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計劃模擬"磁星"環境尋暗物質:或解決物理最複雜之謎
它由一組纏成甜甜圈狀的磁線圈組成,外面包有一層超導金屬,為了將外部噪音降低到最小,還需要被置於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下。科學家計劃採用一臺高度敏感的磁力計,放在 這個「甜甜圈」的中間,用來探測軸子造成的影響。
-
磁單極子:歷經百年追尋 仍然「芳蹤」難覓
磁單極子:歷經百年追尋 仍然「芳蹤」難覓 原標題: 如果將一塊磁鐵砍成兩半,你會得到兩個更小的磁鐵,原來的磁鐵和新磁鐵都有「南」極和「北」極。
-
重要性堪比引力波:美科學家利用超靈敏裝置探測軸子
據Space北京時間7月2日報導,美國物理學家表示,他們已經對第一個靈敏度足以探測到軸子(假想的一種亞原子粒子)的試驗裝置進行了測試。部分科學家認為,軸子是暗物質成分之一。之前的試驗設備採用標準的半導體放大器,噪音使得探測軸子的難度大大增加。研究團隊於是向外界尋求幫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物理學教授約翰·克拉克(John Clarke)向ADMX團隊伸出了援助之手。克拉克是開發被稱作超導量子幹涉器件的高靈敏度磁探測裝置的先驅。
-
天文學家對中子星進行掃描以尋找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信號
天文學家對中子星進行掃描以尋找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信號但如果你知道去哪裡看的話也許會找到發現它們的辦法,現在天文學家已經對中子星進行了掃描以尋找一種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的信號。幾十年的天文觀測讓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宇宙充滿了巨大的、看不見的粒子。
-
磁場強度比典型中子星高千倍,科學家提出磁星磁場來源新理論
磁星是目前宇宙中能觀察到擁有最強磁場的一種中子星,然而它們的磁場起源仍有分歧。最近,根據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IPGP)科學家們合作開發的新模型,磁星磁場可以在中子星的形成過程中放大。
-
科學家找到磁星和普通中子星之間的缺失環節
,它的發現挑戰了我們對於磁星和脈衝星的傳統認知。磁星是脈衝星的一種亞型,是一種主要由中子組成的極端緻密天體。磁星和一些脈衝星會發射出強大的X射線,但科學家認為兩者的產生機制並不相同:磁星的X射線被認為是由極強的磁場驅動;而一些脈衝星則是因為恆星的快速旋轉。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該磁星的脈衝周期為1.36秒,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磁星中最短的。
-
中子星碰撞後會灰飛煙滅還是形成黑洞?最新研究結果是形成磁星
由於中子之間的簡併壓力與引力產生抗衡,故而中子星不再繼續坍縮成黑洞。 有一些中子星具有非常強大的磁場,被科學家形象地稱為磁星。磁星的磁場非常強大,可能比地球的磁層強大一萬億倍。磁場需要帶電粒子,中子星都是由中性的中子組成,如何產生這麼強大的磁場?事實上,在它爆炸成中子星不久,還有一些質子和電子尚未合併。
-
科學家義大利山下搜尋暗物質,神秘信號出現隱藏重大發現?
在義大利的山下,一個科學家團隊在搜尋暗物質的過程中,記錄下了一大桶液態氙發出的非常可疑的「砰」的聲音。它是由來自24個不同的國家和27個機構的160名科學家合作進行的。合作中也有大約70名研究生。所使用的工具是一個3500公斤的液態氙探測器。
-
科學家在固體內部造出了磁單極子
據《科技日報》報導,德國科學家通過將細小的磁旋(磁鐵表面細小的磁尖)混合在一起,在混合點上製造出了一個人造磁單極子,其屬性與假設中的磁單極子一模一樣。科學家們表示,除了用於基礎研究之外,磁單極子或許也可以用於製造計算機零件。該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美科學家揭秘宇宙怪客:擁有極端磁場的磁星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中有一種神秘的天體,科學家稱之為磁星,這種天體屬於中子星家族,擁有令人驚訝的磁場,因此科學家稱之為磁星。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宇宙學和粒子物理學家保羅-薩特近日解讀了關於磁星的最新觀測成果,由於保羅-薩特也是一檔太空科普欄目的主持人,因此磁星的奧秘也被更多的人知曉。保羅-薩特認為磁星來自死亡的恆星,當恆星演化至中子星時,那些就有極端磁場的中子星就可以稱之為磁星。
-
暗物質粒子——軸子:在實驗室中顯示弦狀的效果
如果軸子存在並在特定範圍內具有較低質量,則軸子最有可能會成為冷暗物質的可能組成部分。中國粒子物理科學家『發現』證實,軸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實粒子。在自然界軸子粒子的能譜是空間維度一維度的線性粒子方程運動質量,軸子粒子以一種能量軸線延『一維度時間空間』做線性躍遷角動量運動,軸子粒子的斥力排斥力單極特性,決定了它只能做一維度線性方程的斥力運動,所以軸子粒子的概念關聯著『磁單極粒子』『中微子粒子 』和『暗物質粒子』『斥力子』的統稱。
-
科學家發現了奇怪的磁星和脈衝星之間可能存在的「缺失環節」
科學家曾認為,兩種脈衝星-磁場極強的磁星和旋轉動力脈衝星-會以不同的方式發射光束。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些極端物體比以前假定的具有更多共同點。3月12日,科學家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尼爾·蓋勒斯·斯威夫特天文臺(Neil Gehrels Swift Observatory)上發現了一個新的伽馬射線爆炸,這是一種天基伽馬射線望遠鏡。研究人員認為,J1818.0-1607這個物體是一個磁星,它利用國際空間站上的中子星室內成分探測器(NICER)立即激發了後續的X射線觀察結果。
-
磁星可能要為此事負責
2020年4月28日,加拿大氫強度測繪實驗(CHIME)與美國的暫現射電天體輻射搜尋(STARE2)探測到了來自這顆磁星類似於快速射電暴(FRB)的射電暴發,同時,多臺X射線空間望遠鏡也探測到了相關對映體,這一系列重大發現或將劍指FRB的物理起源。 何謂磁星?
-
科學家捕捉變星的磁活動
在銀河系中存在大量變星,變星是一類亮度與電磁輻射不穩定的恆星,包括類太陽磁活動星、耀星,脈動變星,超新星等。
-
磁星,比人類產生的最強磁場還強1億倍,宇宙最強磁體
一些中子星如何成為宇宙中最強的磁鐵?一個德英天體物理學家小組已經找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案,來回答磁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們使用大型計算機模擬來演示兩顆恆星的合併,是如何產生強磁場的。如果這樣的恆星在超新星中爆炸,就會產生磁星。
-
磁星被稱為「怪物天體」,摧毀力極強,地球周邊會存在磁星嗎?
過去的多年時間裡,科學家們一直在宇宙中尋找快速射電暴的蛛絲馬跡,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現代研究認為,快速射電暴的形成原因,大致分為以下兩種:第一種,和宇宙中的磁星活動有關;第二種,則與某些緻密天體爆發時產生的激波有關。究竟答案是哪一種?
-
比人類產生的最強磁場強1億倍,宇宙最強磁體「磁星」怎麼來的?
一個德英天體物理學家小組已經找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案,來回答磁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們使用大型計算機模擬來演示兩顆恆星的合併,是如何產生強磁場的。如果這樣的恆星在超新星中爆炸,就會產生磁星。來自海德堡大學,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海德堡理論研究所和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參與了這項研究,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上。宇宙被磁場纏繞在一起,例如,太陽有一個包絡,其中對流不斷地產生磁場。
-
比人類產生的最強磁場強1億倍,宇宙中最強磁體「磁星」怎麼來的?
一些中子星如何成為宇宙中最強的磁鐵?一個德英天體物理學家小組已經找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案,來回答磁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們使用大型計算機模擬來演示兩顆恆星的合併,是如何產生強磁場的。如果這樣的恆星在超新星中爆炸,就會產生磁星。來自海德堡大學,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海德堡理論研究所和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參與了這項研究,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上。
-
發生在銀河系內奇怪的閃爍「磁星」
最近人們又在銀河系內發現了一顆由奇異物質構成的極端天體——磁星,正在以連科學家也難以理解的方式發生著變化。 磁星的理論於1992年由科學家羅伯特·鄧肯(Robert Duncan)及克裡斯託佛·湯普森(Christopher Thompson)首先提出,在其後幾年間,這個假設得到廣泛接納,去解釋軟伽瑪射線復發源(soft gamma repeater)及不規則X射線脈衝星(anomalous X-ray pulsar)等可觀測天體。
-
軸子是什麼?帶你了解尋找軸子的有趣實驗
閃光穿牆實驗的簡易裝置圖閃光穿牆(LSW)實驗理論上十分簡單,因為光子和軸子在強磁場下可以相互轉化,所以當雷射通過強磁場後,有一定機率轉變為軸子,而軸子基本不與普通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就可以毫無障礙地穿透牆壁,在經過牆後的強磁場後,軸子又轉變回光子被探測器捕捉到。雖然理論上如此簡單,但是考慮到軸子和光子的轉化率極其低下,這個實驗實現起來還是相當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