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前後左右『水射墳』,家無人丁絕後人」。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仔仔細細揣摩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所謂的「前後左右『水射墳』」也就是指墳墓的四周都有水流衝著墳墓而來,按照迷信的角度來講,這樣的墳墓家中是沒有後人的,是會出現絕戶的現象的。其實,這種迷信的說法是在故弄玄虛,是在唬人的。試想: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墳墓被水包圍,倘若水流進墓地將自己先祖的遺骸浸泡了怎麼辦?因此,但凡家中還有後人的話,是一定會將墳墓遷走的,是不會讓墳墓在這樣的地方存在的。而正是因為家中沒有了後人,從而無法遷走墳墓,才會使「水射墳」的現象長期存在的。等於說是家中先沒有了後人,才導致「水射墳」的現象長期存在,而並不是說先出現了「水射墳」的現象才導致家中沒有了後人。因此,這種迷信的說法等於事後諸葛亮,是在故弄玄虛的。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感覺非常有道理,所以,應該給老農點個讚。
農村存在許多非常迷信的說法,而迷信說法的根源就在於缺乏科學知識或缺乏冷靜的思考和分析。
據稱,在農村剛通電的時候,許多人都對電燈產生了一種迷信的說法。有人說,電燈之所以會亮,那就是「神」顯了靈,用「陰間」的火把點亮了電燈,因此,電燈才會在「無能源供應」的情況下燃亮的。但持這種說法的人卻不知道電燈裡的能源來自於電線和發電廠。
有人說,凡是迷信的東西都來自於無知。其實,這種說法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以前,每到夜晚的時候,農村的墳墓周圍便會出現磷火。由於人們缺乏科學常識,因此,許多人都把磷火稱之為「鬼火」。殊不知人和動物的屍體在腐爛時是會分解出的磷化氫的,而磷化氫是一種無色且可以自燃的氣體,每當陰雨天氣出現時,由於磷與潮溼空氣的結合而出現了自燃的現象,並且,由於磷化氫的氣體重量很輕,在風吹動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移動的情況。
其實,古人就知道所謂的「鬼火」就是「磷火」。明朝趙震元所著的《為袁氏祭袁石寓憲》中這樣說:「中原赤子所不即化為磷火也,石寓(袁可立子)之力也。」由此可見,有一部分比較開明的古人就已經認識到所謂的「鬼火」就是「磷火」了呢!
當然,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許多迷信的說法已經不攻自破,而且,現在真正具有迷信思想的人也已經越來越少。不過,由於科學知識還沒有得到徹底普及,並且,還有一部分東西還無法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解釋,因此,民間還存在一些比較迷信的思想。但隨著社會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民間存在的迷信思想一定會越來越少,並將逐步消失。我們應該相信:距離那一天的到來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