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前的今天,有一隊人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究竟幹了什麼?

2021-01-15 騰訊網

71年前的今天(1949年12月5日)

塔克拉瑪幹茫茫大漠、滾滾流沙

迎來的是一批神奇的人

每人肩負一支步槍或機槍

再加上彈藥、鐵鍬和背包

負重應該數十斤

面對死亡之海

這群人高唱著戰歌從阿克蘇出發

向塔克拉瑪幹沙漠開進

衣著陳舊,裝備並不豪華

但每個人清澈的眼神中充滿的信仰的力量

沒錯他們就是解放軍

和田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南

內連阿克蘇、喀什地區

外與印度、巴基斯坦接壤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

但在南疆和田地區有一小撮

反革命分子發動叛亂

一野第1兵團司令王震

命令剛剛到達阿克蘇的第2軍第5師第15團

儘快進入和田解放人民

進軍和田有三條路

一條是沿公路經喀什、莎車到和田

另一條是過巴楚,沿葉爾羌河到莎車

再轉至和田

第三條道路則是沿著和田河

橫穿塔克拉瑪幹沙漠直奔和田

前兩條都是通衢大道

沿途有水有人

但要多走五六百公裡

為早日解放和田

部隊選擇了第三條路

穿越塔克拉瑪幹

塔克拉瑪幹沙漠

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

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是中國最大的沙漠

夏季溫度最高可達60攝氏度

冬季溫度最低可達零下30攝氏度

雨量極少,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

進軍和田的15團所屬的第2軍第5師

前身就是著名的359旅

被譽為走了「三次長徵」

(紅軍長徵、南下北返、進軍新疆)的部隊

這次他們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

行程約750多公裡

行軍前,艱難找嚮導

路線確定後,嚮導成了解放軍面臨的一大問題,為此,部隊找到了兩位「老沙漠」,但當他們聽說解放軍要穿越「死亡之海」連連搖頭,認為解放軍不可能穿越成功。

隨後,部隊又四處打聽,打到了當地一位叫阿不杜拉的老人。這位老人很有傳奇色彩,早年曾為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的探險隊進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做過嚮導,那次嚮導在15人的探險隊進入塔克拉瑪幹後,就遇到了沙塵暴,最終隊伍只剩下阿不杜拉和斯文赫定兩人。但這並不能否定阿不杜拉是一位非常有沙漠穿越經驗的老人。

因為解放軍進疆後,嚴格執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擁護、扶持和讚揚,阿不杜拉老人也不例外,他決定沿和田河古河床帶領解放軍穿越沙漠。

和田河發源於喀喇崑崙山和崑崙山,北流入塔裡木盆地,穿過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匯入塔裡木河。有了阿不杜拉的嚮導,這次穿越的安全係數才有了一定的保證。

行軍中,困難重重

1949年12月5日上午,15團1800餘官兵向沙漠開進。

當時的鞋子沒有今天這樣結實,沙漠行軍最容易壞鞋子,穿不了幾天就大開口有些戰士索性忍痛光著腳走。

部隊一進入大沙漠,便見沙天一色,黃「海」漫漫。在這裡既沒有道路,又分不清東西南北,不小心就會丟失人馬,特別是夜間行軍,後來團裡面想了個辦法:由走在前面的偵察連負責點燃篝火,隔一段一堆。戰士便朝著篝火的火光行進。

部隊行軍走的時候,缺水已經很嚴重。一些戰士嘴幹得裂開了許多小口子,稍一用力就血流滿嘴。就是連這點血也要用舌頭舔回去,咽下去潤潤嗓子。

1949年冬參與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老戰士

幾天內隨身帶的水就喝完了,有時靠殘存的冰塊,有時只能喝苦水,喉嚨冒火,沒水解渴,他們就含上一口馬尿,接著向前走。

第8天,還是沒有找到水,有些戰士因缺水開始虛脫,只能用擔架抬著走。

這時連長從自己的行李卷裡拿出了一個水壺,這是他一直捨不得喝、留給脫水昏迷戰士的救命水。

看到戰士們乾渴的樣子,他一咬牙把水壺拿了出來,在自己嘴唇上碰了一下,假裝喝了一口,然後對身後的副連長說:「往下傳!」副連長把水壺拿在手裡,咽了口吐沫,就傳給了後面的一班長。

就這樣一個一個地傳了下去,等傳回連長手裡的時候,一水壺水只少了一小口

敢用生命去踐行的就是信仰,在忘我互助中凝結成的才是團隊,戰士們做到了。

一營二連排長李明 ,患有嚴重胃病,本安排他坐團長的車走,可說:「我是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我不能丟下自己的戰士!」晚上他疼得睡不著覺,就幫戰士們加柴火,補鞋子,直到有一天他痛得連腰也直不起來,而風沙越來越大,他最終被漫漫黃沙吞噬。

穿越死亡之海,成功解放和田

幸運的是,這支幹渴的部隊在沙漠中行進了半個多月,於1949年12月22日連續跋涉18晝夜,行程達750多公裡,終於抵達和田。

當地平線上出現一支部隊時,和田的百姓都震驚了,他們一個個衣衫襤褸,眼睛充血變紅,嘴巴滲血變黑,臉上更是黑的面目模糊,他們的鞋底已經磨穿,走過的地方,能在石頭上看到血跡。能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除了神兵天降,還有什麼解釋呢?幾個叛亂分子又算什麼?

在走出水草腹地的一個叫肖爾庫勒的村子,和田人民不但派出代表前來迎接他們,還帶來了水、羊,還有很多水果。官兵們想到擁抱、歡呼,慶祝勝利。這支自沙漠而來奇兵的突然出現,讓在叛亂分子措手不及,面對這支英雄的部隊面,他們頃刻間便土崩瓦解,和田解放了!

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和政治委員習仲勳,向第15團發來褒獎電報,電報稱:「你們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進軍紀錄,特向我艱苦奮鬥勝利進軍的光榮戰士致敬!

一道命令讓老兵們永遠地留在了這裡

這支部隊隨王震將軍轉戰南北、浴血奮戰,徒步橫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大沙漠750公裡,和平解放了和田。

1952年2月毛澤東主席向駐疆10萬將士發出命令「你們現在可以把戰鬥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武器,捍衛祖國。」

戰士們放下武器,拿起坎土曼,開始開荒築渠、架橋修路,植樹造林,沒有房住,他們就挖地窩子,沒有牲畜、開荒種地就用人拉犁耙,沒有工具,就自己做扁擔、編筐子。

創建美麗家園的夢想激勵著每一個戰士,每個人都以勞動為榮,每個人都渴望多流下一點汗水,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幹活。

戰士們開荒地、造良田,實現了糧食全部自給自足,還將結餘上交國家,開墾出的4.5萬畝良田則無償交給地方。

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這支英雄部隊的千餘名官兵就地轉業,在亙古荒原中建立了農14師第47團。

在幾代軍墾人的努力下,亙古荒原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四十七團的「今生」

半個多世紀的崢嶸歲月裡,四十七團幾代軍墾人踐行兵團精神,始終肩負著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神聖使命,建成了條田整齊,農、林、牧、副、漁業綜合發展的現代化團場。

四十七團:促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團場發展速度

得益於和田地區有利的光熱資源,近些年,四十七團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不僅起到了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職工多元增收的目的,還吸引著大批周邊地方群眾的加入,實現了發展本團帶動周邊的示範效應。

四十七團的「雞蛋棗」

因地處南疆,乾旱少雨,光照時間長,這裡的每一顆玉棗都是自然精華的結晶,四十七團的和田玉棗因大而甜享譽全國。

以紅棗為主、蘋果核桃為輔,四十七團形成了多元化的特色林果業發展態勢。

四十七團:紅色基地傳承之地

這裡還有彌足珍貴的沙海老兵精神,他們服從命令、不怕吃苦、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四十七團人不斷前進,現在沙海老兵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在四十七團形成了以沙海老兵精神為依託以屯墾戍邊紀念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老兵村等紅色教育基地為載體的特色旅遊業,每年吸引著大批遊客前來參觀學習。

沙海老兵節

每年12月22日舉辦的「中國新疆兵團·沙海老兵節」更是四十七團的年度盛事,如今沙海老兵節影響力在不斷擴大。

四十七團:綠色、宜居、生態、和諧的城鎮

如今,四十七團居民茶餘飯後都紛紛走出家門,到廣場上散步、跳舞愜意無比。團場每年的文化活動周,也給團場職工提供了展示自身才藝的平臺,豐富了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

可以說,當年如果沒有這支英勇的部隊

和田也許就不會那麼快解放

如果沒有這支英勇的部隊

也許就沒有47團的今天……

兵團的屯墾戍邊史

是新疆開發的動力之源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白手起家

艱苦奮鬥、屯墾戍邊、毫無怨言

在戈壁灘上打造出了一座又一座

美麗的兵團城市

新疆如果沒有他們,不敢想像……

來源:螞蟻上樹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編輯:螞蟻上樹

審核:月之 終審:海峰

其他人都在看

倡導節約糧食 提倡文明用餐

新疆我的家新媒體矩陣

新疆廣播新媒體餐飲聯盟

新疆肯德基有限公司

新疆《小記者看世界》欄目

好贊APP 7&K Studio

共同倡導

節約糧食從你我做起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塔克拉瑪幹沙漠存在多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有哪些秘密?
    沙漠地區氣溫之高,是因為這裡空氣極端乾燥,上空很少有水汽,也就很少有雲彩,陽光能直接照射到地面,而沙漠地區地面植物少,儲藏熱量的能力很低,近地層氣溫上升很快,形成了高溫天氣。根據上面的分析,塔克拉瑪於沙漠腹地理應是塔裡木的高溫中心。實際並非如此。在塔克拉瑪幹有三個高溫區,一個在麻扎塔格山之南,一個在若羌縣之東,一個在偏北的滿西之北。
  • 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
    進流動的沙之國塔克拉瑪幹沙漠,在新疆天山和崑崙山之間的塔裡木盆地,是一個讓無數人神往的地方,他曾經被人稱為亞洲的腹地,亞洲的心臟,而塔克拉瑪幹的存在是塔裡木最被人銘記的標識,有人稱它為死亡之海,但另有一種說法,雖然不太流行,卻意味深長。
  • 毛烏素、庫布其沙漠快被消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消滅嗎?
    現在前往庫布其沙漠已完全不是30年前的景象了,開車穿越庫布其沙漠腹地的中心公路,兩邊都是綠油油的,和綠洲沒有什麼分別。按照這樣的趨勢來看,完全消滅這兩大沙漠已指日可待。有同學認為,既然毛烏素沙漠、庫布其沙漠都得到了根本的治理,那麼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不是也可以治理一下呢?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被稱為的「死亡之海」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塔克拉瑪幹沙漠,它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僅次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中國的死海,用維吾爾語來說就是出不去,當然也有膽大的人挑戰沙漠,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中部,面積33.76萬平方公裡,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沙丘的高度一般在
  • 死亡之海,其實埋藏著永生的希望:你意想不到的塔克拉瑪幹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東西長1000餘公裡,南北寬300餘公裡,漫漫黃沙,連綿不盡,顏色金黃,看起來雄偉而瑰麗,是世界上最美的沙漠之一。當然,本文並不主要敘述沙漠的美,而是它的神秘。塔克拉瑪幹沙漠是著名的流動沙漠。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面積超過33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僅次於阿拉伯半島上的魯卜哈利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形成年代一直存在爭議,中外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幾十萬年至上千萬年的推測都有。
  • 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蹟,自駕穿越死亡之海,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
    塔克拉瑪幹在維族語中意思是「進去之後出不來的地方」,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中國最大的沙漠,世界第10大沙漠,世界第2大流動沙漠,被人們稱為「死亡之海」。堪稱是國內最為神秘、最具誘惑力的沙漠。一條條沙漠公路的修建,在世界公路史上堪稱奇蹟。在和田城邊把車洗了洗,算是對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表示下尊重。出發時已經下午2點多了。剛出城沒多遠,眼前就變得荒蕪起來,雖然天是藍的,但是天際線上黃色的沙塵,有一種大漠風沙起的調調。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能夠變成沙漠的話,那麼它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呢?塔克拉瑪幹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位於我國的新疆腹地,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真的能夠變成草原的話,那麼新疆地區的人口容量將大大地增加,整個新疆也會變得更加宜居。那麼,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一片草原的話,那麼對中國的氣候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 NASA衛星顯示:塔克拉瑪幹沙漠有植被正在萌芽
    >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死亡沙漠,在維吾爾語中,塔克拉瑪幹譯為『進去出不來的地方』,因此這裡常被稱作為『死亡之海』。這片『死亡之海』是中國最大的沙漠,85%的流動沙丘(一些沙丘甚至高達200至300米)組成的它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其總面積為33萬平方公裡的面積相當於德國的國土面積。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氣候極其惡劣,很難有植物能夠在這裡生長。
  • 塔克拉瑪幹沙漠: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區
    在喀什地區巴楚縣的東南,正是世界第二、中國第一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地處沙漠邊緣的巴楚,縣域有著天然的沙壤土質和每年200多天的無霜期,再加上晝夜溫差大的特點,這些特質造就了「香草冰淇淋」——巴楚留香瓜。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對當地有什麼影響?
    另一面,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了草原,那麼新疆地區的早晚溫差將會減少,溫差減少會導致當地水果甜度下降,或許我們再也吃不到這麼好吃的葡萄了。 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形成 地球上的沙漠形成方式一共有兩種比如:塔克拉瑪幹沙漠。還有一種沙漠形成原因和人類有關,人類濫砍濫發,導致當地水循環被破壞,使得這裡的土地荒漠化。比如:人們會在熱帶雨林放火燒山,然後在燒焦的土地上耕種。
  • 可以開採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地下水,恢復羅布泊嗎?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中部,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性沙漠。總面積約3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安徽,江蘇,浙江三省的面積總和。塔裡木盆地周圍高山圍繞,是一個大型的三面封閉性的山間盆地,來自海洋的溼潤氣流被阻隔在外,無法進入,因此這裡極端乾旱,形成了天然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不可思議的是,就是在這樣的大沙漠之下,竟蘊藏著巨大的地下水資源,水量堪比10個貝加爾湖,簡直就是一片「地下海洋」。
  • 大新疆的第二條沙漠公路,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
    今天我們要穿越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從和田經阿拉爾到阿克蘇,這條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新疆的第二條沙漠公路。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有好幾條,第一條公路是從輪臺-民豐的沙漠公路,全長522公裡,其中沙漠段長446公裡,這條沙漠公路被稱為塔裡木沙漠公路,也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的公路。第二條公路是阿拉爾-和田沙漠公路,稱阿和沙漠公路,阿和沙漠公路被譽為人間的奇蹟,該路全長424公裡,其中沙漠路段長達407公裡,並直接延伸至經濟發展較快的阿克蘇地區。
  • 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的「追沙人」
    (圖片由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提供)  一場沙塵,漫天黃色。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當大風揚起細小沙粒,來不及戴上任何防沙裝備的沙塵研究人員,便眯著眼拉開門衝了出去……像這樣的「追沙人」總會第一時間衝進那片蒙黃。因為他們是氣象人,是觀測沙塵暴的研究人員。
  • 如果可以實現,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對我國氣候有什麼影響?
    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地理位置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並且也是世界第四大沙漠,整個沙漠覆蓋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該區域只有極少的植物生存,並且還是一些根系發達的植物,如果不是這樣,根本是沒有植物的存在,該地區的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所以有植物也是非常難以生存的,只有在地下很深區域才可能吸取到水分,來保持自己的生長。
  • 「荒蕪之地」塔克拉瑪幹沙漠,存在哪些奇異植物?
    撰文/蔡東旭 李生宇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三月春暖,氣溫回升,春姑娘用她的手撫摸著大地,大地穿上了一身綠色的衣服;小草兒偷偷地從地底鑽了出來,還有小花兒也從甜美的夢中醒來……塔卡拉瑪幹沙漠也迎來了一片生機
  • 中國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流沙面積世界第一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疆南疆的塔裡木盆地中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時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沙漠僅次於阿拉伯半島的魯卜哈利沙漠(65萬平方千米),流沙面積世界第一。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
  • 新疆和田 | 塔克拉瑪幹沙漠雪景美如畫
    這是12月27日拍攝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無人機照片)。 在新疆嶽普湖縣達瓦昆沙漠旅遊風景區內,塔克拉瑪幹沙漠在皚皚白雪映襯下更添秀色,黃沙與白雪相映成趣,景色如畫。這是白雪映襯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無人機照片,12月27日攝)。
  • 「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億萬棵樹,大家記得嗎?現狀讓人很意外
    除了這些美景,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就在新疆境內。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十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沙漠雖然壯觀,但卻對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了諸多危害。塔克拉瑪幹沙漠繼續隨風流動,侵蝕著我們生活的土地。為了治理沙漠,國家多年來一直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進行植被改造,能在沙漠中生存下來的植物並不多。胡楊就是其中之一。政府為此每年投入1億元植樹造林。
  • 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死亡之海"變"希望之海"
    路與樹,本來沒有什麼關係。路,是人走出來的;樹是人栽種的。在新疆塔裡木盆地,路與樹連在一起,就有其特殊的意義了。  對我來講,從塔裡木油田勘探開發會戰以來,作為女記者曾無數次穿越「死亡之海」,見證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是怎樣從無路到通路,再到有了一條世界上最長的沙漠生態公路;從沙漠中沒有一棵樹,到建成世界上最大沙漠植物園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