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實驗:舌頭只能嘗出五種味道,剩下的都要靠鼻子?

2020-12-05 餃子姐的健康八卦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感冒時鼻子堵塞,味覺仿佛也會受影響,吃什麼都索然無味。大家都以為這是因為感冒時舌頭變得不敏感了,其實不然。感冒時吃東西不香的原因不是舌頭變遲鈍,而是鼻子失靈。

是的,「味道」的產生,不僅靠舌頭,鼻子同樣重要。

怎麼來證明呢?有個很簡單的小實驗——

請嘗試捏著鼻子,吃口香糖或巧克力。即使依然能感受到甜味,但感覺與平常會有所不同,味道不像平時那麼濃鬱了;接下來,在咀嚼或吞咽途中鬆開鼻子,你會發現味道恢復正常,變得濃鬱起來。這種變化是由於增加了嗅覺而產生的。

實際上,我們平時在品嘗美食時,大大忽視了鼻子的作用,以為都是舌頭的功勞;而只有在捏住鼻子時品嘗到的滋味,才是純粹的「味覺」。

舌頭只能嘗出五種味道,剩下的都要靠鼻子

人有五種基本味覺,分別是酸、甜、苦、鹹、鮮(大家可能不太理解「鮮味」,其實味精就是通過刺激人的鮮味味覺來發揮其功效的)。這五種基本元素。被口腔中稱為「味蕾」的味覺細胞群所感知,進而刺激大腦,產生了所謂的「味覺」。

那麼,嗅覺又是怎麼產生的呢?當空氣中的氣味分子到達鼻腔深處的鼻黏膜時,神經會把這種刺激會傳到大腦,於是我們就產生了嗅覺。

但是,人們對「味道」的感知其實很複雜,舌頭只能嘗出五種味道,剩下的都要靠鼻子。有時甚至不僅是靠味覺和嗅覺,這也是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之一。

比如,人們吃辣椒時會感到嗆,是嗅覺在起作用;但入口後我們感到的「辣」,刺激的並不是味覺細胞,而是痛覺細胞。再比如,動物通常不吃苦味或酸味食物,因為在動物的認知裡,苦味和酸味是「有毒的」,它們會本能地避開這些潛在危險;而人類雖然也不喜歡酸和苦,卻卻很喜歡吃苦瓜、喝咖啡、喝檸檬水。

這是因為,人類對味道的感知更為複雜——捏住鼻子喝咖啡,咖啡就沒那麼香醇了;捏住鼻子喝中藥,中藥就沒有那麼苦了。 也就是說,「味道」的產生恆不僅僅依賴味覺(有時甚至用不到味覺)。據科學家分析,味覺傳感器的作用是檢測口中的東西可以刺激基本味覺的產生,但味道好不好?濃不濃?味道有哪些層次?就要靠嗅覺來發揮作用了。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小早川達教授,對味覺和嗅覺之間的相互作用十分感興趣,於是做了一系列實驗來弄清楚其作用機制。

人類對視聽觸覺都很敏感,卻偏偏分不清味覺和嗅覺

小早川教授在感官研究方面頗有建樹,設計了一系列「感覺的同時性實驗」,判斷人對於不同感官刺激的區分能力。此前,小早川教授已經做過「視覺+視覺」實驗,測試人眼的感知能力,還做過「視覺+味覺」「視覺+嗅覺」方面的實驗,研究人們同時接受物理刺激和化學刺激時的敏感度。

研究發現,當視覺刺激和味覺(或嗅覺)刺激出現的時間間隔在0.4秒以上時,人們就可以分辨出這是兩種不同的刺激。

但是,當小早川教授進行「味覺+嗅覺」方面的實驗時,發現人們對這兩種刺激的分辨能力大大降低。當兩種刺激的間隔時間為0秒、0.1秒、0.2秒、0.3秒甚至更長時,受試者對兩種刺激的判斷都是「同時發生」,只到間隔1秒時,才有一部分人能分辨出哪個是味覺刺激,哪個是嗅覺刺激。

更神奇的是,實驗者用於測試的氣味和食物也不同。當兩種味道相差很大(比如鹽和香水味、苦瓜和醋味)時,人們還能勉強在1秒內分辨出來;但是當實驗者用難以分辨的味道(比如鹽和醬油的氣味、糖和奶香味)時,即使間隔時間長達2~3秒,人們依然認為這兩種味道是同時產生的。

從實驗結果來看,比起視覺、聽覺和觸覺,人們更容易把味覺和嗅覺混為一談。而人們在吃東西時,舌頭和食物的觸感更加實在,所以我們傾向於把味道的產生都歸於「味覺」,大大忽視了嗅覺的存在。

但事實證明,當我們享用美食時,味覺和嗅覺是同時工作的,而且味覺的產生比較單一。像咖啡、葡萄酒、巧克力等複雜的、有層次的味道,嗅覺的作用甚至比味覺還要重要。

味覺和嗅覺研究,是研究領域的一片「藍海」

關於視覺和聽覺,已經有十分悠久的研究歷史,並且已經開發出成熟的方法論。但是,關於味覺和嗅覺,目前還未出現裡程碑式的研究成果。

這是因為,與味覺和嗅覺有關的研究,從實驗設計到理論研究,每一步都障礙重重。

用什麼實驗設備?怎樣測量和評估?受試者的主觀感覺真的可靠嗎?每一步都要摸索前行,因此方法論尚未成形,可以說是一片科研的「藍海」。

今後,科學家們將致力於研發更精確的味覺、嗅覺測量技術,並儘快應用在食品製造業和醫療行業,不僅可以用於食品行業的新產品研發,還可以用於與味覺和嗅覺相關的認知障礙的早期預測。

------------------------------------------------------

原創聲明:非溝通不合作,轉載、投稿請務必私信精益醫療的餃子姐。獲得授權後,標明文章出處「百家號-餃子姐的健康八卦」。

相關焦點

  • 舌頭是如何嘗出味道?為什麼捏住鼻子只能嘗出5種味道?
    說到味覺,就會想到舌頭,舌頭可以嘗出很多味道,在大家的認知中,舌頭就是萬能的,可以嘗到各種味道。大家可能產生誤會了,味覺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厲害,舌頭只能嘗出5種味道,其它的都需要鼻子來配合,才能嘗出味道。要知道嗅覺和味覺是相通的,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感冒時,味覺會失靈,下面我們就來好好探究一番。為什麼說舌頭只能嘗出5種味道?
  • 舌頭如何嘗出食物的味道?
    比如說,你的眼睛可以使你識別食物並且記住它的味道。五種感覺能夠幫助我們收集有關食物的信息並將其發送到你的大腦。在你的舌頭上有特殊的組織,可以感知味道,它們聚集在一起,被稱為味蕾。它們可以幫助你品嘗不同的味道,如甜味、鹹味、酸味、苦味,以及一種叫做「鮮味」的特殊口味,有些人說它有點像其他所有口味的混合物。
  • 你真得靠舌頭嘗味道嗎?閉上眼捂住鼻子,沒人分得出可樂和雪碧
    回想一下,你鼻子不通氣的時候是不是感覺吃很多東西都沒有味道?要吃很苦的藥時,媽媽總是讓你捏緊鼻子一口灌下去,好像聞不到味道就感覺不到苦一樣。甚至,還有人做過實驗,蒙上眼睛捂緊鼻子,你就喝不出可樂和雪碧了。捂住鼻子就失去味覺了嗎?為什麼舌頭在嘗味道方面這麼沒用?
  • 為什麼舌頭嘗不出自己的味道?
    無論是鹹鮮脆嫩的魯菜還是湯鮮味濃的浙菜,亦或是麻辣鮮香的川菜,你的舌頭總能讓你在大快朵頤的同時品出箇中滋味。你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吃貨,舌頭可謂功不可沒。說到舌頭,它其實與眼睛、鼻子和皮膚等感覺器官一樣,是我們體驗這個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舌頭反饋的信息也讓我們不斷完善著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食物。那麼,舌頭可以嘗遍天下味道,那麼舌頭自己是什麼味道呢?
  • 動物們嘗到的味道,和人類有什麼不一樣?
    這些長得像洋蔥似的味蕾,正是我們能嘗到味道的關鍵結構。人類舌頭上的味蕾數量非常龐大,有8000~10000個。味蕾的分布範圍也很廣,幾乎遍布了整個舌頭,甚至連上顎和咽喉局部都有它的蹤跡。而這每個味蕾中就大約含有50~150個受體細胞,味道正是通過這個味覺受體細胞(taste-receptor cell)產生的。
  • 【舌頭上特定區域專司一種味覺】是真的嗎?
    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味覺地圖」。【這是假的!】【真相】「味覺地圖」並不存在。分辨各種味覺的細胞存在於每一個味蕾內,而味蕾在舌頭表面和口腔內都有分布,因此舌頭上有味蕾的區域都能對所有味覺進行分辨。神經纖維只能傳遞電信號,因此各種複雜的外界刺激必須首先編碼成為神經能夠識別和傳輸的電位信號,才能傳到大腦形成感覺。 關於味覺的信號是如何編碼的,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論,人們提出兩種模型:「專線傳輸」模型和「交叉纖維」模型。
  • 為什麼舌頭能感覺到味道? 舌頭是如何感受味道的?
    為什麼舌頭能感覺到味道? 舌頭是如何感受味道的?時間:2016-12-04 11:53   來源:美唄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舌頭能感覺到味道? 舌頭是如何感受味道的? 生活的滋味,人們常說:酸、甜、苦、辣、鹹。這些味道表現的形式很多,有的只是情感,也有只是客觀體驗。
  • 你知道咖啡用鼻子「喝」會更香嗎?
    但是你知道嗎,用鼻子「喝」咖啡,可以「品嘗」到咖啡更多的味道。當然,不是說直接用鼻子去喝咖啡液,而是用鼻子聞。一般咖啡師品鑑咖啡的時候,往往會先聞一聞咖啡的香氣,再將咖啡液送入口中,這樣可以充分的感受咖啡的風味。我們的舌頭上雖然有無數個味蕾,但是味蕾只能感受到「酸、甜、苦、鹹、鮮」這五種味道。
  • ...台州一男嘗不出酸甜苦辣-化學藥水 舌頭 味覺 醫生 先生 消化科...
    跑到醫院,他先後看了口腔科、皮膚科、神經內科、消化科,一圈下來,都沒看出啥毛病。沒有了味覺,生活索然無味,陳先生很鬱悶:我該怎麼辦?  將化學藥水當成飲用水  7月30日下午3點多鐘,家住溫嶺城東街道的陳先生要外出幹活,出門後感覺到有些口渴,便到鄰居家開的玻璃店討水喝。
  • 舌尖嘗甜味、舌根品苦味?「味覺地圖」欺騙了我們半個世紀
    幾乎每一個有舌頭的人,都看過那張神奇的味覺地圖。 簡單來說,就是舌頭的不同部位,負責品嘗出各種不同的味道。Hanig 做了一個實驗,並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 他分別在舌頭的各個部位滴下酸、甜、苦、鹹的味道,以檢測對應的味道嘗出閾值。 例如想要感知「鹹味」,某個區域需要0.01mol/ml的濃度就能到達觸發閾值,而另外的區域則需要0.012mol/ml。
  • 小小百科舌頭的秘密——味覺大測試
    我們一定時常聽到這樣的話,或者都說過類似的話吧?但是各位小朋友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是怎樣判斷食物的味道呢?「當然是舌頭啊!」你一定會這樣回答。當我們吃下喜歡或者不喜歡的東西時,整個口腔都會充斥著那種味道。而事實上,我們品嘗食物使用的只是我們舌頭上很小的一部分哦!今天就為大家普及一下舌頭的知識,探究一下有關我們味覺的深層奧秘!
  • 闢謠專欄丨舌頭有味覺分區?
    因此,舌頭並沒有所謂的「味覺分區」。(圖片來自千圖網)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則「冷知識」:人的舌頭是有味覺分區的,舌頭的不同部位負責品嘗出不同的味道。其中,舌頭兩側後半部嘗酸、兩側前半部嘗鹹、舌尖嘗甜、舌根嘗苦。其實,這是一個存在長達約半個世紀的謠言,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重新認識下我們的味覺。
  • 不存在「味覺分區」 每個味蕾都能嘗到五味
    生活中存在很多被精心包裝的偽科學,例如味覺分區理論就誤導了大家很多年,根據這個說法,甚至有品酒指南根據這個理論要大家在喝酒時把舌頭捲起來。那麼味覺分區是真實的嗎?這個理論又是如何產生的呢?資料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付雲鵬/攝 真相卻是,分辨各種味覺的細胞存在於每一個味蕾內,而味蕾在舌頭表面和口腔內都有分布,也就是說,舌頭上有味蕾的區域都能對所有味覺進行靈敏的分辨,傳言中的「味覺地圖」其實並不存在。這條教科書級的流言其實來自學者對文章的謬譯。
  • 舌頭的第六種味覺 --「肥」,你嘗過嗎?!
    不管是饕餮大餐,還是街頭小食,想必你的舌頭已經對五種基本味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酸、甜、苦、鹹、鮮,恐怕哪一頓都少不了它們的佐味。這裡談的基礎味覺,是簡單由食物中的化學物質與舌頭味蕾直接產生作用後的體驗,目前,為科學界普遍認同的只有酸、甜、苦、鹹、鮮五種。    但美國珀杜大學科學家新近確認出第六種味覺——肥。    「肥」是什麼味道?
  • 舌頭「味覺分區」的真相
    在舌頭以外的地方也存在味蕾,包括上顎甚至是咽喉部都有味蕾。除了感受這四種主要的味道以外,每個味蕾還能感受到一種最近發現的味道——鮮味(umami)——這種味道使得一些類似帕爾馬乾酪(parmesan,一種用脫脂乳製成的堅硬的義大利乾酪,譯者注)的鮮美食物更加可口。
  • 原 創:|關於味覺特點,舌頭上的味覺究竟是怎樣分布的?味覺地圖真的存在嗎?
    其實這個謠傳很容易被打破,不信你試試,也就是舌根嘗苦、兩側後半部嘗酸、兩側前半部嘗鹹、舌尖嘗甜。你或許會不屑一顧:小編,這種完全是教科書級別的常識,就別科普了好嘛。然而,事實上,味覺地圖是不!存!在!的!應該有不少小夥伴曾因看了這破地圖被坑得暈頭轉向。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味覺地圖」理論,認為舌頭上的不同區域負責感知不同的味道,舌尖感受甜味,舌根感受苦味,而舌頭兩側負責品嘗酸味和鹹味。
  • 人血對蚊子來說是什麼味道?舌頭神經元嘗到人血後,會興奮地燃燒
    人血對蚊子來說是什麼味道?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人類血液的誘人味道會讓感覺神經元像煙花一樣,在蚊子的注射器狀「舌頭」中燃燒。蚊子的「舌頭」是一種被稱為「髮絲」的穿刺口器。只有雌性蚊子以血液為食,並且只餵養它們正在發育的卵;否則,它們就會喝花蜜。
  • 除了舌頭,全身各處竟然都有「味覺」!
    除絲狀乳突外,其他3種乳突表面分布著味蕾,這些長得像洋蔥似的味蕾,就是我們能嘗出味道的關鍵。wikipedia 丨 味蕾味覺是通過味蕾裡的味覺細胞產生的,一些特殊的分子溶於水後,與細胞內的味覺受體結合,引發神經衝動,衝動沿著神經纖維,一路傳到大腦皮層的味覺中樞,這時人就感受到了味道。
  • 舌頭的味覺及認識盲區
    經過長期的研究,人們發現哺乳動物的味覺能夠識別五種基本味道:甜味、鮮味、苦味、酸味和鹹味,近來也有一些研究證據表明動物存在對「脂肪味」的識別,然而這種脂肪味是否構成第六種基本味覺學界尚未達成共識。甜味通常代表食物富含能量,鮮味代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分解後形成的胺基酸的味道),鹹味使人能夠攝入適量的電解質而保持體內的水鹽平衡,而酸味和苦味則提示了具有毒性或潛在有害的化學物質。
  • 你可能嘗不出葡萄酒的好壞,但你能嘗出果蠅味和瓢蟲味兒
    可能你像我一樣,從來沒get到過紅酒的好喝之處,那自然也很難品嘗出傳說中的「紅酒的豐富味道」——什麼桃子味、煙燻味、青草味、紫羅蘭味,都遠遠沒有葡萄皮的澀味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