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風水這門學問向來被社會主流觀點當作迷信和玄學,其實真正的風水又哪有如此神奇?「藏風聚氣,得水為上。」一塊好地風吹不到,所以生氣就能在此聚集,如果還有水就更加適宜。風水講究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一點正契合了道家以自然為法的真意。
01
西方有句諺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雖然這句話聽起來讓人頗不舒服,但如果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人類在科學的道路上是不是走得太過極端了。人類急於擁抱科學,也就著急著全盤否定傳統中無法被科學解釋的一切,打著「破除迷信」的旗號,焉知過度迷信科學又何嘗不是一種迷信?

如果說二十世紀,我國青年知識分子急著把中國文化全盤否定以接納西方文化,最終被證明是不智之舉,這一點還未能引起人們警覺的話,事實上今天無論是前沿科學研究成果,還是無數作家都提出了對盲目崇拜科學的質疑,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要屬劉慈欣的小說《三體》,其中舉了很多例子說明科學存在極大的局限性,甚至有時候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當然,說這些不是為了宣傳迷信思想,而是希望大家不要一接觸到與迷信隱約有所關聯的東西就急著去否定,比如很多流傳在我國民間的俗語。雖然聽上去很古怪,但絕大多數都是人們一代代積累下來的經驗,即使不能用科學解釋也同樣有其現實意義。比如今天分享的這一句:「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那麼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對此,專家表示,看似迷信,實則符合科學意義,現代人不聽會吃虧。
02
事實上,如果是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對於墳地和河流溝渠都不會陌生,一是族人死後的歸宿,一是灌溉農田的必需品。這句俗語是一句告誡,告誡人們在建房屋時不要選擇在墳地後面,建造面向墳地的房屋,也不要讓房屋後面臨水,否則就有家敗人亡的風險,子孫也不會再回家。這其中究竟有怎樣的講究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我們來看「房前墳」。在農村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墳地一般都在住家的後面或隔得較遠,很少有立在家門前的,這是因為中國人對於死亡向來都是諱莫如深的。比如在老者面前不能談「死」字,在正月初一如果有人去世也會選擇秘不發喪等等。有人認為這是中國人的「死亡教育」做得不到位,比如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就說「未知生,焉知死」,一句話把前來問鬼神的學生季路噎得半死。主流學術觀點中,孔子對於未知的死後世界是諱莫如深的,根本不願意花精力去探索。在這樣的引導下,即使佛教入侵中國後引入了六道輪迴的概念,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對死亡的恐懼也難以扭轉。

03
與死亡相關的墳地也是為人所忌諱的場所。墳地是祖宗的歸宿,因此是陰氣聚集之地,如果人貿然前來打擾,不但會影響祖宗的「安寧」,陰氣和陽氣相衝對活人和死人都不利。而且在民間志怪傳說中,墳地也是鬧鬼最集中的場所,自然讓人感到懼怕。所以活人是不會願意生活在墳地旁邊的。試想家門口就是墳地,每天出門都能看見,能不糟心嗎?

除此之外,中國的房屋多數都是坐北朝南的,陽光基本是從屋前照進來,而墳地中的屍身腐爛必定會有細菌,如若下雨後在陽光的照射下,細菌隨著水汽上升到空中,若是有風吹到屋子裡,對人的健康十分不利,對墳地中死人的安歇同樣不利。所以墳地一般是在背陽面修建,這樣才能儘量減少陽光的照射。

「屋後水」相比「門前墳」的現實弊端更為明顯,因為古人修建房屋基本是土木結構,地基本來就不算穩固,一旦下雨漲水很可能就會把房屋的地基衝垮,這樣就會使得家破人亡。另外,還是因為房屋坐北朝南,屋後本來就沒有多少陽光照射,如果還臨水就會非常潮溼,而那裡往往是主人的臥房,潮溼的環境不但滋生蚊蟲,對人的健康也非常不利。另外小孩如果在屋後玩,不慎落水是很難被人發現的,這同樣是一種安全隱患,於是河流溝渠往往都是在屋前而不是屋後了。
結語
雖然現在人們買房都是從開發商手中買,但是選擇房屋周圍的環境時這些祖宗的經驗也是重要的參考。畢竟在中國人歷來對「家」十分看重,買房乃是人生大事,很多時候只有一次選擇的機會,不得不謹慎!
參考資料:
《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