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健康山東
早期沒有典型症狀,一經發現80%患者已經到達腫瘤三、四期,多伴有淋巴轉移……山東省耳鼻喉醫院頭頸外科主任呂正華介紹,下咽癌是一種隱藏很深的癌症,是頭頸癌家族中當之無愧的「頭牌殺手」。
下咽癌多發於人體的梨狀窩、環後區與喉咽後壁區,是不折不扣的藏於「隱秘角落」的敵人,正因為如此,更容易被忽視,從而發現時就錯過最佳治療期了。
很多患者都是因為吞咽有阻礙感或者咳血才到醫院就診,這個時候基本都是晚期了。因為在下咽癌初期,患者異常感覺並不明顯,即便有一點異樣感覺,也常被誤認為是慢性咽炎。
「在臨床中遇到的下咽癌患者當中,90%有菸酒史。」臨床結果表明,長期飲酒特別是飲劣質白酒更容易罹患下咽癌,另外情緒長期消沉也是誘發疾病的因素之一。「前些年,我們接觸的患者還多為老年人,但近些年一些四五十歲的患者開始增多。」呂正華說,「現在不少年輕人酒場多,長期喝酒導致食管反流、反酸,對咽部不斷地刺激,這樣就容易出現黏膜上皮的角化、不典型增生,進而為腫瘤的發展創造了可趁之機。」
下咽癌屬於低分化癌症,很多人會誤認為低分化就意味著不容易擴散和轉移,答案其實恰恰相反。「在臨床中我們經常用分化程度來判斷腫瘤的惡性程度。」呂正華解釋,「其實惡性腫瘤或多或少都有向正常細胞分化的特點,瘤細胞分化越接近正常細胞,則越成熟,而相反,則越幼稚。」如此也就意味著,瘤細胞分化差、不成熟,但仍保留某些來源組織的痕跡,醫學上就將其定義為低分化程度,這樣的腫瘤是更容易發生轉移的。甚至有時候腫瘤細胞分化太差,根本找不到來源組織的徵象,我們將其稱為未分化,這樣的腫瘤就更兇險了。所以不要再認為低分化代表著低轉移,越是那些幼稚的癌細胞,越是伴隨著高惡性程度。
下咽癌之所以成為頭頸癌中的「頭牌殺手」,手術操作複雜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下咽癌時常累及氣管,食道、腸胃等,並不是單一的手術能夠解決。
「下咽癌手術之所以複雜困難,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下咽切除後,還要面對如何幫助患者彌補和代替下咽功能的問題。」呂正華介紹,現在比較先進的手術方式是游離空腸移植手術,簡單來說就是在切除腫瘤,清掃轉移腫瘤之後,開腹取腸,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將這移植的空腸段在咽部接活,來修復患者的吞咽功能。手術之外,開展多學科合作的MDT治療模式,用手術+放化療的方式最大限度避免腫瘤轉移。另外,患者手術後還可以通過食管發音訓練課程,最大程度實現發聲願望。
祝您健康
微信號 : sdswsjkw
統籌: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宣傳處
撰稿:王小飛 郭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