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科學進展》雜誌刊發文章《對假單疇磁鐵礦粒子熱磁行為的直觀可視化》稱,德國和英國科學家首次聯合證實,磁鐵礦礦石中的納米磁性漩渦對地球溫度波動具有高度彈性,其結構不會受到溫度變化的明顯影響,可以準確反映地球的歷史過程。該發現將為人類理解地球磁場歷史及地核演變和板塊運動過程提供有力支撐。
近日,《科學進展》雜誌刊發文章《對假單疇磁鐵礦粒子熱磁行為的直觀可視化》稱,德國和英國科學家首次聯合證實,磁鐵礦礦石中的納米磁性漩渦對地球溫度波動具有高度彈性,其結構不會受到溫度變化的明顯影響,可以準確反映地球的歷史過程。該發現將為人類理解地球磁場歷史及地核演變和板塊運動過程提供有力支撐。
古地磁領域裡,科學家利用磁性礦物探討了地球磁場及其隨地球內核熔融金屬流動而形成的具體歷史過程。大陸板塊運動過程也可以被具有磁性記錄的巖石敏感記錄下來。在數百萬年中,由於極端氣候變化或者火山活動,使得這些磁性礦物經常暴露於巨大的溫度波動之下。這些磁性結構何以在如此高溫波動下產生,從這種結構中獲得的信息又是否可靠呢?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來自愛丁堡大學、諾丁漢大學和德國尤利希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組首次對磁鐵礦樣品進行了超高解析度的分析,對磁鐵礦納米晶體的磁漩渦進行了研究。由於其結構非常微小,使得研究唯一的方法就是對其進行加熱和冷卻,才能對這些納米級磁性漩渦進行直接觀測。利用一個特殊的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實現了磁場在納米尺度上的全息可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納米範圍內達到利用條形磁鐵吸引鐵屑的宏觀效果。(劉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