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南京]「生命的輝煌」 紅色藝術家賴少其作品與文獻回顧展開展

2020-12-04 央視網

[直播南京]「生命的輝煌」 紅色藝術家賴少其作品與文獻回顧展開展 「生命的輝煌」 紅色藝術家賴少其作品與文獻回顧展開展。

channelId 1 1 2 161b4ddc0f6d46b2b0bb874e13f57110

相關焦點

  • 從武昌藝專走出來的紅色伉儷——李家楨張友鳩夫婦作品文獻回顧展
    從武昌藝專走出來的紅色伉儷——李家楨張友鳩夫婦作品文獻回顧展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2019年08月29日15:17   6月19日,「從武昌藝專走出來的紅色伉儷——李家楨張友鳩夫婦作品文獻回顧展」在湖北美術學院曇華林校區美術館開幕。
  • 第三屆蘇臺兩地青年藝術家美術作品展開幕
    圖為觀眾參觀「印象運河」美術作品展。江蘇省委統戰部供圖12月3日下午,由江蘇中華文化學院、江蘇省海外聯誼會、臺灣北岸藝術學會、臺灣藝術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古漕新韻 千秋傳承」——蘇臺兩地青年藝術家「印象運河」美術作品展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文創藝術館開幕。此次畫展共有蘇臺兩地100多位青年藝術家的127件作品展出。
  • 回顧風雲70年,歷屆全國美展文獻展來了
    作為「三大國展」之一「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的配套展覽,「溯源——歷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文獻展」於國慶前夕在山東美術館隆重亮相。五年一屆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是中國美術界的一大盛事,也是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國家級綜合性美術大展。
  • 晚年變法,賴少其的作品如何突破傳統,和自身藝術定式的藩籬
    1982年春,賴少其創作了一幅描繪太平湖月夜景象的山水畫作品《太平湖》,畫面採用平遠法構圖,呈現三個層次,近處山石樹木用幹筆勾勒,再用潤筆皴染,山石樹木中多留「氣眼」,黑白分明,密而不塞,位置經營得當。中鋒用筆,平滑中見變化,行筆時既勻且慢。
  • 從個園走出去的藝術家——蕭和師生作品展欣賞
    聶躍華的回憶文章提到我帶他們去揚州博物院看書畫藏品展,推薦他們去省會南京看國外畫展,澳大利亞的水彩畫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對那些畫面的記憶比我要清晰得多,也許一個畫展,一張畫能夠影響到一個人對繪畫道路的選擇。
  • 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昆明開展
    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1月29日,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昆明市雲紡博物館美術廳開展。萬物有靈—保護生物多樣性藝術作品展在昆明市雲紡博物館美術廳開展。記者 李悅春 供圖  雲南大學昌新國際藝術學院作為受邀參展單位,展出作品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由昌新國際藝術學院的師生創作了約50件藝術作品。內容涵蓋了動物、植物的各種形態及生存狀態,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現實意義。其中,教師作品20幅,學生作品30幅。
  • 一周觀展|颱風之後,再讀雨果畫作、謝稚柳文獻與秦代簡牘
    上海圖書館以館藏文獻為基礎,圍繞主題,挑選了50餘種晚清、近現代珍貴文獻,如《天演論》1898年河陽慎始基齋本、石印嗜奇精舍本等,在近代文獻目錄大廳和上海客堂間分兩個主題同時展出。藝苑擷英——謝稚柳陳佩秋藝術用印及作品文獻展展期:2019年8月10日-9月22日地點:海上印社藝術中心(蘭溪路138號)展出謝稚柳陳佩秋先生各個時期各類題材的書畫作品、手稿83件,名家篆刻藝術用印54方,古書畫鑑定文獻9件,以及張大千、王遽常手稿,謝陳二老文房用品。
  • 般若法相——當代佛造像藝術家王勇波作品展在上海開展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14日電(徐明睿)「般若法相」——當代佛造像藝術家王勇波作品展
  • 改變繪畫打開腦洞—2020年耳朵人藝術學生作品秋季展開展
    近期,耳朵人藝術《改變繪畫 打開腦海》2020秋季線上展已拉開帷幕,展覽延續耳朵人以往教學理念:兒童天生就是藝術家。讓每位學員自由創作,至今已產出大量精彩作品。  此次秋季展按照4-6歲、7-9歲、10-14歲年齡段,分三批次集中展示了上百位學員,近千幅畫作。
  • 寧波近現代篆刻名家作品展暨寧波印社首屆社員作品展開展
    11月7日上午,「金石並壽——寧波近現代篆刻名家作品展暨寧波印社首屆社員作品展」在寧波印社新址月湖景區蔣宅開幕。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魏祖民出席並宣布作品展開展。本次作品展共展出70餘位藝術家篆刻作品,其中包括沙孟海、潘天壽、史榮等27位已故名家作品,以及陳振濂、韓天衡、童衍方、周律之等多位當代名家作品以及寧波印社社員的作品。
  • 和賈布看展|李山生物藝術展:藝術家的任性,細思極恐
    這個展覽便是他與世人分享他的探索成果:人類21世紀的生命科學、生物醫藥技術、克隆技術、生物科技,與藝術創作、藝術想像、藝術創造性,與藝術家所代表的人類的情感是怎樣連結的。賈布:他以科學家的姿態和藝術家的任性,進入到基因層面去改寫生命體(喜布文化創始人、策展人、特展研究專家)你必須充分認識到這個事情的嚴重性:這不是藝術家借用基因和生物的概念去搞藝術,他的重點不是用電腦特效或高仿真模型做出光怪陸離的奇特生物
  • 一周觀展指南|陳從周百年同濟推大展,紀念鄭振鐸故宮展文物
    深林人不知——丁健飛作品展展期:2018年12月1日—2019年1月2日地點:安簃藝術空間(靜安區銅仁路90弄4號1樓)丁健飛,1996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印·跡:館藏版畫十二年回顧展展期:2018年11月17日—2019年3月15日地點: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展覽展出賽克勒博物館收藏的超過100件西方版畫和素描作品,回顧博物館2007年迄今舉辦的歷次版畫展重點內容,涵蓋自文藝復興至20世紀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
  • 「萬物有靈——任戎作品展」亮相莞城美術館
    12月10日,「萬物有靈——任戎作品展」在莞城美術館展出。展覽展出了德籍華人藝術家任戎的72件水墨拓印作品,為東莞市民帶來了別具一格的藝術享受。任戎,德藉華人藝術家、策展人,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與德國杜塞道夫國立藝術學院,2013年在德國波恩創建「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曾在世界各地多次舉辦個人展覽,其作品融合中西方文化元素,具有獨特的個人藝術語言。萬物有靈,生生不息本次展覽的作品主要為任戎近年所創作,分為「創世紀」「萬物有靈」「天圓地方」和「江山」四個系列呈現。
  • 「算法」算出藝術家影響力,映射上海藝術機構多元化大發展
    圖說:中國當代藝術年鑑 官方圖正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進行的「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2019」,以文獻和展品相結合的形式,回顧了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活動,梳理關鍵詞,對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和現象作出回顧和分析,並列出了107名(組)藝術家(其中部分與上海有關的原作展出)。
  • 「間隙 | Mind the Gap」中國/華人女性藝術家展將在德拉瓦當代...
    通過這些中國/華人女性當代藝術家的視角,展覽《間隙》試圖尋找並展現人們當下與過去所共通的卻被深藏的縫隙,或是經驗層面的,也可以是想像之中的。這些藝術家來自跨度很大的不同年代,有人生活在美國,亦有人現居中國。她們的作品探索著不同時空和文化的間隙。在策展過程中,策展人包雯璐選擇聚焦在中國女性。
  • 「透明海洋」主題海報邀請展作品推送(8)
    平面設計師、品牌設計師、字體設計師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平面設計專業,從業十三年曾就職於美國酷都公司南京分公司、南京瀚清堂設計公司、奧美廣告公司、、、《愛水 愛生命》60強最佳入選4幅第十屆烏克蘭「4TH BLOCK」生態國際海報三年展入選意行·氣韻東方中韓設計大展入選貴姓全球華人姓氏文化漢字創意設計展終審提名獎《跑題》實驗海報作品徵集活動入選
  • 博物館日好展,籌備@武漢2020,首屆希克獎,成都考古新發現
    南京博物院於5月14日晚公布活動內容,其中包括7大活動、2大新展、4大亮點,尤其是5•18當晚的南博奇妙夜」,名額僅1500人;北京地區博物館將有94項主題活動陸續開展,其中包括博物館全景展示、數字展廳等50項「雲展覽」;全國其他地方博物館先後公布博物館日活動,據不完全統計,為此準備的展覽、活動超過60場。全球首場線下當代藝術盛會!
  • 一周觀展指南|古畫名瓷之外,更有愛因斯坦手跡、達爾文文獻
    2019年是愛因斯坦誕辰140年、達爾文誕辰210周年,八月伊始,兩場文獻展覽分別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上海圖書館開幕,通過大量手稿、文獻,觀眾將一探科學家的異想世界。在東京,展覽「從圓山應舉到京都畫壇」,呈現出日本美術史上重要的京都畫壇的一個側面;在倫敦,「解鎖繪畫:阿姆斯特丹的藝術家」,則探索了黃金時代的藝術家與這座城市的故事。
  • 130件陶藝作品驚豔亮相,「第六屆湖北現代陶藝展」在湯湖美術館開展
    楚天都市報1月9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胡芯蕊)1月9日,由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湯湖美術館聯合主辦「第六屆湖北現代陶藝展」,在湯湖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是湖北省美術家協會的年度大展,也是湯湖美術館重點打造的雙年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