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幻想,將來的手機觀看美食節目時,可以聞到真實的味道,舔一下屏幕甚至可以嘗到美味?其實這一原理在電影《黑客帝國》(The Matrix)中便有體現—— 計算機機械借著連接人類大腦的連結裝置,創造出逼真的虛擬世界「母體」,看似真實的街道、服裝、美食,讓人無法分清眼前的世界到底是虛假還是真實存在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視、聽、嗅、味、觸覺,也一樣是藉由感覺受器(眼、耳、鼻、口、皮膚)接受外在刺激後傳輸到大腦,產生出相對應的感覺。換句話說,只要能夠給予受器相對應的感覺刺激,就能夠讓身體產生出近似相同的感官體驗。
或許不久的將來,明治大學教授宮下芳明(Homei Miyashita)的發明能讓「舔屏嘗味」變成現實。
神奇的五味「棒棒糖」宮下芳明開發出一種手持式「可舔屏幕」裝備,放入嘴裡時,可以重現與食物有關的所有味覺。裝備通過控制 5 種不同的凝膠電解質,來控制 5 種基本口味的強度:酸、甜、苦、醎和鮮味。「鮮味」(Umami)這個鮮為人知的術語源自日語「令人愉悅的美味」一詞,直到 1990 年才新增至五大基本味型。
每種凝膠都是通過將五種不同的電解質(氯化鈉,甘氨酸,氯化鎂,檸檬酸和穀氨酸鈉)溶解在少量水中,並製成單獨的溶液而得到的高濃度混合物。還添加了食用色素以區分每種物質,包括黑色(氯化鈉),紅色(甘氨酸),棕色(氯化鎂),黃色(檸檬酸)和粉紅色(穀氨酸鈉)。
然後將加熱的瓊脂(一種從紅藻獲得的果凍狀物質)添加到這些溶液中,將其插入直徑6毫米的試管中,使其冷卻並硬化成凝膠。在將鉑絲電極插入直徑為20毫米的棒狀裝置之前,先將其插入五種凝膠中的每一種中。味覺合成器包裹在銅箔中,銅箔充當陽極,而金屬絲充當陰極,它們與人體接觸一起形成電路。
每條線的另一端連接到可變電阻器,該電阻器連接到中央控制器。
利用電荷遷移傳遞味覺這項研究與之前所有刺激味覺研究不同的地方在於,味覺的產生過程採用電泳(Electrophoresis)原理,亦即微觀粒子(Microscopic Particle)在電荷作用下的遷移。不是電刺激,也不涉及攝入溶液來傳遞味道。在不加電壓的情況下,這支由 5 支凝膠管組成的裝備一旦觸碰舌頭,受試者就同時會「嘗到」5 種味覺。
但是,隨著施加不同測量電荷(在夠低電壓下運作並不會造成傷害),凝膠中的陽離子會向陰極側移動並遠離舌頭,一些味道會變濃,另一些味道則會變淡。
使用者不需將任何食物放進嘴裡,不論是想要吃壽司還是軟糖,要酸一點還是要甜一點都能一手操控。
宮下特別比較味覺感測操作與在屏幕上的影像感測。我們的眼睛看到的美麗圖像,實際上不過是一系列不斷跳動的不同組合和強度的紅、綠、藍像素罷了。「就像使用 3 種基本色光產生任意顏色的光學顯示器,」宮下在明治大學官網研究論文中指出:「本次研究採用的顯示器,可合成和分配味覺傳感器採集到的數據和任意味道。」
他將此裝備稱為「壽司卷合成器」(Norimaki Synthesizer)。Norimaki(のりまき)是裹著海苔的壽司卷。
宮下曾在一項實驗,特別用海苔包裹合成器提高鹹味和酸味,以便更接近壽司的口感,進而加強受試者的體驗感受。宮下表示:「透過這種美味合成器,使用者即使不將任何食物放進嘴裡,也能體驗到從軟糖到壽司等各種味道。」
這個概念能為搭乘廉價航空的乘客帶來極大的樂趣,例如,他們可以享受美味的虛擬牛排或冰淇淋聖代,既不會搞得亂七八糟,也不會感到麻煩。當然,一旦裝備引進一般大眾生活,早期試用者可能在拿出裝備舔的時候,吸引鄰座乘客好奇又錯愕的目光。
除了娛樂價值,「壽司卷合成器」有可能證明是致力體重管理人們的寶貴利器。不僅如此,一些必須限制鹽分攝取量的高血壓患者,也能在食用健康食物的同時,搭配可以提供虛擬醎味的美味合成器裝備來增添美味口感。
受到「嗅覺電影」啟發宮下在論文摘要承認,他的興趣受到中村宏美(Hiromi Nakamura)早期研究成果的啟發,中村在 2011 年透過筷子、叉子和吸管發送的電荷創造人類無法完全用舌頭感測到的味道,進而達成所謂「擴增味覺」(Augmented Gustation)。不論如何,這些在味覺方面的努力,不僅讓人們回想起嗅覺方面的相關研究,即透過味道施加以增加受試者的嗅覺體驗。
1959 年,公關主任 Charles Weiss 在《長城背後》(Behind the Great Wall)首映會,打造出透過電影院空調系統散發青草、鞭炮、燒香、火把與馬等氣味的「香味電影」(AromaRama),但這番奇思異想的努力,卻被《紐約時報》傳奇影評人博斯利·克勞瑟(Bosley Crowther) 批評:「這種新奇的體驗,只能當作噱頭來看,藝術價值證明是零。」
來年,發明家漢斯·勞伯(Hans Laube) 在電影《神秘氣味》(Scent of Mystery)引進據說經過改良的「嗅覺與視覺傳播」(Smell-O-Vision)系統,並宣稱透過座椅下方管線吹送的新出爐麵包、葡萄酒、海風或臭鼬等氣味,增強這部驚悚片的效果。電影播放過程,某些氣味為大銀幕即將發生的劇情提供線索,例如每當殺手出現,就會飄出香菸味。但許多觀眾抱怨,特效氣味會有分布不均或延遲飄散,且有些觀眾用力吸聞每種氣味時還會發出令人分心的噪音。許多影迷和評論家認為,這部電影實在糟透了。著名喜劇演員 Henry Youngman 打趣說:「我看不懂這部電影,因為我感冒了。」(感冒鼻塞自然聞不到電影精心安排的特效氣味)
論文地址:https://research.miyashita.com/papers/I42
責編:Luffy Liu
本文綜合自明治大學官網、Tech Xplore、Dezeen、Technews、bilibili、NDTV、Techbang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