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專家用三角測量法測出遙遠天體與太陽系距離

2020-11-22 搜狐網

  新華網東京7月11日電(記者錢錚) 日本國立天文臺等機構組成的小組10日宣布,他們利用三角測量法,精確測出了一個遙遠天體距離太陽系的距離,這一距離幾乎是此前美國研究人員用同樣方法測定最遠天體與太陽系距離的兩倍。

  據日本媒體11日報導,本次測距的對象是獵戶座方向一個編號為「S269」的天體。研究人員啟用了位於日本東北部巖手縣、南部鹿兒島縣和衝繩縣、東京都小笠原村的4臺直徑20米的射電天文望遠鏡,從2004年11月起歷時一年,依據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時觀測這個天體所產生的視差,並運用以日地距離為基礎的三角測量法,測出「S269」天體距離太陽系約1.725萬光年,距離銀河系中心約4.27萬光年。此前,美國研究人員用同樣方法測定的最遠天體與太陽系的距離為9050光年。

  本次測距是日本VERA天文觀測計劃的一部分。VERA計劃利用上述4個地點的4臺射電天文望遠鏡,同時觀測天體,所得到的觀測信號匯集到日本國立天文臺位於東京都三鷹市的一個觀測機構,這樣4臺望遠鏡的性能可抵得上一臺直徑2300公裡的射電天文望遠鏡。

  VERA計劃的最終目標是用10年至15年時間,精確測量銀河系中約1000個天體的位置和運動狀態,繪製一幅銀河系星空圖,以協助研究銀河系的結構、暗物質的分布及暗物質的真實面貌。

(責任編輯:張勇)

相關焦點

  • 無線電波測量法和三角測量法 如何科學的測量天體的距離?
    知識點:無線光波測量法和三角測量法是測量天體距離常見的的方法。無線光波測量法是通過我們發送出的無線電波,碰到目標後會反射回來,被我們再次接收到,計算電波從發射到被目標返回所用的時間,將其除以2(往返時間變成單程時間),再乘以光速,就能知道目標天體的距離了。而三角測量法我們先設置一條「基線」,其精確長度當然是我們可以掌握的,然後在基線的兩端分別測量目標的角度。這樣,兩條不同角度的視線就和基線共同構成了一個三角形。
  • 浩瀚的「宇宙」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出「行星」之間距離的呢?
    在宇宙中擁有著無數的天體,這些天體距離地球動輒上百萬光年乃至上億光年,那麼我們便產生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天文學家到底是如何測量出天體之間距離的呢?測量天體距離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在太陽系內可以通過雷達測量法,也就是對金星、火星等行星發射無線電脈衝,然後接受反射的回波,從而計算出它們之間的距離。而測量太陽系外的恆星時,就要通過三角視差法來進行測量。
  • 天文學家是如何測量天體的距離的呢?
    以人們的日常經驗來說,這是非常遙遠的距離。而相對於半徑137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行星K2-229b可以算得上是地球的近鄰。宇宙這麼大,天文學家是如何測量天體的距離的呢? 20世紀初雷達發明以後,通過發射無線電脈衝,然後接收其遇到物體後反射的回波,可以準確測量目標天體的距離。雷達測距法已成為測量太陽系內某些天體距離的基本方法之一。
  • 科學有道理:科學家如何測太陽系外恆星的距離?
    我們介紹了測量地球質量的方法、測量地球直徑、日地距離以及太陽系其他行星距離的方法。其中,我們用到最多的,就是三角函數。在測量地球直徑和日地距離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無一例外都利用了三角函數,通過構建三角形,通過巧妙的方法測出其中某些角度和邊長,最終求出了這些看起來「根本無法測量」的數據。
  • 星星那麼遠,科學家竟用如此精巧燒腦的方法來測它們的距離!
    但是由於太陽表面都是等離子體,不會反射雷達波,所以我們無法用雷達測量日地距離。其他恆星也一樣,都是科學家通過非常精巧的手段和方法測量出來的。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我們是怎麼測量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的。日地距離的測量最早是利用金星凌日的天文現象,在地球上不同地點測出金星凌日的角度,根據三角函數可以計算出日地距離。
  • 太陽系最遠天體 與太陽距離為日地距離140倍
    然而,有些人卻利用這段時間發現了太陽系中最遠的天體。  這就是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Scott Sheppard所做的事。當時一場暴風雪使這座城市陷入了癱瘓。Sheppard原定發表的一場精彩的公開演講因為天氣原因被推遲,所以他只好坐下來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篩選望遠鏡觀測到的太陽系邊緣的圖像,這些圖像是他的團隊一月份在尋找「第九行星」時所拍攝的。
  • 天文學家證實了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
    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Farout在僅僅兩年後就失去了它的「王冠」。據悉,Farfarout是目前已知的太陽系中距離最遠的天體。它目前距離太陽 132AU(天文單位),也就是距離太陽約 197 億公裡,而天體 Farout 距離太陽僅 120AU(約 179 億公裡)。在拉長軌道上,天體 Farfarout 最遠距離太陽 175AU(約 261 億公裡)。
  • 中美德科學家成功測量太陽繫到銀河系旋臂的距離
    科學家將這一成果發表在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網絡版上,論文的第一作者徐燁博士目前是南京大學天文系的研究人員。他們測出,太陽到英仙座旋臂的距離為1.95千秒差距,約6360光年,誤差不到2.1%。    銀河系是漩渦星系,有四條呈放射狀的主要旋臂,旋臂由無數恆星和孕育恆星的高亮度星際塵雲組成。
  • 天文學家怎樣判斷天體的距離?動輒幾十億光年靠譜嗎?
    在天文學中,不同的宇宙距離尺度會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至於誤差肯定是避免不了的,只是大小的問題。一般而言,天體距離地球越近,測量誤差也會相應小一些。對於太陽系附近幾百光年內的恆星,可以通過三角視差法進行測定。
  • 實際很簡單:天文學家測算天體到地球距離的方法
    天體測距到今天仍然不能得出非常精確的距離,這完全在於觀測技術上仍然沒有更加突破的方法,還有天體距離過於遙遠,也造成了距離上的測量誤差。天文測距的方法對應不同距離的天體有不同的方法,比較常見的天體測距方法有以下幾種:銀河系內的恆星的測距一般使用三角視差法,這種方法以日地距離為基準,測量恆星周年視差對於日地距離的張角大小,最終可以得出恆星的距離。
  • 太陽系最遙遠的天體疑似出現,那裡猶如地獄,人類能到達嗎?
    現代研究發現,太陽系的邊緣地帶,存在著柯伊伯帶,冥王星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是處於柯伊伯帶最外側的某一顆星球,那麼,它究竟是誰呢?被取代的2018 VG18有關於太陽系中還存在1-2顆未知行星的說法,多年來一直層出不窮,科學家們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2018 VG18。
  • 如何測出90萬光年一顆星的距離?多虧這個失聰的女人
    在此之前人們常用的測量天際恆星距離的方法是一種叫做三角視差法。三角視差法,是通過兩個不同的地方觀測同一個物體時,觀測到的物體有兩個不同的位置,它們會有一個偏移的角度。就像我們把一根手指放到眼前,用左眼和右眼分別觀測它時,會感覺到手指是在兩個不同的位置一樣(大家不妨試試)。
  • 科學家測出一個恆星的距離是假的?實際距離會是測量距離的很多倍?
    恆星測量方法編輯三角視差法河內天體的距離又稱為視差,恆星對日地平均距離(a)的張角叫做恆星的三角視差(p),則較近的恆星的距離D可表示為:sinπ=a/D若π很小,π以角秒表示,且單位取秒差距(pc),則有:D=1/π用周年視差法測定恆星距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恆星離我們愈遠,π就愈小,實際觀測中很難測定。
  • 廣闊的太陽系內,誰是距離太陽最遠的天體?是100億公裡外的它!
    一般人對於太陽系的認知是十分狹隘的,他們總以為太陽系內除了太陽和八大行星外,就什麼都沒有了,其實並不是的,太陽系內的天體十分多,大大小小的加起來超過十億顆。那麼在如此多的天體裡面,哪一顆是距離太陽最遠的呢?最遠的天體距離太陽又有多遠呢?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遙遠的星體 是冥王星距離的3.5倍
    與歐洲有關的一切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中的最遠的星體,它的距離遠達120天文單位(AU),一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約為1.5億公裡。這個星體是在今年11月發現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給它的臨時名稱叫「2018 VG18」,綽號是「遙遠」。
  • 新視野號飛掠太陽系最遙遠古老的天體,還拍了照片
    ,造訪了太陽系內最遙遠的天體,也是太陽系內最古老的天體。 這個太陽系級別的「天涯海角」,是太陽系邊緣的一個天體,距離地球 65 億公裡,位於柯伊伯帶(Kuiper Belt)。柯伊伯帶是太陽系中海王星軌道外側一片天體密集的圓盤狀區域,有數十億顆天體,並保留了太陽系演化所留下的痕跡。
  • 新研究稱太陽系所在旋臂非常巨大 超之前預料
    天文學家利用三角測量法觀測表明為了測定銀河系的結構,科學家需要精確測量銀河系內天體之間的相對距離,測量天體之間的距離同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  目前,天文界達成共識的是,銀河系具有旋臂結構,但是對於究竟有多少旋臂、以及旋臂的精確位置還存在爭議。為了解決這個困難,天文學家動用了甚長基線射幹涉陣列(VLBA)對銀河系進行了精確測量。該方法利用的是最簡單、也是最精確的三角測量法。
  • 科學家是怎麼計算星體與地球距離的?動不動幾十億光年,靠譜嗎?
    為什麼以光年為單位進行測量我相信,只要大家剛剛理解了光年、公裡、英裡三者之間的換算方式,便能夠明白:當我們在天文規模上用它們作為單位進行測量的時候,本就是一件特別麻煩、而且不切實際的事情。比如,我們可以用與地球距離最近的獵戶座星云為例,它和我們之間的距離大約為1300光年,倘若換算成英裡這個單位,那麼則需要用7861000000000000英裡來表達。
  • 淺析常用的三角測量法.
    根據這個角度及已知的雷射和相機之間的距離,數位訊號處理器就能計算出傳感器和被測物體之間的距離。半導體雷射器1被鏡片2聚焦到被測物體6上。反射光被鏡片3收集,投射到CMOS陣列4上;信號處理器5通過三角函數計算陣列4上的光點位置得到距物體的距離。
  • 天文學家如何測出恆星的質量?
    事實上,恆星本身又大又熱,而且距離我們非常遙遠,那麼,天文學家是如何測出恆星的質量呢?太陽的質量關於如何測出恆星質量的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太陽的質量是怎麼測出來的。太陽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測出它的質量還是比較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