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市場「禿」如其來,打工人的「頭頂生意」成下一個獨角獸?

2020-12-04 騰訊網

90後帶火「脫髮經濟」,「頭頂生意」好做嗎?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什麼容易事,除了脫髮。這年頭,如果你從未為日漸稀疏的發量感到困擾過,那麼,可能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打工人」。

一根、兩根、三根......頭髮在不經意間掉落,沒有聲音,卻疼在心間,雖然脫髮並不會什麼大的疼痛,但是誰敢招惹自己的「頭頂上司」啊?畢竟,這可關係到自己的顏值。

脫髮,早已不再是中年人的「專利」,它正呈年輕化趨勢,向一群90後和00後們席捲而來。

如今,對於年輕人來說,比起買衣服,年輕人更願意熬夜蹲點,搶購一瓶生發洗髮水。

商家的品牌代言人從光頭到鮮肉,廣告語也由去屑到生發。央視也在微博中問候大家:你有「禿如其來」的煩惱嗎?果然,脫髮成了大家心目中共同的痛點。

1

「禿」如其來

近日,#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 登上微博熱搜。

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我國有超過2.5億人正在飽受脫髮困擾,其中男性約1.63億,女性約0.88億。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截圖

也就是說,平均每4位男性中就有1人脫髮,每8位女性中有1人脫髮。同樣,近一個月搜索「脫髮」的人群中,男性的比例(56.25%)要略高於女性。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脫髮正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大批「90後」已經加入到脫髮大軍中來。

頭髮越少,市場越大。滿屏的廣告信息流、Tony老師充滿擔憂的眼神、社交平臺上「禿如其來」等熱詞、表情包更增加了年輕人的關注度和焦慮感。如此刺激之下,護髮防脫產品、養發、植髮機構等順勢而上。

果然,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易事,除了脫髮。

有年紀尚小的網友在微博上吐槽:「本來應該是考慮脫單、脫貧的年紀卻要熬著黑眼圈在某寶上搜羅各種防脫產品!為了三千煩惱絲而承受了這個年紀本不該承受的壓力。」值得一提的是,脫髮不止是社畜們的煩惱,此前雷軍也在採訪中戲言頭頂上是一棟「別墅」。

年輕人的焦慮很大一部分是通過「買買買」來緩解,但凡和脫髮沾點邊的行業,都被風颳起來了,新的消費圈也不斷蔓延。

以洗護為例,各大電商平臺的防脫生發類洗髮水銷售額增長非常迅速,巨頭們也發現了商機。針對防脫固發功效,寶潔、歐萊雅、聯合利華、資生堂甚至同仁堂、雲南白藥,都推出了相應的產品,每年銷售額過億。

2

催熱「脫髮經濟」

脫髮雖奪走了一些人的顏值,但卻給另一些人帶來了財富。隨著「90後」步入脫髮大軍,頭頂經濟開始大火。

根據天貓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9年「雙十一」假髮套成交人數中,90後的人數佔比超過了四成。這還只是冰山一角,除了假髮銷量較大之外,包括各種護髮產品、防脫髮產品同樣也都是長期熱賣的。

最主要的是,「禿頭產業」的銷量高還只是其會發展成千億市場的原因之一,這個產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產品和服務的單價普遍都不便宜。

就拿假髮來說,據速賣通數據顯示,平均每2秒鐘就有一頂假髮被買走,假髮類產品年銷售額高達數十億元。

目前國內的中低端假髮產品價格都在200元以上,稍微高端一點的假髮產品價格都超過了千元。而更高一點的假髮都要好幾千,甚至上萬元的都比比皆是。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在著名的假髮生產地河南許昌,從事假髮相關行業的有近20萬人,大小作坊約5000家。在大型購物中心經常見到的品牌瑞貝卡,正是當地最大的假髮企業。

不過新冠疫情對行業的影響不小,其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營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2.93%。其實,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戴假髮是為了美觀還是遮禿,假髮已被列入各大美妝博主的名單。正如美國《Glamour》雜誌曾透露,好萊塢一半的頭髮都是假的。

如今戴假髮已不是醜聞,而是皆源於對美的追求。

但如果要說起「禿頭產業」中最暴利的一個服務,那非植髮莫屬了。為什麼說這個產業暴利呢?舉個例子,根據豹耳健康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大約做了50萬臺植髮手術,這50萬臺手術的總金額已經超過了100億元,這相當於平均每臺手術都要花費2萬元。

不僅如此,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的植髮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57億元,2019年漲到了163億元,預計今年有望突破200億元。

這還只是一個植髮產業,目前的規模已經直逼200億元了,要是加上各種護髮產業、生發產業、假髮產業等等,接下來衝刺千億市場應該不在話下的。

3

尚未出現「霸王」

提到脫髮,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霸王。

不得不承認,即便在市場遍地生花的當下,它的國民度依然有目共睹,反觀炙手可熱的植髮行業,能立刻說出名字的卻少之又少,哪怕隔壁的整容市場,再不濟,在魚龍混雜中還能勉強拎出個「新氧」來。

據悉,僅在2018年全國就誕生了2500多家專業生發機構。有數據統計,目前國內在工商局註冊的植髮機構數量已達4.2萬家。資本顯然沒有忘卻這片樂土,2017年,入局已久的「雍禾植髮」宣布獲得投資,融資金額在3億元左右,投後估值約在5億元;2018年初,「碧蓮盛植髮」獲得5億戰略控股投資;章光101集團在近幾年積累起10多億固定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一貫追逐風口的資本卻好像戛然而止了,距離碧蓮盛融資成功已過去近兩年時間,市場上被資本青睞的品牌卻寥寥無幾。這似乎與如日中天的現狀規模有些不大相符……但事實上,如果深究植髮行業的格局,或許這一切就解釋得通了。

從前,我們提到整容醫美行業,有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機構不成熟,作坊性質嚴重,如今的植髮市場也難逃作坊鄙視鏈。

此前,有媒體爆出各種治療及培訓植髮機構在沒有取得醫生資質的情況下,直接手術過程中實踐教學,甚至能三天學會植髮,學員練習2個小時後便可手術,將鹽水當培養液。2019年7月1日,有媒體曝光了植髮行業的收費亂象,患者的消費水平決定植髮的費用。

根據億歐大健康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的植髮機構大約分成四類,市場佔據的份額涇渭分明,以雍禾植髮、碧蓮盛等為代表的大型連鎖機構佔比約35%;綜合類醫美機構佔比25%;信譽度最高的公立醫院植髮科僅佔10%;而剩下的30%全部被那些門檻低,運營靈活的小機構把持。

植髮相比其他醫美項目門檻低,更易複製。但低頻、重營銷之下,很多問題會凸顯。部分植髮機構魚龍混雜,在機器、技術水平、手術操作、術後效果等各方面參差不齊,更別提虛假廣告、以次充好、中小機構陷入價格戰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且植髮並不是一勞永逸,一些消費者反饋,一年後種植髮即使在,自己原生的頭髮還是會掉。

市場固然在持續升溫,但這種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攪渾了整個水池,如此便不難理解為何資本望而卻步了。

掉發容易長發難,如今,脫髮焦慮正席捲著每個「英年早禿」的人。

來自雲掌財經 素材來源:

歪道道:《脫髮經濟「禿然」崛起,能誕生「獨角獸」嗎?》

數有範:《未脫單先脫髮,中國2.5億人受脫髮困擾》

央視財經:《超2.5億人飽受脫髮困擾,200億元的大市場爆發》

相關焦點

  • 「禿」如其來的植髮經濟是一門好生意嗎?
    投稿來源:松果財經當脫髮成了年輕人的日常苦惱,植髮經濟便水漲船高,大街小巷,線上線下,鋪天蓋地的都是關於植髮的廣告。但是,你知道植髮有多貴嗎?目前市場上的植髮費用都是按取一個毛囊單位來計算,而一次植髮的數量大概在3000毛囊單位左右,那麼市面上一次植髮的價格最低也要3萬元,而大面積的植髮,動輒就要花掉幾十萬,相當於一套地方房的首付。
  • 「禿」如其來的煩惱……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有超過2.5 億人正飽受脫髮的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其中,大批90後也已經加入到脫髮的陣營中。網頁截圖「脫髮」,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近日,#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 登上微博熱搜。90後的小編,萬萬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蹭」上熱搜:好巧哦,我就是那2.5億人之一,反正就挺「禿」然的……微博截圖這個話題也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沒想到,2.5億裡竟然還有我的一席之地。
  • 線上脫髮治療藥物消費增長80%,是誰撐起了這「禿」如其來的生意?
    為了保衛髮際線,生髮液、生發儀、按摩梳、保健品等護理方式層出不迭,脫髮藥物治療市場也呈現出高速發展。10月13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阿里健康、達霏欣發布《2020脫髮治療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洞察當前脫髮治療市場的發展背景,解讀脫髮治療市場的四大消費趨勢,並公布脫髮消費趣味地圖。
  • 「禿」如其來!北京動物園網紅大熊貓突然頭禿?
    「福星」的頭頂上出現「斑禿」,大概有兩個硬幣大小,已經有部分頭皮裸露出來。國寶沒啥壓力也沒啥煩惱,為什麼會「禿頂」了呢?熊貓一年有兩次毛髮更新,一次在夏天,一次是在冬天之前,如果是外傷導致的禿,入冬之前應該可以變好。
  • 一級市場打響千億巨鯨收割戰
    巨鯨時代,真的來了。文丨柴佳音 馬慕傑來源丨投中網作為一家VC機構的投資副總裁,吳穎林已經很久沒在立項會上聽到「獨角獸」三個字了。「2020年,一級市場進入冷靜期,VC/PE過了炒概念抬估值的時代。立項時,大家的關注點都轉向了落地能力、營收潛力等非常實際的因素,『獨角獸』這個詞再也無法讓人興奮了。」
  • 下一個矽谷明星獨角獸在哪裡?-虎嗅網
    汽車製造商和其它硬體開發商可以使用它們的軟體來製造無人駕駛汽車以及相關硬體。目前Aurora已經與現代、大眾等大型汽車製造商達成合作,合作的核心集中在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軟硬體解決方案和出行服務,其目的是要打造自動駕駛的大腦,使自動駕駛系統更能適應多變的行車環境。目前Aurora已獲得了來自紅杉資本、亞馬遜等近7億美元的融資。
  • 女子去美髮店做燙染,卻把頭頂做「禿了」,女子:像癩子一樣
    正因為如此,現在的美發行業套路也越來越多,不少人都曾經在美髮店裡吃過虧。女子被美髮店套路做燙染,花一千多把頭皮燙傷了長沙的趙女士最近都不敢出門見人,每次出去不管什麼天氣都要戴著帽子,因為現在她的頭頂上有塊地方「禿了」,原因就是因為燙染造成的。趙女士說,一個多月前她在街上逛街,被附近一家理髮店的員工套路到店裡做頭髮。
  • 脫髮人生 「頭等」生意:脫髮群體迅速蔓延到90後等年輕人
    脫髮已經從中老年群體,迅速蔓延到90後等年輕人,並且男女均有,植髮生意也因此從一個小眾市場走向大眾。今年春節,90後劉靜,除了開始增添被逼婚的煩惱外,還有一個更心煩的事情:他開始脫髮了,髮際線直線退後,腦勺後面還出現了一個「斑禿」,這些變化讓他不願意出門,見親朋好友的時候戴著一個鴨舌帽,拉低帽沿在不起眼的角落裡待著。
  • ...它的頭頂被蹭「禿」了一塊。9月9日,北京動物園回復,「福星」的...
    因為頻繁打滾蹭地,它的頭頂被蹭「禿」了一塊。9月9日,北京動物園回復,「福星」的禿頭部位正好處於熊貓頭骨的制高點,關節凸出部位容易出現磨損。北京動物園認為,「福星」禿頭既不是外傷,也沒有細菌感染,是由於打滾引起的毛髮磨損。」2.肇事者曾是譚松韻小學同學。
  • 吃下千億印度市場,就靠「變形蟲法則」
    作為IoT界的獨角獸,塗鴉目前估值超過200億人民幣,並且在全球有超過18萬家客戶,其中歐美非地區佔比超5成以上,在國際市場已有包括施耐德、西蒙和亞馬遜等合作夥伴,在中國、美國、日本、德國和印度等地更設有地方總部。        看似在歐美市場順風順水的塗鴉,其實在兩年多前剛進入印度市場時,和其他外國公司一樣面臨了極大的挑戰。
  • 推廣|吃下千億印度市場,就靠「變形蟲法則」
    變形蟲,是一種會隨著環境而改變形態的單細胞生物,它並不是位居食物鏈頂層的動物,但是擁有一項其他動物都不具備的技能:隨著環境而變換姿態,擁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全世界的變形蟲有千千萬萬種,當面臨變化多端的印度市場,需要的正是這種如變形蟲一樣的生存能力。
  • 萬億婚慶市場,婚紗攝影產業現旅拍獨角獸
    婚慶產業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婚慶市場規模已突破2萬億,預計未來仍將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據測算,目前僅婚紗攝影市場就突破1000億規模,其中婚紗旅拍呈現行業升級大趨勢,旅拍成為名副其實的風口產業。縱觀市場,鉑爵旅拍無疑成為旅拍產業的領軍者,更成為備受矚目的行業「獨角獸」。
  • 都是掉毛的動物,憑啥只有人類會禿
    迪士尼電影《魔法奇緣》海報當然,禿頭打工人是不可能擁有迪士尼同款長發的那麼問題來了,同為哺乳動物,為什麼只有人類「變禿」了?為什麼人類沒有滿身體毛?大眾普遍接受的「進化論」觀點認為,人是由猿猴進化而來。
  • 5個打工故事:打工人是他們的自嘲,但他們的生活絕不是玩笑
    從「喪文化」到「佛系」再到「打工人」,普通人在自嘲和反覆的網語解構中,不斷地尋找著共鳴。他們中有人辛勤打工一天後,晚上會躺在宿舍的床板上,思索明天去哪裡找一份更高收入的工作。他們,是「打工人」世界裡最艱辛的打工人。
  • 千億果酒市場,為何還沒出現一家巨頭?
    早在1998年,五糧液就看準了青梅酒的市場潛力,集團從西北農大聘請了三位專業人才,專門攻克果酒釀造技術,最終研發出了一款勾兌果酒——仙林青梅酒,還在2000年獲得了國際大獎。 2014年,古井貢酒就推出了主打健康牌的佰色果酒,2019年瀘州老窖也推出了「青語」「花間酌」「拾光」三款新品來進軍青梅酒市場。
  • 擁有四萬億市場的中國餐飲行業 就沒有一家千億龍頭?
    作為一門入口的生意,14億人帶來的就是14萬億元的市場。」事實上,一頓飯十塊錢這標準,現在連碗蘭州拉麵都吃不到,人們一年為吃的花費肯定要比14萬億元更多。而且好生意講究的就是高頻,人是鐵飯是鋼,你可以一年不買新衣服,你能一天不吃飯嗎?
  • 中國小夥覺得打工太難,創業用3毛錢生意年賺22億,佔領半個地球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很多事情都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一開始可能覺得沒有什麼,但是隨著時間不斷推移,很快就會變得很有分量,甚至讓人感到很驚訝,原來可以變得怎麼多呀,中國小夥覺得打工太難了,創業用3毛錢生意年賺22億,佔領半個地球。
  • 再看科創新下「獨角獸」的演化趨勢
    但與此同時,估值最高的前4家獨角獸的總估值佔據了全部獨角獸總估值的40%以上。在幾家頭部獨角獸上市後,獨角獸的總估值可能會經歷短時期的下滑,然後進入下一個高速增長周期。這些行業也是孕育超級獨角獸的搖籃,從中走出了螞蟻金融和今日頭條等網際網路巨頭。此外,諸如醫療、大數據與雲計算等硬科技的代表性行業也出現了較多獨角獸公司。基於目前已有的格局和科創板推進後帶來的積極影響,我們認為硬科技領域在科創板的帶動下也可能成為下一個超級獨角獸的聚集地,與此同時從基於網際網路的模式創新行業中仍有望發展出新一代超級獨角獸。
  • 我國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太「禿」然了,這些知識你要知道
    近日,據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髮的困擾,這意味著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且大批90後已經加入到脫髮的陣營中來。  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具體怎麼回事?  我國超2.5億人受脫髮困擾這個消息,就挺「禿」然的,青春抵擋不住髮際線!
  • 做生意真的比打工強嗎?我在五線小城開炸雞店,一個月賺3萬塊
    :「做生意真的會比打工強嗎?」藍軍想了一個月也沒有找到答案,在網際網路上搜索類似的答案也是模擬兩可,有人說比打工強,有人說還不如打工,這不是說了等於沒說嗎?藍軍覺得自己親手試一下,看別人的故事再說,還不如親身實踐來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