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X射線螢光技術檢測微米級指紋,無人機等設備發現基地計劃會議

2020-09-14 科學摘要

1

標題:微X射線螢光技術可以無損檢測化學成分並發現微米級別指紋

來源:bing

摘要:


微X射線螢光技術可以無損檢測化學成分並發現微米級別指紋

微X射線螢光技術(µXRF),能夠產生直徑僅幾微米的小焦點,通過使用x射線光學,照射更加強烈,並允許增強微量元素分析和更好的特徵解析度。

該技術被應用於取證、小特徵評估、元素映射、礦物學、電子學、多層塗層分析、微汙染檢測、薄膜和電鍍厚度、生物和環境等領域。

在法醫學中, 微x射線螢光是檢測指紋的最新技術之一。

這是一種新的可視化技術,它通過用一束極細微X射線照射樣品,無損快速檢測樣品的元素組成。

該技術由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 2005年3月在美國化學學會第229次全國會議上首次提出。

該技術能夠檢測指紋中最複雜的分子。

美國化學學會研究員麥可·伯恩斯坦說,汗液中排出的氯化鈉和氯原子,這些化學元素沿著指紋圖案沉積的,指紋的圖像可以被可視化

該技術使用X射線技術來檢測指紋,得到的圖像更加清晰。

該技術的另一個應用是槍彈殘留物測定。 槍彈殘留物可能含有特定的元素,如銻,鋇和鉛,該技術可以識別嫌疑人的手和衣服是否存在槍彈殘留物。而且,該技術的靈敏度極高。

該技術也可以用於文物鑑定。古代文物具備特殊的材質,特殊材質中的化學成分也是特殊的。如果發現材質化學成分存在問題,就可以判斷該文物的真實性存在問題。

該技術的知名專家是麥可·哈斯克

麥可出生於1948年

1974年,畢業於德勒斯登理工大學物理學專業。

從80年代開始,開始參與X射線分析領域研究工作。研究範圍包括: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儀、X射線生產線、偏振輻射激發、小光譜儀珠寶分析、µ-X射線螢光多毛細管基儀、µX射線螢光光譜、BrukR F源。

2

標題:無人機等設備2000年就已經在吉隆坡及阿富汗發現了基地召開計劃會議但未查獲具體內容

來源:bing

摘要:

無人機等設備2000年就已經在吉隆坡及阿富汗發現了基地召開計劃會議但未查獲具體內容


約瑟夫·科菲·布萊克於1950年在康乃狄克州斯坦福地區出生。

1973年,畢業於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獲學士學位。

1974年,畢業於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獲國際關係學碩士學位。

1974年下半年,進入中央局工作。

布萊克童年曾經在非洲生活過一段時間,因此,經過訓練,被安排到非洲地區工作。在外勤工作期間,布萊克曾經六次前往國外工作。

第一次是尚比亞的盧薩卡,經歷了尚比亞解放戰爭。

第二次是索馬利亞,駐索馬利亞的兩年工作時間,經歷了埃塞爾比亞與索馬利亞之間的糾紛衝突。

第三次是南非,經歷了種族隔離制度導致的政府與遊擊隊之間的衝突

第四次是薩伊的金夏沙,參與了裡根政府對安哥拉地區遊擊隊的秘密武裝工作

1993年-1995年,從倫敦調往蘇丹的喀土穆工作,任站長。因當時的蘇丹領導人支持賓拉登,兩國關係不穩定,但布萊克仍然堅持建立了人員、組織及工作網絡。

1995年,布萊克因成為蓋達組織刺殺目標而調離。布萊克在該地任職期間搜集的信息幫助成功抓捕了委內瑞拉籍犯罪嫌疑人伊裡奇·拉米雷茲·桑切斯(曾用名:卡洛斯),卡洛斯涉嫌故意殺害法國政府的三名工作人員。

1995年,擔任近東及南亞工作組組長。

199806-199906,擔任拉丁美洲工作組組長。

199906,擔任該局反恐怖犯罪中心主任。主要負責涉及蓋達組織的計劃及行動工作。

20010911,仍然擔任該中心主任。負責追捕小組的領導工作。

1999年7月,布萊克組織制定了針對賓拉登的綜合性方案,經上級審閱後,該方案被定名為《方案》

該方案的幾個要點是:圍繞阿富汗儘可能多地建立行動基地,儘可能接近拉登的住所,招聘當地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要能夠融入當地的人群及宗教團體。

布萊克部署觀察發現,默罕默德·阿塔、納瓦夫·阿·哈茲米等人於1999年11月-12月進入阿富汗,並被確定為控制飛機撞擊大樓的行動人員。

駐馬來西亞工作小組發現,蓋達組織在吉隆坡召開會議,確定開始實施911計劃。

布萊克回憶說,我們進行了拍照、錄像等監視工作,但無法進一步靠近,以至於沒有獲得會議的具體內容。參會人員未使用賓館及房間的電話。參會人員活動範圍很廣,還外出觀光,並隨意使用公共電話廳撥打大量電話,我們在監視時有種感覺,這些類似於紈絝子弟的人,表現相當業餘,作風非常不謹慎,難道會是基地的專業行動人員嗎?

因為這些疑問的存在,布萊克沒有給以足夠重視,未將相關信息轉交給調查局。這個失誤導致布萊克在911之後的國會聽證會上收到批評。

但是,後來根據文件調查發現,布萊克曾經於2001年7月10日,向布希及萊斯進行了相關匯報。

2000年秋季,布萊克使用無人機在阿富汗發現了基地領導人的行蹤。布萊克提出建議,在無人機上裝備飛彈以便實施目標清除。因法律及技術原因,未獲得上級批准。

直到2001年9月4日,該建議才得到批准。

2001年9月11日事件發生後,布萊克拒絕撤離位於蘭利地區的工作大樓,並堅持工作。在危險的工作環境中,布萊克及其同事調查發現了蓋達組織安排乘坐飛機的嫌疑人名單。

2001年9月13日,布萊克在戴維營參加了由布希主持的會議,布萊克在會上說,應當抓捕拉登並進行審判,但調查發現,拉登將不會投降也不會談判,北方聯盟曾經與其作戰多年,沒有抓獲任何投降的俘虜。

該組織的習慣是,走投無路之時就會使用手榴彈自殺。布萊克建議,派往阿富汗的工作小組,主要任務可能是擊斃,成功抓捕的可能性很小。布希及鮑威爾均表示同意。

布萊克還前往莫斯科開會協調,爭取莫斯科不要妨礙小組在阿富汗的行動。莫斯科後來向該局派出了一個小組,提供了關於阿富汗地形及洞穴情況的信息。

布萊克參與了嫌疑人的訊問工作。

2004年,布萊克辭去公職。

2005-2008,擔任黑水公司副總裁。因該公司向伊拉克公務員非法提供報酬,布萊克得知後辭去副總裁職務。

2016年1月,擔任西北生物醫學公司獨立董事

2017年2月,擔任烏克蘭布利斯瑪石油公司董事

200704-201110,擔任羅姆尼外事政策特別顧問。

2002年,布萊克參加國會聽證會時說,中心現有工作人員300多名,人員短缺25%。經費短缺30%。涉案被拘捕人數達3000多人。

布萊克在聽證會承認,忽略吉隆坡會議重要性的原因有:經費短缺、人員短缺,缺乏訓練,經驗不足,嫌疑人名單溝通不暢。如果當時就能夠知曉吉隆坡會議的內容,後來的911事件就不會發生了。

結尾部分:

摘要:

微X射線螢光技術可以無損檢測化學成分並發現微米級別指紋,無人機等設備2000年就已經在吉隆坡及阿富汗發現了基地召開計劃會議但未查獲具體內容

#

作者:朱川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全反射X射線螢光光譜儀技術?
    全反射現象由Compton於1923年發現,1971年Yoneda等首次提出利用全反射現象來激發被測元素的特徵譜線。這是一種超衡量檢測XRF技術。,再入射到塗有樣品的第三級反射體上激發出樣品的特徵X射線,最後被探測器接收並由檢測系統進行記錄處理。
  • 布魯克推出電鏡用WDS及微焦斑X射線源新品
    2013年8月6日,在2013年顯微鏡&顯微分析會議上,布魯克宣布推出兩款電鏡附件:新型XSense™ 平行光束波長色散X射線光譜儀(WDS),XTrace™微焦斑X射線源。
  • 首張恐龍化石大面積微聚焦X射線螢光元素分布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大連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合作,採用大面積微聚焦X射線螢光光譜技術,對一具長度超過1米的帶羽毛恐龍化石標本-滕氏嘉年華龍(Jianianhualong tengi),開展了整體無損的立體掃描,獲得第一幅大面積微米解析度的恐龍骨骼
  • 新興的製程方法和分析手段 X-ray檢測設備的原理
    近幾年,隨著通信、計算機、消費電子等產業的發展,x-ray檢測設備也漸漸發展起來。X-ray檢測技術作為新興的製程方法和分析手段,可以實現在不破壞產品的前提下,檢測出肉眼不可見缺陷,反映產品的內部信息,可對檢測結果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以便及早發現故障,降低廢品率。今天卓茂科技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x-ray檢測設備的原理。
  • X射線與γ射線檢測技術
    射線檢測實際是根據被檢構件與其內部缺陷物質對射線能量衰減程度不同,而引起的射線透過構件(材料)後剩下的強度差異,使缺陷能在射線底片或電視屏幕上顯示出來。    對於工業應用,射線檢測技術已經形成一個完整法方法系統,大體上可分為:射線照相檢驗技術、射線實時成像檢測技術、射線層析檢測技術(CT)等。其中最主要的有 X 射線照相檢測技術、γ 射線照相檢測技術、中子射線照相檢測技術和CT檢測技術。
  • 微束X射線螢光光譜儀
    目前已有的X射線螢光光譜儀一般不配備X射線聚焦器件,微區解析度通常為幾十甚至上百微米,迄今為止,未見微區解析度小於10微米的可攜式微束X射線螢光光譜儀的相關報導。已有人提出基於X射線毛細管器件的螢光光譜儀,因為使用了 X射線毛細管器件進行聚焦,微區解析度提高到幾十微米,但是結構複雜、尺寸龐大,無法實現便攜,且微區解析度還不夠高;另有人提出一種能量色散X射線螢光光譜儀
  • 微聚焦X射線:應用優勢明顯 國產設備打破壟斷
    X射線技術是一項成熟的老技術,從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又稱倫琴射線)起,對於X射線的研究與應用已經歷了100多年的時間。
  • 「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技術與應用新進展」網絡研討會通知
    1948年,世界第一臺波長色散X射線螢光光譜儀研製成功,經歷了70多年的發展,X射線螢光光譜儀已成為大多數實驗室及工業部門不可或缺的分析儀器設備,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技術已在各種科研和工業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而且正在向更深的領域發展,為經濟建設和改善人類生活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 我國自主研發波譜-能譜複合型X射線螢光光譜儀
    波譜-能譜複合型X射線螢光光譜儀集波譜、能譜、微X射線分析於一身,集成了波譜和能譜的優點,擴展了X射線螢光光譜儀的分析領域,搭建了從釐米級總體分析到毫米級分布分析的橋梁。2017年3月5-9日,第68屆匹茲堡國際實驗室儀器展覽會在美國芝加哥展覽中心舉行。
  • 長知識‖X-RAY在分選設備上的原理及應用
    該技術擁有清晰的成像效果,藉助多項圖像處理功能,能簡單、快速地辨別區分不同物質。目前X光廣泛應用於分選設備領域。一、x-ray分選設備原理1、首先X-RAY設備這個裝備主要是利用X光射線的穿透作用,X光射線波長很短,能量特別大,照在物質上時,物質只能吸收一小部分,而大部分X光射線的能量會從物質原子的間隙中穿過去,表現出極強的穿透能力。
  • 17年XRF技術專家:談x射線螢光光譜與技術發展歷程
    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譜、原子發射光譜、X射線螢光光譜、能譜分析、等離子體發射光譜、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有機元素分析等。其中,X射線螢光光譜技術(XRF),因其非破壞性、快速和廉價分析等特點,工程、品質管理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那麼XRF廣泛應用性背後的原理如何?
  • 《能量色散X射線螢光光譜儀》行業標準起草工作會議在昆召開
    9月17-19日,《能量色散X射線螢光光譜儀》系列行業標準起草工作會議在崑山嘉樂國際酒店召開。天瑞儀器作為標準起草單位組織了本次會議。  根據工信廳科[2010]74號文下達的2010年第一批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其中項目代號2010-1130T-JB的《能量色散X射線螢光光譜儀 第1部分:通用技術》、2010-1131T-JB的《能量色散X射線螢光光譜儀 第2部分:元素分析儀》和2010-1132T-JB的《能量色散X射線螢光光譜儀 第3部分:鍍層厚度分析儀》等三項為行業標準制定項目。
  • 我們所用過的奧林巴斯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
    帶大家了解一下一種儀器設備:奧林巴斯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XRF) 圖為:奧林巴斯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儀(XRF)   不同元素髮出的特徵X射線能量和波長各不相同,因此通過對X射線的能量或者波長的測量即可知道它是何種元素髮出的
  • 一種新方式推動了X射線螢光光譜儀的發展
    探測系統測量這些放射出來的二次X射線的能量及數量信息,隨後儀器軟體將該探測系統所收集到的信息轉換成樣品中各種元素的種類及含量等信息。值得一提的是,X射線螢光分析技術是一種非侵入式、能夠對不同材料中的化學組成實現快速分析的無損檢測技術。這些特性使得該分析技術在許多方面都更加實用且更具優勢。
  • 這項X射線技術讓晶片無秘密可言:納米級還原內部構造 現已破解16nm...
    來自瑞士Paul Scherrer研究所、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的X射線顯微鏡,在不破壞晶片的情況下,就能知道其內部的構造,發現晶片中可能存在的硬體後門。這臺顯微鏡的精度很高,目前已經在16nm FinFET晶片上實驗成功,並且能夠輕鬆擴展到現在主流的7nm工藝晶片。
  • 科學家發明用塑料膜定量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方法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張國慶教授團隊,發現一種亞克力樹脂在γ射線的輻射下可以定量釋放酸性物質。基於此,團隊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全新的可用於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的亞克力樹脂薄膜傳感器,可通過薄膜螢光顏色變化直接判斷輻射劑量的大小。研究成果日前表於《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上,並且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國際專利的申請也在進行中。
  • 自主研發波譜-能譜複合型X射線螢光光譜儀亮相國際展覽
    地調局實驗測試中心、北京鋼研納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地調局南京地調中心等共同自主研發的 CNX-808WE 波譜-能譜複合型X射線螢光光譜儀驚豔亮相,受到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    該儀器集波譜、能譜、微X射線分析於一身,集成了波譜和能譜的優點,擴展了X射線螢光光譜儀的分析領域,搭建了從釐米級總體分析到毫米級分布分析的橋梁。
  • 科學家發明用塑料膜定量檢測射線輻射劑量方法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張國慶教授團隊,發現一種亞克力樹脂在γ射線的輻射下可以定量釋放酸性物質。基於此,團隊設計並製備了一種全新的可用於檢測γ射線輻射劑量的亞克力樹脂薄膜傳感器,可通過薄膜螢光顏色變化直接判斷輻射劑量的大小。
  • 什麼是X射線檢測
    X射線在放射學作為五種常規檢測方法之一,工業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X光和自然光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它們都是電磁波,但X射線量子的能量遠大於可見光。它能穿透可見光不能穿透的物體,同時與物質有複雜的物理化學相互作用。
  • 中國科大發明檢測γ射線新型亞克力樹脂薄膜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張國慶團隊發明了一種新型亞克力樹脂薄膜材料,該材料無需使用光電倍增管和電子儀器,可通過薄膜螢光顏色變化直接判斷γ射線輻射劑量的大小。γ射線,是波長短於千分之一納米的高能電磁波,是核彈爆炸後的主要輻射源之一,對人體有致命殺傷力。對γ射線的定量檢測,在核輻射防控、國家安全、醫學檢測和太空探索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基於γ射線的輻射電離效應,由可以發生電離的氣體或固體、光電倍增管和電子儀器組成的設備,是目前定量檢測γ射線強度的常用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