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不是泥土變得?不然為什麼死了之後會變成泥土?

2020-12-06 悟空科學

人死一把黃土為什麼還執意入土為安?

死亡這個詞,有的人只是聽到都覺得不吉利,有的人又追求往生永離諸苦。在時間久遠的古代社會,或者如今一些位置偏遠、且醫學水平落後的地方,偶爾還會發生死者死而復生的怪異事件。只是這樣的「烏龍事件」已經很難引起太大風波,因為原因無外乎是這個復活的人當時並沒有死,純屬誤判。

在醫院裡,死亡有嚴格的判定標準,不會因為一個人短暫沒有呼吸和心跳就下結論,尤其是醫學水平更加發達的當今社會。畢竟,像心跳和呼吸這些生命體徵已經可以通過科學技術進行維持,而腦死亡則會導致全腦功能不可逆性種植,所以,現在國際上都是將更科學的腦死亡作為判定死亡的基本依據。即:腦幹反射徹底消失、無法進行自主呼吸,陷入不可逆性深度昏迷和電靜息。

時至今日喪葬文化依然盛行,其主要意義還是祭奠故人,而並非守舊落後。所以,如今大家看到的喪葬儀式,其實已經比多年以前簡化了很多。可能你也聽農村老人感嘆過:人死不過一把黃土! 所以,村裡的老人去世以後大多都選擇土葬的形式下葬,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人死了以後就會變成泥土,入土為安才是自己最好的歸屬,而對死者最大的敬意應該就是遵循他們最後的遺願。

人死後身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

通常情況下,在人死了以後的24小時以內,便會開始出現腐爛的特徵,而屍體腐敗最開始的身體部位就是從腹部開始。為什麼屍體一開始會出現腹脹的情況?其實就是因為在腹部產生的腐敗細菌,在發揮作用的時候產生了大量腐敗氣體,從而導致了腸道脹氣。

當這些腐敗氣體不斷在體內積聚,口鼻腔便可能會因為氣體壓力作用而流出血水。與此同時,由於細菌還會在屍體表面活動,所以才會出現讓人畏懼的水泡和綠斑。雖然,屍體的腐敗快慢和周圍環境密切相關,尤其是溫度、溼度和埋葬屍體的材質等。

但是,當屍體腐敗到毛髮脫落、甚至軟組織腐爛的程度以後,其實它們並沒有變成泥土,反而變成半流動的液體慢慢消失殆盡。實際上,完整下葬的屍體最後剩下的只有白骨,這便是為什麼古生物化石中最常見的就是貝殼和骨頭,而兩百萬年前的能人化石也能重見天日!

人類有沒有可能實現長生不老?

現在的人們的確想了很多的法子來延緩衰老和延年益壽,但從更大的格局來說,長生和不老其實不是一件事,儘管它們的本質都建立在生物體的衰老程度上。因為,從更大的格局來說,即便有一天人類真的可以將自己的衰老程度鎖定在一個固定的年紀,但如果我們依然只能在地球上生活,那麼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存活的地球最終依然會變成所有人的墓地。

道理很簡單,地球上曾經發生過的生物大滅絕事件都具有一定時間規律,而太陽系的母恆星太陽也會演化到紅巨星階段,那個時候地球所處的位置不僅無法容納生命繁衍生息,就連自己都有可能被太陽吞噬。所以,人類這個物種想要一直存在,那就要不停尋找「下一個地球」,因為每一個「地球」都會從一開始的宜居,變成不宜居。

事實上,衰老也是宇宙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包括我們的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人類社會的科學水平的確進步很快,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違背自然規律。而且,自然規律被打破也不見的是好事,人口結構會給地球的可持續帶來嚴峻挑戰。

每個人都會死,但人類社會卻一直向前!

儘管進化論是假說,關於人類是如何出現在地球上的也一直存在諸多爭議,但就目前的化石證據來說,人類的確更大概率是從森林古猿進化而來,並且,各個進化階段的化石都有出土。相比地球已經四十多億年的年紀,人類一生大多短短數十載無疑是短暫的,但繁衍後代讓人類和其他已知物種一樣在地球上進化了至少幾百萬年時間。

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與文字記錄密不可分,每個在地球上存在過的人,都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自己的發現和創造。正如如今科學家們搞研究,往往也不是一批科學家就能大功告成,所以後來的人才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出一個新世界。每個人都會死,地球也會死,就連太陽都會死,但這並不代表世間萬物會因為最終要消失而變得毫無意義,生命的短暫應當讓我們愈加珍惜才對。

相關焦點

  • 每次下雨之後,我們聞到泥土的氣息,其實並不是土壤的味道
    每當下雨的時候,地面上、泥土中就會形成一些大大小小的水坑,當泥土中的有機物進入之後,就會在水面上產生薄膜,當一滴滴的雨水砸到水坑表面後,就會有大量的氣泡破裂,在破裂的同時還會把有機物和土壤微粒發散到空中去,剛才咱們也說了,微生物可以散發出2-甲基異茨醇和土臭素,而咱們聞到雨後泥土的清香,也正是空氣的這些元素。
  • 神用泥土造人,絕不是神話!有漢字「造」做見證,更有化學證明
    牛頓又接著說:如果一具模型都必須有人設計製作的話,為什麼這實際運轉著的太陽系卻會是偶然形成,而沒有一位設計創造者呢?這位朋友頓時語塞,後來也相信了上帝。當你看到一輛汽車,或是一塊手錶,或是一棟大樓時,你就知道,這背後都有人設計製造、不是偶然形成的。同理,當你看到浩瀚的宇宙井然有序時,你就知道這背後一定有一位造物主。
  • 馬裡亞納海溝的深度超過了1萬米,這裡的泥土會被壓成什麼樣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海洋的水深每增加10米,海水中的壓強就會增加大約一個大氣壓,而地球海洋的平均深度卻有3795米左右,因此可以說,正是深海中強大的壓強限制了人類探索海洋的能力。這相當於一平方釐米將會承受超過1噸的重量,於是問題就來了,既然馬裡亞納海溝的壓強這麼大,那麼在這裡的泥土會被壓成什麼樣子?在沉重的壓路機壓過之後,原本松松垮垮的地面物質就會被壓路機壓得很緊,從而變得比較平整而結實,這是我們常見到的場景。
  • 地球上最早的泥土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可能比你想像中的晚得多
    泥土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泥土的蹤跡,大家都知道,這些平凡的泥土是地球上所有陸生植物生存的根本,它們為各種生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從而在陸地上營造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態環境,因此可以說,泥土是地球的寶藏。然而泥土並不是地球剛誕生就存在的物質,那麼地球上最早的泥土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
  • 我的世界:泥土方塊很雞肋嗎?這些泥土方塊你都了解嗎
    泥土是主世界中很重要的一種方塊,但是很多玩家都忽略了。甚至都不知道泥土方塊能用來做什麼,今天小黃象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泥土方塊,讓你能更加認識這個方塊。我的世界:泥土方塊很雞肋嗎?這些泥土方塊你都了解嗎NO.1 泥土泥土是主世界中很常見的一種方塊,泥土可以使用任何的一種工具挖掘,但是與挖礦不同,使用鍬挖掘速度最快。
  • 最深的海底壓強超過1000個大氣壓,這裡的泥土會不會被壓得很緊?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海洋的水深每增加10米,海水中的壓強就會增加大約一個大氣壓,而地球海洋的平均深度卻有3795米左右,因此可以說,正是深海中強大的壓強限制了人類探索海洋的能力。
  • 最深的海底壓強超過1000個大氣壓,這裡的泥土會不會被壓得很緊?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海洋的水深每增加10米,海水中的壓強就會增加大約一個大氣壓,而地球海洋的平均深度卻有3795米左右,因此可以說,正是深海中強大的壓強限制了人類探索海洋的能力。這相當於一平方釐米將會承受超過1噸的重量,於是問題就來了,既然馬裡亞納海溝的壓強這麼大,那麼在這裡的泥土會被壓成什麼樣子?在沉重的壓路機壓過之後,原本松松垮垮的地面物質就會被壓路機壓得很緊,從而變得比較平整而結實,這是我們常見到的場景。
  • 為何有人說,泥土是屍體演化來的!
    針對於這一個問題,我們要看是從哪個階段開始計算的,現代的人類大部分都是智能的後代,而吃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萬年前。如果要從南方古猿開始計算,要追溯到200~300萬年前,如果要從人類和黑猩猩共同的祖先開始計算,要追溯到600萬年前。人類的整個進化事業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生命也並非是在一瞬間出現的,字從恐龍在滅絕之後才給人類提供了的生存空間和誕生的可能性。
  • 泥土處理、潛蠅科害蟲等
    >一、泥土的選擇及處理很重要泥土是蔬菜根系生長的地方,泥土環境好,根系正常生長,蔬菜才能長得好;泡沫箱四邊是圍著的,熱曬的夏季裡一定程度上影響土層散熱、透氣,種植蔬菜之後,泥土出現板結等不利於蔬菜生長的情況之後,想比較深層的鬆土不像平常的菜地那麼方便也容易影響到泡沫箱內的蔬菜的生長,所以在種植之前選擇處理好泥土再裝放進去種菜很重要,這裡分兩種情況來說:
  • 地球上生死過多少人?泥土是屍體演變而來的嗎?
    地球生活著超過70億的人類,但是仍然還有新生嬰兒不斷的降臨到這個世界上,很顯然,目前人口指數並不會下降只會逐年增長。那麼問題來了,每年死亡的人數高達5000多萬,還不說在我們發展之前死亡的人數,這麼多人由於某種原因逝世,那麼這些人都在哪裡?難道泥土真的是由屍體演變而來的嗎?我們要想知道地球上究竟生死過多少人。那麼我們就要先了解一下我們人類究竟是怎樣出現的?
  • 人死了多少年以後,才會變成一堆白骨?
    簡單點說,天葬就是人死後的屍體並沒有直接入土,而是讓禿鷹來吞噬肉體,原本的寓意是捨身布施。並且,天葬這種葬法也並不是只有藏族人才會選擇,比如蒙古族和馬賽族。小時候我還在學校的操場斜坡上刨出過白骨,據說學校建立之前那裡曾是一片墳地,至於我無疑刨出的是不是人骨頭那就不得而知了,因為塊頭實在太小了。那麼,對於此類屍體會白骨化的下葬方式來說,人死了多少年以後才會變成一堆白骨?
  • 人死之後,多長時間會變成白骨?
    人固有一死,人死之後,中國人講究人死入土為安,那麼一旦人進入了棺材,在自然界的作用下,人體多久會變成一堆白骨呢?我們可能看過很多的考古節目,在考古學家發掘古人的墓地的時候,我們總是可以看見很多的白骨,這些白骨,都是一些殉葬的奴隸的屍骨,當然了,也可能有動物的屍骨。
  • 最早地球上沒有泥土,那麼它是怎麼來的呢?看看專家怎麼說
    第一批泥土是怎麼形成的呢?歡迎收看本期三體世界學。地球大概在45億年前誕生了,那時候還是以巖漿為主的極高溫液態物質組成的球,大概冷卻了1.5億年的時間,地球表面慢慢的形成了各種類型的巖石,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巖石經過了風吹日曬、雨雪風霜,甚至是小行星撞擊等數種外界作用下,出現了各種程度的變化,不管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都和之前相差甚遠,不過它們大多最終都變成了風化殼。
  • 我的世界:一塊泥土一棵樹,論史蒂夫的生存能力,一土一樹開始!
    首先看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場景,想必很多小夥伴們在遊玩空島生存地圖的時候,並沒有像現在這樣這麼複雜的吧,一棵樹一個泥土的開局,對於像很多生存老玩家來說,也都很少會以這樣的一個生存方式來進行的了,不過就算是這樣的一個超困難的生存地形,也不會讓我們的史蒂夫變得畏畏縮縮的,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 古希臘神話也用泥土造人?他們的「女媧」是誰?
    說起古希臘神話,我們很多人也不陌生。遠了不說,奧運會就是起源於古希臘,跟古希臘神話息息相關。更別說我們在文學、藝術等領域常見的古希臘神話元素了。其實古希臘神話和中國神話頗有相似之處。按我們中國神話的說法,是女媧大神用泥土捏出了人類。而古希臘神話中,人類同樣也是用泥土捏出來的,那麼這位古希臘神話中的「女媧」是誰呢?古希臘神話傳說中,人類是由一位叫普羅米修斯的泰坦神,參照自己的摸樣,用泥土捏出來的。這裡大概說一下什麼是泰坦神。泰坦是第一代神王烏拉諾斯和大地母神蓋亞的後代,統治世界的十二泰坦神。
  • 泥土是怎麼來的?困擾人類多年的謎題被揭開,「吃土細菌」是功臣
    當我們走在路上的時候,最常見就是泥土了,那麼,你是否想過一個問題,這些泥土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科學家認為,泥土的形成和地質、氣候等都有關,簡單來說,泥土的形成,就是巖石的風化反應,那麼,還有哪些東西參與到了泥土的製作?
  • 地球上的泥土是怎麼形成的?其實泥土越來越少了
    那麼土壤又是怎麼產生的,首選這需要非常漫長的歲月,大概在2億年左右,地球上的巖石經過風化和其它外力的作用,巖石就變成了土地,這些都覆蓋在地球的表面,它們就是原始土地的模樣,但是這並不是土壤,因為這些跟月球和火星上的土地是一樣的,想要成為土壤還需要腐殖質。
  • 泥土是屍體演化而來嗎?
    這是一整個人類進化史,在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之後,讓出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生存資源,得以讓哺乳動物發展進化補充進來。目前全球人口總數大約是77億人,而在1804年大約是10億人,1927年全球總人口20億人,之後僅僅用了33年的時間在1960年突破了30億大關。在1974年的時候人口上漲到40億,1987年人口突破50億,1999年人口60億。而到了2011年的時候全球總人口已經達到了70億。
  • 三聯書店已故出版家範用的兩本回憶錄《泥土腳印》
    作者 | 萬葉堂主(孔網店鋪:萬葉堂)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這兩天看了三聯書店已故出版家範用的兩本回憶錄《泥土腳印》(正續編),範公是三聯書店的元老,在解放前就在三聯書店的前身讀書生活出版社工作
  • 家鄉的泥土味,附著母親的溫度,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文:黃旻松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很眷戀家鄉的人,但是每次從老家帶來的菜,哪怕放了很多天,早已過了新鮮期,我也捨不得扔掉,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最近特別明顯。我想像著母親急急穿梭於泥土粘腳的菜畦間,吃力地彎著腰,在逼人的寒氣裡將黃心菜和青蔥一棵棵拔起,小心摔去多餘累贅的泥土,那蔥根部的泥團,便以執著的姿態,緊緊跟隨。母親那四處皴裂的手,貼滿膠布,轉瞬間,就將一大堆白菜和青蔥收歸袋中,這些東西,將遠赴千裡之外的他鄉,隨之而去的,還有母親一份期盼和掛念的心,就像緊緊依附在綠蔥根部的那些溼溼的泥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