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鐵礦氧化之後可以局部或全部變成半假象赤鐵礦或假象赤鐵礦,即礦物結晶外形仍為磁鐵礦,而化學成分已變成赤鐵礦了。磁鐵礦的氧化過程實質是二價鐵Fe2+變成三價鐵Fe3+的過程。因為磁鐵礦的化學分子式為Fe3O4(或FeOF2O3),其中包括二價鐵與三價鐵,磁鐵礦的氧化程度越厲害,則Fe2+的含量就越少,當磁鐵礦完全氧化後,就全部變成假象赤鐵礦了,其分子式稱為Fe2O3。無論匙半假象赤鐵礦或是假象赤鐵礦的磁性都比磁鐵礦低。因此,隨著磁鐵礦氧化程度的增加,礦物的磁性將逐漸減弱。可見礦石中FeO與Fe3+的相對含量可以反映出鐵礦石的磁性。
通過化學分析可以得到礦石中FeO的含量和全鐵TFe含量,並用這已百分比值來表示礦石的氧化程度和磁性,通常稱此百分比值為磁性率
式中 FeO—礦石中氧化亞鐵的含量;
TFe—礦石中全鐵的含量。
對於純磁鐵礦,磁性率= | 55+16 | ×100%=42.8% |
3×55 |
如果發生氧化,礦石的磁性率必將低於42.8%。在選礦實踐中,一般常把磁性率大於36%的鐵礦石劃為磁鐵礦石;把磁性率在28%~37%之間的鐵礦石劃為半假象赤鐵礦;而將磁性率低於28%的鐵礦石劃為假象赤鐵礦。
用磁性率來反映鐵礦石的磁性時,要特別注意到其他二價鐵礦物的影響。例如鐵礦中含有較多的矽酸鐵時,計算出來的磁性率會偏高,有時甚至大於純磁鐵礦的磁性率,而實際上矽酸鐵是弱磁性礦石,所以用磁性率來判斷鐵礦物的磁性時,首先必須知道礦石中含鐵礦物的組成,然後再考慮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