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ilieyun ) 深圳】2月10日報導(文/鮑伯君)
「資本寒冬」是前兩天的熱詞,然而有些投資人認為,寒冬只是相對應的。在獵雲網研究推出的《2016年中國科技投融資白皮書》中的數據顯示,16年的投融資案例也並不比前兩年的數量要少。
有人認為17年是投資大年,更多人秉持著其實是謹慎樂觀的態度。
獵雲網秉著「為創業者服務」的理念,特別收錄了10位國內投資人關於17年投資機遇的展望,以供參考。
梅花天使吳世春:「出海」趨勢可能延續2017年,吳世春最關心的問題是上市政策能不能持續,這個對於風險投資機構來說是最重要的。
在吳世春看來, 2017年會有幾個積極的趨勢:第一,VC手上還是有很多錢;第二A股市場也加快了IPO公司上市的速度。另外近年會有一些比較大的IPO,例如美團點評、愛奇藝或者360,這對於前端投資機構來說都是積極信號。假如在香港上市的美團股價能穩定在發行價之上,則對香港吸引科技股上市也會是個積極信號。
然而,在投資的重點領域上,2017年的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2014年熱點是O2O、2015年網際網路金融和VR都是風口,但到了2016年焦點特別分散:消費升級、移動出海、農村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中間又興起了一個單車熱潮。
2016年的一些趨勢也可能延續,例如「出海」,會有一些不錯的中國故事。還有比如直播、單車這些模式有可能在海外複製。人工智慧長期來看是走上坡路的趨勢,但短期可能會有調整的情況。
2017年,在偏早期領域的投資中,吳世春的篩選標準是,離錢近、離BAT遠,處在拐點上的領域。他會幾個方向上找機會:出海、下鄉、銀髮經濟、網際網路金融的垂直發展、新媒體新內容。
同創偉業鄭偉鶴:2017會是資本退出大年2017年是PE的大年。這不是全民PE的大年,而是政府、機構投資者跨步進入市場的大年。
首先,今年會是個退出大年。預計2017年會超過2010年、創造新高。 二是國內資本市場仍有調整空間,這對一級市場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會。三是由於政策收緊,定增和借殼的活躍度會降低。 四是新三板今年仍蘊含很多的機會。去年新三板設立創新層後帶來的效果是低於預期的,不過今年這可能是創造驚喜的點。
TMT領域仍存在泡沫,不過有結構性機會。
生物醫藥的估值仍在持續增高、泡沫也加大;科技領域像人工智慧、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新能源都非常值得關注。當然消費升級、文體娛樂也非常有機會。
真格基金徐小平:看好共享經濟和人工智慧領域2017年整體來說會有更多資金進入創投市場。中國創投機構仍然是稀有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狀態。
從2017年開始,真格在內部提出了一個新的戰略:From Angel to PreA,投資頻譜覆蓋天使輪和PreA,不再局限於「首投」、也不再拘泥於估值,但依然是在天使投資的火力範圍內。
這些趨勢在2017年依然會持續,真格看好以下幾個領域:
首先是共享經濟領域,在這個領域中的優客工場成為了2017年第一個獨角獸。第二,人工智慧領域毫無疑問也會誕生重量級的公司。第三就是在線教育領域。這些也是2017年真格會重點關注的投資領域。
新年伊始,真格已經投資了好幾個項目,其中就有汽車共享,也有機器人學習的頂級公司。
火山石資本章蘇陽:AI技術極具市場前景章蘇陽表示,2017年起,市場上將會很少有企業再自稱是「網際網路公司」。投資人已經開始越來越多的以技術角度看企業發展,未來以技術為驅動的創新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才更具優勢。
他認為,人工智慧一定是極具市場前景的技術之一。他所看重的技術並非單純的技術,而是能夠產生更多優質服務的技術。假定其他企業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那麼單純擁有技術的公司其發展前景必然受限,所以,企業必須將技術和產品服務相結合,探索出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總而言之,技術一定是要滿足行業發展過程中的剛性需求。
另外,他看好的技術還有新型醫療、物聯網、智能技術以及網際網路金融技術等。
元璟資本陳洪亮:消費升級還會出獨角獸陳洪亮認為,消費升級是現實,在2017年還會有大機會。理由有三:一是社交網絡帶來的人群、關注點的個性化;二是中國超高的人口密度;三是中國的柔性供應鏈能滿足發展個性化品牌的需求。
未來的消費升級可能表現為兩個特點:
一是衣食住行的消費品類更加豐富、更加細化。這種細分給創業者提供了機會,這也意味著大一統品牌的產生會越來越難。
二是消費升級,從有形到無形的轉化。這表現為用戶對物品使用價值的訴求,讓位於精神訴求,也就是說要或者不要某種東西,會取決於它能不能讓用戶成為其想成為的那類人。
下一個可能成為獨角獸的,是內容+粉絲+服務的一體化平臺,一種匯集了大量子IP或者子品牌的新型平臺。
華興資本包凡:「新經濟」是一個未來在包凡眼裡,2017年值得注意的是寬鬆信貸周期走到了尾聲。網際網路的創新遭遇了瓶頸,因此他認為機會在更廣泛的新經濟領域,這包括了從醫療健康、高端製造到大消費等範疇,唯一的評估標準是高增長。
創投行業的源頭是創新,新的熱潮總是與顛覆性的創新機會相伴的。但站在今天看未來,還沒看到未來三年內會出現什麼令人振奮的顛覆性機會,創新進入了一個相對瓶頸期。
他說道,如果一個創業公司在技術創新上沒有根本突破的話,實際上很難形成長期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整個處於結構化變革的過程中,無論是經濟、就業還是資產結構。什麼是新經濟?只要是有高增長、可持續的,都是新經濟。
新經濟的核心是成長率,即在一段時間裡是否能可持續增長。這覆蓋了從醫療健康、高端製造到大消費等等的範疇。儘管網際網路遭遇了發展瓶頸,但跳出這個領域,比如新材料的發展依然是日新月異的。
光合資本宋煒:看好大數據的應用發展宋煒指出,第一,未來身體的數據,健康的指數,每一天的變化都是可以通過大數據模型得出來,而且能指引什麼時間吃藥、吃什麼藥,這是大數據在大健康領域最直接的作用。
第二,根據預測的2016年經濟形勢變化,國家提出創新、改革,文創方面的戰略,有大量文化娛樂產品會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未來數字娛樂化方面都是很好的應用。未來,大數據應用會讓企業更精準的獲得用戶、服務用戶。
第三,未來大數據與零售,比如汽車也息息相關,買車前後的事情都與大數據相關。購車前,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到用戶的收入還有心理購買的預期。車後,可以購買服務,比如說保險,以及其他衍生品。未來,這些都會成為大數據指導購車的方向。
弘暉資本王暉:網際網路醫療熱度消減2017年,王暉最關心的問題是「資本市場的相對穩定性。
他判斷,2017年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要麼已經結束,要麼接近尾聲」,儘管短期來說市場上的錢不會少,但中長期資本量可能減少。這意味著,「好的投資標的價錢更趨於合理。」
但對創業者而言,這或許意味著融資將變得更加困難。王暉說,「那些2014-2016年創業的公司,如果手裡沒有足夠支撐12個月甚至18個月的現金流,他們會面臨巨大挑戰。」
他表示,之前網際網路醫療的潮水已經退去:網際網路醫療創業企業有一批會出問題,這些企業在2017年融資將變得更加困難。
與TMT行業關注賽道不同,醫療健康行業很少有贏家通吃的情況,所以不存在錯過機會。醫療健康企業的成長和估值都比較線性,即便是A輪沒趕上,也可以投資B輪和C輪。
在2017年,他提醒創業者:第一,要注意手裡的錢。第二,要注意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健康。創業是個很艱難的過程,對人心理和精神的折磨很大。
順為資本許達來:垂直行業可能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在許達來看來,2017年創投行業的走勢,可能是L型底部那一橫,但稍微會向上傾斜。他們看好網際網路金融,同時會在人工智慧、企業級服務和泛娛樂領域投入更多精力。
對被投企業創業者的建議,有三點:一是要對做的事情有信仰。二是要開源節流,要在短期內做到有收入,儘可能做到盈虧平衡,至少要減少現金流的消耗量。三是一定好的產品。
新的一年,順為會在人工智慧驅動的商業模式、2B(企業級服務)、泛娛樂三大板塊配置專門的人。過去的重點,比如智能硬體、網際網路金融、交易類相關的還是會繼續關注。
另外,他還表示,任何一個垂直行業,比如金融、房地產、教育、醫療健康,這些在實體經濟裡體量很大的產業,都有可能產生新的商業模式。
人工智慧基本上是依附於大數據的,目前看,比較好的應用場景應該是金融、醫療這兩大塊。
高榕資本張震:2017資本逐漸回暖張震眼中的2017年,將開始逐漸回暖,會有更多的創業者重新開始思考甚至啟動創業計劃。對於已經創業的創業者,張震建議他們得要堅持,「千萬不要放棄」;而對於新創業者,張震提醒其不要做別人做過的事,並避免追熱點和做太燒錢的事情。
他表示,「資本寒冬」是相對的,並且未來持續的時間不應該太長,市場整體應該在2017年會逐步呈現出更為活躍、穩步上升的態勢。原因在於,「寒冬」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投資機構手裡的錢都不少,大家都在等著更好的市場環境和投資標的出現。
對於新創業的人,在資本偏冷的環境下,他的建議是:第一,不要做別人做過的事情;第二,一定不要追熱點;第三,不要做太燒錢的事情。前兩項可以避免融資困難,第三項是讓你的項目更加靠近商業模式和生意本質,你首先要能夠活下去才能有後續發展。
2017年,國外的行業又會出現怎樣的趨勢呢?
獵雲網也為大家收錄了10位國外投資人關於2017年的形勢預測。
Benhamou Global Ventures創始人Eric Benhamou :數位技術創新將繼續受到資本垂青他表示,推動數位化進程,靠的是四個主要的技術創新趨勢,分別為:雲計算,開源,網絡安全以及萬物互聯。
首先,雲計算完全改變了計算與存儲的模式,帶來了全新市場。其次,開源模式的大量應用推動了數位化進程。舉例來說,開源與雲端結構相結合帶來的SaaS商業模式,可以讓軟體消費達到非常微觀的層面,向每個用戶按月收取費用。
這些技術相結合,降低了用戶消費先進科技的壁壘,也帶來了更多市場機會。再者,網絡安全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萬物互聯也是一個重要趨勢。物聯網時代的軟體、硬體及軟硬體結合等,都會給產業帶來更多機會。
除了這些趨勢以外,已經火熱了幾年的AI,與AR/VR也同樣是Eric看好的方向。
Band of Angels投資人Amit Kumar:生物技術領域將會有提升他說道:「在癌症、心臟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由於缺乏早期階段供資而處於癱瘓的其他領域將會有巨大的創新。這可能會釀造一個改變現狀的風暴」。
隨著生物技術資本市場呈現出的新活力、監管環境的寬鬆、以及由於信息學和生物學相結合而出現的巨大進步,他預計將會有更多的資本流向有風險但創新的早期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公司。
Kumar補充說,「雖然許多生物技術公司容易失敗,但重要的是他們在資金上得到支持的可能性也更大。並且,他們開發出的產品能夠拯救數百萬患者的痛苦和臨終病患者。
Black Pearls 合伙人 Ewa Treitz: 自動化時代,勞動力的流動性將會加強機器人可以在重複製造業中取代大量的人力勞動,這將激發對自動化時代就業前景的討論,同時也將製造業帶回到勞動力成本高的國家,比如德國和美國。
在歐洲,人們已經觀察到了製造業的變化。在2016年,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最便宜的機器人來取代人工勞作,有些產品的價格甚至只有競爭對手的三分之一;2017年,這些產品將進一步被應用到電子行業的組裝過程中。
Creandum的負責人Carl Fritjofsson:數據創新技術的發展Carl稱,2017年,數據創新將變得更為開放。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毫無疑問需要更加優質的數據作為支撐。
數據共享和協作的進化即將來臨,這一過程與開源軟體的開發類似,都會允許成千上萬的開發者共同開發產品。他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參與者都能從中受益,創新的成果將不會為一人所獨佔。
Maveron的高級合伙人Anarghya Vardhana :語音交互技術火熱在時下許多類型的創新產品中,用戶大多都能通過語音的方式來進行交互功能,比如汽車、機器人、行動裝置,等等。Anarghya認為,2017年將成為語音驅動技術的關鍵年。
她表示,語音是用戶與設備交互「最簡單、最有效、最好的方式」,雖然大多數用戶還不太習慣和一塊機器直接對話,但隨著技術的改進,這種「羞於啟齒」的狀況終會改變。
Anarghya 說道,「想想看,你和周邊的設備進行對話,而它們也能準確地理解你的意思,這就是未來的趨勢所在。」
Rivet Ventures 的管理合伙人Shadi Mehraein:AI的垂直應用將大受歡迎Shadi對 AI 在醫學領域、教育、商業領域中不斷擴展的應用持樂觀態度。她說道" 我們還將看到與搜索和移動交互越來越多地轉向語音和圖像。"另外,她預計,AI 的垂直應用將出現在企業和消費者層面。
DFJ 的高級助理 Jocelyn Kinsey 也表示:" 我很高興看到機器智能開始影響和改變醫療保健行業"。
" 作為一個成長型投資者,我希望 2017 年將是醫療保健人工智慧(AI)在診所落地推開的一年。" Kinsey 說:" 目前已經有很多機會了,包括幫助醫生根據測序和基因組數據預測和檢測疾病、使用先進的醫學成像分析並得出更準確的診斷、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等。"
前Google Ventures普通合伙人M.G. Siegler:關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將是2017年最明顯的熱門領域,且會保持現有的發展速度繼續前行。
Siegler本人特別感興趣的一個分支則是聲樂計算以及聽覺計算,並且他認為會在2017年持續發力吸引更多的目光。
他表示,在過去的幾年內,面向消費者的技術並不怎麼被投資者看好。他也在觀望,下一個大而新的平臺什麼時候才會出現。不過,鑑於這種趨勢本質上是有周期性的,2017年有可能會有新興的企業吸引到資本關注。
Greylock Partners合伙人Jerry Chen:新興技術將會成為焦點Jerry比較關注人工智慧板塊。他表示,AI驅動的企業應用程式將會成為幕後的大腦,用以支持新一代的水平應用程式,諸如CRM以及IT幫助臺,同時也會支持垂直應用程式,諸如醫療保健、建築以及金融科技。
同時,新興技術將會成為主要焦點之一。就個人而言,他也認為諸如醫療保健以及工業等主要的垂直行業將會成為新興創業公司的發展沃土。
Andreessen Horowitz普通合伙人Alex Rampell:線上金融服務利弊同驅Alex對金融服務的發展很有信心。他提到,金融服務佔美國GDP的將近10%,市值達到萬億美元。
隨著紙幣的相關性逐漸減弱,且越來越多的交易在線上展開,以物理位置為中心的行業,諸如銀行、保險以及投資管理,將會被逐漸削弱,也更容易被線上的對手所碾壓。
風險投資人 Arianna Simpson:無人駕駛在17年會有實質性發展2016年是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結盟合作頻發的一年,比如谷歌成立新的獨立實體:無人駕駛汽車公司Waymo。Uber將無人駕駛卡車公司Otto收歸門下,等等。
Arianna認為,2016年是研究和發展之年,試驗運行次數很少,但在2017年,將會有更多實質性的產品會推出。
同時,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這個領域會出現更多的併購案例。
以上便是獵雲網收錄的國內外20位頂尖投資人對於2017年的市場展望。
相比於國內,國外的資本市場其實波動性更大。原因有幾個,第一是因為國家政策的原因,比如川普的移民禁令,英國脫歐等方面的影響,都會給創業者以及投資人帶來決策衝擊;第二是因為如今大多數產業巨頭都佔據比較大的市場份額,資本決策很大程度上也會受到巨頭們商業布局的影響;第三,在於創業者本身對市場的分析和研究,如果自己本身的產品或者是服務不到位,那麼就算勢頭良好,要融資也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