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種 禾本科-菅屬-黃背草

2021-02-22 板廠峪植物

黃背草(植物華名錄)

Themeda japonica (Willd.) Tanaka

黃背草,一種相對大型的禾本科植物,與竹子和莊稼類的禾本科植物比,可能還不夠高大,但和很多禾本科雜草比,則顯得比較高大了。

很小的時候,大概10歲左右吧,就對這種草很感興趣。那時候家裡冬天做粘餑餑,為了一次多蒸,會有雙層屜加高的鍋蓋,鍋蓋與鍋沿兒的地方容易跑氣,一般用抹布蓋一下,但當鍋沿太大,鍋蓋不整齊時,就很難密封。當時家裡就有用黃背草做的圈兒,當做鍋蓋與鍋沿之間的緩衝墊,蒸汽將幹的黃背草蒸溼,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密封作用,同時也可以增加鍋沿的高度,也就是增加鍋的深度,以便雙層屜能夠很方便的發揮作用。

後來跟爸爸上山,見到了該草。秋天的山野,該草成片的生長,往往可以沒過小孩兒。知道了該草和家裡蒸屜用的草是一種植物,但卻一直不知道它叫黃背草。該草還可以做為蓋房子時頂棚棚石灰漿用,和葦子席的作用差不多。當然在古代,用這種草蓋茅草屋的屋頂,肯定是綽綽有餘。

在板廠峪,後堂(九層地)的山梁上,黃背草十分繁茂,成為優勢物種,形成了一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局部景觀,很有意境。

這片草有一定的保護價值,是板廠峪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體現。黃背草喜歡生長在乾燥的山坡,後堂九層地一帶,砂礫居多,基本沒有壤土,所以持水性差,這也就是為什麼這裡成為了黃背草的天堂。

以下來源於《中國植物志》。

多年生,簇生草本。稈高0.5-1.5米,圓形,壓扁或具稜,下部直徑可達5毫米,光滑無毛,具光澤,黃白色或褐色,實心,髓白色,有時節處被白粉。葉鞘緊裹稈,背部具脊,通常生疣基硬毛;葉舌堅紙質,長1-2毫米,頂端鈍圓,有睫毛;葉片線形,長10-50釐米,寬4-8毫米,基部通常近圓形,頂部漸尖,中脈顯著,兩面無毛或疏被柔毛,背面常粉白色,邊緣略捲曲,粗糙。大型偽圓錐花序多回復出,由具佛焰苞的總狀花序組成,長為全株的1/3-1/2;佛焰苞長2-3釐米;總狀花序長15-17毫米,具長2-5毫米的花序梗,由7小穗組成。下部總苞狀小穗對輪生於一平面,無柄,雄性,長圓狀披針形,長7-10毫米;第一穎背面上部常生瘤基毛,具多數脈。無柄小穗兩性,1枚,紡錘狀圓柱形,長8-10毫米,基盤被褐色髯毛,銳利;第一穎革質,背部圓形,頂端鈍,被短剛毛,第二穎與第一穎同質,等長,兩邊為第一穎所包卷。第一外稃短於穎;第二外稃退化為芒的基部,芒長3-6釐米,1-2回膝曲;穎果長圓形,胚線形,長為穎果的1/2。有柄小穗形似總苞狀小穗,但較短,雄性或中性。花果期6-12月。

我國除新疆、青海、內蒙古等省區以外幾均有分布;生於海拔80-2700米的乾燥山坡、草地、路旁、林緣等處。日本、朝鮮等地亦有分布。

稈葉可供造紙或蓋屋。

相關焦點

  • 【每日一植】黃背草
    黃背草 [禾本科] [菅屬]
  • 第198種 禾本科-畫眉草屬-畫眉草
    無毛畫眉草(變種)(禾本科圖說)var. imberbis Franch.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植株較短小;通常鞘口無毛,圓錐花序分枝的枝腋間無毛。產東北、華北、華南、長江流域各省;生境同種。分布於日本等地。模式標本採自遼寧。
  • 小麥《小麥田防除禾本科雜草,七種常用除草劑全分析》
    面對這些雜草誕生了針對不同雜草的除草劑,小編整理了最常見的小麥田禾本科除草劑如下: 一、異丙隆 異丙隆可以防除禾本科雜草和部分闊葉雜草,目前國內有多個產品登記在麥田使用。異丙隆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小麥生產上應用,到目前仍是麥田除草的當家品種之一。
  • 禾本科草坪,莎草科雜草的剋星
    (見下圖)莎草特點:l 分布廣泛,在我國華南、華東、西南各省,少數種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亦常見到;此外,世界各國也都廣泛存在。l 繁殖方式多樣,它可以通過種子、地下根莖、球莖等多種方式繁殖。使用方法:莖葉處理,採用二次稀釋法,即先用少量水溶開藥劑,製成母液,再將母液加入足夠水量。
  • 74ls194引腳圖及功能_74ls194功能表_74ls194應用電路
    打開APP 74ls194引腳圖及功能_74ls194功能表_74ls194應用電路 發表於 2017-12-22 08:57:08
  • 74ls194實現環形計數器
    用移位寄存器74LS194構成扭環形計數器,狀態變化在右移移位或並行輸入符合右移規律的數碼基礎上進行,對數據右移串行輸入端或數據並行輸入端的激勵函數進行自啟動設計。   1.移位寄存器74LS194右移移位方式工作   移位寄存器74LS194的工作方式控制端為s1=1、s0=0,預置數輸入端d0d1d2d3=××××,通過右移移位關係即Qn+10=DIR及Qn+1i=Qni-1(i=1,2,…)實現所要求的狀態轉換.狀態變化為:
  • 禾本科雜草都有什麼?了解雜草分類更好清除它
    禾本科植物在中國有1200多種。禾本科的植物一般都有空心的杆子,每隔一段有一個實心的結。葉是由結的兩邊輪流出來的,並且是由葉片和葉鞘兩部分組成的。介紹幾種常見的禾本科雜草:牛筋草牛筋草在我國各地都有分布,可以散瘀、止血、清熱解毒,因為難以清除和會爭奪養分,成為惡性雜草,如今「草銨膦+烯草酮」成除草的主流藥劑。馬唐從溫帶到熱帶的氣候條件均可以適應,幾乎遍布全國。是一位藥材,可以明目潤肺。同時是良好的飼草,營養價值高。
  •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禾本科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省創新團隊...
    6月6日,由雲南省科技廳主持,邀請有關專家,對「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禾本科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省創新團隊」進行認定,經專家組認真審查有關認定資料,聽取了團隊帶頭人李德銖的工作匯報。專家組認為,該創新團隊通過三年的實施培養,建立了有國際影響力的禾本科植物的比較功能基因組學與進化基因組學研究創新平臺,在竹亞科研究方面居於國際領先水平。
  • 小麥田禾本科雜草用哪些除草劑可以防治?優缺點分別是什麼?
    種植小麥過程中,田間會出現很多雜草,一般可分為兩大類,尖葉草和闊葉草,尖葉草也被稱為禾本科雜草,目前小麥田裡尖葉草有很多,比如野燕麥、看麥娘、日本看麥娘、硬草、黑麥草、菵草、節節麥、雀麥、早熟禾、毒麥等等,這些雜草,由於區域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抗性不同,發生面積以及輕重也會有差別。
  • 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H禾本科 箬竹屬
    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A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B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C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D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F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G古柯科   古柯屬H組禾本科
  • 滲入到我們衣食住行,禾本科植物比你想的更神奇
    有沒有覺得稻子和麥子都長得像草一樣,這是因為它們都是禾本科大家族的植物,禾本科有700多個屬,約有12000種植物,是世界上被子植物物種數量最多的家族之一。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跟禾本科植物息息相關,我們吃的米飯、包子、麵包、刀削麵、過橋米線等等都來自禾本科植物,我們用來調味的白砂糖,睡起來舒服又涼爽的竹蓆,還有吃完飯後幫助我們清潔牙齒的牙籤,都來自禾本科,禾本科可以說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那麼你真正了解這些禾本科植物嗎?今天就讓我們從新認識一下它們吧。
  • 這些除草劑都可以專門防治禾本科雜草,快收藏起來了
    這些除草劑都可以專門防治禾本科雜草,快收藏起來了。對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好。施藥後48小時內,雜草就會停止生長,一周出現壞死,二周雜草就會死亡。廣泛地用於棉花、大豆、花生、闊葉蔬菜(雙子葉蔬菜)、西瓜、馬鈴薯、果樹、菸草等防治禾本科雜草。 2、 精吡氟禾草靈。 又稱為精吡氟禾草靈、精穩殺得等。其藥具有很強的殺除禾本科雜草,但對雙子葉雜草安全。
  • 移位寄存器74ls194應用電路圖大全(雙向移位寄存器/74HC93/環形...
    移位寄存器74ls194應用電路圖(一) 用兩片4位雙向移位寄存器74LS194接成一個8位雙向移位寄存器。將74LS194(I)的右移串行輸入端作為8位雙向移位寄存器的右移串行輸入端,同時將74LS194(I)的串行輸出端與右側74LS194(II)的右移串行輸入端相連。同樣,將74LS194(II)的左移輸入端作為8位雙向移位寄存器的左移串行輸出端,同時將74LS194(II)的串行輸出端與74LS194(I)的左移串行輸入端相連。
  • 禾本科植物——谷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藥用植物圖鑑,ID:yaoyongzhiwutuji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谷芽GuyaSETARIAE FRUCTUS GERMINATUS【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粟
  • 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H禾本科 畫眉草屬
    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A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B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C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D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F組植物陽光中燦爛微笑的植物圖庫    G古柯科   古柯屬H組禾本科
  • 兔尾草~禾本科裡的小萌兔
    兔尾草學名Lagurus ovatus,禾本科兔尾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叢生。
  • 「毀滅性病害」核盤菌對禾本科植物有益—新聞—科學網
    該項研究揭示,核盤菌可以在小麥、水稻、大麥和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上內生生長,是禾本科植物的互惠性內生真菌,為尋找新型有益微生物資源控制病害提供了新的思路。 論文通訊作者姜道宏介紹,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種世界性分布的典型的死體營養型植物病原真菌,可以寄生75個科400多種植物。自1837年首次被描述以來一直都是以毀滅性病原菌的面目出現。
  • 成都生物所在禾本科植物α-澱粉酶基因家族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為更好理解禾本科植物AMY基因的潛在分化,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餘懋群課題組博士研究生琚亮亮對從低等藻類到高等開花植物的78個物種基因組AMY基因進行了系統分析,將其劃分為6個亞家族,建議將其命名為AMY1-AMY6。其中,高等電點AMY1與低等電點AMY2是禾本科植物特有的兩個亞家族,共同起源於單一拷貝的AMY3結構位點,該位點可能來自植物界最古老的亞家族AMY4的複製。
  • 禾本科植物——白茅根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藥用植物圖鑑,ID:yaoyongzhiwutuji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白茅根BaimaogenIMPERATAE RHIZOMA【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 PLoS ONE:禾本科BEP分支及近緣物種比較研究新進展
    BEP分支——即竹亞科 (Bambusoideae)、稻亞科 (Ehrhartoideae) 和早熟禾亞科 (Pooideae),是禾本科 (Poaceae) 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最近十幾年以來,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BEP分支的系統發育關係仍然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