析試卷,對孩子的學習暗示其實是有壓力的。不願意看書、不喜歡語文、不能主動去學習語文寫作業等等學習現象,都是我們的孩子對學習焦慮的一種抗拒。既不知道如何排解學習焦慮,也不能抵抗家長的學習輔導,孩子只能通過這種辦法來實現自己對學習問題的解決方法。語文成績一般的同學,常考80分左右,基本都會在基礎知識點和閱讀理解上大量失分,這說明我們對文字和句子的理解是不紮實的。
語言類學科考的內容都差不多,原則上都是對文字理解、句子理解、思維邏輯的運用考察。所以,當我們的家長發現孩子在語文學習上很吃力,但是英語成績還不錯的時候,可以把學習自信建立在英語學科上,通過進行英語的閱讀理解練習,給予學生一些學習自信,告訴他們學科之間的聯繫。一樣是可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甚至通過學科之間的學習轉化,我們引導孩子,激發他們對不擅長的學科的學習興趣,這都是跨學科閱讀可以實現的。
03先鞏固基礎,再找到學習規律
語文成績一般,在瓶頸期很難突破,是一個很正常的學習過程。靠跨學科閱讀,幫我們打開學習的思路,激發學習的興趣,其實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對於基礎學科,我們要先鞏固好基礎,只有把簡單的知識點都弄懂了,才能在跨學科閱讀中去提高學習能力,體會學習的規律。如果簡單的知識點都理解不了,是無法打通學科之間的通道的。
就像我們對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英語的閱讀理解和語文的閱讀理解,雖然有一點不同,但是對於語言類學科,考察的理解方向是一致的,對詞語的分析、對句型的理解、作者情感的表達等等。所以,即使是跨學科的閱讀,我們也要建立在基本的能力運用上,去尋找學習的規律。關於跨學科閱讀是怎樣幫助我們在語言類學科學習上相互提高的?你還有哪些好的經驗分享?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