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二戰硝煙瀰漫,這一年的下半年盟軍挺進德國,羅斯福第四次當選美國總統。同年令醫學界為之鼓舞的是,有「美國的諾貝爾獎」美譽之稱、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拉斯克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猶他大學醫師威廉?考爾夫(Willem Kolff)發明了腎透析機。
這與出現在世人面前,第一次被稱為「人工腎」的時間過去了31年。1913年倫敦和荷蘭的生理學大會上,展出的僅供動物使用的簡單透析器,他的設計者阿貝爾(John Abell)給其取名叫「人工腎」。
這一期間,有士兵因潮溼和寒冷而患「戰壕性腎炎」,直至發展成尿毒症病死沙場;也有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尿毒症病人,因醫生束手無策而死去。直到年輕的威廉?考爾夫醫生與工程師玻克(Berk)使用塞璐芬膜,共同研製出第一臺供臨床使用的轉鼓式人工腎,從此大大提高了透析效果。
我們為什麼會關注一個小小醫療儀器的歷史,因為這與人類自身疾病的發展息息相關,有數據統計顯示,全世界每天約有10.6萬個新增病人進入常規血液透析治療,其中僅5%可望進行腎移植。當前,每年新增病例有大幅上升趨勢,而中國慢性腎功能衰竭發病率為每年每百萬人口50到100人,這一數據背後意味著,僅北京、上海每年會有4000例以上的患者進入透析隊伍。
人工腎的大意義
眾所周知,人體重要器官之一腎臟,擔負著人體血液處理的重任。腎臟好比一個過濾器,血液通過腎動脈流入腎臟,經腎臟的過濾作用,把血液中的有毒物質、代謝產物和多餘水分濾除,形成尿液排出體外,而經過濾的血液通過腎靜脈回流至心臟。當腎功能衰竭時,急性慢性腎功能衰竭均可導致終末代謝產物和內源性毒性物質在體內瀦留,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以及內分泌功能失調,從而引起一系列自體中毒症狀,這一症狀就是尿毒症。因此解決人體「自身中毒」的解決方式就需要血液透析機。
血液透析機又叫人工腎,一個小小的儀器,其中最主要的兩個部分——生物人工血濾器和生物人工腎小管輔助,將主導人體血液在體外的一系列淨化處理。血液從人體的動脈流出,經「人工腎」淨化處理重新通過靜脈流回到人體,這一過程幫助腎臟發揮除濾功能,但並不能完全替代腎臟的自我平衡、調節、代謝和內分泌功能。特別針對於慢性腎功能衰竭,及其他急性中毒等病狀,如肝性昏迷、肝腎綜合症、肝硬化頑固腹水等。
自1913年第一次使用人工腎用於臨床以來,經過大量的反覆研究和改進,人工腎經歷三個換代過程,在結構和功能上有顯著的改進,從標準平板型人工腎(KILL型透析器)演變到卷管型人工腎(COLL型透析器),直至到現在的空心纖維型人工腎的出現,在未來臨床階段將會向小型化、移動化方向發展。
專注於醫療事業的日本企業旭化成醫療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旭化成」),於1974年生產出世界上第一支中空纖維透析器(人工腎),得益於旭化成在纖維材料領域及醫療事業上的專注。旭化成是日本最大的中空纖維透析器生產商,佔有日本市場近50%市場份額,也是世界最大中空纖維透析器生產商之一。
從病患角度考慮,腎臟移植是目前醫學上公認的治療腎臟衰竭的最好方法,因為移植到病人體內的腎幾乎可以完全代替已衰竭了的腎臟的功能,從而讓病人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但實際情況並不如願。根植「人工腎臟」領域四十年的專家——旭化成醫療指出,並非每位腎衰竭病人都有機會接受腎移植,這是因為可能沒有適合的腎臟,或是因為腦死亡後的器官捐獻者的數目遠遠低於需求者的數量。由於捐獻者的腎臟必須同病人的身體相匹配,因此,病人要等到一個合適的腎臟進行腎移植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中國透析移植研究會主任委員唐孝達教授曾表示過,腎移植之後,移植器官一年內的存活率在90%左右,3-5年是60%-70%,十年的長期存活率在40%左右。
近年來,腎衰竭和尿毒症在人群中的發病率不斷提高,人工腎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醫學領域發揮著較強的實質性效用,許多醫療機構正試圖將這些技術做到盡善盡美,幫助患者早日脫離病魔的折磨,開啟醫療新篇章。
人工腎的「中國之路」
中國使用人工腎治療尿毒症工作始於1953年,1957年、1958年先後在上海、天津使用進口人工腎進行醫療臨床治療,但中國各大城市大規模使用人工腎,則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中國在人工腎的研究也有超過20年的歷史,例如上海TX型人工腎、天津80-2型人工腎等,但這些作為平板型人工腎已被淘汰,目前醫療臨床使用的多是已進口人工腎為主,生產廠商主要來自歐美和日本,如德國費森尤斯、貝朗,瑞典金寶、貝克爾,美國COBE、韋洛克,日本旭化成等。
在中國有良好口碑的旭化成醫療成告訴記者,其在中國的杭州裝配工廠,結合從日本進口的產品面向中國醫療機構銷售,特別是在High Flux膜受到很高的評價,對長期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上作出貢獻。
相比國外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人工腎的「中國行」才算剛剛起航,雖在國內臨床醫學領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使用和推廣,但這條人工腎臟中國之路看起來並不順暢。一方面受制於當前醫療改革的遲遲推進,另一方便更多在於高昂的醫療費用。
就目前來看,透析對大多數中國家庭而言是一筆非常昂貴的支出,患者家屬可能很難承受如此大的經濟壓力,這也將成為醫療救助環節的一個極大瓶頸。2012年上演的「廖丹刻章救妻」故事,一度令中國網民為之動容,悽美愛情故事的背後,對病人及病人家屬而言,這是一場「持久」的戰爭,來自患者每周兩至三次的透析,以及金錢、時間、精力上的戰鬥。
旭化成醫療對於中國市場有著自己的看法,隨著中國的經濟的飛速發展、保險制度的不斷擴大和完善,今後患者接受各種治療的機會也將不斷增加,關於透析這塊,旭化成方面表示會多多參加地方中醫醫院的透析普及項目,幫助透析在中國的普及。
「人工腎臟今後的發展目標是更人性化,以人為本將會成為所有人工腎臟研發者的共同宗旨。」旭化成在其今後人工腎的發展上有清晰的目標。旭化成醫療表示,家庭療法是新的研究方向,通過利用新興學科來實現人工腎領域的全面改革。今後,患者在自己家中也能進行透析,無需再每周一次或兩周一次地去醫院掛號看病,這樣也省去了患者的醫療支出,經濟負擔也能相對減輕。
旭化成方面還表示,他們正著手研發一種更能節省勞力的透析治療方法,以人為本的醫療發展宗旨將會貫穿始終。他們認為,「健全的生命和醫療保障對於人們生活的重要性無可厚非,這也是人類的共同需求更是生命意義的所在。」
一財網出於傳遞商業資訊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