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你喜歡的味道!日本明治大學教授發明"味覺合成器"

2020-08-18 G字號工坊

明治大學教授宮下芳明發明了&34;。該裝置為海苔卷形狀。貼在舌尖上,控制5種基調的口味(酸甜苦辣鹹)、是可以重現喜愛的味道的&34;。不用吃東西就能觸動味覺。

裝置運行原理

該裝置將人類能夠感受到5種味道(甜味、酸味、鹹味、苦味、辣味)的電解質分別溶解,和裝置軟管內事先放好的用寒天凝固的圓柱形"凝膠」結合。再在做好的設備上纏上銅箔,將銅箔部分用手握住放在舌頭上時,形成人和設備之間的循環電路。

對人體和裝置的電迴路施加電壓,使凝膠內部的離子移動(電泳),從而控制相當於舌頭的離子量,以此改變味道。用控制器個別調整每個味道的比例,就會生成任意味道。

該研究不是憑空增加5種味道,而是採用從舌頭的味覺傳感器中脫離、使感覺變得難以察覺的離子加減法方式。另外,與類似的研究不同,此裝置不是直接用電電擊舌頭,而是只使用凝膠內的電泳。


G字號工坊©️版權所有

相關焦點

  • 明治大學利用電泳原理研發出「虛擬味覺棒」
    你是否曾經幻想,將來的手機觀看美食節目時,可以聞到真實的味道,舔一下屏幕甚至可以嘗到美味?或許不久的將來,明治大學教授宮下芳明(Homei Miyashita)的發明能讓「舔屏嘗味」變成現實。 神奇的五味「棒棒糖」宮下芳明開發出一種手持式「可舔屏幕」裝備,放入嘴裡時,可以重現與食物有關的所有味覺。裝備通過控制 5 種不同的凝膠電解質,來控制 5 種基本口味的強度:酸、甜、苦、醎和鮮味。
  • 日本研究人員發明"美味舔舔棒",可造全方位味覺體驗!宅男愛了
    緬因州大學多感官互動媒體實驗室的主管,Nimesha Ranasinghe發明了一雙嵌入電極的筷子,讓其能電解出鈉,從而刺激味蕾產生&34;的模擬味道。另外Ranasinghe還發明了一個杯,碗口上也布有電極,用它來喝水,就會嘗到雞尾酒的味道。
  • 這個裝置可以讓你在「舔屏」時真的舔出味道
    最近一群日本科學家就在人的另一大感知系統——「味覺」上取得了最新進展。上圖這個有五個凸起的圓柱狀設備,就是日本明治大學的新發明:味覺模擬器。由於圓柱造型酷似日本的壽司,研究員們還給它起了個更形象的名字——「壽司卷」。這個設備能通過頂端的五個凝膠凸起,精確還原人類能品嘗到的五種味道,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酸、甜、苦、鹹、鮮」。
  • 日本人做了根棒,舔一口就滿足你!
    不過舌頭所到之處,你能感覺到的只有冰冷的屏幕。而如今,有了這個「可舔屏幕」,問題將被解決。它叫做Norimaki合成器,由日本明治大學研究團隊開發設計。那它是怎麼做到的呢?原來,它使用溶解在少量水中的電解質來產生高濃度溶液。
  • 日本人造的美味棒,到底是啥原理?
    它發明了一雙嵌入電極的筷子。另外Ranasinghe還發明了一個杯,碗口上也布有電極。用它來喝水,就會嘗到雞尾酒的味道。同樣的原理還出現在日本明治大學的研究所裡,就在前不久他們研發出了一款「虛擬美味棒」。
  • 你吃過「味精」嗎?你知道「味精」是誰發明的嗎?後來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
    都說酸、甜、苦、辣、鹹,是最直接的味覺體驗。其實你錯了!!
  • 日本人造了根棒棒,讓人舔到停不下來...
    妻子點了點頭,接著便迫不及待地伸出了舌頭,一邊舔還一邊對味道讚不絕口。看到這裡,正直的你們肯定以為她在舔棒棒糖吧?但其實不是,這根棒棒名叫 Norimaki Synthesizer,是日本明治大學最近研發出的「虛擬美味棒」。
  • 現代電子音樂、合成器與半導體科技、頻率調製、電子學
    在前面的文章中,筆者為大家介紹了減法合成器的合成原理。筆者曾述道,在減法合成器的基礎上,可以類比地去學習其它類型的合成器、合成技術。那麼本篇文章,筆者會在前面幾篇文章的基礎上,向各位介紹其它的調製方法(純乾貨還將連環輸出)。
  • 舌頭的第六種味覺 --「肥」,你嘗過嗎?!
    提醒一下,辣味兒科學上講其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感受,一種燒灼感,一種痛感,如果你喜歡辣,那是因為你喜歡那種被灼燒的痛感。    也許你還會辯解,還有澀味、麻味、金屬味等等其他的味道,但那些只是基本味覺摻雜在一起的感受,或者是基本味覺和痛感、麻感等味覺與感受混雜的味道。
  • 日本近代最大的發明,發明一種調味品,提升了全球人類的味覺
    日本,作為我國一衣帶水的鄰國,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帶給我國深重的苦難。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一個彈丸之地的日本就可以給中國帶來如此大的打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足以說明日本的確重視發展。並且即使是在今天,日本在國際經濟中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其實這一切都和日本重視研發和創新有關。而在日本近代的發明中,有一個東西是非常有意義的。其可以說是日本近代最大的貢獻。而這個貢獻就是這種調味品的發明,因為這種調味品的發明,全球的菜品都得到了提升。這種調味品就是穀氨酸鈉,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味精。
  • 味覺都有哪些?人為什麼會有味覺?學做飯從味覺開始!
    人有了味覺才知道好吃,美食自然與味覺是分不開的。但味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可是做飯的人不能不知道的啊!學做飯,我就喜歡刨根問底!味覺的定義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
  • 【西安日語培訓】2020年日本零食總選舉結果出爐!吃貨看過來
    有沒有人和易學國際日韓語教育小編一樣,每次去日本都會買一大堆零食呢?只要站在零食貨架前,小編就會又興奮又糾結,這麼多零食到底該怎麼選呢? 前不久,日本某檔綜藝節目發起了2020年的零食總選舉,來看看哪些零食最受大家喜愛吧!
  • 利用分配器合成器分離或合成射頻微波信號
    在系統內對信號進行分離或合成通常是在射頻和微波頻率下由功作為率分配器/合成器完成。理想的功率分配器也是理想的功率合成器,但不總是如此。元件不都是為反向工作而設計的。此外,所有功率分配器和合成器都存在某些插入損耗,會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功率處理能力。不過,分配/合成器儘管存在缺點,但仍然在高級系統中扮演關鍵角色,所以仍屬於最重要的無源射頻/微波元件。
  • 酸甜苦辣鹹,辣到底是味覺還是痛覺?
    酸甜苦辣鹹,從很久以前就看到一個叫做味覺地圖的東西。味覺地圖來自網圖在說辣是什麼的時候先說說這張味覺地圖,按照地圖所示:每個舌頭對應的地方都有與之對應的5覺,但唯一和國內的那麼辣到底是不是味覺?我們是否能從味覺地圖看出來?先說說這張地圖,從1904年哈尼格發明到1942年著名的哈佛大學心理歷史學家愛德溫·波林,利用哈尼格的原始數據計算出了不同敏感水平的真實數量,再到一些科學家卻利用這些數據繪製了一幅舌頭味覺地圖,現代舌頭地圖就這樣誕生了。
  • 日本明治在華銷售鮮牛奶保質期翻倍
    原標題:日本明治在華銷售鮮牛奶保質期翻倍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29日報導,日本明治乳業把在中國銷售的冷藏鮮牛奶的保質期已延長到了15天,相當於原來商品的2倍。中國市場上多見常溫奶,明治乳業於2013年推出新鮮的冷藏牛奶,用嚴格的衛生管理提高了商品魅力。
  • 如果味覺也能被模擬,你還會吃鹽嗎?
    人們喜歡吃鹽,因為鹹味能讓食物更美味。這是一個口味清淡的廣東人不會否認的事實。但是攝入過多的鹽對人體有害。僅在美國,就有約 30% 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他們需要減少鈉的攝入量,但要說服他們吃得清淡點也絕非易事。如果餐具能帶來鹹味呢?
  • 改變食物結構可以改變你的飲食習慣,來自雪梨大學的科學試驗
    但實際情況是,不管是哪種原因讓你改變食物結構後,你原先的飲食習慣已經變得不那麼強烈了。來自雪梨大學的試驗報告也說明這一點。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如何根據不同飲食對甜味覺進行微調的基礎科學。眾所周知,根據以前的經驗,食物的味道可能有所不同,但直到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控制這種作用的分子途徑。
  • 史林|明治日本的黃禍論與人種論
    正如富山一郎所指出的一樣,「此時期以東京帝國大學人類學為中心的日本人種論是與教育、醫療、衛生、治安等等學科一樣,擔負著重新創造『日本人』的歷史任務。在這種帶有暴力性格的帝國『知學』系統中,一方面把對西洋人的劣等意識轉化為了對自國阿伊努人等少數民族的優越意識,另一方面,也開始為改良全日本人種的劣等性而努力。」
  • 日本教授已人工合成新冠病毒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東京消息 據日本《每日新聞》5日報導,日本群馬大學一名病毒學教授據說人工合成了新冠病毒,以了解並解釋其機制的運作。該報寫道,病毒學教授神谷亙(Wataru Kamitani)將病毒基因插入細菌的人工染色體中,並通過在細胞中重建遺傳信息製造出一種人工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