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粒子——軸子:在實驗室中顯示弦狀的效果

2020-11-20 包包大人V

軸子(axion)最早是1970年代研究量子色動力學理論提出的,量子色動力學描述了一些基本粒子如何在原子核內保持在一起。問題在於,該理論預測了未觀察到的已知粒子的某些奇怪特性。為了解決量子色動力學中保持電荷奇偶性對稱問題,物理學家提出了軸子這一假想的亞原子粒子概念,因為它有助於清除這一理論上的混亂。按照弦理論,軸子似乎為量子色動力學中的強CP問題提供了最合理的解決方案。


物理學家很快意識到,軸子還可以幫助解決宇宙難題——暗物質問題。宇宙中超過80%的物質被認為是由一種神秘的看不見的暗物質組成。如果軸子存在並在特定範圍內具有較低質量,則軸子最有可能會成為冷暗物質的可能組成部分。

中國粒子物理科學家『發現』證實,軸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實粒子。在自然界軸子粒子的能譜是空間維度一維度的線性粒子方程運動質量,軸子粒子以一種能量軸線延『一維度時間空間』做線性躍遷角動量運動,軸子粒子的斥力排斥力單極特性,決定了它只能做一維度線性方程的斥力運動,所以軸子粒子的概念關聯著『磁單極粒子』『中微子粒子 』和『暗物質粒子』『斥力子』的統稱。

所以,如果可以深入認知軸子,就可以為解決宇宙學最大難題的中微子粒子和暗物質粒子拓展道路。

研究軸子特性還可以通過另一個途徑。物理學家可以在實驗室中準備被稱為拓撲絕緣體的奇異材料,這些材料表現出奇特的特性,例如在其表面上導電而將電絕緣體保留在其中的情況。這種材料表現出其他奇怪的行為。有時,它們的電子聚集在一起並以某種方式移動,使得該材料看起來是由具有特殊性質的如軸子「準粒子」製成的。這會在材料上產生意外的電壓,稱為異常霍爾效應

異常霍爾效應,也稱反常霍爾效應,指是由於材料本身的自發磁化而產生的電導,因此與普通的霍爾效應在本質上完全不同,因為不存在外磁場對電子的洛倫茲力而產生的運動軌道偏轉。

最近,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科學家揭示了一種數學基礎,這種數學基礎可以解釋軸子如何生成類弦狀的實體,從而在實驗室材料中產生奇怪的電壓。

該研究團隊預測了這種軸子會以這種類弦狀方式出現在拓撲絕緣體中,在拓撲絕緣體中軸子應該以不同於常規粒子的方式與光或光子粒子相互作用。

「軸子可能具有正確的特性,因此物理學家一直在尋找它們存在於許多實驗中的跡象」。

日高和他的同事現在研究了控制軸子和光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論。即使軸子是點狀粒子,該團隊計算得出,在材料內,光實際上會與由軸子製成的擴展的線狀結構,稱為軸子弦(axionic strings)相互作用,這將導致異常霍爾效應,這在實驗中已觀察到。

「我們已經找到了該現象的潛在數學結構。」該研究結果論文,題為:「軸子的電動力學中的高形式對稱性和3組」,發表在最近的《物理通訊B》上。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對中子星進行掃描以尋找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信號
    但如果你知道去哪裡看的話也許會找到發現它們的辦法,現在天文學家已經對中子星進行了掃描以尋找一種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的信號。幾十年的天文觀測讓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宇宙充滿了巨大的、看不見的粒子。這種「黑暗」物質不會發出光或反射光,但它通過其對恆星和星系極強的引力效應使其存在得以為人們所知。直接探測暗物質粒子被認為是物理學的聖杯,但很顯然,找到一種「看不見的」物質絕非易事。
  • 軸子和暗物質被發現了?先別急
    ​​撰文 | 周宇峰來源: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幾天前,國際暗物質探測實驗合作組Xenon-1T 發表了最新的實驗結果(預印本號:arXiv:2006.09721),文中顯示其測量到了一些超出預期的事例,可能與軸子或暗物質有關。
  • 暗物質粒子或被科學家發現,不明信號揭示出軸子,新發現讓人驚嘆
    當然,想要揭開宇宙終極奧秘,就需要了解宇宙中最神秘的一種物質,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暗物質。 最近科學家在研究暗物質方面有了全新發現,很可能會揭示暗物質的狀況。目前暗物質的研究存在著很多解不開的謎題,所以科學家必須找到暗物質粒子,這樣才能夠解釋很多。
  • 科學家發現了暗物質粒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暗物質可能是新型粒子的觀點被逐步接受,科學界存在兩種關於暗物質粒子候選者的主流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暗物質是一種被稱為軸子的極輕粒子;另一種觀點來自一大類理論在這個理論中,暗物質是一類可以參與弱相互作用,靜止質量超過1GeV的大質量粒子。WIMP理論受物理學家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可以很好地解釋觀測到的暗物質密度。為了搜尋這類粒子,各國物理學家已經做了不少嘗試。例如,中國的「悟空」號暗物質衛星,正是在超過10GeV的能段上尋找異常的伽馬射線信號——這樣的信號,可能來自WIMP之間的碰撞。
  • 現代物理學的奧秘之一:玻色子、軸子、暗光子到底誰才是暗物質?
    目前對暗物質的確切性質知之甚少,一些最有希望的暗物質候選者是極輕的玻色子粒子,如軸子,軸子狀粒子,甚至暗光子。這些也可以被認為是以一定頻率振蕩的經典場。但科學家還不能給出這個頻率的數值,也就是粒子的質量。這就是為什麼在卡斯珀研究項目中,研究人員正在系統地研究不同的頻率範圍,尋找暗物質的線索。巴克的團隊正在通過宇宙軸自旋進動實驗(Casper)尋找暗物質。
  • 現代物理學的奧秘之一:玻色子、軸子、暗光子到底誰才是暗物質?
    ,一些最有希望的暗物質候選者是極輕的玻色子粒子,如軸子,軸子狀粒子,甚至暗光子。但科學家還不能給出這個頻率的數值,也就是粒子的質量。這就是為什麼在卡斯珀研究項目中,研究人員正在系統地研究不同的頻率範圍,尋找暗物質的線索。巴克的團隊正在通過宇宙軸自旋進動實驗(Casper)尋找暗物質。
  • 用新型腔體探測器尋找隱形軸子暗物質
    軸子(axion)是一種假想的亞原子粒子,大約是1970年代為了解決CP守恆問題所提出的一個假想粒子,目前科學家們正在不停努力地尋找它,這是由於認為可以解釋理論和描述基本對稱性的實驗之間的矛盾的特定機制導致的。這種對稱性與宇宙中物質與物質的不平衡有關,反映在不同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中。
  • 佔了宇宙85%的暗物質,為什麼就是找不到?強CP軸子或許是暗物質
    在最新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銀河系暈中尋找質量在2.81-3.31eV之間的暗物質軸子。這種被稱為暗物質的不發光物質,仍然是當代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因為研究人員仍然不確定它是否存在,以及它是由什麼組成。雖然現在已經使用各種儀器對暗物質進行了無數次的搜索,但到目前為止,這種神秘的物質還沒有被觀測到或探測到。
  • 用42年前預測,現在發現的軸子,或將能「聽到」暗物質
    斯德哥爾摩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學家們已經轉向等離子體,這項提議可能會徹底改變對難以捉摸的暗物質研究。暗物質約佔宇宙物質的85%,最初引入軸子是為了解釋為什麼將質子和中子聚集在一起的強力在時間上是相同的,所謂的軸子將為暗物質提供一個自然解釋。而不是離散的粒子,軸子暗物質將形成一種在空間中流動無處不在的波。
  • 用42年前預測,現在發現的軸子,或將能「聽到」暗物質!
    斯德哥爾摩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學家們已經轉向等離子體,這項提議可能會徹底改變對難以捉摸的暗物質研究。暗物質約佔宇宙物質的85%,最初引入軸子是為了解釋為什麼將質子和中子聚集在一起的強力在時間上是相同的,所謂的軸子將為暗物質提供一個自然解釋。而不是離散的粒子,軸子暗物質將形成一種在空間中流動無處不在的波。
  • 暗物質探測器發現潛在假想粒子
    圖片來源:ENRICO SACCHETTI近日,有物理學家宣布尋找到了神秘暗物質粒子,從而引發了一場媒體炒作風波。 《科學》對此事件做了報導,並表示,該研究小組並未排除其他可能性。自2006年起,XENON國際合作組織在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建造了一系列用於尋找暗物質的探測器,其中運行著全球最靈敏的暗物質實驗XENON1T。
  • 物理學家仍然無法找到暗物質粒子,但縮小了假想粒子的質量範圍
    如果存在,這種亞原子粒子可能是宇宙難以捉摸的質量的來源ADMX實驗(如圖所示)排除了另一種可能的質量,這些可能的質量是被稱為軸子的可構成暗物質的粒子。物理學家正在一點一點地挖掘出被稱為軸子(axion)的假想粒子的可能質量。如果它們存在,則這種亞原子粒子可以組成暗物質,暗物質是遍布宇宙的神秘質量源。預計軸子將非常輕巧 – 相當於電子質量的十億分之一到萬億分之一。
  • 用軸子解釋拓撲絕緣體上的異常霍爾效應
    13:29:16 來源: 煎蛋網 舉報   為了回答當代宇宙學最重要的問題而引入的假想粒子
  • 暗物質的候選者:軸子和暗光子之間,竟能夠相互作用!
    宇宙暗物質的候選者,軸子和暗光子是揭開新物理學「暗物質」神秘面紗兩種最有希望的粒子類型,軸子標量場解釋了中子沒有電偶極矩的原因,而暗光子類似於產生電磁的規則光子,但它的質量和耦合程度要弱得多。在過去,許多研究早期宇宙動力學的宇宙學家提出了專注於軸子或暗光子的理論。另一方面,探索早期宇宙中這兩種粒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很少。
  • 探索暗物質粒子奧秘 酷似黑洞吃「零食」
    維也納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為此提供了一個新的概念模型,發現具有極端引力環境的黑洞可能聚集一種目前還處於假想中的亞原子粒子,其被粒子物理學家稱為軸子。「軸子」真實存在的證據,但該亞原子粒子被認為是很可能存在,而我們可通過黑洞來「獵取」軸子。
  • 11個有關暗物質未解之謎:為你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
    首先要說的一點、也最令人為難的一點是,研究人員仍不清楚暗物質究竟為何物。一開始有科學家猜測,宇宙中失蹤的質量也許由黯淡的小型恆星及黑洞構成。但美國能源部費米實驗室科學家唐·林肯(Don Lincoln)指出,詳細觀測結果顯示,這些天體的數量根本不足以解釋暗物質的重大影響。目前最可能解釋暗物質之謎的「候選人」為「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簡稱WIMP。
  • 暗物質的前世今生,什麼是暗物質?
    這些恆星繞著星系核心旋轉的速度太快了,就好像有一些看不見的暗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拉著它們,推動它們向前移動——科學家們很快在整個宇宙的星系中發現了這個現象。研究人員不知道這個看不見的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一些天文學家推測暗物質是由小黑洞或其他緊湊的物體組成的,這些物體發出的光太少,無法在望遠鏡中顯示出來。
  • 暗物質探測器發現潛在假想粒子
    徐銳 XENON1T是位於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的暗物質探測器圖片來源:ENRICO SACCHETTI 近日,有物理學家宣布尋找到了神秘暗物質粒子,從而引發了一場媒體炒作風波。 《科學》對此事件做了報導,並表示,該研究小組並未排除其他可能性。
  • 核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暗物質候選粒子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暗物質是一種在宇宙中大量存在的神秘物質,被認為與常規物質的比例是五比一。但是到目前為止,暗物質從未被直接檢測到。現在,約克大學的核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候選粒子,它可能構成了這種奇怪的物質。
  • 引力波可以幫助我們揭露黑洞、暗物質和粒子理論中的奧秘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引力波是愛因斯坦預言的在空間結構中不可見的漣漪。它開啟了天文學的一個全新的時代,讓科學家們能夠看到宇宙中曾經被認為不可見的部分,比如黑洞,暗物質以及被稱為軸子的一些理論上的亞原子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