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最大,來自星沙!「基建狂魔」又上新,這次是……

2020-12-06 騰訊網

國產盾構機又雙叒叕上新了!

9月27日,「京華號」超大直徑盾構機在長沙下線。這臺盾構機整機長150米,總重量4300噸,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這是我國迄今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它出廠後將參與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建設。

該設備由中國鐵建重工集團、中鐵十四局集團聯合研製,是我國企業首次成功實現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的工業製造。盾構機取名「京華號」,出廠後將參與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建設。該設備體形巨大,猶如一條鋼鐵巨龍橫臥車間,高度超過5層樓,刀盤塗裝從京劇臉譜中提取視覺元素,以京劇中代表忠勇義烈的紅色臉譜為設計原型,外觀鮮明奪目,凸顯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掘進機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張帥坤介紹,業界通常把12米及以上直徑的盾構機劃分為超大直徑盾構機,超大直徑盾構機集機械、電氣、液壓、信息、傳感、光學等尖端技術於一體,對設備的可靠性要求極高。在設備研製過程中,研發團隊依託以往應用成熟的常規直徑、大直徑盾構機總體自主設計與系統集成技術,以及系統關鍵零部件設計和加工製造技術,最終攻克了針對工程所需的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研製技術。

據悉,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位於京哈高速至潞苑北大街區間,全線分為直接加寬段和入地改造段,路線全長16公裡。全線設置主線隧道2座,長9160米,其中盾構段長7338米。隧道需要穿越砂土、富水高緻密砂層、粉土及黏性土交互層等複雜地質,工程面臨超大直徑、超長距離、超深覆土、超敏感環境等施工難點。

對此,該設備配置了常壓換刀、伸縮主驅動、超大直徑重載管片高效倒運及拼裝技術、高效大功率泥水環流系統、高精度開挖面氣液獨立平衡控制等多項核心技術;同時創新搭載了管環收斂測量、管環平整度檢測、管環選型、自動盾尾間隙測量、同步雙液注漿、三通閉塞器換管等系統裝置,使高強度、高風險、高汙染的隧道掘進作業轉變成相對安全、高效的綠色施工模式。

今年下半年,在超大直徑盾構機研製領域,中國鐵建重工集團已經出廠兩臺15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分別用於杭州艮山東路、下沙路隧道工程建設;還將出廠一臺15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用於長沙湘雅路過江通道建設,這些設備的研製和應用有力鞏固了國產超大直徑盾構機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

不少網友一看,直呼這臉譜「絕了」!

事實上,「京華號」的京劇主題塗裝並非首例。

中國盾構機,性能優越沒得說,「皮膚」同樣很有特色

中國出口俄羅斯款(「勝利號」):

中國出口印度款:

中國出口法國版:

中國出口斯裡蘭卡版:

從顏色上來看,有藍色的:

紅色的:

綠色的:

彩色的:

每一款「新皮膚」背後,都是中國人打破封鎖,打破壟斷的奮鬥故事。

盾構機又稱為隧道掘進機,外國早在1825年就發明並使用。

由於製造難度太大,盾構機市場一直都被德國、美國和日本三個製造大國長期霸佔。

發達國家壟斷著技術和市場,購買者沒有任何議價權。

「花錢還要看臉色」,彼時的中國也不例外。

1997年,我國在修建西康鐵路秦嶺隧道時,從德國維爾特公司引進了第一臺隧道掘進設備。

當年買兩臺機器,那就是7個億。

那可是1990年代的7個億,人家態度就那樣:愛買買,不買拉倒。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的譚順輝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說,那時候價格的話語權在外國人那,他說多少錢就是多少錢,要進行任何變更,先把價錢加上來再說。

由於國外在技術佔領了最高點,他們眼睛往下看人的那種傲慢讓人最不接受,很難受。

外國專家的「售後服務」也很貴,一個小時的工資就達到600到800歐元。

況且何時修,還得看人家的工作作息和心情。

就這樣,外國專家們在檢修時還要拉起警戒線,不讓中國人靠近觀看。

2001年,外方提出,要把一臺舊的盾構機按照新盾構的價格出售,並且對配件進行加價100%。

在他們看來,中國人自己造不來,條件再苛刻也會接受。

幾代中國人在心裡較勁:「以後一定要用上我們自己製造的設備。」

再難、再苦,也要把我們機器造出來!

從設計圖紙起步,在毫無經驗的背景下,中國開始摸索自己的盾構機。

真·從零開始。

有樣學樣,外形是有了,但離「國產」還很遠。

中鐵工業的李建斌表示:「真的自己做起來,才知道其中關鍵部件的製造難度有多大。」

比如刀具,刀具布置時候數量多少?高度多少?刀間距多少?刀盤開口率多少?

中國人對這些都不知道,就得從零開始,進行理論上的研究。

在實際工作中,機器可能會碰上花崗巖、石灰巖;可能會面對硬土、軟土、淤泥、粉質粘土……這些都需要根據不同地質配不同的刀具,做出最優的設計。

光弄清楚刀具問題,中國就用了將近5年的時間。

在這樣的難度下,中國人硬是把這塊骨頭啃下來了。

2008年,我國第一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盾構機成功下線

2013年,當年的「老大哥」德國維爾特公司已經被中鐵裝備收購

如今,國產盾構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和市場壟斷,拉低了同類產品價格的40%。

國產盾構機還在不少領域做到了頂尖,創新出了: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世界最大矩形盾構、全球首臺斜井雙模式TBM、全球首臺永磁電機驅動盾構機……

被人「卡脖子」?不好意思,現在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不僅技術好,而且款式多、產量大,價格低。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龍,入地有盾構」,「大國重器」既是起點,又是豐碑。

為湖南製造點讚!

為星沙製作點讚!

來源丨星沙時報、經濟日報、觀察者網微信、新華網、微博等

主編丨歐宗林

值班主任丨鄧芷欣

值班副總編丨周順利

點一下「在看」或「點讚」

多一個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謝謝!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大的鳥巢,鳥類中「基建狂魔」的傑作,複雜到難以仿效
    我國近些年來的快速發展是大家肉眼可見的,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有這不錯的成就,甚至在近些年來還多了一個外號就是「基建狂魔」,以用來說明我國基礎建設的發展。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在鳥類中的「基建狂魔」是哪一種鳥呢?在我們的印象中,鳥巢還是比較常見的在一些樹上,不過一般也沒有感覺鳥巢有多大。
  • 世界上最大的鳥巢,鳥類中「基建狂魔」的傑作,複雜到難以效仿
    我國近些年來的快速發展是大家肉眼可見的,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有著不錯的成就,甚至在近些年來還多了一個外號就是「基建狂魔」,以用來說明我國基礎建設的發展。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在鳥類中的「基建狂魔」是哪一種鳥呢?在我們的印象中,鳥巢還是比較常見的在一些樹上,不過一般也沒有感覺鳥巢有多大。
  • 「基建狂魔」變「造艦狂魔」中國造船業向前一大步,西方:不科學
    近年來,我國最有名的外號當屬:「基建狂魔」了,世界上長度前十的橋梁我國佔六座,高鐵高速工程發展迅速,還要跑到國外去瘋狂鋪路,不過現在又有一個「狂魔」和基建狂魔不分上下,那就是「造艦狂魔」。03年下水的168廣州號飛彈驅逐艦開啟了我國新世紀海軍的造艦熱潮,在它之後,052D、054A、055、075及航空母艦等相繼開始大量建造,據了解,從第一艘052B下水開始算起,我國至今下水服役的新艦已經超過了150艘。充分展現了「造艦狂魔」的實力,要知道,在同一時期,歐洲下水的新艦還不及我國的一半。
  • 「基建狂魔」上新兩條消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
    近日「基建狂魔」上新兩條好消息引發人們的關注我國首條跨海高鐵要來了!11月3日上午10點10分,一架編號為B-10VC的校驗飛機降落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跑道上,意味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迎來「第一飛」。機長說:「10點10分寓意『十全十美』,這是對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美好祝願。」
  • 「新基建」成風口浪尖,國產雷射器如何捕捉戰機?
    2020年元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捲全國,企業生產一度按下「暫停鍵」。在疫情逐漸緩解的同時,全國各省市紛紛出臺政策與投資計劃以刺激經濟增長。規模高達35萬億的「新基建」被推上議事日程,成為市場新熱點。作為產業中遊的光纖雷射器如何應對新機會?
  • 被譽為「基建狂魔」的中國,造橋用火箭,至今無法超越
    為了打破這一「魔咒」,中國工人用自己的實力向世界證明穿越騰格里沙漠的鐵路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沙漠鐵路;花費整整12年修建的大柱山隧道於2020年4月28成功貫通,被譽為「基建狂魔」的中國,造橋用火箭,至今都無法超越!從古至今,中國的建築技術都是處於世界頂流,不管是趙州橋還是宜昌長江公路大橋,都足以讓世界為之讚嘆。
  • 迎接2021,「基建狂魔」瘋狂上新!
    2020年末,「基建狂魔」中國又上新了!  一批大工程竣工,京雄城際等多條鐵路通車,更多「復興號」高鐵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貼地飛行」,還有建成了年產油氣當量6000萬噸級特大型油氣田,「西電東送」工程也有新成果……這些大工程你自豪了嗎?
  • 中國內地首條穿海線路通車,基建狂魔名副其實
    根據介紹可以知道,這裡的巖石風化得非常厲害,既有柔軟的泥土又有堅硬的巖石,上軟下硬,上硬下軟的情況都存在。為了這條過海隧道,設計施工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新工藝,有海上孤石爆破及注漿、全程超前探孔探水、高水壓破碎巖層衡盾泥輔助泥水盾構帶壓換刀、承壓水環境下巖石裂隙注漿堵水技術等。是設計人員與施工人員共同的努力,才造就了過海隧道的成功。
  • 長沙星沙大道上規劃了第二個區域CBD,4500 畝!
    城市拓展,(沿著開元路)往東發展,是與長沙主中心越來越背離,(沿著星沙大道)往南發展是與芙蓉、雨花等區域逐漸融合。如果,只是紙上畫圖,誰都應該強調往南拓展,與城市深度融合對吧?長沙經開區商務中心區項目一、項目建設背景長沙經開區商務中心區依託園區企業眾多、人口密集的優勢資源,北接省內最大的城市內湖溼地公園——松雅湖國家溼地公園,南連長沙高鐵樞紐和國際會展中心經濟圈,東接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 基建狂魔再次出動!中國耗資4萬億的大工程,被稱為第二長河
    我國這幾年為了國家的發展再不斷的努力,在如今我國的經濟已經是有著很大的改變,因為這些年我國不僅僅是在面對國際上的發展,為了國內的經濟可以得到一個巨大的提升,近些年不斷的為各種基礎的建設努力,最後我國的基建技術也是提升很大。
  • 哪有什麼基建狂魔!血肉之軀鑄就鋼鐵長城!
    中國是基建狂魔?錯!根本沒有什麼基建狂魔,我們只看到一個個血肉之軀把生命的希望一點點用肩膀手臂扛起來!大家都知道,火神山醫院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來,可是其中的故事有誰知道?
  • 日本基建狂魔科技落後,奮起直追成諾貝爾獲獎大國
    日本在科技上有如此的實力,與日本科技立國的方針有關,日本在相當長時間裡,一直加大對科技和教育投資。 而此前,日本和中國一樣,熱衷基建。把更多的錢投入到基建而是科技和教育上,導致日本在IT上發展落後。 熱衷基建有媒體稱是與首相田中角榮有關。
  • ICS相互鏈:新基建帶來的新機會
    在當前,時代給予了我們新基建的機遇。中國一向被稱為「基建狂魔」,而傳統基建的時代已經過去,目前,新基建的時代已經到來。新基建:為區塊鏈搭設的東風「新基建」的概念已有數年歷史,但在新冠疫情肆虐之後的2020年,國家加速了明確、發展新基建的腳步。
  • 5本好看的基建狂魔類小說,主角開天闢地搞建設,黑科技全程高能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好看的基建狂魔類小說,主角開天闢地搞建設,黑科技全程高能第一本:《瘋狂建村令》 作者:懶鳥書評:主要講述主角得到了一個人玄幻建村令,也就是領地建設系統,在玄幻世界裡建立村子存活三百年 主角只要基建二十年,後序二百八十年看過場動畫看村子自然發展能否堅持三百年。
  • 盤點中國山頂機場,地形圖解「基建狂魔」的瘋狂
    這像是"基建狂魔"幹的事兒!不過中國素有"基建狂魔"的稱號,只建這麼一座機場不算實力,在你不知覺中,中國已建成了10多座山頂機場,其中不乏比這更牛的機場。機場分布截止本文發稿時間,據文本統計我國14座山頂機場,已建成12座,在建2座。如下圖所示:其中巫山機場、武隆仙女山機場為在建,預計2019年底建成通航。
  • 普通的高樓大廈已難以滿足,這款末日生存遊戲裡的基建系統讓人看到...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憑藉建築施工效率高、時間短,且能夠克服眾多的困難而完成了諸如青藏鐵路、粵港澳跨海大橋等眾多工程,以數量和質量的雙重領先而被稱為「基建狂魔」。事實上,我國國民早已不再滿足於現實生活中的「基建狂魔」屬性,現在這個屬性還被帶進了遊戲裡。
  • 馬祖星沙大爆發 發光"藍眼淚"醉倒網友(組圖)
    4月底不止臺灣本島的螢火蟲閃閃發光,外島海濱也出現俗稱「星沙」的介形蟲奇景,海面上發出幽幽藍光,是讓網友驚豔的「藍眼淚」、「海上螢火蟲」,沒親眼看過,真讓人難以置信! 海裡的介形蟲小得肉眼難辨,可能因為蟲本身食用了某些螢光元素,所以會發出像冷光面板一樣的藍光。
  • 高分純愛文:《世界一級基建狂魔》《學神王冠》大佬扮豬吃老虎
    《世界一級基建狂魔》作者:言朝暮簡評:世界建築交流會上,西方建築師不屑於中國現代建築成就,而律風留學歸來,加入國家設計院,鋪開圖紙,用龐雜的數字,有力的線條,精妙的角度在千堆廢紙裡,凝固出屬於中國橋梁的藝術,設計出舉世無雙的橋梁、橋隧,與國家設計院、工程建設集團一起,建造出一座座震驚西方、世界矚目的超級橋梁。
  • 非洲草原上的「基建狂魔」,一座鳥巢重量達1噸,能住500隻鳥!
    然而在廣袤的非洲草原上,卻有這樣一種鳥類,它們雖然體型不大,但是它們建造的鳥巢可謂是鳥巢裡的「巨無霸」了,單單一座鳥巢就達到了一噸重,同時可以容納五百隻鳥,規模十分宏大。這種鳥名叫群居織巢鳥,這種鳥類與麻雀的樣子十分相似,嘴部力量十分強大,飛行能力極佳。這些織巢鳥主要活動於農田附近的草灌叢中,群集生活,常結成數十以至數百隻的大群。
  • 深圳新基建4119億訂單來了!六成錢來自市場,鵬城實驗室亮了
    同時,深圳還公布首批新基建項目達到95個,合計4119億元!隨著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基建的內涵和外延後,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在內的一線城市都推出了新基建行動方案。深圳的新基建方案直到直到現在才姍姍來遲,是憋了什麼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