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驚現4000萬年前蛙化石,顯示當時這裡氣候溫暖物種多樣

2020-12-04 瀟湘晨報

據最新一期《科學》雜誌4月24日報導,瑞典科學家在南極洲的一個半島上發現了一隻4000萬年前青蛙的化石,證明這裡當時氣候溫暖,物種多樣。

據報導,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託馬斯·莫爾斯率領的科考團隊在南極洲賽摩爾半島上發現了這隻青蛙的化石,這裡最靠近南美洲的南端。

發現頭盔蛙的賽摩爾半島。

科學家曾經在賽摩爾半島上發現過有袋類動物的化石,但蛙類化石在這裡是首次發現。

從頭顱和骨盆化石來看,這隻蛙屬於智利蟾科,俗名「頭盔蛙」。頭盔蛙如今仍然生活在智利溫暖潮溼的低洼地帶。

頭盔蛙化石。

由於頭盔蛙不可能生活在南極洲今天的嚴寒環境中,科學家因此想了解南極大陸當年溫暖的氣候究竟延續了多長時間。

據悉,科學家認為,南極大陸曾經與澳大利亞、南美洲合在一起,是一個巨大的大陸,被稱為「盤古大陸」(Pangaea)。當時大陸上覆蓋著溫帶雨林,生活著多樣化的物種。

大約3400萬年前,盤古大陸開始分裂,南極洲逐漸變冷,形成大型冰川,最終不適合大多數動物生活在這裡。

莫爾斯率領的科考團隊希望了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裡氣候變冷。他表示,對這裡物種的研究將有助於解開謎團。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化石,證明南極半島曾擁有暖溫帶氣候
    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在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的化石,這一發現提供了進一步證據,證明了南極半島在與南部超大陸(岡瓦納大陸)分離之前擁有暖溫帶氣候。新發現的化石屬於「頭盔蛙」科,這一化石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對古代南極的全新認識。相關研究報告23日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
  • 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化石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在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的化石,這一發現提供了進一步證據,證明了南極半島在與南部超大陸(岡瓦納大陸)分離之前擁有暖溫帶氣候。新發現的化石屬於「頭盔蛙」科,這一化石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對古代南極的全新認識。相關研究報告23日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 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託馬斯·摩爾斯及其同事,在2011年至2013年期間前往南極半島西摩島探險,期間發現了一個髖骨和有紋飾顱骨的化石殘骸。這些化石樣本大概有4000萬年的歷史,來自始新世,全都屬於智利蟾科,也被稱為「頭盔蛙」。
  • 最新研究:4000萬年前遠古南極或擁有暖溫帶氣候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自然科研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南極洲已知最早現代兩棲動物——約4000萬年前蛙類化石的發現帶來對遠古時代南極的新認識,它提供了進一步證據的證明,
  • 南極發現最大企鵝物種化石:體重可達115公斤
    據國外媒體報導,帝企鵝並非最大體型的企鵝物種,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3700-4000萬年前南極洲曾生活著迄今發現最大的企鵝——卡氏古冠企鵝(Palaeeudyptes klekowskii),體長可達到兩米,體重115公斤。
  • 北極圈出現30℃高溫,人類會將地球帶回4000萬年前嗎
    雖然當前南北極地區的氣溫較低,但是研究人員發現,在大約4000萬年前,南極地區的氣溫是比較高的。此前我們有分享過一個話題,科學家在南極西摩島地區探險時發現了首個現存蛙類化石,經過分析得知這一種蛙類化石已經有4000萬年的時間,被稱為「頭盔蛙」,屬於智利蟾科。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南極地區發現這些現存科的爬行動物或冷血兩棲動物的化石。南極地區出現這些現存科動物化石,間接說明了一點,在大約4000萬年前的南極地區氣溫是比較高的。
  • 外媒:七大洲都有青蛙 南極洲曾是青蛙家園
    參考消息網4月27日報導外媒稱,古生物學家託馬斯·默斯透過顯微鏡對出土於南極半島北端附近西摩島的有4000萬年歷史的化石進行分類時,意外發現了青蛙的髖骨和頭骨。報導稱,這一發現說明,南極洲在變成今天我們熟知的為冰雪覆蓋的荒原的600萬年前,曾遍布森林、河流和池塘,充滿生機。默斯說:「它告訴我們,整個生態系統可能因全球氣候變化而消失,且消失的速度可能很快。」
  • 科學家:我們發現了4000萬年前的鯨魚化石,它有「四隻腳」!
    近日,科學家在秘魯的海岸發現了一個4000萬年前的鯨魚化石。神奇的是,這隻鯨魚長有四隻腳!這隻鯨魚有4米長,樣子有點像我們現代的水獺或者海狸。既然長腳了,就說明這隻鯨魚能在岸上走。此前,科學家也在秘魯發現過相似的化石,保存的非常完好。下巴、前腿、後腿、脊椎和尾巴。這個骨架在這裡出現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這隻鯨魚是從其他地方遊過來的。從手指的大小,就能看得出,這隻鯨魚有蹼。整個學界都很激動,因為化石就是——證據。他們正在試著對周圍進行深入探索,希望能發現更古老的物種,有更多神奇的東西等著去發現。
  • 南極洲出現巨型海怪化石,古生物學家:它們不應該在這裡
    在大約6600萬年前,即白堊紀時代,一種五層樓高的史前海怪遊蕩在南極洲的神秘海洋之中。
  • 南極洲古老的熱帶雨林遺蹟,表明了一個更溫暖的史前世界
    研究人員發現了9000萬年前南極附近雨林的證據,表明當時的氣候異常溫暖。來自英國和德國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距離南極900公裡的範圍內發現了白堊紀的森林土壤。他們對保存下來的根、花粉和孢子的分析表明,當時的世界比以前想像的要溫暖得多。
  • 冰封的歷史,那片綠色的南極洲!
    過去人們認為南極洲在始新世(大約5600萬年前)之前首次達到了高溫。南極洲植物化石(圖源@Woudloper)在約6500-5300萬年前之間,一次尤其巨大而持久的熱浪席捲了地球,科學家稱之為— Paleocene-Eocene
  • 冰封的歷史,那片綠色的南極洲!
    2-1.5億年前岡瓦納超大陸(圖源@Lennart Kudling)在南極洲東部威爾克斯地海床下大約1英裡處,科學家們發現了含有植物花粉的化石,這些植物只在今天的熱帶環境中繁茂生長。熱帶植物無法在寒冷的氣候中生長,因此科學家們根據在冰蓋下發現的這些化石記錄,認為這塊冰封的大陸曾經是一個非常炎熱的地方,氣候如同今日赤道附近的熱帶氣候。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琥珀化石內發現9500萬年前昆蟲!
    無翅螞蟻黃蜂的祖先欏琥珀是數千萬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或植物碎屑。由於琥珀能完好地保存動植物的原始狀態,因此又被稱為時空膠囊。
  • 滄海桑田南極洲,這裡也曾植被茂密動物成群,有個湖已冰封50萬年
    地球上滄海桑田的變化從來沒有停息過,如今的南極洲被厚達幾公裡的冰層覆蓋著,是表面海拔最高的大陸,南極洲其實也並非一直就是這樣,地質學家認為,在距今約2.8億年的二疊紀直到侏羅紀晚期,南極洲作為古岡瓦納大陸的一部分,並沒有在今天這個位置,那時候的它尚位於南半球的低緯度和中緯度地帶。
  • ...發現第一塊青蛙化石 或許說明這片寒冷的大陸曾覆蓋一層溫帶雨林
    瑞典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摩爾斯博士在南極發現了第一塊青蛙化石,這也是南極大陸出土的首塊兩棲動物化石。這或許說明,這片寒冷的大陸曾經也覆蓋著一層溫帶雨林。這是一隻頭盔蛙?摩爾斯博士所帶領的團隊,曾在2011、2012及2013年多次到南極進行研究,帶回上千件的樣本,包括睡蓮種子、鯊魚和魟魚牙齒的化石等。
  • 南極洲或將永久消失?全球氣候劇烈變化之下,頹勢已經無法逆轉
    近期,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這種有限的溫度升高並不足以阻止氣候劇烈變化,即使將全球升溫幅度保持在《巴黎協定》(2℃)之下,我們也可能永遠地失去南極洲。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即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的水平提高2°C以下,冰蓋的融化將威脅世界各地物種的生存、人類的生活和城市的發展。
  • 南極洲是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一張史前世界地圖帶來新的啟示
    研究者發現,這張史前地圖上繪製的南極洲輪廓與南極大陸有著很大的區別,我們都知道南極大陸是冰雪的世界,可是史前地圖上的南極洲,卻並沒有被冰雪覆蓋,看起來是一片非常溫暖的土地。一開始,研究者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到衛星遙感技術的出現,通過拍攝到冰層下的南極大陸,人們才意識到,史前地圖裡溫暖如春的南極洲,竟然真的存在。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2億年前的四川盆地就是草木繁盛的「天府之國」當時的四川盆地,氣候溼潤、草木茂盛,高大的裸子植物和低矮的蕨類植物在此繁衍出龐大的家族——「正是因為當時四川盆地陸地植物的多樣性,我們才能在這裡找到大量化石」在距今2.5億年至2.01億年,地球處於三疊紀時期,這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2億年前的四川盆地就是草木繁盛的「天府之國」當時的四川盆地,氣候溼潤、草木茂盛,高大的裸子植物和低矮的蕨類植物在此繁衍出龐大的家族——「正是因為當時四川盆地陸地植物的多樣性,我們才能在這裡找到大量化石」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2億年前的四川盆地就是草木繁盛的「天府之國」當時的四川盆地,氣候溼潤、草木茂盛,高大的裸子植物和低矮的蕨類植物在此繁衍出龐大的家族——「正是因為當時四川盆地陸地植物的多樣性,我們才能在這裡找到大量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