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泥土是怎麼形成的?其實泥土越來越少了

2021-01-08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地球作為太陽系的一顆行星,是唯一一顆有高等生命的星球,要知道地球已經形成了40多億年,在地球剛誕生的時候,它和其它的星球一樣,同樣是非常荒涼沒有一點生命跡象,甚至當時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可以用地獄來形容。

我們一定都知道火星,在許多影視作品中都有火星地表的描述,要知道火星上就好像一片戈壁,根本沒有什麼生命的跡象,更不要說有土壤了,那麼地球這樣富饒的土地是如何形成的呢,這就要從地球漫長的進化說起了,在地球形成初期它就是一個大火球,地球的溫度有幾千度甚至是上萬度。

然後地球經過了漫長的冷卻,這顆火熱的星球慢慢的涼了下來,這個時候地球就形成了巖石,在這個期間地球經歷多多次小行星碰撞,形成了地球唯一的衛星月球,就在這個過程中地球就有了水的存在,我們說水是孕育一切生命的基礎,這是因為地球上形成的第一種生物就是海洋生物。

那麼土壤又是怎麼產生的,首選這需要非常漫長的歲月,大概在2億年左右,地球上的巖石經過風化和其它外力的作用,巖石就變成了土地,這些都覆蓋在地球的表面,它們就是原始土地的模樣,但是這並不是土壤,因為這些跟月球和火星上的土地是一樣的,想要成為土壤還需要腐殖質。

這是一種粘性成分,它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它沒有把砂石都黏在一起,這些就是土壤中的精華成分,最開始地球並沒有動植物,但是那時候已經有了微生物的存在,這些微生物會一點點的改造土地,顧名思義這些腐殖質其實都是動植物分解產物,也就是當地球具備了誕生生命的條件後,有些適應能力特別強的植物就會生長土地上,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植物開始生長,也開始有動物誕生,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一切都向著最好的方向進行。

就這樣地球才有了芬芳的泥土,富饒的土地,才會誕生出人類的高等文明,可以說我們的生命星球的形成需要許多條件,還有很多偶然因素在裡面,所以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大自然環境,要知道形成這些完整的平衡狀態需要地球上億年的時間,而人類破壞它只要幾十年就夠了。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最早的泥土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可能比你想像中的晚得多
    泥土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泥土的蹤跡,大家都知道,這些平凡的泥土是地球上所有陸生植物生存的根本,它們為各種生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從而在陸地上營造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態環境,因此可以說,泥土是地球的寶藏。然而泥土並不是地球剛誕生就存在的物質,那麼地球上最早的泥土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
  • 地球上的泥土從哪裡來的?這個過程需要上億年
    地球上的大多數植物都需要泥土,倘若沒有泥土,那麼地球就可能盡失生機於活力。泥土是從哪裡來的呢?地球上的泥土是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呢?還是隨著地球的誕生而慢慢形成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吧。看完你就知道了。
  • 最早地球上沒有泥土,那麼它是怎麼來的呢?看看專家怎麼說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在地裡面種什麼東西就會長出來什麼東西,不過咱們說的地指的都是土地,土地裡面到處都是泥土,有了泥土農作物才能茁壯成長,陸地上所有的植物才能蓬勃發展,所以泥土簡直是地球極其珍貴的寶藏,那麼問題來了,地球剛誕生時產生的物質就是泥土嗎?
  • 地球上一共出現多多少人類?為何有人說,泥土是屍體演化來的!
    為何有人說,泥土是屍體演化來的!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的時間,在漫漫的長河當中,人類發展成為了地球上唯一具有智慧文明的生物。與部分動物相比,人類的壽命並不算太長,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批又一批的生命逝去,而也有新的生命誕生,那麼你可知道,從人類出現之後,地球上一共消失過多少人類嗎?
  • 地球上一共消失過多少人類?泥土是屍體演化而來嗎?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發展出智慧文明的生物,在地球上存在了數百萬年,當然我們要看從什麼階段開始計時。現代人類都是智人的後代,如果從智人開始算可以追溯至20萬年前;而如果從南方古猿開始算可以追溯至二三百萬年前;從分類和黑猩猩共同的祖先開始算大約是600萬年前;從森林古猿開始大約是1500萬年前。
  • 每次下雨之後,我們聞到泥土的氣息,其實並不是土壤的味道
    每次雨過天晴的時候,空氣中都會瀰漫著泥土的清香,相信有不少的小夥伴比較喜歡這個味道,聞著它的感覺好像自己可以融入到大自然中一樣。但是這種味道真的是泥土本體散發出來的嗎?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歡迎收看本期的三體世界學。
  • 你愛聞的雨後泥土味 其實是細菌的「誘餌」
    新知  一場大雨過後,空氣中會瀰漫著一股清新的泥土味。這種泥土的味道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土壤中含有大量放線菌、粘細菌、藍細菌以及絲狀真菌,這些微生物產生一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構成了土壤的味道。其中,最常見的是土臭素(一種天然的萜類化合物)和2-甲基異茨醇(2-MIB)。
  • 人是不是泥土變得?不然為什麼死了之後會變成泥土?
    所以,如今大家看到的喪葬儀式,其實已經比多年以前簡化了很多。可能你也聽農村老人感嘆過:人死不過一把黃土! 所以,村裡的老人去世以後大多都選擇土葬的形式下葬,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人死了以後就會變成泥土,入土為安才是自己最好的歸屬,而對死者最大的敬意應該就是遵循他們最後的遺願。
  • 泥土是怎麼來的?困擾人類多年的謎題被揭開,「吃土細菌」是功臣
    當我們走在路上的時候,最常見就是泥土了,那麼,你是否想過一個問題,這些泥土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科學家認為,泥土的形成和地質、氣候等都有關,簡單來說,泥土的形成,就是巖石的風化反應,那麼,還有哪些東西參與到了泥土的製作?
  • 我的世界:泥土方塊很雞肋嗎?這些泥土方塊你都了解嗎
    泥土是主世界中很重要的一種方塊,但是很多玩家都忽略了。甚至都不知道泥土方塊能用來做什麼,今天小黃象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泥土方塊,讓你能更加認識這個方塊。我的世界:泥土方塊很雞肋嗎?這些泥土方塊你都了解嗎NO.1 泥土泥土是主世界中很常見的一種方塊,泥土可以使用任何的一種工具挖掘,但是與挖礦不同,使用鍬挖掘速度最快。
  • 最新發現:雨後的泥土清香,其實是一種生物陷阱
    但科學家會告訴你,這種雨後的泥土「芳香」其實是一些真菌揮發的有機化合物,而且你喜歡的這種味道,其實是細菌布下的「氣味陷阱」,吸引跳蟲食用以幫助鏈黴菌子代孢子傳播。只不過,當你在飲水機或者食物上聞到這種分子的氣味時,可能就不會以為是「香味」了,而可能是「餿味」;也就是說這些食物/水已被微生物汙染了。不過,最新研究並不是繼續探討這一氣味的來源,而是研究「土臭素和其他鏈黴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在土壤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 你愛聞的雨後泥土味,其實是細菌布下的「陷阱」
    圖片來源:pixabay一場大雨過後,我們常常能在空氣中聞到一種清新自然的泥土味。不過,組成這種氣味的分子並非來自泥土本身,而是兩種由土壤中的微生物產生的揮發性化合物——土臭素和2-甲基異茨醇。最近,一項發表於《自然-微生物學》上的研究揭示,清新的泥土味卻是土壤中的鏈黴菌布下的「氣味陷阱」——聞味而來的跳蟲在食用這些鏈黴菌的同時,也幫助後者的子代孢子廣泛傳播。撰文 | 石雲雷清新泥土味的來源一場大雨過後,空氣會變得十分溼潤,同時還會瀰漫著一股清新的泥土味。當我們聞到這種氣味時,常常會感覺到十分放鬆。但這種清新的泥土味究竟是什麼呢?
  • 地球上生死過多少人?泥土是屍體演變而來的嗎?
    地球生活著超過70億的人類,但是仍然還有新生嬰兒不斷的降臨到這個世界上,很顯然,目前人口指數並不會下降只會逐年增長。難道泥土真的是由屍體演變而來的嗎?我們要想知道地球上究竟生死過多少人。那麼我們就要先了解一下我們人類究竟是怎樣出現的?眾所周知,我們人類都是從原始時期的猿類進化而來,可以說古猿是我們人類的祖先,那麼地球迄今為止究竟有多少人類生活過呢?在原始時期和「猿類」幾乎一樣的人類,根本沒有辦法和能力去統計人類的數量。
  • 雨後「泥土的芳香」到底是什麼?真相來了
    一場大雨過後,空氣中會瀰漫著一股清新的泥土味。這種泥土的味道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土壤中含有大量放線菌、粘細菌、藍細菌以及絲狀真菌,這些微生物產生一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構成了土壤的味道。其中,最常見的是土臭素(一種天然的萜類化合物)和2-甲基異茨醇(2-MIB)。
  • 下雨之後泥土的味道是怎麼來的?
    下雨之後泥土的味道是怎麼來的?其實都是放射菌的味道企鵝很愛吃魚,但是企鵝的味覺很差,貌似它們嘗不出味道。小羅伯特·唐尼是怎麼戒毒的?原因是因為某天他去漢堡王吃東西,但因為實在很難吃,讓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最後他把毒品全部丟入海洋之中,開始他的新生活。這叫漢堡王情何以堪啊...
  • Nature 論文最新發現:雨後的泥土清香,其實是一種生物陷阱
    但科學家會告訴你,這種雨後的泥土「芳香」其實是一些真菌揮發的有機化合物,而且你喜歡的這種味道,其實是細菌部下的「氣味陷阱」,吸引跳蟲食用以幫助鏈黴菌子代孢子傳播。只不過,當你在飲水機或者食物上問到這種分子的氣味時,可能就不會以為是「香味」了,而可能是「餿味」;也就是說這些食物/水已被微生物汙染了。不過,最新研究並不是繼續探討這一氣味的來源,而是研究「土臭素和其他鏈黴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在土壤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 家鄉的泥土味,附著母親的溫度,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文:黃旻松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很眷戀家鄉的人,但是每次從老家帶來的菜,哪怕放了很多天,早已過了新鮮期,我也捨不得扔掉,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最近特別明顯。有幸逃過凜冽寒冬的黃心白菜便獨樹一幟,裂開鵝黃的菜心,痴痴地笑,將周邊幾片原本翠綠的菜葉也薰染出誘人的黃,似乎在有意炫耀農家熱氣騰騰的火鍋裡少不了它的味道。黃心菜的身邊,依然有傲霜挺立的莖稈粗壯的青蔥,它們也不甘示弱,以翠綠的頑強舉起尊嚴,吸引主人的愛憐。
  • (原創)泥土的主要成分矽氧四面體
    泥土的主要成分矽氧四面體。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環俯衝或撞擊地球的過程中,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的金屬氫聚合形成二氧化矽,二氧化矽衍生雲母、矽氧四面體等各種矽酸鹽。黃土是二氧化矽、矽氧四面體、磁鐵礦等混合形成的;紅土是矽氧四面體混合氧化了的磁鐵礦(
  • 馬裡亞納海溝的深度超過了1萬米,這裡的泥土會被壓成什麼樣子?
    地球表面有大約71%都被海洋覆蓋,而對於這片廣闊的區域,我們人類卻知之甚少,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人類在海洋的活動範圍大概只佔整個海洋水體的5%左右。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海洋的水深每增加10米,海水中的壓強就會增加大約一個大氣壓,而地球海洋的平均深度卻有3795米左右,因此可以說,正是深海中強大的壓強限制了人類探索海洋的能力。
  • 科普:你知道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嗎?
    突然有一天,它們的生活卻每況日下,過得越來越糟。直到其中一部分恐龍死後,其他恐龍來吃死掉的屍體,吃剩的皮和肉會逐漸腐爛,最後只留下一堆白骨,該骸骨很快就被泥土掩埋可了。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越來越多的土層覆蓋在上面,有泥土、沙礫甚至還有火山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