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員工一直存在著一種普遍現象,就是店長、代班和營業員三個崗位工資各只相差200元,銷售提成都是平分,然而店長的責任大,事情又多,每次開會都是挨罵的對象,這樣一來,更沒人願意當店長。
同樣是碳元素,鑽石與石墨的排列順序不一樣,結果也截然不同:一個最硬,一個卻很柔軟。薪酬結構的力量也在於此,通過不同的結構調整,在有限的資源內,重新分配,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給合適的人合適的薪酬,讓其發光發熱,至關重要!如何在店長、代班和營業員之間合理分配,才能更好地激勵員工,讓大家積極行動起來,為爭當店長而努力?
看一個單位的薪酬體系,激勵性是重要衡量指標。曾經有一個單位請我做薪酬,提了很多高大上的要求,但落到最後,薪資總額卻不到市場水平的三分之二。我建議他還是別設計了。再好的薪酬結構,也要有個前提吧。這樣做出來的薪酬方案是給別人看的,不是給自己用的。
正確的薪酬設計方案應該是一個系統的預算過程和業務流程,如業務流程核心點上,是否有清晰的崗位職責?每個崗位的激勵考核壓力點是否到位?結合本案例來談,三個崗位間的工作量配置是否匹配?
當然這還不夠,我們還應該了解競爭對手的方案情況,通過對比,預算後,優化配置資源,更好地激勵員工。否則,激勵不到位只能是浪費企業資源和機會成本以及員工的熱情。
案例中的店長、代班和營業員提成平分,僅崗位工資各相差200元,導致店長無人願當。我們來分析下,應該如何做才能出現人人爭當店長的現象?
一、對店面現有人員配置進行分析
組織架構並不是隨便畫個樹形圖就ok,而是對市場做出預測,規劃組織架構,像案例中所講的配置,是否是最優配置,如果是,就保持;如果不是,就精簡或補充。企業最怕的就是有市場有產品有人員,卻沒有好的組織能力,導致各方面巨大的浪費。三個崗位間的工作量配置是否匹配?我們只有在分析後才好做下一步工作。
二、對現有薪酬總支出進行分析
無人當店長,原因有二。一是店長與代班和營業員的收入差距僅200元,卻承擔很大的責任,責任與收入不對等導致無人願意當店長;而是整體收入都低,那更無人店長了。
因此,有必要對目前的薪酬總支出進行分析,看其與市場行情相比是高還是低。如果低於市場水平,肯定無論如何改善薪酬結構提成比例都於事無補了。如果高於市場水平,我們則可以在薪酬結構提成比例上做文章。
三、重新梳理崗位職責
案例中提到,店長的責任大,事情多,開會還經常被批。那麼,店長、代班、營業員是否有清晰的崗位職責?每個崗位的激勵考核壓力點是否到位?
結合本案例來談,首先是把崗位職責、激勵考核臨界點、崗位設置匹配度等梳理清晰後,也就是先把權力分配好,再談薪酬結構的調整。
四、如何調整薪酬結構
調整薪酬結構的直接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起到激勵作用,讓大家因為薪酬結構的調整積極去爭搶店長的位置。如何調整,不外乎幾點:
1、調整工資結構,如改變為基本工資+崗位津貼+提成;通過崗位津貼來提升店長的待遇;
2、調整提成比例,如店長可以拿店裡的提成,不享受個人提成,這樣更突出店長的管理職能;
3、同時調整底薪和提成,這樣店長不僅要管理也要做業務;
4、通過正常體現店長的價值,如參與公司年底分紅等。
作為人資,如何巧妙調整薪酬結構,在不增加人力成本開支的情況下,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除了薪酬結構的運用,我們也可以從工作氛圍、發展空間等方面進行設計,達到人人爭做店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