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打工故事:打工人是他們的自嘲,但他們的生活絕不是玩笑

2020-11-10 二更

從「喪文化」到「佛系」再到「打工人」,普通人在自嘲和反覆的網語解構中,不斷地尋找著共鳴。

但還有一群人,他們沒時間發聲,也不知道如何參與到這場網絡造梗中。

他們建造起了城市的高樓大廈,清掃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奔波在燈紅酒綠的喧囂之外,漂泊城市多年但難以在城市紮根。他們中有人辛勤打工一天後,晚上會躺在宿舍的床板上,思索明天去哪裡找一份更高收入的工作。

他們,是「打工人」世界裡最艱辛的打工人。


凌晨一點,是蔣文華的起床時間,他需要從出租屋裡騎單車去劇組等戲。

他拿到的第一個角色是《大宋宮詞》裡的無名百姓,從凌晨等到中午,十幾個小時後才輪到他的戲。這個角色唯一的戲份就是跪在地上看頭頂飛過仙鶴,他對著只有白雲的藍天,努力表現出看到仙鶴的敬畏跟驚奇,自覺表現良好,不過這部戲至今還沒有播出,他無從得知自己的戲份有沒有保留下來。

不像明星動輒千萬的片酬,他的工資按小時計算,一個小時10塊8毛錢,好在劇組包盒飯,蔣文華最開心的時候除了拿到工資,就是在盒飯發現有排骨的時候,通常這種劇組對群演會客氣一些。

剛橫漂的時候,他還在期待見到明星,久而久之這種熱情慢慢冷卻,明星身邊通常會搭配幾個助理,休息時間會進保姆車吹空調,而他在38度的高溫裡穿著厚厚的鎧甲筆直地站著,不敢脫下,怕人說他這個群演不敬業。他拍戲時做的最多的不是演,而是等,等人對他說「輪到你了」。

他覺得群眾演員也是演員,演員就是要塑造角色,《有翡》《傳聞中的陳芊芊》等熱門劇集他都有參演,可他演的角色沒有具體的名字,在劇組被統稱為「背景牆或者道具人」,而在「背景牆或者道具人」裡他最喜歡演的是屍體、囚犯以及黃包車車夫,前兩者只需要躺著就好,飾演車夫有露臉鏡頭的可能性會大一點。

成名就像中彩票一樣,雖然機率渺茫,但還是有勇敢的人依然在為夢想堅持著。



早上7點,於野爬上95米高空的塔吊操作間,按照地面要求,一絲不苟地調動旋臂。

為了不影響工程的進度,不耽誤其他工友的時間,他早餐不敢吃太多,也不敢多喝水,因為他如果下來「方便」一下就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所以想「方便」的話儘可能憋著。

22歲的他,工齡6年,是工地裡年齡最小的一個。

塔吊這份工作沒有任何休假,也沒有任何福利,工地不管吃喝,幹活一個日夜勉強能拿260塊。唯一休息的時間就是工地停電,但是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發生,2019年冬天於野連著上班4個月,就是想多掙點錢給爸媽。

高空點外賣

來自陝西西部農村的他,性格繼承了三秦大地的淳樸憨厚跟勤勞勇敢,偶爾也有怕的時候,那就是大風天跟雷雨天。

大風將操作間吹得來回抖動,他被困在塔吊上,一邊聽許巍的歌一邊靜靜坐著等風雨停。



晚上10點,是葛較瘦為視頻構思劇本跟話術的時候。

97年的葛較瘦,在送外賣這一行已經待了4年。剛開始的兩年,平均每天在40單左右,收入最高的一個月稅後拿到了一萬三千塊。但後來由於平臺降低配送價加上外賣員群體的壯大,月入過萬成了一件越來越難的事情。

連續爬高樓、不許進高端商場、暴風雨裡送外賣對他來說從來不是事,反倒成了他拍視頻的素材。

他用手機記錄下外賣小哥的日常,有受傷休息三個月、剛痊癒上崗又被撞的,有才幹6天就被曬得脫皮的,還有因為頭盔上戴的兔耳朵可愛被小姐姐求合照的......這些視頻幫助他積累了30多萬粉絲,還讓他得到了跟大張偉一起直播的機會。

即便拍視頻的收入已經超過了送外賣所得,他還是想繼續送外賣,是眾多形形色色的外賣小哥們給了他的視頻靈魂。



早晨6點半,在部隊養成作息習慣的馬徳新準時起床,去批發市場購買食材。

然後回到店裡打掃衛生,土豆削絲煮熟備用、黃瓜削絲、蒸大米飯、炸辣椒段等這些事情已經成了他的肌肉記憶。

2016年從部隊退伍後,馬建新回到家鄉後開了一家小飯店。剛開始半年基本上沒有生意,他一個人把服務員廚師收銀員打掃的活全乾了,每天掙的剛夠日常花銷。

直到5個月左右,附近的居民終於熟悉了這個天天一臉微笑的飯店老闆,知道了他家的一碗炸醬麵十塊,蔥油麵六塊,最貴的牛肉麵才十六塊,奶茶更是便宜到只有5塊,人流量開始一天天增加。

本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偏偏年初疫情暴發,20天損失6萬,飯店不讓開門,每個月賠著房租費,媳婦用每個月僅僅三千塊錢的工資幫忙頂著房租費,才使他堅持下來,現在他已經開了第二家飯店。



早上7點半,小朱夫妻已經開始在拉鏈廠一天的工作,直到晚上8點下班。

小朱夫妻都是湖北人,蝸居在工廠20平的宿舍裡,即便晚上下班很晚,他們對晚飯也一點不隨意。

一般做一頓飯需要準備1—2個小時,等他們吃飯已經到了晚上10點左右。好在小朱的廚藝不錯,每天還會變著花樣做,酸菜魚、紅燒魚、乾鍋雞、五花肉燉粉條、燉排骨、紅燒雞翅、青椒豆腐、蒜苔炒肉絲、水煮五香毛豆等等,撫慰了他們工作一天的身心。

2018年,小朱夫妻終於在老家買了一套120平左右的房子,今年終於拿到了房產證,雖然價格不貴,但這讓他們在上海的奮鬥有了意義。

當人們把群體刻化成概念,再多的磨難只是狂歡者眼中的滄海一粟,當把概念解構成每一個活生生的個體,每一個放大的面孔都是一段感人至深的長篇。像文華、於野、葛較瘦、馬徳新、小朱夫妻這樣的打工者,他們正在努力追上城市化跟數位化的步伐,用自己的雙手打拼出一片未來。


願你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有這麼多人陪你一起,你並不孤單。


撰稿|sofia 設計|維尼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致敬所有打工人

相關焦點

  • 其實,「打工人」自嘲的背後是……
    前段時間,李誕在談到「打工人」時說道:這個詞是有一絲心酸在裡面,打工人其實就是小小地抱怨一下,向生活撒一個小嬌。此話不假,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們自嘲過後,仍舊一頭扎進全民奮鬥的時代洪流。 但是當代年輕人的現狀到底是怎樣的?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打工人;因為它的通俗易懂,被網友不斷的進行調侃與自嘲,成為2020年最流行的詞語之一。無論你是那個社會階層,通俗地說,呢都是打工人,只是服務對象不同而已。3.打工人不是突然流行出來的,是源於南方的改革開放出現的勞動大軍,開始時候稱呼是:打工仔、打工妹。那個時候社會對這一群體還有一點看不起,比如八九十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我是一個打工仔》,就是打工人自嘲的寫照。但是隨著這些打工仔打工妹通過自己辛勤勞動,獲得了大量的錢財,引來全國人民孔雀東南飛,成為一個壯觀獨特的社會現象。
  • 「打工人」不完全心理學:自嘲背後的積極力量
    無論你是在工地搬磚的工人,還是世界五百強的白領,只要不是壓榨他人的資本家,那你就是一名「打工人」。90年代時,我們將前往珠三角、長三角打工的農村人稱為「打工仔」,他們往往從事體力勞動,這個稱謂帶有一絲卑微和低人一等的意味。從日本傳來的「社畜」一詞,也有一定的貶義色彩,它指的是在公司很順從地工作、像牲畜一樣被壓榨的員工。
  • 「打工人」是什麼梗 打工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打工人」是什麼梗眾所鄒知,給自己增添新的外號是網友們自嘲的表現之一,例如前兩年火起來的「社畜」「搬磚人」等。近段時間,網友們喜歡互相稱之為「打工人」,你知道這個梗是怎麼來的嗎?
  • 「打工人」到底是個什麼梗?
    這首歌送給@王大橘 感謝你的捧場 不為誰而作的歌 但這是專門為你推送的歌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 上午好,各位打工人!
  • 社畜、996進階版的打工人為什麼爆火:「成年人的黑色幽默。」
    最初登上熱搜的「早安打工人」營造的是一種「工作好難,我好累,但是我要撐下去」的心情,像是自嘲也像是一種自我鼓勵,不斷告訴自己「我是意志堅強的人」、「打工能賺到錢」。「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100%的痛苦來源於沒錢,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有人相愛,有人夜裡看海,有人七八個鬧鐘起不來,早安,打工人!」
  • 最近的「打工人」是什麼梗?
    無論你是不是所謂的「打工人」,那最近應當看到過不少圍繞「打工人」這個詞展開的段子。有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這樣:「過安檢的時候檢測儀一直響,安檢的姐姐讓我把所有的東西都掏出來,檢查過了,還是一直響,然後,她問我幹什麼的,我說我打工的,她說:好傢夥,難怪檢測出了鋼鐵般的意志。早安,打工人!」這些有關打工人的笑話多半如此:六分調笑,三分自嘲,再加上一分荒謬。
  • 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真相揭秘 打工人梗出自哪裡什麼意思
    近段時間以來,打工人這個梗非常的火,朋友圈裡面都被:早安,打工人!給刷屏了。這是個什麼梗呢?這個梗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這麼火呢?這個梗的來源介紹,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打工人是什麼梗近段時間以來,「打工人」這個詞非常的火,為什麼這麼火呢?
  • 都是打工人!
    網友自製打工人表情包「打工人」有著一系列顯著的特徵,比如對現實都有著清醒的認知,就連為什麼打工,他們都有充足的理由。比如這則《打工宣言》所言——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100%的痛苦來源於沒錢,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打工可能會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
  • 「打工人」的生存法則,古代是怎麼樣的?
    最近,網際網路上有這樣一個小變化:人們互相問早、道安,不再簡單說個「早安/晚安」,而是氣勢磅礴地敲出一句「早安/晚安,打工人」。而各種關於「打工人」的段子也在網絡上流傳,這些語錄多半如此:六分調笑,三分自嘲,再加上一分荒謬。
  • 刷屏的「打工人」梗,用英語怎麼說?
    近日,一則「打工人」的視頻爆紅網絡,視頻中頻出金句:電子廠上班了,零件和零件碰撞在一起就是夢破碎的聲音。打工賺不了幾個錢,但是多打幾份工可以讓你沒時間花錢。不拼爹,不拼娘,不拼工作,不拼錢,我們打工人只拼命。沒有苦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世界上有兩種最耀眼的光芒,一種是太陽,一種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樣!
  • 當代打工人的囚徒困境
    這不,「打工人」一詞突然前所未有地火了起來。這在以前,也不是沒人說起過打工,但有的是給自己打工,有的給政府打工,有的是給老闆打工。但現在,強烈的焦慮情緒瀰漫著,大家都幾乎清一色地成為了「打工人」。大家早上問好的時候,不再是以前的吃了嗎,而是變成了氣勢磅礴的「早安,打工人。」拿著微薄的薪資,做著辛苦的工作,挨著老闆的臭罵,忍著內心的煎熬。
  • 雙十一預售後一夜之間「打工人」爆紅網絡 打工人是什麼意思你搞...
    打工人"有著一系列顯著的特徵,比如對現實都有著清醒的認知,就連為什麼打工,他們都有充足的理由。   有人說生活中80%的痛苦來自於工作,但我知道如果不工作, 的痛苦來自於沒錢,所以在工作和沒錢之間,我選擇工作。工作也許能讓你節省十年,不工作一天都活不下去。   「打工人」對工作持非常積極的態度。
  • 打工人為什麼會火爆 打工人是什麼梗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打工人最新資訊 > 正文 打工人為什麼會火爆 打工人是什麼梗
  • 拿「打工人」當「打工仔」,是一個老闆最大的坑
    文 |牛曉瑜來源 | 青島新聞網視點團隊圖片|來自網絡我們是唱著《勞動最光榮》長大的一代,深深地相信,只有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想要的幸福生活。後來,通過工作賺得報酬的行為,慢慢轉化成了一個詞,「打工人」,這個詞有多火?是2020年的十大流行語和十大網絡熱詞。
  • 從打工人到小丑人,為什麼我們越活越卑微了?
    打工人」但朝陽的回應卻如此微弱,甚至無法讓我凍木的手有一絲知覺,是的,我麻了。再後來,大人們告訴我:原來打工人的意思並不是頹喪,而是每個人都奮力堅守自己的工作,所以打工人民最光榮。我本想試著解釋什麼,結果發現熱搜早已從打工人變成了最美打工人,我沉默了。
  • 「打工人」進入《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語」備選,它是普通勞動者的...
    一夜之間,「打工人」這個梗火了。它似乎帶點自嘲的意味,各式各樣的上班族在這個詞中找到了一份巧妙的身份認同。圍繞「打工人」,已經衍生出一波充滿「雞湯」感的自我開解的話語——網友自製的打工人表情包「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打工累嗎?累。
  • 陳根:覆蓋6000人的調查「打工人」比「不打工人」多了什麼
    文/陳根近日,有關於「打工人」的討論甚囂塵上,紅透網際網路的半邊天。在大量的沮喪和自嘲湧向「打工人」時,或許一項覆蓋6000人的追蹤調查,能讓我們找到另一種「打工人」的安慰。研究人員根據他們在16-50歲之間的工作以及家庭生活史將參與者分成五組:非母親工作,已婚母親工作,單身母親工作,非工作單身母親和非工作已婚母親。這些女性平均隨訪12年,每兩年進行一次記憶測試。
  • 「打工人」真的低人一等嗎?既然上了打工的船,那就做個快樂的海員吧!
    發這些「打工人」梗的這些人,是不是真的就生活的很苦逼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真在踏踏實實打工,在太陽底下揮灑這汗水的那些人,在飽受風霜的那些人定是沒有這種閒情去發這樣一個梗來自我調侃。恐怕更多的是一些偽「打工人」在宣洩自己不滿的情緒。
  • 「打工人」梗爆火網絡,這個又喪又燃的表達用英語怎麼說?
    近日,「打工人」一詞在網絡熱傳。網友調侃的「打工人」,其實是對所有從事體力勞動或技術勞動的人的統稱。無論是在工地的搬磚工人,還是坐在辦公室的白領,抑或是嘔心瀝血的創業者,都可自稱「打工人」。「打工」一詞是個時代產物,於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從香港傳入內地,指除老闆以外的勞動者,尤其指南下謀生的勞動者,也就是migrant workers,外出務工人員。而在今天,工地泥瓦匠、寫字樓白領、創業者,都可以自嘲「打工人」,頗有些苦中作樂,自我消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