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測信號435.300MHz | 國際空間站釋放新立方衛星

2020-11-05 業餘無線電

Neutron-1 CubeSat立方衛星計劃於11月5日部署



3-U Neutron-1 CubeSat計劃於11月5日UTC 10:40(北京時間:18:40)從國際空間站(ISS)部署。在衛星的第一個月和調試階段,Neutron-1信標將在435.300 MHz上每60秒發送1200 bps BPSK遙測信號。衛星的有效載荷由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UHM)的夏威夷空間飛行實驗室(HSFL)開發,在有效時間內並根據太空飛行器的功率預算,包括一個VU FM業餘無線電中繼器。在一份正式文件「中子1任務:近地軌道中子通量檢測和COSMOS任務運行技術演示」中闡明了中子1科學任務。

HSFL在考艾島社區學院運營和維護衛星UHF,VHF和L / S波段業餘無線電地面站

Neutron-1的主要任務是測量低地球軌道(LEO)中的低能中子通量。科學有效載荷是由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開發的小型中子探測器,將著重於低能次級中子的測量,這是LEO中子環境的組成部分。



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還將發射或部署許多其他業餘無線電衛星。預計AMSAT的RadFxSat-2(Fox-1E)將於年底通過維珍軌道公司的LauncherOne衛星進入軌道。 RadFxSat-2帶有30 kHz寬的VU線性應答器。

Tevel任務:一系列8枚以色列1U立方體衛星,每枚都裝有UV FM應答器。預計將於12月從印度使用SpaceX Falcon 9火箭發射。 Herzliya科學中心還提供了一個名為Tausat-1的3U立方體衛星,該衛星計劃於2月在日本航空航天局(JAXA)ISS補給任務中發射,以便隨後部署。 Tausat-1帶有FM應答器。

西班牙AMSAT-西班牙(AMSAT-EA)報告稱,其PocketQubes,EASAT-2和HADES已集成到12月在SpaceX Falcon 9上發射,而GENESIS-L和GENESIS-N已集成在螢火蟲的Alpha火箭上發射。 。

在其他業餘衛星新聞中,F4DXV的JérômeLeCuyer創下了另一個紀錄,這次是10月28日,通過EO-88,R9LR的Vladimir Vassiljev在4560公裡的距離上工作。 F4DXV現在是10顆LEO衛星上的距離記錄聯繫人,而R9LR是4顆LEO衛星上記錄的聯繫人。 AMSAT跟蹤聲稱的距離記錄。 —感謝AMSAT新聞服務

source:ARRL


相關焦點

  • 435.3MHz | 從國際空間站發射小型中子探測器收集信標
    從國際空間站發射的Neutron1夏威夷首個旨在探測中子的3U CubeSat由國際空間站於2020年11月5日發射升空,現已進入低地球軌道。在第一個月和太空飛行器調試階段,該信標將在IARU 435.300MHz協調頻率上每60秒發送1200bps BPSK。
  • 業餘衛星 NO-84 狀態不佳,抓緊時間來通聯
    有報導稱 NO-84 的電池正在減弱,WB4APR (Bob Bruninga)說: 在 NO-84 徹底壞掉之前,請不要錯過它的 PSK 轉發器,上行頻率為 HF 28.120MHz ssb,下行頻率為 435.350MHz
  • 立方衛星(CubeSats)技術
    什麼是立方體衛星?這些納米衛星的重量通常在1kg~10kg之間,並遵循流行的"CubeSat"標準,該標準在10x10x10cm的多個立方單位內定義衛星的外部尺寸。IOD的第一個項目如下:GOMX-3(由丹麥Gomspace領導):一個3單元的CubeSat任務,使用L波段可重配置軟體定義的無線電有效載荷,演示飛機ADS-B信號接收和對地靜止電信衛星點波束信號質量。由Syrlinks開發並由法國航天局CNES資助的微型高數據速率X波段發射機作為第三方有效載荷飛行。
  • 衛星就安全嗎?國際空間站的網絡安全測試
    一項旨在加強未來太空任務網絡安全的小型實驗,正在國際空間站的歐洲哥倫布艙進行,部分運行在Raspberry Pi Zero計算機上。ESA軟體產品保障工程師Emmanuel Lesser說:加密實驗正在測試技術解決方案,以使基於加密的安全通信在最小空間任務中也可行。這在地球上很常見,比如使用對稱加密,通信鏈路的兩端共享相同加密密鑰。
  • 衛星遙測的新用途
    ,正好又有一位航天系統的朋友和我聊到衛星方面的話題,我覺得很有意思,特意學習了一些衛星遙感方面的知識,譬如衛星的電源管理系統(蓄電池和太陽能板的調節)、姿態控制系統、載荷、測控站等等。在學習中,發現了衛星遙測的一些新型用途,頗有啟示。首先,什麼是「衛星遙測」?廣義的衛星遙測技術乃指不需要與目標物直接接觸,只需利用儀器便可獲得與分析該類資料的科學技術。狹義的則是指利用空中或太空載臺的感測器,以電磁能的操作方式,以進行地球資源的監控、製圖和探測。
  • 手可摘星辰:航天員在太空徒手釋放衛星解析
    作者:王海英 賁勳【環球網軍事報導】近日,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航天員尤爾奇欣和梁贊斯基在進行的一次太空行走中,除了一些日常維修任務外還徒手釋放了5顆微納衛星。這些衛星平均重量為5公斤,預計在軌工作時間為5~18個月,將在自主飛行中執行傳輸遙測數據、導航系統測試、拍攝地球表面等任務。
  • 行業 | 立方衛星(CubeSats)技術
    這些納米衛星的重量通常在1kg~10kg之間,並遵循流行的"CubeSat"標準,該標準在10x10x10cm的多個立方單位內定義衛星的外部尺寸。例如,一個3個單元的CubeSat尺寸為10x10x30cm,重約3kg~4kg。通常,這是最小尺寸,可以容納較小的技術載荷。
  • 全球量子通信網絡:在立方衛星軌道上部署量子糾纏
    立方衛星,英語:CubeSat,又譯為正方體衛星,是一種用於太空研究的小型衛星,立方衛星是一種標準型的納米衛星,由10釐米×10釐米×10釐米的立方單位體的倍數製成。至今已發射超過1千枚立方衛星。在創建全球量子通信網絡的關鍵步驟中,研究人員已經在小於2.6公斤、繞地球運行的立方衛星上產生並檢測了量子糾纏。新加坡國立大學量子技術中心阿尼特·比利亞爾說:「將來,我們的系統可能成為將量子信號傳輸到地球或其他太空飛行器上的接收器的全球量子網絡的一部分。」
  • 中國航天科技再次令世界刮目相看:天舟飛船成功釋放微型立方衛星
    微小型立方衛星大小只有10釐米2017年8月1日,此前發射的中國首艘「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在軌釋放一顆立方星,隨即地面成功捕獲立方星。本次試驗是中國首次通過飛船系統採用在軌儲存方式釋放立方星,為後續空間站開展微納衛星部署發射及在軌服務奠定了技術基礎。本次在軌釋放的立方星於今年4月20日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已在軌儲存104天,該星的主要任務是開展相關航天新技術試驗驗證。
  • 遙測信遙測信號正常號正常!!
    遙測信遙測信號正常號正常!!)   ——太原衛—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執行星發射中心執行「天宮二號」任務掠影      9月15日,我國傳統中秋佳節。
  • 科普 | 立方星,這麼小也叫衛星?
    日前,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按計劃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完成分離,並擇機釋放立方體衛星(簡稱立方星)。近期,歐洲航天局也著手開發立方星探月項目。
  • 437.800MHz,國際空間站下一代FM中繼器激活
    來源:業餘無線電9月2日UTC1:02(北京時間:9:02),在國際空間站上激活了一個下行鏈路為437.800 MHz的跨頻段FM業餘無線電中繼器。國際空間站業餘無線電臺(ARISS)的公告內容如下:ARISS團隊很高興地宣布,我們下一代無線電系統的第一部分的設置和安裝已經完成,業餘無線電操作正在進行中。第一個被稱為互操作無線電系統(IORS)的單元安裝在國際空間站哥倫布模塊中。
  • 受不可控因素影響,我國三顆衛星延遲發射
    據中國業餘無線電衛星組織CAMSAT消息,受到疫情影響,原計劃於2020年9月中旬發射的CAS-7A,計劃於10月發射的CAS-5A被迫延遲發射。預計CAS-7A推遲到明年5月,CAS-5A的發射推遲到明年6月。CAMSAT負責人BA1DU說:「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許多事情都被迫推遲了,具體的發射時間將在發射前夕宣布」。
  • 145.8 MHz | 國慶中秋可能收國際空間站SSTV圖像
    假期 國際空間站關於ARISS:國際空間站業餘無線電(ARISS)是國際業餘無線電協會與支持國際空間站(ISS)的空間機構的合作企業。在美國,贊助商包括業餘無線電衛星公司(AMSAT),美國無線電中繼聯盟(ARRL),國際空間站國家實驗室和NASA的太空通信與導航計劃。
  • SpaceX一箭143星破世界紀錄,其中兩顆是中國臺灣的「飛鼠衛星」和「玉山衛星」
    該火箭還曾在2020年5月30日,完成將兩名NASA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的任務。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一級火箭總共已實現了73次成功回收,回收技術的成熟,為大幅度降低火箭發射成本以及提供優惠的衛星發射報價奠定了基礎。此次衛星發射報價,每個分配器的卡槽位置(200公斤,SSO軌道)100萬美元,超過200kg的附加質量為5千美元/公斤,性價比很高。
  • Husky-1立方衛星項目為未來的業餘無線電任務鋪平了道路
    AMSAT表示,Husky-1立方衛星項目為未來的任務鋪平了道路HuskySat-1是華盛頓大學赫斯基衛星實驗室的第一臺立方衛星,也是首次搭載AMSAT LTM V / u應答器的任務。大學研究人員使用FCC第5部分實驗許可進行了研究。
  • 立方星,這麼小也叫衛星?(科技大觀)
    日前,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按計劃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完成分離,並擇機釋放立方體衛星(簡稱立方星)。近期,歐洲航天局也著手開發立方星探月項目。什麼是立方星?為什麼人們現在熱衷於「派」它上天?
  • 437.800MHz | 國際空間站下一代FM中繼器已經激活
    國際空間站業餘無線電臺(ARISS)的公告內容如下:ARISS團隊很高興地宣布,我們下一代無線電系統的第一部分的設置和安裝已經完成,業餘無線電操作正在進行中。第一個被稱為互操作無線電系統(IORS)的單元安裝在國際空間站哥倫布模塊中。
  • 美稱中國「風雲1C」衛星碎片又威脅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於美國東部時間5日下午稱,中國於2007年進行的反衛星實驗造成的衛星碎片當天一度距離空間站只有6公裡,站內3名太空人一度研究是否要到俄羅斯的SOYUZ飛船中避難。據稱,2007年中國使用彈道飛彈成功擊毀了已經退役的「風雲1C」,同時造成了約3000個碎片,直徑在15釐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