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助力實現科研及臨床大設施自主可控

2020-09-07 光明網

腦科學研究日前再次進入公眾視野引發關注。實際上,腦機接口,乃至腦疾病、腦發育與衰老等腦科學研究,都與「腦圖譜」息息相關。可以說,腦圖譜是開展腦科學研究的基礎與根基。近日,中國科學家與企業在此領域的探索也進入了全新階段。

9月6日,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檯曆經3年科研攻關,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與此同時,這也是國產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及技術第一次應用於腦科學研究這樣前沿重大科研領域,對於推動國產高端醫療設備技術的發展,實現這一戰略領域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義。

建設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是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專項發展資金重大項目。由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牽頭,聯合4家頂級醫學機構——上海交通大學Med-X研究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共同開展。項目搭建起一個國際領先的多模態腦影像設備平臺,包括世界首創的既可用於科學研究、也可用於臨床醫療的5.0T超高場MR,具備世界領先水平的高性能3.0T MR和全球技術最先進的一體化PET/MR,及高級腦功能研究應用及後處理軟體系統。

項目牽頭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旭介紹,繪製腦圖譜如同描繪一幅探索大腦的「地圖」,是開展腦科學研究的基礎。它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大腦的結構、功能區分區、分區連結、工作機制等等,從而進一步了解腦發育和衰退的規律,解析腦部疾病。

先進的醫學影像設備,是繪製腦圖譜以及開展腦科學研究的關鍵工具。「繪製腦圖譜,開展腦科學研究,對影像設備性能要求極高。比如我們很多腦研究會追根溯源到一個神經元,目前臨床上對神經元的解析度要求是微米級。但在腦研究當中,我們希望到亞微米級,甚至以後希望可以逐漸提升到分子層面。」張旭介紹說,「此次發布的平臺,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某些方面我們還有自己的特點。這對於建立更高質量更精準的腦圖譜,對於推動腦研究新發現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此次項目在資料庫的標準化上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介紹說,「數據的標準化對科研開展極為重要,對大腦形態、功能、分子研究,包括一些疾病診斷的標準都建立在數據上。一個標準的資料庫好比在建立大樓前為其打下一個紮實的根基。標準化人腦圖譜資料庫的建立,對我們國家以後腦科學研究長期的發展是根本性的改變。目前,我們已經在3.0T MR基礎上,初步建設起一個高標準化的資料庫。我們從華山醫院、中山醫院,浙醫二院等多個中心採集了數據,經過嚴格的驗證,其一致性、可靠性、穩定性都非常高。這幾家醫院由此形成了一個數據互通的多中心研究網絡,在技術上實現了無縫連接。未來,隨著分子功能影像如PET/MR的不斷推進,還將建立分子代謝層面的新標準,這可能會比磁共振這類形態學的標準還要前沿。「

項目牽頭人之一,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席總裁張強說,開展人腦圖譜成像設備的研製,以及採用腦圖譜數據開展應用研究,對我們國家自主掌握該領域的核心至關重要。

一直以來,醫學影像設備是腦科學研究開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科研設施。「我們希望在中國的腦計劃中,在中國的大科學研究設施當中,我們自主研發的高性能科學儀器能發揮一臂之力,支持科學家的科研開展。」他告訴記者,聯影與腦智院已經開展了多年合作,雙方將工程技術與科學研究有機結合在一起,互相促進,互相迭代發展。此外,在科研合作、人才的培養和聚集等方面,雙方也在不斷拓展創新。

「我們希望能攜手各方力量打造科創共同體,真正打通學術界、醫學界、產業界,形成一個自主創新、深度協同的創新生態。這是推動科技持續創新進步的關鍵。」張強說。據悉,聯影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美國布局了多個聯影研究院,聚焦前沿技術突破,尋求前瞻科研領域創新。

發布會現場,來自聯影智能、上海交大醫學影像先進技術研究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的科學家分享了神經影像基礎科研的前沿進展,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等醫學影像學領域的臨床專家與來自中國科學院深圳先研院醫工所的科學家,聚焦腦與神經研究相關的臨床科研進行了分享,並共同探討科研創新協同發展的未來可能。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顏維琦)

相關焦點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 科研及臨床大設施逐步實現自主可控
    近日,中國科學家與企業在此領域的探索也進入了全新階段。  今天,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 科研及臨床大設施逐步實現自主可控
    今天,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匯創新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在滬發布,描繪大腦「地圖」
    近日,「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在滬發布。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在滬發布 為科學家描繪探索大腦「地圖」
    作為開展腦科學研究的基礎與根基,中國科學家與本土頂尖企業攜手探索「腦圖譜」進入全新階段。9月6日,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  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將描繪一幅探索大腦...
    馬斯克近日公布了其公司腦機接口最新成果,「腦科學研究」再次進入公眾視野引發關注。實際上,腦機接口,乃至腦疾病、腦發育與衰老等等腦科學研究,都與「腦圖譜」息息相關。近日,中國科學家與企業在此領域的探索也進入了全新階段。9月6日,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將描繪一幅探索大腦的...
    9月6日,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發布,將描繪一幅探索大腦的「地圖」
    近日,中國科學家與企業在此領域的探索也進入了全新階段。9月6日,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
  • 張旭院士領銜,共同探討中國人腦圖譜研究
    項目由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和聯影牽頭,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四家頂級機構共同參與,旨在建設國際領先的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推動中國腦科學研究及這一領域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 推動中國腦科學研究領域核心自主可控!重磅科創平臺發布
    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今日重要性:✨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與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最新聯合發布「中國人腦圖譜研究科創平臺」。據稱,這一平臺將為科學家繪製腦圖譜,以及建設中國人腦圖譜圖像大資料庫提供關鍵技術支撐並奠定平臺基礎,對推動腦科學研究發展具有長遠影響。據介紹,項目搭建起了一個國際領先的多模態腦影像設備平臺,包括世界首創的既可用於科學研究、也可用於臨床醫療的5.0T超高場MR,具備世界領先水平的高性能3.0T MR和全球技術最先進的一體化PET/MR,及高級腦功能研究應用及後處理軟體系統。
  • 全新腦圖譜: 繪製人腦精準「地圖」
    人類腦網絡組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接模式中科院自動化所供圖要想清楚認識人腦,必須有一個腦圖譜,為複雜的腦部研究和治療「導航」。首次建立在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將為實現腦科學和腦疾病研究的源頭創新提供基礎。
  • 科學家研究出新的大腦圖譜 堪稱人腦 GPS 圖
    研究人員希望,在該圖譜的基礎上,他們能夠繪製出新一代大腦分區圖,目前廣泛應用於臨床和科研領域的大腦分區圖還是德國解剖學家布羅德曼100多年前所繪製的。喬治亞大學富蘭克林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劉天明(音譯)及其學生朱達江(音譯)和李開明(音譯)確定了腦部358個與記憶、視覺、語言及身體其他基本活動相關的界標。他們的這一研究結果刊登在4月份的《大腦皮層》雜誌上。
  • 創新鏈「牽手」產業鏈 國鴻氫能助力行業國產化與自主可控
    創新鏈「牽手」產業鏈 國鴻氫能助力行業國產化與自主可控新華網  作者:  2020-10-22 10月18日,以「中國鴻·芯時代」為主題的國鴻氫能新品發布會在佛山禪城召開
  • 打破國外壟斷 聯影醫療發布3.0T探索磁共振
    作為科創板的熱門候選企業,聯影此次攜30餘款產品登陸展會,並發布了3.0T探索磁共振等一系列高端產品和技術,再次在醫療科技行業為「中國創造 新產品集體亮相 3.0T探索磁共振是此次聯影發布的重磅產品。憑藉業界領先的超高性能梯度系統、光梭成像技術與光梭引擎,能夠提供更高的圖像對比度和更精細的結構顯示。設備還搭載了豐富全面的高級應用、AI應用,如靜息態腦功能成像、腦結構量化分析、腦腫瘤量化分析等,為臨床、科研的前沿探索與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 中國電科深度解析:軍工電子國家隊,自主可控核心力量
    2018 年,公司軟體與信息服務產業實現營業收入 193.31 億元。基礎軟硬體一體化平臺:中國電科同國產龍芯、申威等 CPU、崑崙固件以及整機廠商進行緊密合作、打造了穩定、可靠、可用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基礎軟硬體一體化平臺」,形成了伺服器系統平臺、桌面系統平臺以及嵌入式系統平臺,初步具備對國外同類產品的替代能力。
  • 專訪合成生物大設施總工藝師司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最近,位於深圳光明區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基礎設施(下稱「大設施」)的主體樓正式封頂。作為深圳十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這一裝置漸漸揭開了「神秘」面紗。「就像一座理性設計合成生命的高度自動化工廠。」近日,大設施總工藝師、深圳先進院合成所研究員司同告訴記者。
  • 醫學領域大數據科研平臺應用依靠它實現
    通過建立大數據科研平臺,提高臨床科研的效率及質量,並促進研究成果有效轉化。根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實際情況,建立以智能醫學數據中臺為核心的大數據科研平臺,通過專病庫建立、描述性統計分析、統計挖掘、單病種分析及疾病預測等,優化科研流程,提升科研質量,實現科研成果的臨床應用。
  • 太美醫療科技助力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建設 智能臨床試驗平臺(GCP...
    助力臨床試驗機構的信息化建設,是太美醫療科技打造生命科學產業數位化運營平臺的重要一環。眾所周知,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是藥物研發的最前線,也是確保臨床研究質量、維護受試者權益的最重要保障。要想實現藥物臨床試驗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數位化,機構信息化建設不可或缺。
  • 蒼穹地理信息軟體平臺KQGIS V8.0正式發布
    7月26日下午,由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大會主辦、蒼穹數碼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大會之「自主可控地理信息軟體助力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分論壇,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舉行。來自政府、高校、企業等不同領域的行業領導、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圍繞自主可控的地理信息軟體平臺、國土空間規劃等話題展開交流。
  • 2018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重大研究進展
    在轉錄組方面,單細胞RNA測序分析技術的進步助力各項調控機制的揭示。北京大學通過自主開發的新型RNA甲基化的測序技術m1A-MAP,實現全轉錄組水平上單鹼基解析度的1-甲基腺嘌呤修飾位點鑑定。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建立的空間轉錄組分析新方法Geo-seq,可以獲得具有空間位置信息的少量細胞轉錄組圖譜。
  • 中國具有自主可控的甲醇燃料電池技術
    加快甲醇汽車科研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應用」,為甲醇汽車可持續發展和甲醇燃料多元化應用指出了方向。文件明確了甲醇汽車產品發展方向:一是我們有完整的自主可控甲醇燃料電池技術體系,二是我們有相對健全的甲醇燃料電池產業基礎,三是我們有甲醇燃料電池移動和固定應用的市場準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