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流傳千年泰伯奔吳的美好傳說,這裡有似曾相識口口相傳的悠悠吳歌,這裡有豐厚的歷史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裡更有成為吳文化源頭最好佐證的鴻山大遺址……吳文化節期間,幾千年的吳地文化將在這裡匯聚成一首動聽的「歌謠」、一臺絢麗的「舞會」。
公祭泰伯、奠基遺址公園:
兩場儀式盡顯泰伯精神
獻花籃、宣讀祭文、瞻仰泰伯墓,4月10日上午來自世界至德宗親會的代表、國家及江蘇省領導、嘉賓將參加在無錫新區鴻山鎮泰伯墓前廣場上舉行的簡單而神聖的祭祀泰伯典禮,這將是無錫市首次舉辦如此大規模公祭泰伯活動。祭祀泰伯典禮將深切緬懷吳地先祖泰伯「三讓天下」,南奔荊蠻,建立「至德名邦」,帶領江南人民走向文明的開拓創業精神。
200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無錫有史以來最重大的歷史發現鴻山貴族墓大遺址,連同「江南第一墓」泰伯墓、吳中勝跡泰伯廟,以及泰伯帶領吳地百姓開瀆引水的泰伯瀆,共同構成「三泰一址」保護圈。作為無錫吳文化節六大活動之一,在鴻山貴族墓所在丘承墩舉行的「鴻山遺址公園」奠基暨旅遊線路開通儀式,將宣告「三泰一址」整體保護建設工作正式起步,吳文化旅遊線路由無錫市7家旅行社聯手籌劃推出。
《至德名邦》、《吳風流韻》:
兩臺歌舞同顯吳地風韻
一個是開幕式大型樂舞詩,另一個是閉幕式情景音畫,不一樣的表現形式,一樣的「吳儂軟語」。4月10日泰伯祭祀典禮上的祭祀樂舞《至德名邦》,4月16日閉幕晚會主題演出《吳風流韻》,吳文化節的兩臺大型歌舞演出將用全新的方式,「自始至終」演繹蔓延千年的江南水文化、稻作文化、養蠶文化……
《至德名邦》演出分為三大版塊,以音樂、舞蹈和詩朗誦為主要表現形式。與表現剛毅中原文化主題的北方舞蹈不同,具有江南特色的《至德名邦》有著自己的個性語言 ,在祭祀樂舞中,有祭酒舞、春典舞和糰子舞,一個舞蹈就是一個關於吳文化的故事,展示出吳文化的柔美。20分鐘的《至德名邦》中間穿插了由香港吳氏後裔製作的《至德歌》和3位老人吟唱的吳歌,這將成為首次在無錫亮相的祭祀樂舞之魂。
「太湖」蕩漾、「花海」流瀉、「細雨」飄灑、「陽光」普照……不用懷疑自己的眼睛,這些「山水湖泊」、「斜風細雨」等都將在大型情景音畫《吳風流韻》中出現。
吳地風韻大型展覽:
兩大展覽重拾文明碎片
將於4月11日至20日在新落成的無錫市博物館展出的吳地風韻大型展覽,將是1949年以來無錫市舉辦的規模最大、展品最精、規格最高的一次集中展覽。
無錫博物館1400平方米的布展面積,被分為4個展區, 1、2、4號為《無錫民間工藝美術展》,3號為《無錫歷代文物精品展》。歷代文物瑰寶和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牽手聯袂展出,兩場專題展近700件「珍寶」中有不少「尊貴」的身影:首次公開展出鴻山貴族墓出土的中國最早微雕「玉飛鳳」和紫砂精品「陰陽太極壺」、桑黎兵作品、國禮「松鼠葡萄壺」,以及錫繡、紙馬、絹畫、絨繡等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寶級的文物以及首次在世人面前亮相的民間工藝美術作品,讓《吳地風韻》理所當然成為吳文化節的驚豔一筆。
(胡桃 袁柳)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