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的第六種味覺 --「肥」,你嘗過嗎?!

2021-01-19 咖啡工房

咖啡行業交流請加私人微信精品咖啡香,微信號:

(長按複製)

thinkingcapacity

分享交流咖啡館,咖啡豆的點點滴滴!!




酸 甜 苦 鹹 鮮

——肥味——


  肥是種味道

  

  不管是饕餮大餐,還是街頭小食,想必你的舌頭已經對五種基本味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酸、甜、苦、鹹、鮮,恐怕哪一頓都少不了它們的佐味。提醒一下,辣味兒科學上講其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感受,一種燒灼感,一種痛感,如果你喜歡辣,那是因為你喜歡那種被灼燒的痛感。

  

  也許你還會辯解,還有澀味、麻味、金屬味等等其他的味道,但那些只是基本味覺摻雜在一起的感受,或者是基本味覺和痛感、麻感等味覺與感受混雜的味道。這裡談的基礎味覺,是簡單由食物中的化學物質與舌頭味蕾直接產生作用後的體驗,目前,為科學界普遍認同的只有酸、甜、苦、鹹、鮮五種。

  

  但美國珀杜大學科學家新近確認出第六種味覺——肥。

  

  「肥」是什麼味道

  

  有中文媒體把這種新味覺翻譯成「脂肪味」,但筆者認為,基礎味覺不該以某種物質為參照,味覺是與生俱來的生理反應,用「肥」一個字,基本上可以概括那種舌尖上的感受。

  

  那麼,「肥」到底是一種什麼味道呢?

  

  用文字來表述一種味道實在困難,就像,到目前為止,英語中還沒有那個詞彙能準確描述出由日本人發現和定義的第五種味覺——鮮。如果一定要描述出「肥」的味道來,那是一種當你一口咬住一塊多汁的牛排時那種感受,是你把一滴橄欖油滴在舌頭上的味道,它可能有點膩,可能有點香,也可能有點脂肪的味道。

  

  但珀杜大學科學家確實已經找到這是一種基礎味覺的證據。通過多次試驗,科學家把不同味道分類讓參與者品嘗、分類和辨別,有足夠多的人分辨出「肥」味,不同於鮮,更不同於酸甜苦鹹。

  

  更關鍵的是,肥味符合基礎味覺的特徵,它與其他已知的五種味覺之間沒有重合,它不是任何其他味覺可以混搭出來的味道,它是一種獨特的、可以剝離出來的味道。它就像三元色一樣,是搭配出其他五顏六色的基礎色之一。

  

  「肥」味有什麼意義?

  

  如果是單純的「肥」味,那是一種很難接受的味覺,可能會讓人作嘔。但這些年來,當人們在品嘗美味時,又從來不曾缺少過「肥」味的參與。因為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當「肥」味與各種味道混搭時,會強化其他味道並產生獨特的味覺感受。簡單說來,讓你啃一塊純肥的脂肪塊你一定會罵街,但如果這種肥味是混雜在鮮、鹹、甜交織的紅燒肉裡,一定會讓你大快朵頤。

  

  「肥」的發現,意義重大,它有可能會帶動一場食品工業革命。

  

  簡單說來,不夠鹹可以加鹽,不夠甜可以加糖,喜歡酸可以加醋,喜歡苦可以來電苦味兒食品,鮮味更是可以由雞精和味精來支配,那「肥」味呢?

  

  如果可以把「肥」味提煉成一種作料,想來會引發一場味覺革命,那也將是一場食品工業革命。到那時,想把黃瓜吃出烤肉的味道來恐怕不再是件難事。

  

  記者凌朔,編輯李良勇,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

  

  概述與探討

  

  不可否認,味覺對於咖啡的測試尤為重要,所以,在咖啡理論知識不斷完善的今天,許許多多的咖啡愛好者開始著手建立專業的咖啡系統,或者說是一種:咖啡體系。這種體系大致可以理解為:

  

  1、咖啡產地與咖啡種植、氣候、條件等;

  

  2、咖啡品種與咖啡加工、乾濕、半乾等;

  

  3、咖啡生豆與咖啡烘焙、色度、程度等;

  

  4、咖啡杯測與咖啡萃取、濃度、萃率等。

  

  每一個環節,在行業中都有十分專業的前輩和老師,進行著交流和學習,深入鑽研,每一個步驟,都關聯著咖啡的品質與咖啡的風味確定性。

  

  您是如何理解「肥」味的呢?

  

  來源:重慶柏瑞斯塔西點學院 -- 咖啡大溼


長按識別二維碼,了解更多咖啡資訊

↓↓↓↓↓↓↓


咖啡的國 專業的咖啡知識與咖啡技術

交流微信號及新浪微博@精品咖啡香

相關焦點

  •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是真的嗎?
    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味覺地圖」。【這是假的!】【真相】「味覺地圖」並不存在。分辨各種味覺的細胞存在於每一個味蕾內,而味蕾在舌頭表面和口腔內都有分布,因此舌頭上有味蕾的區域都能對所有味覺進行分辨。【論證】【味覺組成】經過長期的研究,人們發現哺乳動物的味覺能夠識別五種基本味道:甜味、鮮味、苦味、酸味和鹹味,近來也有一些研究證據表明動物存在對「脂肪味」的識別,然而這種脂肪味是否構成第六種基本味覺學界尚未達成共識。
  • 科學家發現酸甜苦鹹鮮外第六種味道:「肥」
    參與互動()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不管是饕餮大餐,還是街頭小食,想必你的舌頭已經對五種基本味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 酸甜苦辣鹹,有一個不是味覺?其實你不懂自己的舌頭!
    但是在吃這件事上,大家可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誤解——你並不了解你的舌頭。中國的古人認為,味覺有五種:酸甜苦辣鹹。但亞里斯多德說,味覺有四種:苦酸甜鹹。誰說的對呢?——都!不!對!辣是一種痛覺,而辣椒素受體在口腔以外的黏膜上也有分布……默默點頭的人一定都有過慘痛經歷,我就不問你是怎麼知道的了。那亞里斯多德錯在哪裡呢?戳文末視頻,本期科學BangBangBang,果殼網總編輯徐來帶你Bang一下——味覺!
  • 原 創:|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其實這個謠傳很容易被打破,不信你試試,也就是舌根嘗苦、兩側後半部嘗酸、兩側前半部嘗鹹、舌尖嘗甜。你或許會不屑一顧:小編,這種完全是教科書級別的常識,就別科普了好嘛。然而,事實上,味覺地圖是不!存!在!的!應該有不少小夥伴曾因看了這破地圖被坑得暈頭轉向。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味覺地圖」理論,認為舌頭上的不同區域負責感知不同的味道,舌尖感受甜味,舌根感受苦味,而舌頭兩側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
  • 舌頭是如何嘗出味道?為什麼捏住鼻子只能嘗出5種味道?
    人體有五感,有聽覺、視覺、味覺、嗅覺以及觸覺,其中比較敏感的就是聽覺和視覺了,當然也有人嗅覺和味覺靈敏。說到味覺,就會想到舌頭,舌頭可以嘗出很多味道,在大家的認知中,舌頭就是萬能的,可以嘗到各種味道。大家可能產生誤會了,味覺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厲害,舌頭只能嘗出5種味道,其它的都需要鼻子來配合,才能嘗出味道。要知道嗅覺和味覺是相通的,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感冒時,味覺會失靈,下面我們就來好好探究一番。為什麼說舌頭只能嘗出5種味道?
  • 舌頭的味覺及認識盲區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體驗一下麻的感覺,但是手邊又沒有花椒的話,你可以讓自己的舌頭以每秒鐘50次的頻率來震動,它們的感受差不多。因此,麻味是震動感而不是味覺。盲區3:澀味是否為味覺?澀味是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質凝固時而產生的一種收斂感覺。澀味不是食品的基本味覺,而是刺激觸覺神經末梢造成的結果,不是味覺。盲區4:鮮甜二味有關嗎?
  • 小小百科舌頭的秘密——味覺大測試
    但是各位小朋友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是怎樣判斷食物的味道呢?「當然是舌頭啊!」你一定會這樣回答。當我們吃下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東西時,整個口腔都會充斥著那種味道。而事實上,我們品嘗食物使用的只是我們舌頭上很小的一部分哦!今天就為大家普及一下舌頭的知識,探究一下有關我們味覺的深層奧秘!
  • 舌尖嘗甜味、舌根品苦味?「味覺地圖」欺騙了我們半個世紀
    他分別在舌頭的各個部位滴下酸、甜、苦、鹹的味道,以檢測對應的味道嘗出閾值。 例如想要感知「鹹味」,某個區域需要0.01mol/ml的濃度就能到達觸發閾值,而另外的區域則需要0.012mol/ml。 最後他認為,人類舌頭的某些區域對特定味覺會更加靈敏。
  • 闢謠專欄丨舌頭有味覺分區?
    「混居」於味蕾中,味蕾廣泛分布在舌頭表面。因此,舌頭並沒有所謂的「味覺分區」。(圖片來自千圖網)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則「冷知識」:人的舌頭是有味覺分區的,舌頭的不同部位負責品嘗出不同的味道。其中,舌頭兩側後半部嘗酸、兩側前半部嘗鹹、舌尖嘗甜、舌根嘗苦。其實,這是一個存在長達約半個世紀的謠言,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重新認識下我們的味覺。
  • 舌頭「味覺分區」的真相
    他通過在人舌頭的不同區域滴上鹹、甜、酸、苦四種味道的樣品後,發現在舌頭不同區域的味蕾敏感性是不一致的。他發現舌尖和舌邊的味蕾是最敏感的,但他並沒有斷言這種現象和味道相關。但他用示意圖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發現,隨即使得不同舌頭區域對應不同味覺這一想法深入人心。
  • 舌頭真的用不同部位,去感受不同味覺嗎?
    長久以來,很多資料都聲稱舌頭的不同部位,負責了不同的味覺,例如舌頭的前端能感受甜味,舌頭的兩側能感受酸味,舌頭兩側靠後的位置可以感受到鹹味,而舌根能感受到苦味。這是一個讓很多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小知識,幾乎沒有人懷疑過,那麼這是真的嗎?實際上,這只是數據誤讀引發的謠言,兵器被不負責任的媒體一直傳播和渲染,以至於讓它成為了世紀謊言。不過,這個謊言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 舌頭如何嘗出食物的味道?
    比如說,你的眼睛可以使你識別食物並且記住它的味道。五種感覺能夠幫助我們收集有關食物的信息並將其發送到你的大腦。在你的舌頭上有特殊的組織,可以感知味道,它們聚集在一起,被稱為味蕾。它們可以幫助你品嘗不同的味道,如甜味、鹹味、酸味、苦味,以及一種叫做「鮮味」的特殊口味,有些人說它有點像其他所有口味的混合物。
  • ...台州一男嘗不出酸甜苦辣-化學藥水 舌頭 味覺 醫生 先生 消化科...
    酸甜苦辣都嘗不出了  由於化學藥水沒咽下去,而且及時用清水漱了口,所以陳先生也沒覺出有什麼不適,之後也就沒把這個事放在心上,直到傍晚回家吃飯,他才感覺到事情不對勁。  「吃飯的時候,我以為我老婆今天的飯菜都忘了放鹽,沒有任何味道。」但是家裡的其他人都說飯菜夠鹹了,肯定是放了鹽的。
  • 為什麼舌頭嘗不出自己的味道?
    無論是鹹鮮脆嫩的魯菜還是湯鮮味濃的浙菜,亦或是麻辣鮮香的川菜,你的舌頭總能讓你在大快朵頤的同時品出箇中滋味。你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吃貨,舌頭可謂功不可沒。說到舌頭,它其實與眼睛、鼻子和皮膚等感覺器官一樣,是我們體驗這個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舌頭反饋的信息也讓我們不斷完善著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食物。那麼,舌頭可以嘗遍天下味道,那麼舌頭自己是什麼味道呢?
  • 生活小實驗:舌頭只能嘗出五種味道,剩下的都要靠鼻子?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感冒時鼻子堵塞,味覺仿佛也會受影響,吃什麼都索然無味。大家都以為這是因為感冒時舌頭變得不敏感了,其實不然。感冒時吃東西不香的原因不是舌頭變遲鈍,而是鼻子失靈。是的,「味道」的產生,不僅靠舌頭,鼻子同樣重要。怎麼來證明呢?
  • 你知道什麼是味覺地圖嗎?來看看科學是如何糾正味覺地圖的
    先給說說味覺地圖是什麼。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德國科學家戴維·黑尼希對味覺做了一個實驗,他把酸、甜、苦、鹹、這四種味道的溶液塗在了參與者舌頭的不同位置上,然後讓這些參與者評價這些味道的相對強度。酒杯設計界的泰鬥人物,格奧爾格裡德爾,他所設計的酒杯就是依據味覺地圖來設計的,通過引導酒液流向舌頭上的某個特別的位置,從而讓人們能更好地品嘗到酒的味道。不止是與美食相關的領域,還有教育領域,那些在課堂上,不斷用舌頭的不同區域來嘗試不同味道的實驗課,還有心理學書籍上對味覺的說明,都強調說,舌頭上的不同位置對味道是有著不一樣感受的。
  • 除了舌頭,全身各處竟然都有「味覺」!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味覺人的基本味覺我們舌頭的背面和側面分布著4種乳頭狀突起,它們分別是輪廓乳突、葉狀乳突、蕈狀乳突和絲狀乳突。除絲狀乳突外,其他3種乳突表面分布著味蕾,這些長得像洋蔥似的味蕾,就是我們能嘗出味道的關鍵。wikipedia 丨 味蕾味覺是通過味蕾裡的味覺細胞產生的,一些特殊的分子溶於水後,與細胞內的味覺受體結合,引發神經衝動,衝動沿著神經纖維,一路傳到大腦皮層的味覺中樞,這時人就感受到了味道。
  • 你真得靠舌頭嘗味道嗎?閉上眼捂住鼻子,沒人分得出可樂和雪碧
    回想一下,你鼻子不通氣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吃很多東西都沒有味道?要吃很苦的藥時,媽媽總是讓你捏緊鼻子一口灌下去,好像聞不到味道就感覺不到苦一樣。甚至,還有人做過實驗,蒙上眼睛捂緊鼻子,你就喝不出可樂和雪碧了。捂住鼻子就失去味覺了嗎?為什麼舌頭在嘗味道方面這麼沒用?
  • 不存在「味覺分區」 每個味蕾都能嘗到五味
    生活中存在很多被精心包裝的偽科學,例如味覺分區理論就誤導了大家很多年,根據這個說法,甚至有品酒指南根據這個理論要大家在喝酒時把舌頭捲起來。那麼味覺分區是真實的嗎?這個理論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流言: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舌尖對甜味最敏感,舌根對苦味最敏感,而舌兩側,則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味覺地圖」。
  • 李永樂老師講錯的知識點:人類有幾種味覺?
    不過,我仍然想在我的專業領域之內,指出一個李永樂老師曾犯過的一個小錯誤。2020年1月8日,李永樂老師在《屁為什麼是臭的?》的視頻中,他說:「人的舌頭靈敏度是非常差的。它只能分辨5種味道,酸、甜、苦、辣、鹹。」我們舌頭上的味蕾,的確能分辨5種味覺,分別是酸、甜、苦、鹹、鮮(被李老師落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