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日 | 技術儲備遠超50年前阿波羅時期,人類為何還沒能重返月球?

2020-07-20 科學加

7月20日是人類月球日。距離1969年阿波羅登月已過去了半個多世紀,所有技術儲備都遠超當年,但人類仍然沒有實現重返月球。

【演講專家】

月球日 | 技術儲備遠超50年前阿波羅時期,人類為何還沒能重返月球?

吳季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 I 期負責人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

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

美國電子與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會士

盧森堡空間資源顧問委員會委員

阿聯航天局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


整理/李荔 新媒體編輯/陳炫之

航天科學的發展源於人類對太空的嚮往,但同時也深刻地受到了國家政治和國防工業的影響,成為了神秘的高精尖技術領域。特別是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的美蘇太空競賽,即給航天活動打上了深刻政治的烙印,同時也激勵了航天技術的大發展,實現了載人登月。但是現在距離第一次人類登上月球已經過去了50年,人類的科技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為什麼我們還是沒有再邁得更遠?

半個世紀之後人類為何還沒實現再次登月?

航天技術從一開始就與政治、軍事緊密相連。美國阿波羅計劃是美蘇爭霸,太空競賽的產物。阿波羅計劃採用了舉國體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短期內政治上取得了巨大勝利,但它不是一個科學的計劃。

很多人說,阿波羅計劃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激勵了美國的高技術發展和技術創新,為空間科學、空間應用打下了技術基礎,激勵了1-2代青少年,投身科學技術開拓了人類的視野,促進了地球環境保護運動等。但是這些都不足以維持載人登月計劃的可持續發展,因為載人登月需要的經費很多。而阿波羅計劃成功的最大驅動力是政治和國防因素。

實際上,航天科技從誕生開始,其屬性就與國防、軍工,以及科學探索牢牢地綁在了一起,屬於由政府投資的特殊領域。航天科技是國家政治地位和話語權的主要支撐,是國家國防軍工工業的主要力量,是國家前沿科學探索能力的主要代表,是國家高科技創新能力主要窗口。由此,航天科技就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責任重大要求零失誤,因而就難以避免出現大量冗餘設計,以及大量重複試驗。

如果和阿波羅計劃時期相比,美國目前在航天科技領域的人員趨於老齡化,政府訂貨也形成了非市場機制的價格壟斷。目前各國國家的政府航天市場已經陷入成本高的怪圈,即越強調可靠性,研製周期就越長,研製周期越長,成本就越高,成本越高就越不能失敗,從而再次回到強調可靠性,進入了一個怪圈。

至於為什麼人類50年沒有再走出地球空間,這主要是因為50年來,人類沒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來推動它。此外,沒有一個基於市場機制的競爭的環境,使得航天產品同時得到高質量和低成本兩個特性。

美中俄日等國均有載人登月計劃

中國人對月球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兩三千年前,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月宮、玉兔和桂花酒是那樣的美好。月球文化也體現在詩詞裡,一些文人看到月相、天象都會激發出他們的很多豐富的想像。但這些都是人類關於月球的夢想。阿波羅完成了登月後,我們人類登月的夢想就算實現了嗎?也許有人說那只是美國人登月了。那麼如果未來中國的太空人登上月球了,中國人的登月夢想就實現了嗎?

答案似乎也不是。俄羅斯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說過一句名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因此我們人類的夢想應該是:普通人也能夠走出地球,進入太空,而不僅僅是國家項目支持的幾個太空人去一次、兩次。那麼普通人離再次登月還有多遠?

目前,從事載人航天活動的仍然主要是政府項目。2019年5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吉姆局長正式宣布,美國載人重返月球的任務被命名為「阿爾忒彌斯」(Artemis),並承諾在2024年將首位女性和下一位男性太空人送往月球。和半世紀前的登月計劃不同的是,這次月球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

美國想探索更遠的深空,還提出了「深空門戶」計劃,在距離地球25萬英裡的月球軌道上建設探月中轉站,利用月球資源幫助飛行器飛向宇宙深處。目前,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及歐洲等都明確表示考慮加入「深空門戶」計劃,並以此為基地,實現登月。印度也在積極實施自主的載人天地往返,計劃5-7年後部署近地軌道空間站。

月球日 | 技術儲備遠超50年前阿波羅時期,人類為何還沒能重返月球?

▲深空門戶(Gateway)藝術概念圖(圖片來自網絡)

據媒體報導,按照規劃我國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中國近地軌道空間站,計劃運行十年至2032年。並且現在正在論證2033年以後的載人登月計劃的可行性,實現中國人登月之夢。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正按既定的目標,有計劃有步驟,逐一完成。

月球旅遊是新航天中最具前景的領域之一

航天活動在近期的發展已經證明,不僅僅是政府需要航天科技,普通的百姓也需要它,比如太空旅遊。一旦人類的太空旅遊實現了,就會使得不僅僅是幾個太空人,而是大量的普通民眾有了進入了太空的機會,也只有到那時,人類才算真正的走出了地球搖籃。

載人太空旅遊,包括月球旅遊,是新航天中最具發展前景的領域,預計近期會在臨近空間和近地軌道出現突破,形成巨大的市場規模。NASA近期對國際空間站旅遊的報價是5800萬美元/次,包括每晚3.5萬美元的住宿費,最長可達30天)。2020年5月30日,Space X公司的龍飛船第一次實施載人飛行,將兩名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結束了美國長達9年沒有自主載人飛行能力的歷史。

Space-X也正在設計月球軌道旅遊項目,已有第一個用戶。月球旅行第一個客戶是日本億萬富翁前澤友作,他將這項計劃命名為「dearMoon」,將於2023年後邀請6-8個藝術家同行,進行為期6天的太空旅行。

目前,我國尚無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太空旅遊公司,但廉價運載火箭的研發,將為未來的商業太空旅遊奠定基礎。

月球日 | 技術儲備遠超50年前阿波羅時期,人類為何還沒能重返月球?

▲太空生命和生態保障系統(圖片來自網絡)

月球旅遊的技術問題如何解決?

月球旅遊可能是未來能夠改變人類的最重要的領域,也會對商業航天市場帶來革命性的變革。當然,如果要去月球旅遊的話,還有一些技術問題要解決。比如月地高速通信、月面能源提取、月夜能源等。目前,玉兔一號、玉兔二號,以及嫦娥三號、四號著陸器都是在月夜關閉進入休眠期。月夜長達14天,對太空旅遊來說,必須解決月夜的能源的問題,這不光是運行成本問題,還因為只有在月夜期間,才能獲得最好的回望地球的機會,也就是觀看如同在地球上看「滿月」一樣的看到「滿地」。

在降低運輸成本方面,可以採用具有回收能力的運載火箭發射載人飛船。而天地往返載人飛船採用6人座的小型可重複使用返回艙比較經濟。如果在地球和月球軌道上都建設相似的中轉空間站,而在它們之間採用不需要在地球和月球著陸的擺渡飛船,就可以做到長期反覆使用。在月球表面著陸的載人飛船,因為沒有大氣,除了需要補充燃料以外,其他部分也可以做到復用。而擺渡飛船和月面著陸飛船的燃料,可以在月面上生產。

月球日 | 技術儲備遠超50年前阿波羅時期,人類為何還沒能重返月球?

▲上圖技術構想來自於科普、科幻小說《月球旅店》(圖片來自網絡)

在度過漫長月夜問題上,可利用小型核電站、軌道太陽能電站、就地化學能發電等技術解決。此外,要解決38萬公裡的高速通信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運用雷射+微波通信的方式。目前地月之間採用的微波通信的速率只有2-20Mbps,不能滿足要求。因此,可以考慮在月球和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之間採用高速率的雷射通信。在同步軌道通信衛星到地面之間仍然採用高速的微波通信。

月球日 | 技術儲備遠超50年前阿波羅時期,人類為何還沒能重返月球?

▲要解決38萬公裡的高速通信的問題,最好的辦法是運用雷射+微波通信的方式(中科深鏈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此外,最重要的是要在月球上居住,人類需要有一個封閉式的生命和生態保障系統。月面環境嚴酷,月日陽光下溫度可達150°,月夜溫度可達-130°;月面沒有大氣,需要有生命支持系統,人才能夠生存與活動。

如今,人類重返月球的所有技術儲備都接近或已經就緒,且遠超60年代阿波羅計劃時的能力。中國自2015年政府對民資、民企開放航天市場後,商業性質的航天企業已經超過200家。今後,隨著發射成本和其他載人航天成本的逐漸降低,預計在未來10年會達到一般中產階級可以支付的水平。因此我們距離再次重返月球的日子已經不太遠了,特別是在未來10-15年,普通人前往月球旅遊的夢想,將會成為現實!

(本文內容來自7月17日由浙江省科協主辦的「科學+」講堂)

月球日 | 技術儲備遠超50年前阿波羅時期,人類為何還沒能重返月球?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塵封50年的月球秘密,NASA解鎖阿波羅17號帶回的月球樣本
    美國自從登月成功後就慢慢地將精力放在了太陽系的其他天體上,對月球的重視程度呈直線下降,但是隨著我國探月工程的順利實施,他們似乎眼紅我們的探月成果了。於是NASA再次制定了2024重返月球計劃,此計劃力爭在5年內實現再次載人登月。不僅僅如此,為了刷存在感,美國還公布了一份封閉了50年之久的關於月球的秘密。
  • 「阿波羅計劃」資料消失,登月技術失傳,為何人類再也沒登陸月球
    這項載人登月計劃沒有百分百的安全保障,太空人的生命在科學面前顯得一文不值,「挑戰者號」攜帶的7名太空人在離開地面73秒之後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消失在這個世界,但是「阿波羅計劃」依舊照常進行,前後登陸月球共6次,時隔50多年,「阿波羅計劃」資料消失,登月技術失傳,為何人類再也沒有登陸月球了?
  • 大家丨重返月球,殖民火星:今天的人類能重啟太空時代嗎
    50年前的今天(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位登陸月球的地球人。「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名言,激勵了好幾代人。 啟動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美國總統甘迺迪在1961年宣布登月目標的演說中也有一句話被廣為傳頌:「我們選擇在這個十年內(1960年代末之前)登月,並非因為容易,而恰恰因為其困難。」
  • 人類為什麼要重返月球?月球是資源儲備庫
    時光荏苒,距人類首次登月已經50年。從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到人類登上月球,只花了12年。可謂航天發展史上的「大躍進」。然而,自1971年底,「阿波羅17」號向月球揮手告別後,人類再也沒走出過近地軌道。幾十年間,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月球的步伐。
  • 美國人真的登上月球了嗎?為何47過去了,美國人卻沒能重返月球
    在21世紀的現代,美國阿波羅11號光榮登月的歷史時刻已屆50周年,仍有美國人打死不相信航天員阿姆斯特朗真的踏上月球,並聲稱「在月球上插美國國旗只是假象」。對此,《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航天總署(NASA)發言人表示:「有大量證據可以證明,1969年至1972年期間,NASA確實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
  • 人類重返月球還有多遠—新聞—科學網
  • 人類登月50周年:2024年要重返月球,美國人來得及嗎?
    記者 | 田思奇在美國各地慶祝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的時候,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也在加緊籌備將美國人再次送上月球的計劃。按照川普政府的指令,NASA實現「重返月球」的時間已經被提前至2024年。1969年7月20日,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表面,留下了他的「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三年多時間裡,NASA的「阿波羅計劃」共讓12人成功在月球留下自己的腳印。但在過去47年裡,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向月球派出載人飛船。
  • 載人登月計劃停滯48年,NASA還沒重返月球,難道技術退步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宇航局進行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對人類的太空探索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然而,阿波羅計劃的真實性,卻依然備受質疑。雖然美國宇航局拿出了許多證據,證明當年登月的真實性,但是對於阿波羅計劃的突然停止,無數人仍懷有謎團。
  • 阿波羅登月50年,美國還能在月球上再次偉大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美國東部時間1969年7月20日16時17分(北京時間1969年7月21日4時17分),阿波羅11號飛船的「老鷹」號登月艙成功在月球著陸,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留下了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腳印。自此之後,首次登月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登月感慨也成為了深入人心的名言。
  • 美國50年前就能登月,為何從來不去月球背面?其實美國轟炸過月背
    月球以同一面朝著質量更大的地球公轉,也被稱為潮汐鎖定。二、50年前登上月球人類對月球真正的探索,還要追溯到上世紀60至80年代,前蘇聯和美國的太空競賽。二戰結束後,大批納粹德國的技術專家被前蘇聯、英美的國家部門激烈爭奪。德國工程師沃納·馮·布勞恩,位居各國榜首。
  • 為何美國掌握技術,卻再沒繼續登月了?50年前插的旗幟還在月球嗎?
    人類的思想在浩瀚的自然與宇宙面前不堪一擊,能夠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的,永遠都只有科學的真理。美國在50年前曾經登錄到月球之上,月球上高高揚起的美國旗幟指引了美國人,也激勵了世界上其他國家探索月球的過程。如今,那個插在月球上的旗幟變成什麼樣了呢?還在月球嗎?
  • 為何此後人類再也沒有重返月球?
    自從美國成功進行登月計劃後,多年來就一直有著各種質疑聲,特別是陰謀論者認為,美國並沒有成功登陸月球。因為從美國當時直播和傳回地球的畫面來看,月球有點太「安靜」了,甚至一些人號稱從技術的層面分析,認為美國登月完全是一場鬧劇,覺得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在攝影棚中拍攝的。
  • 50年前人類第一次環繞月球「阿波羅8號」飛船見證地球升起
    1968年12月24日,太空人威廉·安德斯從阿波羅8號飛船的舷窗,通過長焦鏡頭看到了月球。此時他們正在環繞月球飛行第4周,距地球39萬千米,日落線正好通過非洲,南極洲消失在地球的底部,南北美洲都處於陰雲中。安德斯大喊:「我的天啊!看那邊,這就是地球升起。哇,真漂亮!」
  • "蝰蛇 "號月球車2023年登月,重返月球進程加速
    在我看來,&34;號作為向月球發射太空人之前的早期機器人使者 ,若能在2023年成功登月,就意味著2024年的美國人重返月球計劃成功了99%。在希臘神話中,她是阿波羅的孿生姐妹和月亮女神。現在,美國人用她們的名字作為NASA重返月球計劃的名字。根據該計劃,美國人將在2024年將太空人送回月球表面,包括登陸月球的第一個女人和登陸月球的下一個男人。而具體的登陸地點是人類從未去過的地方——月球南極。
  • 人類離重返月球更近一步!NASA獵戶座飛船完成一項重要測試
    50年前,國際標準時間1969年7月20日20:17:43,阿波羅11號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月球,創造歷史。很快,巴茲·奧爾德林緊隨其後,也踏上月球表面。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言——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 人類月球日:人類的月球旅行還有多遠
    但月在青天,「可望不可即」,1969年7月20日,美國借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實現第一次載人登月,這一日期也被確定為「人類月球日」。但1972年載人登月即告結束,直到50年後的今天,月球旅行一度停滯,美好的未來僅存在於幻想之中。2020年初,新冠肺炎的爆發給全球旅遊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太空旅行項目也仍在開發之中。
  • 未來10年科技預測之七-人類重返月球
    第14,人類重返月球 自從1969年人類第一次成功登月以來,只有12名太空人在月球表面行走過,由於各種原因,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號收集月球巖石樣本和探索月球表面的任務只持續到1972年。但是,美國航天局在2017年宣布,作為其Artemis項目第三階段的一部分,計劃在2024年將人類送回月球表面。
  • 美國重返月球,阿爾忒彌斯計劃,欲在月球建基地,以此進軍火星
    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在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上,慷慨激昂地演講到。1961年,美國的阿波羅計劃開始實施。這項浩大的工程旨在將美國太空人送上月球,創造人類第一的登月奇蹟。1969年7月20日,在阿波羅11號的任務中,阿姆斯特朗成功踏上月球,成為登月第一人。
  • 美宇航局敲定重返月球太空人!又能怎樣?2020年真相曝光太多
    ,那又能怎樣?美國重返月球項目又叫阿爾忒彌斯計劃,阿爾忒彌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女性。美國首次登月命名為阿波羅計劃,阿波羅是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按道理作為人類在太空探索最富有成果的國家,美國人應該盯著登陸火星這項計劃,而不是將資金放在重返月球上。
  • 距首次登月已過去半個世紀,人類何時才能重返月球?
    有史以來,人類總共完成了一次載人登月,而且是在51年前的1969年。196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NASA)的阿波羅11號飛船攜帶三名太空人成功登月,並順利返回地球。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這之後的51年裡,人類竟然再也沒有重返月球。那麼這是究竟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技術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