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天體之間保持著距離才能確保太陽系遠離在銀河系穿梭的天體

2020-12-03 冥維空間

位於宇宙空間裡的一切物質都在無時無刻地運動著,在銀河系中就有數十億顆恆星圍繞著銀河中心的黑洞作軌道周期運行,在太陽系裡像太陽一樣的一些恆星,運行的方式都是非常有規有律的,太陽距離銀河中心的距離約為3萬光年,圍繞銀河中心完成一次公轉所花費的時間約是2.3億年,然而在銀河系中還是有一些天體運行的軌道並不是井井有條的,它們運行的軌道是非常不穩定的,小行星就像「盲頭烏蠅」一樣橫衝直撞,這些混亂會導致太陽系變得十分不穩定。

圖解:流浪小行星

太陽系附近的天體運行軌道在不斷變化,有一些天體以每秒鐘數百公裡的速度在銀系裡穿梭,只有物體之間保持著巨大的距離才可以確保太陽系遠離在銀河系任意穿梭的天體,但是太平並不會一直都存在的,按照目前太陽系的運行軌道會在未來某一時刻遭遇不測,比如可能會遇到一顆超新星或者一個質量較大的恆星或者一些經過地球的一些小行星,如果真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以目前的科學與科技水平,是不能與宇宙之力抗拒的,身處太陽系的我們完全可以提前預測到來自銀河系的威脅,雖然能預測到這些對太陽系不利的威脅,但是我們依然只能是束手無策,除非能把整個太陽系都遷移,也就是把整個太陽系挪出目前的位置。

圖解:銀河系超新星

「光子聚焦推進器」

為了遷移太陽系,必須要有一個恆星引擎,一種利用引導恆星穿越銀河系的巨型引擎裝置,這個設備像一種有戴森球體水平的技術,「光子聚焦推進器」的基本概念是折射一半的太陽光子以求產生足夠強大的推力,慢慢地把太陽推動到指定的區域,為了讓「光子聚焦推進器」工作,它必須固定放在與太陽保持一定距離的位置上,這個概念並不是圍繞著太陽轉,儘管太陽的引力會把「光子聚焦推進器」吸進去,但「光子聚焦推進器」也會受到輻射壓力的制衡,這就取決於折射光鏡的工作效益。

這意味著折射光鏡的重量必須要足夠輕,厚度以微米為單位,折射光鏡選用的是由鋁合金材料製成的反射箔,折射光鏡的形狀要求也很重要必須是一個圓形,假如用一個巨大的球形殼包裹太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光子會折射回到太陽本體,不斷加熱並且會導致折射光鏡故障問題,相反,利用折射光鏡線原理將大部分的光子以相同的方向折射光鏡,將光子折射回太陽本體這能使能量達到最大化。

為了避免太陽光給地球造成的不良後果,必須要讓太陽照常照射地球,過多的太陽光會烘烤大地,過少的太陽光會讓凍結陸地,打造推進器最理想的位置就是太陽的兩極區域,這意味著只能在太陽系的平面上垂直地移動太陽,在銀河系中只能朝一個方向移動,這就限制了遷移位置的選擇。

恆星引擎——噴髮式推進器

在過去的2.3億年裡,太陽系只移動了100光年,在往後的幾十億年的時間裡,太陽系幾乎會完全處在太陽在銀河系的軌道上,但在短期內還不足以躲過與超新星的相遇,所以我們必須要使用速度更快的引擎來避開與超新星的相遇,這個速度更快的新恆星引擎稱為——噴髮式推進器

前推力引擎這是一個大型的空間站平臺其中包括卡噴髮式推進器光子聚焦推進器及光子聚焦推進器包裹著的太陽,噴髮式推進器,用噴射的推力把空間站平臺自身推到另一邊,這個推進進器由光子聚焦推進器提供動力,收集並儲存來自太陽的光子,為核聚變提供動力,當儲存到一定定量的能量(當核聚變產生足夠的能源)後,就向特定的方向噴射,噴髮式推進器噴出的粒子速度非常快,接近於光速的1%,隨著每一次的噴射就像火箭一樣推動著空間站平臺。

註:將空間站平臺比喻成火箭

制衡太陽引力引擎噴髮式推進器需要大量的燃料,每秒鐘會消耗數百萬噸光子,為了把這些光子收集起來,它使用非常大的電磁場將氫和氦從太陽風中輸送到引擎中,但是僅靠太陽風還不足以提供足夠的燃料供應,於是光子聚焦推進器又有用武之地了,如上文所述利用它反射能量太陽光子可以重新聚焦到太陽表面,聚焦後的的熱量可以使一小片區域到達極端溫度,噴髮式推進器將數十億噸的物質從太陽表面吸取到自身來,這些物質可以被收集並分離成氫和氦。氦在熱核核聚變反應中爆炸,在接近10億度的溫度下,一股放射性氧會噴射出來,成為噴髮式推進器恆星引擎的主要制衡太陽引力的動力來源,以防止噴髮式推進器引擎撞向太陽,因此引擎就會與太陽保持一定的距離。

抽取太陽光子作為動力,太陽光子會消耗殆盡嗎?

太陽如此之大,以至於數十億噸的物質幾乎無法觸及太陽表面,事實上作用恆星引擎將會延長太陽的壽命,因為質量越低的恆星,發生核聚變反應就越慢,用噴髮式推進器將會使太陽恆星系統的地球宜居的時間延長數十億年

在短短的100萬年時間裡,噴髮式推進器可以使太陽移動60年,足以躲過一顆超新星,以全速行駛,太陽系可以在1000萬年內完全改變其星系的運行軌道。

把整個太陽系變成了我們的宇宙飛船,比如在銀河系中飛行之後會與其它銀河系外的恆星相遇,或許太陽系中的行星會被質量更大的恆星捕獲,成為系外恆星的行星,甚至有可能太陽系會完全飛離銀河系,並在銀河系之外的空間穿梭,直至成為系外星系的一員。

結語

恆星引擎是一種非常高科技的技術,用幾年或幾十年甚至上千年是建造不出來的,這是一個極其漫長的等待時期,因為我們知道太陽終有一天會迎來生命的盡頭,一個恆星引擎可以讓我們的後代去其它星球旅行,而不用冒險進入可怕的黑暗深淵星際空間。

在有技術打造一個恆星引擎之前,在隨波逐流的空間飄蕩受制於銀河系的引導,因為銀河系可能會把太陽系帶到一個更接近超新星的區域,也許我們的後代將會揚帆起航,在未來的數千萬年裡成為一個星際物種。

相關焦點

  • 肉眼可見最遠的天體,距離地球多少光年?
    太陽系內的天體除了太陽和月球之外,太陽系中肉眼可見的天體還包括六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天王星。在這六大行星中,天王星離地球最遠,它只有在衝日期間才變得肉眼可見,那時離地球為17.3天文單位,將近26億公裡。
  • 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月亮,但距離我們最近的還有這些級別的天體
    距離我們每個人最近的天體是我們腳下的地球,而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當然就是我們的月亮了,其和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萬公裡,那麼其他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你知道嗎?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通常衛星都距離行星比較近,所以它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為363,300千米,距離地球最遠的距離為405,493千米,它的的體積為地球的1/49,質量約為地球的1/81,它是太陽系中第五大衛星,其與地球的質量比在太陽系衛星和行星中為最高。
  • 日專家用三角測量法測出遙遠天體與太陽系距離
    新華網東京7月11日電(記者錢錚) 日本國立天文臺等機構組成的小組10日宣布,他們利用三角測量法,精確測出了一個遙遠天體距離太陽系的距離,這一距離幾乎是此前美國研究人員用同樣方法測定最遠天體與太陽系距離的兩倍。  據日本媒體11日報導,本次測距的對象是獵戶座方向一個編號為「S269」的天體。
  • 銀河系有宇宙中所有的天體種類嗎?還有哪些驚人的天體?
    因為銀河系就是一個小宇宙,宇宙可能存在的天體銀河系幾乎都有,那麼銀河系中有哪些驚人的天體呢?又有哪些是銀河系中所沒有的呢?一、銀河系中有哪些令人驚訝的天體?但它距離地球超過7500光年,也許早已爆發,我們還沒看到而已!最大的恆星:盾牌座UY(直徑最大),R136A1(質量最大)(已知天體中)
  • 天文學家是如何測量天體的距離的呢?
    以人們的日常經驗來說,這是非常遙遠的距離。而相對於半徑137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行星K2-229b可以算得上是地球的近鄰。宇宙這麼大,天文學家是如何測量天體的距離的呢? 20世紀初雷達發明以後,通過發射無線電脈衝,然後接收其遇到物體後反射的回波,可以準確測量目標天體的距離。雷達測距法已成為測量太陽系內某些天體距離的基本方法之一。
  • 太陽系屬於銀河系,銀河系又屬於什麼天體?帶你走進宇宙星河長城
    我們的地球是屬於太陽系的已一部分,而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小小的一部分,但是你有想過宇宙之大,我們的銀河系又屬於什麼天體系統嗎?今天小星就帶大家走進比銀河系更大的天體系統,帶你領略宇宙星河長城的雄偉壯麗。是否有人和我一樣想過,銀河系的上面、下面和旁邊都有什麼?答案就是宇宙太大,宇宙的中心不明確,所以所謂的上面和下面只是人的主觀意識的認識,所以不存在所以的方向。銀河系跟我們的太陽系類似,銀河系作為星系中體積較為大者,旁邊有很多小的星系在圍繞著銀河系公轉。比如較為著名的大小麥哲倫星系,這兩個小星系能在南半球晴朗的星空下看得清清楚楚。
  • 什麼力量在驅使天體轉動?
    同時,太陽還會環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周期大約為2.3億年。那麼,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會旋轉呢?有沒有不會旋轉的天體呢?萬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天體之間都有存在引力作用,如果沒有辦法對抗引力作用,天體就會互相吸引在一起。只有通過某種方式運動,天體之間才能避免在引力的作用下發生碰撞。
  • 銀河系內最驚人的天體是什麼?
    銀河系屬於棒旋星系,最新的數據其直徑大約為20萬光年。20萬光年有多大很多人沒有概念,太陽系直徑大約為2光年,目前人類飛得最遠的太空飛行器是旅行者一號。由NASA1977年發射,旅行者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42年。
  • 平常我們看到的關於太陽系圖片,天體之間的比例是真實的嗎?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平常我們看到的關於太陽系圖片,天體之間的比例是真實的嗎?人類有能力走出地球,探索宇宙之後,對於太陽系是最頻繁關注的,相信大家能夠比較熟悉的也是太陽系,畢竟我們的地球就生存在太陽系當中。眾所周知,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關於八大行星的圖片。
  •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內側邊緣,為何只有它才適合居住?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宇宙是非常廣袤的,但是所有的天體都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遵循著一定的運動規律,一個套著一個的,如地球圍繞太陽系旋轉,太陽系又圍繞著銀河系旋轉,都是小天體圍繞著大天體旋轉的,所以我們是位於銀河系的,
  • 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在轉動?
    同時,太陽還會環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周期大約為2.3億年。 那麼,為什麼宇宙中的天體都會旋轉呢?有沒有不會旋轉的天體呢?只有通過某種方式運動,天體之間才能避免在引力的作用下發生碰撞。也就是說,沒有轉動的天體都已經撞毀了,留下來的都是會轉動的天體。 那麼,天體是如何開始轉動的呢? 天體的轉動與其如何形成有關。宇宙大爆炸初期產生了大量由氫和氦組成的星雲,它們在外部幹擾下,比如附近有超新星爆發,將會坍縮形成恆星、行星、衛星以及其他各種小天體。
  • 不只有恆星行星衛星彗星,還有這些天體
    在遠離城市的郊外,晴朗的夜空中抬頭望去,我們所看到的大部分星星都是恆星,但是在恆星之外還有行星、衛星、彗星、小行星以及星系等,其遠近大小也各不相同,而且差別很大,不過有些人造天體看上去也和星星一樣。目視能看到的衛星,大家都會想到月球,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自然天體,平均距離只有38萬公裡,但我們能目視的衛星其實不只月球一個,在木星大衝的時候,特別晴朗的夜晚也可以隱約看到木星附近的四顆衛星(古書《甘石星經》中就記載了木星的衛星),實際上行星的衛星在太陽系中有200多個,但目視能觀察到的就這幾個,衛星的質量和體積也比行星小得多。
  • 天文學家發現冥王星外新天體,或證明太陽系新行星Planet X存在
    這個新發現的天體名為 2015 TG387,10 月 2 日由國際天文學會的小行星中心對外公開,同時該矮行星的細節和相關研究收錄在一篇發表於 Astronomical Journal 的論文中。研究發現 2015 TG387 時,該小行星距離太陽約 80 天文單位 (AU)。1 個 AU 相當於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
  • 太陽系最遠天體 與太陽距離為日地距離140倍
    然而,有些人卻利用這段時間發現了太陽系中最遠的天體。  這就是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Scott Sheppard所做的事。當時一場暴風雪使這座城市陷入了癱瘓。Sheppard原定發表的一場精彩的公開演講因為天氣原因被推遲,所以他只好坐下來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篩選望遠鏡觀測到的太陽系邊緣的圖像,這些圖像是他的團隊一月份在尋找「第九行星」時所拍攝的。
  • 太陽系的平面和銀河系持平嗎?
    太陽系是一個引力束縛系統, 由太陽和圍繞太陽直接或間接運行的星體構成。直接圍繞太陽運轉的天體中,最大的是八大行星,其餘的是較小的天體,矮行星和小型太陽系天體。在繞太陽間接運行的天體—衛星中,有兩個比最小的行星水星還要大。46億年前,一個巨大的星際分子雲的引力坍縮形成了太陽系。
  • 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揭秘天體與生命起源?
    Rob對此天體的運動軌跡進行了估算,結果讓他很是吃驚,從其運行軌跡來看,不太像太陽系內天體的軌道。接下來幾天,他又利用更大口徑的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進行了追蹤觀測,進一步確認了此天體的軌道非常極端:雙曲線軌道偏心率達到了1.19,這是目前已知最高的。如此高的偏心率表明這是一個來自於太陽系之外的天體。這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第一個星際天體。
  • 天體系統,天體的家園
    宇宙間如果天體存在著相互繞轉相互吸引的關係,就稱為天體系統。天體系統簡單可分為四個級別。地球和月球組成最小的自然天體系統。與之同級別的是其它行星與衛星組成的系統,例如土星與它的衛星組成的系統。太陽與下面的行星彗星流星等組成的自然天體系統。與之同級別的是恆星與它下面的行星流星等組成的系統,例如《三體》中三體生靈所在的天體系統就與太陽系同一級別;還有雲天明送給程心的DX3906恆星和它的兩顆行星組成的系統。
  • 銀河系中有上千億顆流浪行星,這些神秘的天體曾進入過太陽系?
    在銀河系中至少有兩千億顆恆星,大多數恆星都在屬於自己的軌道上運行,一些行星由於某種原因脫離了原先的恆星系在星際間隨處流浪,由於這些流浪行星本身不發光且行蹤詭異,科學家認為在銀河系中最少有數十億顆四處遊走的
  • 平均每10萬年,就有一顆恆星闖入太陽系,擾亂太陽系天體
    由於天體是在不斷運行的,彼此之間方向不同,相對速度也不一致,因此相對位置也始終在變化。在半人馬座α星C之前,還有其他恆星曾經距離我們非常近,甚至可以說已經闖入太陽系。2013年,天文學家就發現了這樣的恆星——WISE J072003.20-084651.2。這顆恆星名字比較長,不過看名字可以推測出來,科學家是利用NASA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望遠鏡發現了這顆恆星。
  • 水星與太陽的距離已經達到極限了嗎?銀河系中還有更近的距離
    引言:縱觀太陽系中所有行星的位置分布,最靠近太陽的星球地表溫度高得十分可怕,最遠離太陽的行星也低得十分可怕。但是水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並不是銀河系的極限,銀河系中還有比這更近的距離。距離是一個很奇妙的概念,它在科學理論上描述的是兩個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在語言上有時候被用來傳達情感。我們都聽說過「距離產生美」的說法,這條隱形的法則在人際交往中時常奏效。不僅如此,這條法則在宇宙中也同樣適用,這充分表現在宇宙天體之間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即使太陽的引力再大,它也無法將消除與所有行星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