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某雞場竟發現只石虎的屍體

2021-02-08 關埠社區

2月24日晚,陸豐甲子四中某雞場,發現一具疑似石虎的屍體。據網友報料稱:估計是昨晚又來雞場偷雞,被狗咬死的,貓狗不對付啊,我們雞場有幾條狗,以前也有石虎來偷雞,被狗抓到....

.

石虎也叫豹貓,是體型較小的食肉類,略比家貓大,體長為36~66釐米,尾長20~37釐米,體重1.5~8千克,尾長超過體長的一半。頭形圓。從頭部至肩部有四條黑褐色條紋(或為點斑),兩眼內側向上至額後各有一條白紋。耳背黑色,有一塊明顯的白斑。全身背面體毛為棕黃色或淡棕黃色,布滿不規則黑斑點。胸腹部及四肢內側白色,尾背有褐斑點或半環,尾端黑色或暗灰色。

豹貓的體形十分勻稱。頭圓吻短,眼睛大而圓,瞳孔直立,耳朵小,而呈圓形或尖形。牙齒的數目減少,只有28~30枚,但很多牙齒的形狀變得很強大,同時連帶著上下頜骨也變得短而粗壯,而控制頜骨的肌肉及附著的顴弓也變得更堅強有力。門齒較小而弱,上下頜各有3對,主要作用是啃食骨頭上的碎肉和咬斷細筋。犬齒長而極為發達,最為突出醒目,而且還與附近的門齒及前臼齒之間保持相當的空隙,是主要的武器,用來殺傷或咬死獵物,由於前後有間隙,因此能咬得更緊,貫穿得更深。上下4枚犬齒相合,好比4支槍尖交錯一般。臼齒只有1對,上臼齒退化,都是非常弱小,而且被壓縮到內側,但是下臼齒則很堅強發達。一般沒有第一枚上前臼齒,第二枚上前臼齒不大。裂齒強大,又有兩三個特別銳利的齒尖,上下交錯,形如剪刀,可以咬穿最硬厚的牛皮或割裂最堅韌的獸肉。裂齒位置靠後,接近咀嚼肌,所以它們的強力咬切動作均後移至嘴角。

生境:豹貓主要棲息於山地林區、郊野灌叢和林緣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從低海拔海岸帶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米高山林區。在半開闊的稀樹灌叢生境中數量最多,濃密的原始森林、墾殖的人工林(如橡膠林、茶林等)和空曠的平原農耕地數量較少,乾旱荒漠、沙丘幾無分布。

食性:主要以鼠類、松鼠、飛鼠、兔類、蛙類、蜥蜴、蛇類、小型鳥類、昆蟲等為食,也吃漿果、榕樹果和部分嫩葉、嫩草,有時潛入村寨盜食雞、鴨等家禽。豹貓的食性和生活習性與俗稱「野狸子」的叢林貓很相似,雖然兩者外觀有差異,但仍然容易被搞混。

習性:窩穴多在樹洞、土洞、石塊下或石縫中。豹貓的巢域大小,豹貓主要為地棲,但攀爬能力強,在樹上活動靈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動較多。獨棲或成對活動。善遊水,喜在水塘邊、溪溝邊、稻田邊等近水之處活動和覓食。

更多勁爆消息,請在後臺回復

  潮汕人必須關注的公眾號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封面達人在線報名

相關焦點

  • 潮汕某雞場驚現罕見石虎,結果…
    網友報料:2月24日晚上,陸豐甲子四中某雞場驚現一具豹貓的屍體。這隻豹貓可能是下山覓食時,闖入雞場,慘遭狗攻擊致死。豹貓,別名狸貓、石虎等,亞洲貓科動物,體型略大於家貓,通常以鳥類、魚類、爬行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為食。棲息地的破壞,對皮毛的需求使豹貓的生存受到威脅,2009年,豹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為國家「三有」二級保護動物,虐殺將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
  • 50隻雞屍體成堆(圖)
    50隻雞屍體成堆。(臺媒圖)  中國臺灣網12月18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宜蘭一家養雞場為阻止獼猴侵入雞舍偷吃飼料,特別加設圍籬,未料裝設後兩天內竟有五十多隻雞遭屠殺,雞脖也被扭斷,損失近三萬元。養雞場主人氣憤地說:「一定是猴子要報復我!故意虐殺雞,甚至排成雞屍堆挑釁。」專家則說:「猴子報復的說法太誇張!」
  • 臺灣居民救下兩隻「小貓崽」,經鑑定是臺灣石虎,總數不足500隻
    近日,我國臺灣省苗慄縣的一位男性居民經過山區的一條道路時,發現一隻流浪狗在狂吠,他停了下來,在路邊的排水溝裡發現了兩隻「小貓崽」,於是便將它們救了出來。隨後,動物保護工作人員返回這兩隻小臺灣石虎被救的地方進行尋找,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信息,它們很有可能是和母親走散了,或者是母親遭遇了不測。這兩隻小臺灣石虎身體健康,隨後被送往南投縣的動物保護部門進行飼養,等時機合適的時候它們會被放歸野外圖:這兩隻小臺灣石虎被發現的地方。
  • 激蕩四百年:石虎驕奢淫逸突破想像,虐殺親子手段令人髮指
    本文是長篇系列文章《激蕩四百年》的第125篇進攻前涼的失敗,讓石虎再度心灰意懶,將全部精力用在了享樂上。此時,後趙據有十州地域,石虎大肆聚斂金帛,以及外國所進獻的珍寶,府庫裡的財物不可勝數,但他還是覺得不夠,竟幹起了盜墓的勾當,逢陵必挖,絲毫不給那些前輩的面子。
  • 曾說石虎上萬隻 議員再狂言「塞600萬讓環團閉嘴」
    (左圖翻攝自韓茂賢臉書、右圖翻攝自臺灣石虎保育協會粉絲專頁)   苗慄縣議員韓茂賢繼之前為了反對設石虎保護區,上月曾表示路上有石虎屍體,是因為石虎有上萬隻,太多了才會導致遭路殺,遭致眾人非議;近日他又連出驚人之語,7日要縣府對投資案「能偷跑就偷跑」,8日則說乾脆把環差分析的
  • 臺灣1隻瀕危野生動物石虎公路死亡 靠近生物廊道
    中新網7月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1隻臺灣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石虎(又稱豹貓)2日被發現死於臺灣苗慄縣三灣鄉大河村路段,死亡地點距離跨越公路的生物廊道僅600多米,令人惋惜。石虎死亡處附近設有生物廊道。
  • 石勒有心弱化石虎在後趙的影響,便把許多機會留給了別人
    石堪擒獲劉曜,石生隨即鎮守長安,石勒的養子們不覺間成了後趙最耀眼的明星,但他們忠誠有餘,才華到底不及石虎,雖然石虎遭到了短期的雪藏,仍然足夠掌控全局。漢趙政權南陽王劉胤得知長安落入後趙之後。幾經輾轉還是決定要把首都奪回。
  • 曾經遍布臺灣的「石虎」, 為何走向瀕危之路
    姜博仁進一步說,日治後期的博物學家鹿野忠雄做了相當多的調查,發現石虎在臺灣全島並不稀少,最高可達海拔1300-1400公尺,但當時石虎會侵擾原住民飼養的雞,因而與人發生衝突,加上高經濟價值的誘因,狩獵對雲豹和石虎這種中大型掠食動物造成莫大威脅。
  • 廣東車八嶺出現石虎,頭像野貓,身似豹子,捕不到野兔只好吃老鼠
    01石虎出沒,頭像野貓,身似豹子最近,常有人在車八嶺看見一種野獸經常出現,它看上去,頭像野貓,身似豹子,大家還以為是野貓。所以,石虎捕食野兔總是突然發動襲擊,迅速咬住野兔的脖子,讓野兔沒有反抗的機會。但在食草動物中,野兔是一種非常機警的動物,而且常常躲在草叢中,隱蔽性非常強,要想逮住它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有次,石虎好不容易在灌木叢中,發現一隻野兔正在吃草,忙從旁邊直撲過去。哪知野兔非常機警,一見風吹草動,立即開溜逃跑了。
  • 你不敢相信的石虎
    如果你最近聽到南投有座「公立集集美術館」而跑去看,你會發現,那原來是一臺彩繪列車,美術館並不存在。接著,你看到車廂上可愛的石虎繪像,還露著微笑。但很抱歉,那是只豹子,是設計師花錢買來的圖案,原作者是俄國插畫家。      觀光局要改造集集線觀光列車,花了三百萬(新臺幣,下同)招標,不料每個環節都惹爭議。一開始,是車內使用的字體涉及「侵權」,趕緊塗掉。
  • 後趙皇帝石虎:虔誠佛教,熱愛倒鬥盜墓,死後墳墓被挖,還被鞭屍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駕崩,太子石弘繼位,因石虎專權,劉太后與養子石堪擁立石勒子南陽王石恢,欲舉兵反對石虎,事洩被殺。延熙元年(334年),石虎篡位,自稱大趙天王。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叫石虎,字季龍,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他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的第三位皇帝。石勒青年時期曾從事耕田、漚麻等農業活動。荒年時曾被人販子販賣,後來與馬牧帥汲桑一起闖天下,投劉淵,混上了大將軍。在不斷地徵戰中,石勒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終於在公元330年,石勒改稱「大趙天王」,同年改稱「皇帝」。
  • 中原之亂——後趙武帝石虎的殘忍行徑
    石虎進攻涼州失敗之後,又聽說東晉佔了蜀漢,不由長嘆:「胡運將衰,晉當復興。」從此竟再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了,一心一意只想著享受。石虎於是調撥老百姓二十萬、車十萬輛,為鄴城運土,修築華林苑及長牆。石璞、趙攬等人都勸道:「您的房子也蓋了不少啦。前面已建造臺觀四十餘所,後來又在洛陽和長安修了行宮,徵調役夫五十萬人,弄得老百姓十分窮困。
  • 惡魔身旁綻放的有毒櫻桃,後趙皇帝石虎的後宮,鄭皇后空守雲開
    據說石虎是從小被太后帶大的,因而很有感情。宮中之人都很畏懼石虎,因為在他面前稍有差池就會身首異處。但鄭櫻桃服侍太后左右,無法躲避,而且石虎火辣辣的眼睛盯著她不放。"這個使女太美了。"石虎在太后面前不吝讚美,三番兩次之後,太后明白了他的心意,不過就是個丫頭,她將鄭櫻桃賞給了石虎為妾。
  • 帶6kg混血貓出門,公園阿伯以為是石虎,一連串的對話讓他超傻眼
    飼主陳維維家裡養了一隻金吉拉與豹貓生的混血貓,這天他帶著愛貓去公園散步,沒想到當他們坐在陰涼處休息時,一位阿伯帶著好奇心走過來詢問他腿上這只是什麼動物,聊著聊著誤以為貓咪是只「石虎」,一連串的爆笑對話讓他超傻眼,立刻PO上網與貓友們分享。
  • 石勒去世後太子石弘,到頭來不也被石虎廢掉了!
    石勒手下大臣程遐、徐光勸石勒除掉石虎,石勒因為天下還沒有平定,需要石虎東徵西討,所以沒有答應。鹹和七年(公元332年),石勒去世,石弘即位,僅僅過了兩年,石虎就廢掉石弘,自立為帝,並將石弘殺死。後趙是十六國第一次基本統一中原,如果石弘能夠守住後趙的基業,也許中國的南北朝歷史將提前上演。鹹康元年(公元335年),石虎正式稱制,立其子石邃為太子。
  • 北京大石虎胡同的石虎哪去了? 居民無人說得清
    7月初,什剎海地區老居民張飈,帶著自己這一偶然發現來到了興華社區居委會。沒想到,要弄清石虎的下落並沒有那麼簡單……­  老居民開啟尋「虎」記­  德內大街大石虎胡同因石虎雕像得名。「自我記事起,那石虎就在這裡了。」張飈說,他最後一次見到胡同裡的石虎雕像還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後來他因工作離開北京。
  • 陝西唐陵石刻保護項目通過驗收 首次發現石虎
    歷時5年之久,中日合作的「三唐陵(順陵、橋陵、乾陵)」石刻保護修復項目昨日通過專家評審,修復的石刻以及從地下新發現的石刻全部依據歷史記載回歸原位。修復後的精美石刻氣勢恢弘,人們可以重新領略唐代皇家陵園風採。  爭論:太新了不像文物  唐陵石刻是我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瑰寶,尤以順陵、橋陵、乾陵石刻為其典型的藝術體現。
  • @饒平人,潮汕村民抓到1「石虎」,敢吃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提醒:點上方↑「58同市潮汕站」即可更多內容       豹貓別名、銅錢貓、石虎等村民眼看這隻野貓外表奇特便上網查資料了解,得知這隻野貓原來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豹貓(石虎),隨即聯繫了林業局人員將其放歸山林。..............................................
  • 石虎——【共華圖】
    我現在做兒童的遊學,在自然遊學的項目,因為我也發現現在的很多兒童對自然認識的缺失,他們往往都很焦躁。石虎:現在的兒童和以前的兒童又不一樣了,你看他一畫畫就是卡通片、機器人,都是那樣的造型。丁海斌:確實是!石虎:這就是嚴重的人性異化,非常嚴重。
  • 臺灣地區保育類動物「石虎」又遭路殺
    華夏經緯網1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保育類動物「石虎」又遭路殺。「國道三號」苗慄縣苑裡段前天又發現一隻石虎疑遭輾斃,是去年以來命喪「國道」的第三隻。由於石虎陳屍處都不在出沒的「熱區」,「國道」工務人員憂心石虎改變棲地,考慮擴大防護網,避免誤闖。據報導,石虎學名「豹貓」,屬貓科的夜行性動物。外表的斑點類似豹紋,兩耳後面有明顯白色塊斑,尾巴長且粗,具強烈狩獵本性。石虎多棲於低海拔淺山處,易受人類活動幹擾,全臺灣僅存600隻,被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