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阿爾瓦▪古爾斯特蘭德,瑞典眼科專家。他研究了眼睛屈光系統。並因此獲得191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他是至今唯一因眼科學成就而獲得諾貝爾獎的醫學科學家,他被人尊稱為提燈先生,更有「人類之眼」之稱。但提起他總繞不開愛因斯坦,因為他的狹隘、保守和頑固,差點讓諾貝爾錯過愛因斯坦這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就是1911年因研究了眼睛屈光系統,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瑞典眼科專家阿爾瓦▪古爾斯特蘭德。
年少有為的古爾斯特蘭德
1862年6月5日,古爾斯特蘭德出生於瑞典的一個眼科醫生家庭中,他的父親還是市政的衛生官員。小時候,古爾斯特蘭德生性頑皮,但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為了給他更好的教育,父母曾為他「孟母三遷」由蘭斯克魯納搬到了瑞典南部。在那裡古爾斯特蘭德遇到了一位優秀的數學老師,教給了他一些同齡兒童所沒有學到數學知識,包括晦澀難懂的微積分,這讓古爾斯特蘭德顯得出類拔萃。
18歲那年,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曾傾心工程專業的古爾斯特蘭德,在父母的引導下,選擇了烏普薩拉大學醫學院,並先後在維也納和斯德哥爾摩深造。1888年,古爾斯特蘭德獲得醫學學位。1890年,他因研究散光問題而著作的博士論文《對散光理論的貢獻(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Astigmatism)》轟動了斯德哥爾摩,也成為如今散光研究治療的基礎理論。這個時候,古爾斯特蘭德才只有28歲。
跨醫學、物理雙學科的人才
後來,古爾斯特蘭德以眼的屈光問題為研究課題,憑藉勤奮的鑽研和高超的數學天賦,在完全自學的情況下,掌握了數學和幾何光學的知識,精確刻畫了光線嚴重的屈光現象,是一個跨醫學、物理雙學科的人才。目前我們對眼球屈光系統的大部分知識都來源於古爾斯特蘭德,包括眼球內部的屈光結構和調節機制。他還發明了讓病人凝視他移動的手指來探測眼部肌肉有無異常的方法,更成功地做了世界上第一例角膜雲翳切除手術,使病人重獲光明。
1910年,古爾斯特蘭德和蔡司公司合作,設計了一種新型的眼科儀器——裂隙燈,後經過不斷的改良,於1916年生產出了成熟的產品。如今,裂隙燈歷經百年歷史,仍是眼科醫生檢查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讓醫生清楚地看清楚病人眼球前半部分的精細結構,而古爾斯特蘭德的「提燈先生」也由此得名。
兩次婉拒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0年、19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都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但他認為自己是醫生而不是物理學家,所以都婉拒了。恰好1911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也將獎項頒發給他,他才欣然接受。古爾斯特蘭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既拒絕過諾貝爾獎又獲得過該獎的人。
版權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本文由[益生康健]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