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背草(植物華名錄)
Themeda japonica (Willd.) Tanaka黃背草,一種相對大型的禾本科植物,與竹子和莊稼類的禾本科植物比,可能還不夠高大,但和很多禾本科雜草比,則顯得比較高大了。很小的時候,大概10歲左右吧,就對這種草很感興趣。那時候家裡冬天做粘餑餑,為了一次多蒸,會有雙層屜加高的鍋蓋,鍋蓋與鍋沿兒的地方容易跑氣,一般用抹布蓋一下,但當鍋沿太大,鍋蓋不整齊時,就很難密封。當時家裡就有用黃背草做的圈兒,當做鍋蓋與鍋沿之間的緩衝墊,蒸汽將幹的黃背草蒸溼,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密封作用,同時也可以增加鍋沿的高度,也就是增加鍋的深度,以便雙層屜能夠很方便的發揮作用。後來跟爸爸上山,見到了該草。秋天的山野,該草成片的生長,往往可以沒過小孩兒。知道了該草和家裡蒸屜用的草是一種植物,但卻一直不知道它叫黃背草。該草還可以做為蓋房子時頂棚棚石灰漿用,和葦子席的作用差不多。當然在古代,用這種草蓋茅草屋的屋頂,肯定是綽綽有餘。在板廠峪,後堂(九層地)的山梁上,黃背草十分繁茂,成為優勢物種,形成了一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局部景觀,很有意境。這片草有一定的保護價值,是板廠峪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體現。黃背草喜歡生長在乾燥的山坡,後堂九層地一帶,砂礫居多,基本沒有壤土,所以持水性差,這也就是為什麼這裡成為了黃背草的天堂。
以下來源於《中國植物志》。
多年生,簇生草本。稈高0.5-1.5米,圓形,壓扁或具稜,下部直徑可達5毫米,光滑無毛,具光澤,黃白色或褐色,實心,髓白色,有時節處被白粉。葉鞘緊裹稈,背部具脊,通常生疣基硬毛;葉舌堅紙質,長1-2毫米,頂端鈍圓,有睫毛;葉片線形,長10-50釐米,寬4-8毫米,基部通常近圓形,頂部漸尖,中脈顯著,兩面無毛或疏被柔毛,背面常粉白色,邊緣略捲曲,粗糙。大型偽圓錐花序多回復出,由具佛焰苞的總狀花序組成,長為全株的1/3-1/2;佛焰苞長2-3釐米;總狀花序長15-17毫米,具長2-5毫米的花序梗,由7小穗組成。下部總苞狀小穗對輪生於一平面,無柄,雄性,長圓狀披針形,長7-10毫米;第一穎背面上部常生瘤基毛,具多數脈。無柄小穗兩性,1枚,紡錘狀圓柱形,長8-10毫米,基盤被褐色髯毛,銳利;第一穎革質,背部圓形,頂端鈍,被短剛毛,第二穎與第一穎同質,等長,兩邊為第一穎所包卷。第一外稃短於穎;第二外稃退化為芒的基部,芒長3-6釐米,1-2回膝曲;穎果長圓形,胚線形,長為穎果的1/2。有柄小穗形似總苞狀小穗,但較短,雄性或中性。花果期6-12月。
我國除新疆、青海、內蒙古等省區以外幾均有分布;生於海拔80-2700米的乾燥山坡、草地、路旁、林緣等處。日本、朝鮮等地亦有分布。
稈葉可供造紙或蓋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