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安全管理問題研究五:載客航班偏差訓練

2020-12-08 民航新聞

民航安全管理問題研究五:載客航班偏差訓練

來源:民航資源網專家 作者:劉清貴 2009-12-31 12:40:39 我來說兩句(3)

專業分類】飛行 文章編號】2-2009-0229

  

  案例回放

  某公司一架波音737飛機在某機場07號跑道著陸過程中,進行偏差訓練,由於操作失誤,導致左主輪接地撞壞跑道右邊燈一個後,左機翼擦地,造成一起人為原因的飛行事故徵候。

  飛機於10時20分進入機場走廊口,按塔臺指令下降修正海壓3000米。此時機組能見地面,副駕駛請示機長練習無指引盲降(作者註:機組關掉「飛行指引儀」、「自動駕駛儀」和「自動油門」,模擬這三套系統故障,俗稱「三脫」),機長同意。飛機由右座副駕駛人工操縱。機組按指令進近,高度3000英尺,建立了07號跑道ILS,飛機高度1000英尺時,機長提醒副駕駛修正航跡,副駕駛修正不及時。大約高度500英尺時,由於偏差較大,機長接管飛機,自己操縱飛機修正偏差,飛機從右邊偏到左邊,再從左邊偏到右邊。這時機組沒有一人標準喊話,提醒機長復飛,機長一心想著落地。決斷高度以下,飛機再由右邊向左修正的同時,帶著左坡度、右交叉,於10時33分左主輪在距離跑道頭500米,距跑道中心線18.5米處接地,接地後飛機繼續向右偏,大約滑跑140米時,左主輪壓壞跑道右邊燈一個,左機翼和左襟翼後緣整流錐擦地。大約又滑跑了140米左右,右主輪在跑道右邊界線上接地進入跑道。從左主輪接地到右主輪接地,飛機單輪滑跑了280米左右,根據QAR解碼顯示,當時飛機高度2英尺時最大坡度為19.3度。

  調查結論:飛機在五邊進近中,從左偏到右,又從右偏到左,始終未達到穩定進近的狀態。在此狀態下機長一心想著落地,機組無一人提醒,因而在1000英尺、500英尺和決斷高度這三個關鍵點都沒有果斷復飛,導致一起機翼擦地的嚴重飛行事故徵候。

載客航班是不是絕對不能搞訓練?

  為了公眾的利益,中國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簡稱「民航局」)2009年6月曾以「民航辦發【2009】2號」明確了關於商業飛行中駕駛員操縱航空器的有關問題。通知認為,商業飛行中的帶飛訓練,若機長對副駕駛操縱航空器放手量過大,易發生嚴重事故徵候或事故。為明確商業飛行與訓練的關係,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對駕駛員在商業飛行中操縱航空器作了具體規定。該通知的積極意義不僅僅在於明確了載客航班進行訓練時,不得違背安全第一的大原則,而且還要求航空公司在相關手冊中做出具體規定。這為框定範圍、規範訓練提供了依據。

  這裡有兩個基本事實需要正視:第一,飛行技術是一種特殊技能。技能只能通過實踐和演練來掌握、提高。第二,航班生產是通過飛行員來操作完成的,其操作飛機的過程也是鍛鍊飛行技術、提高操作技能的過程。實際上,在飛行過程中,隨時都會遇到數據、軌跡、關係位置、狀態、操作要領、注意力分配、偏差修正七大要素。在控制這些要素按照預定程序變化的過程中,飛行技術也在逐漸提高。這裡面,就存在大量的訓練的成分。因此,對偏差訓練則要劃分出等級,什麼樣的偏差訓練不能放到載客航班上實施,什麼樣的偏差訓練可以在航班生產中允許飛行員大膽實踐。

  大家都知道,包括航班飛行在內的所有飛行,其過程實際上就是預見偏差、發現偏差、修正偏差和應對新一輪偏差的過程。在正常飛行中,會遇到大量偏離標準設計狀態的情況,需要飛行機組成員密切配合,適時修正,將其扼制在萌芽狀態。處置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磨鍊飛行技能的過程。現代飛機加上高等級的機場,大都具備自動著陸的能力,只需飛行員適時輸入恰當的數據,正確使用相應設備,飛機就能自動完成高質量的著陸動作。但飛行員們都喜歡手動著陸,因為憑藉完成複雜的著陸動作可以保持和提高自己的飛行技術水平。這種客觀修正偏差的模式,能夠阻隔飛機偏離標準的飛行狀態,使其始終處於安全裕度最大的區域運行。因此,在大型飛機上初次擔任機長,規章對其限定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必須具備2700小時的總飛行時間,本機型還不得少於1000小時(而且必須是在「駕駛座」飛行的時間)。

  在載客航班上,主動設置偏差訓練,則需要謹慎。上文提到的「三脫」偏差,就是人工操縱飛機自主判斷和跟蹤「下滑道」和「航向道」,將功能強大的現代化飛機變成智障不全的原始飛機,從而人為增加操縱難度。這種培訓方式的好處是可以鍛鍊飛行員的手控飛行能力(原始飛行能力),模擬飛機在絕大部分儀表和設備都出現故障的情況下,能夠操縱飛機安全落地。同時,還可以提高飛行員注意力分配的速度和廣度,這對於及時發現偏差(與正常的或標準的動態、數據、航跡不一致)和修正偏差是有益的。但由此帶來的副作用則是載客航班進行安全小裕度偏差訓練,風險度比較高。在傳統的針對飛行技術的考核科目中,也要求飛行員能在飛機上部分設備都壞了的情況下,還可以操縱飛機安全返回。所以,航班飛行中要將部分設備假設成有故障,要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練習。而將偏差訓練穿插在正常載客航班中,是面臨技術升級的飛行員的一種必然需求。但我們更應該清楚這種訓練確實是犧牲了部分安全裕度,並不是最安全的飛行方式。

  目前,我國民航飛行員的年度訓練只有10-12個小時,每半年訓練6小時,技術上只談得上是維持基本的水平。在航班飛行中,建立運行經歷,只是正常的動作,沒有偏差訓練,而需要掌握的飄、高、跳和偏、衝、掉等修正技術,則不好訓練。正常飛行是慣用的例行的熟練技能活動,而飛行特殊情況是串聯在正常飛行中突然出現的異常情況。特別是進入自動飛行方式之後,如果機組的注意力指向游離或落後於飛行動態的變化,當特殊情況出現且馬上急需接手處置時,機組往往在處置初期會感到措手不及。因此,在航班生產中,不能「嚴禁偏差」訓練。否則,在中國目前的訓練現實面前,會出現飛行員基本駕駛術下降的惡果,最起碼應對複雜天氣的操縱能力會明顯變弱。掌握飛機性能,只能通過偏差訓練。近年來,飛機著陸擦尾、偏離衝出跑道的事件概率有所上升,這與前些年強調自動飛行、淡化手動操作可能存在一定關係。

把握好訓練的尺度

  關於飛行訓練。我的看法是:在航班飛行過程中,可以實施一些安全裕度比較大的「綠色課目」。這種課目,對安全不構成威脅。而極限性能訓練屬於「紅色課目」,只能放在高等級模擬機上實施。安全小裕度課目,如前面提到的「三脫」,則應歸入「橙色課目」。作為飛行教員或當班機長,則應掌握好放手量,基於自己的能力允許偏差量的大小,防止超出自己的糾偏能力底線而導致安全問題發生。以下幾點意見,僅供參考。

掌握好條件

  第一,天氣。

  第二,運行條件,如進近方式、跑道狀況等。

  第三,不設雙重以上的偏差。

  第四,機長、教員要隨時準備接管飛機操縱,防止弄假成真。

  第五,遵循民航法規、飛機手冊的相應規定,在安全裕度範圍內實施。

可以進行運行類偏差訓練

  第一,簡單氣象可以實施非精密進近訓練。

  第二,複雜天氣可以假設精密進近偏差訓練。

  第三,設置單一偏差(垂直偏差、水平偏差),而不是複合偏差。

  第四,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新副駕駛要簡單,老副駕駛則可以增加難度。運用好「示範、提示、放手」等空中教學方法。

  第五,高度越低,放手量越小。著陸飛越跑道入口之前,機長必須手不離杆腳不離舵,隨時準備接替操縱。

  其中的注意事項包括:垂直偏差,向上可放鬆,向下從嚴。防止低於安全高度;水平偏差,要注意扇區安全高度和五邊各控制點的最低安全高度,要特別關注地形地貌存在的安全風險。隨著高度的降低,方向和位置的變化從嚴。

  第六,偏差訓練時,重點使用好自動設備,如自動駕駛儀(這是隨時準備幫助接替你操縱飛機的待命「機長」)。人工飛行可適當,主要是磨鍊自己「注意力分配」的及時性和對偏差判斷的敏銳性。關鍵是要使用好自動設備,最大限度地解放自己的飛行精力,以監控飛行動態,確保安全裕度。

不能在載客航班上模擬飛機關鍵系統故障的訓練

  第一,飛機構形,如設定襟翼故障,這會影響著陸距離。

  第二,發動機等動力系統,會影響越障能力。

  第三,操縱系統,會直接影響安全裕度。

  但可以假定導航設備故障(如:調離正常頻率、遮擋導航儀表等),以增加水平方向和位置判斷的困難,並通過少量儀表信息進行原始判斷。

  航班生產中,嚴禁訓練或放任訓練都不合適。關鍵是要評估所實施的訓練課目能對運行安全構成多大的風險,如果風險很小,或者雖有風險但備有應對措施,這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評估認為風險度偏高,就需要設置必要的限制,以確保飛行安全。(本文發表於《中國民航報》2009年8月12日03版)

  (作者系春秋航空副總裁、民航局特聘專家)

相關焦點

  • 民航資源網對話:中國航班因軍事管制更耗油?
    一般情況下,軍民航共用空域主要為民航運輸航空飛行所用,同時也對軍航運輸飛行開放;軍航專屬空域主要用於軍事訓練目的飛行,其中一部分空域可以通過軍民航管制部門的協調,臨時用於民航運輸飛行;限制使用空域和禁止使用空域在其生效期間內對於軍民航飛行器均適用。這種空域控制管理方法在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同樣存在,主要區別在於時間、程度和範圍的不同。
  • 民航發生安全事件的五大原因(一)
    ﹀不得不承認,民航客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據Aviation Safety Network網站發布的公開信息顯示:「儘管發生了兩起備受矚目的波音737 MAX事故,但2019年仍是民用航空最安全的一年之一。」
  • 中國民航多舉措提升航班正常率
    這些措施是推動國家空域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在國家空管委領導下,由軍民航雙方共同推動實施的。  飛行高度層的靈活使用方案為:8400米(不含)以上均由民航靈活選擇使用,涉及軍航固定穿越地段(使用空域)的,按當地規定或軍民航協議執行;8400米(含)以下按照原有做法配備飛行高度層。
  • 湖北航班恢復!國內疫情可以算進入尾聲了
    湖北的民航航班開始逐步恢復!具體內容: 關於恢復湖北省民航航班的通知民航各地區管理局,各運輸航空公司,中航信、中航油,各運輸機場(集團)公司:  經研究決定,現就恢復湖北省民航航班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客運航班
  • 呂爾學赴上海調研航班時刻管理工作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柏蓓 報導:為進一步優化完善航班時刻管理政策,提高航班時刻資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務航空市場主體,在民航領域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9月17日,民航局副局長呂爾學率調研組赴上海專題調研航班時刻管理工作。
  • 烏魯木齊航空安保部蘭州場站:共戰疫情防控,確保航班安全
    韓錄海董事長對蘭州場站管理方式的不斷健全給予了肯定,並為所有空勤人員帶來了新疆特產、體育用品等慰問品,鼓舞了全體空勤人員的士氣。迅速反應,高效協調蘭州場站成立以來,航空安保部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部署物資保障航班任務,形成值班員制度,同時,成立五個工作組集中統一開展工作,建立、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場站全體安全員學習總結《運輸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術指南第五版》《民航局胡振江副局長對7日印航快運公司事故做出了重要講話》等文件,建立高效的指揮協調體系。
  • 民航三方圓桌對話 讓更多航班運行更順暢
    山航運行風險控制中心總經理金鑫說,廈門機場運管委、民航局監控中心高效運作,僅用了38分鐘就批覆了山航的航班調整計劃,為山航後續運行保障工作留下了充足時間,他們應對颱風的各項運行保障工作開展地安全平穩。山航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山航在主運營基地青島、廈門、北京、重慶等地的機場運管委均逐步派駐席位,其他機場也有營業部人員積極參與運管委協調機制。
  • 民航新政:放寬部分國內航線航班準入政策
    民航局運輸司巡視員靳軍號介紹,經研究決定,民航局對國內航線航班管理政策進行了合理調整,放寬部分國內航線航班準入政策。據介紹,民航局於近日下發《關於2020/21年冬春航季國內航線航班評審相關工作的通知》,調整放寬了部分國內航線航班準入政策。
  •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院領導一行到西南空管局交流座談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劉暢 報導:近日,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黨委書記李漢成、院長關立欣一行來到西南空管局,就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投運後,雙方持續開展交流合作、統籌做好運輸航空保障與訓練飛行的協調工作、提高訓練飛行效率、空域精細化管理等相關事宜展開座談
  • 民航CCAR91部、121部、135部是什麼意思
    中國民用航空網訊:在民航專業展會、論壇上經常聽到「民航CCAR91部、121部、135部」,這些民航術語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指的是中國民航規章體系中的運行規範。
  • 安全運營助力民航安全—綠盟科技亮相2020年民航網絡安全年會
    9月16日,由民航局人事科教司指導、中國民航大學主辦的2020年民航網絡安全年會在嘉興隆重召開,綠盟科技受邀出席並發表了題為《安全運營助力民航安全》的主題演講,向與會嘉賓分享了綠盟科技在民航領域的安全能力及技術創新。
  • 海南航空地服管理部強化機坪管理 以實際行動保障航班安全
    2020年9月19日,海口——本報訊(通訊員 陳禮歡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機坪安全不容忽視,加強機坪外來物(英文全稱 :Foreign Object Debris 簡稱:FOD)管理則是其中重要一環。
  • 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增強民航安全透明度
    深航攀枝花機場不安全事件(10月16日,深航執行西安至攀枝花的ZH9247次航班,飛機在著陸過程中出現了「跑道外接地的不安全事件」。相關報導見本報10月23日2版)有了最新進展。據媒體報導,中國民航局11月30日下發的《關於10月16日深航A319飛機在攀枝花機場跑道外接地事件處理情況的通報》,將該起不安全事件定性為「一起責任原因運輸航空嚴重徵候」,「事件性質嚴重、影響惡劣,暴露出個別運行單位系統管理薄弱、安全文化建設滯後,少數人員不知敬畏、責任缺失、章法觀念淡薄等突出問題」。
  • 精彩十三五系列報導之一:航空安全託起民航強國夢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肖敏 報導:剛剛過去的9月,中國民航再次刷新航空安全歷史成績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民航實現連續安全運行10年零1個月、8669萬飛行小時,連續18年保持空防安全零責任事故,創下民航歷史上最長安全周期。回眸「十三五」,民航安全工作取得突出成績,各項安全指標好於預期,為我國從航空運輸大國向航空運輸強國跨越築牢了安全之基。
  • 南航成立飛行安全研究院 為旅客提供安全放心的出行體驗,助力建設新時代民航強國
    8月27日,南航飛行安全研究院暨飛行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珠海翔翼航空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南航飛行安全研究院將致力於研發適應南航和中國國情的飛行訓練及安全管理方案,打造飛行訓練及安全領域的「產學研」綜合平臺,成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航空飛行訓練及安全研發機構,為旅客安全出行保駕護航,為國際民航輸出飛行訓練及安全管理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標準」,助力新時代民航強國。
  • 南航成立飛行安全研究院,為旅客提供安全放心的出行體驗,助力建設新時代民航強國
    8月27日,南航飛行安全研究院暨飛行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珠海翔翼航空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南航飛行安全研究院將致力於研發適應南航和中國國情的飛行訓練及安全管理方案,打造飛行訓練及安全領域的「產學研」綜合平臺,成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航空飛行訓練及安全研發機構,為旅客安全出行保駕護航,為國際民航輸出飛行訓練及安全管理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標準」,助力新時代民航強國。
  • 南航成立飛行安全研究院:為旅客提供安全放心的出行體驗,助力建設新時代民航強國
    8月27日,南航飛行安全研究院暨飛行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珠海翔翼航空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南航飛行安全研究院將致力於研發適應南航和中國國情的飛行訓練及安全管理方案,打造飛行訓練及安全領域的&34;綜合平臺,成為&34;的航空飛行訓練及安全研發機構,為旅客安全出行保駕護航,為國際民航輸出飛行訓練及安全管理的&34;和&34;,助力新時代民航強國。
  • 安全飛行五千萬小時之思考
    截至5月14日,我國民航實現運輸航空安全飛行80個月、5000萬小時,創造了我國民航歷史上最好的安全紀錄。截至2016年底,中國民航運輸航空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10年滾動值為0.02,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為0.22;運輸航空百萬架次重大事故率10年滾動值為0.04,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為0.43。
  • 東航張代兵:退伍不褪色,從空軍飛行員到民航機長
    作為全國空軍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張代兵在學校經歷了「魔鬼般」的訓練,憑著堅持不懈的毅力和不服輸的勁頭,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各項訓練和學習任務。1986年,張代兵第一次單飛返程中就遭遇了低雲覆蓋機場的惡劣天氣,他沉著冷靜,嚴格執行飛行程序,確保飛機安全落地,這一次難忘的飛行經歷對張代兵養成嚴謹認真的飛行作風影響深遠。
  • 大連空管站區域管制室及時處置因強對流天氣造成航班大高度偏差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黃一晟 報導:隨著雷雨季節的來臨,大連管制區面臨著雷雨繞飛的挑戰。近日,強對流天氣侵襲大連,大連空管站管制運行部區域管制室及時處置因強對流天氣造成航班大高度偏差。15時25分,在所有管制員都全神貫注的指揮航班繞飛雷雨之時,大連01號扇區管制員孫異達突然發現某航班脫離10400米高度開始下降,而在其側方15.3公裡處就有一架航班,管制人員立即給出指令,指揮其保持10400米高度並詢問原因。機組回復剛剛遭遇強烈下降氣流,現已沒有影響,隨即重新保持10400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