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很簡單:天文學家測算天體到地球距離的方法

2020-11-23 科學探討

天體測距到今天仍然不能得出非常精確的距離,這完全在於觀測技術上仍然沒有更加突破的方法,還有天體距離過於遙遠,也造成了距離上的測量誤差。

天文測距的方法對應不同距離的天體有不同的方法,比較常見的天體測距方法有以下幾種:銀河系內的恆星的測距一般使用三角視差法,這種方法以日地距離為基準,測量恆星周年視差對於日地距離的張角大小,最終可以得出恆星的距離。

而對應的張角為1角秒所對應的恆星距離為1pc(1秒差距),這種方法一般適用較近距離的天體,距離小於30至500秒差距,這取決於觀測的精度,但是隨著VLBI技術的出現,這個範圍可以擴大到10kpc。

還有分光視差法,先通過譜線強度測得恆星的光度,轉化為恆星的絕對星等,再由觀察到的視星等可以得到恆星的距離。除此之外,還可以依靠脈衝變星的周光關係來測量距離,由於造父變星的周光關係很有規律,造父一的變化周期為5天8小時46分38秒,不像其他變星的周光關係那麼複雜。

根據1912年美國天文學家的研究,造父變星光變周期越長,亮度越大,以此作為憑據周光關係測得了很多河外星系的距離。此外還有距離範圍最遠的量天尺——譜線紅移測距,總所周知,哈勃定理提出,離我們越遠的天體退行速度越快,隨著天體離我們遠去,譜線波長就會比靜止時發出的譜線波長要長,只要測出紅移量可以得到天體離我們的距離。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是如何測量天體的距離的呢?
    原標題:找一把「尺子」,丈量星辰大海 天文學家找到的距離最遠的天體,已經接近可觀測宇宙的邊緣,也即100多億光年之遙。但你有沒有想過,這麼遠的距離,天文學家是如何測量出來的? 近日,利用克卜勒望遠鏡數據,天文學家又發現一顆與地球個頭相仿的行星K2-229b。這顆行星距離地球2.6億光年,即24萬億公裡。
  • 如何測量地球到太陽的實際距離?如何測量地球與其它行星的實際距離?
    想要用最簡單易懂、最本質的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今天要解決的問題是:地球到太陽的實際距離是如何測算出來的?由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實在太遠,不可能直接用尺子來測量。所以,人們使用了一種比較巧妙的測量方法。這種方法的原理很簡單,利用的是三角函數法。
  • 科學分析,18世紀天文學家們是如何測量地球與其他行星間的距離?
    大家好,歡迎來到努力分享科學知識,17至18世紀時,望遠鏡性能有了長足的進步,天體方位的測量精度提高了幾十倍,1716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提出利用金星凌日的機會來測量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方法是當金星走到太陽與地球之間時,從地球上不同的兩個地方同時觀測金星投射到太陽圓面二點的軌跡,由此即可推算出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可惜金星凌日是十分罕見的,直到1772年法國天文學家番格雷分析了1869年金星凌日後各國天文學家的全部觀測資料後,得出太陽與地球的距離為1.5這才實現這一設想。
  • 宇宙中的遙遠距離是如何測算的?
    1光年是光在一年走過的距離,也就是9460730472580800米。而宇宙中的尺度都是成千上萬光年的,比如最近的一些新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進行更精準距離測算的球狀星系NGC 6397距離地球是7800光年,而NASA近日觀測的最遠恆星距離地球則是90億光年。
  •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多少?科學家如何測量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古人對其稱頌不絕,中秋節來臨之際,不妨趁此時機細細了解一下這個近得遠在地球的星球,為你算算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地球到月球有多遠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是384,400千米 。月球離地球近地點距離 為 35.7萬 千米 (就是地表到月表);距離地球最遠的遠地點距離為40.6萬千米(就是加上月球與地球的直徑)。 月球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球。
  • 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如何測量
  • 測算方法新進步,質量數值近上限
    新現身的脈衝星,或許可以從更精確的測算方法著手 天文學家們已經確認了可能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中子星。 這是一顆名為J0740+6620的脈衝星,根據脈衝發放的時間差可以計算確認它的質量為太陽的2.14倍,其大小則只有30公裡(約19英裡)。
  • 測量天體之間距離的方法——從古希臘到今天演變
    現代方法為了測量水下距離,我們使用聲納技術。這個概念很簡單,你把聲音脈衝扔到下面,然後在反射後記錄它們的返回。時間差將決定到地面的距離。利用同樣的原理,我們可以把雷射束投射到一個物體上,測量它反射回來的時間,從而得到距離。但是,你不能把一束光扔向太陽。
  • 地球距離太陽有多遠?
    (地球公轉軌道 圖片來自:環球網) 距離測算歷史上第一個測量到太陽的距離的人是大約公元前250年的希臘天文學家Aristarchus(阿里斯塔克)。他利用月相測量月亮到太陽的距離。在半月期間,三個天體應該形成一個直角。通過測量月球和太陽之間的夾角,他判斷出地日距離是地月距離的19倍,因此太陽有月球的19倍大。事實上,太陽的直徑比月球大400倍左右。
  • 地球距離太陽有多遠?
    (地球公轉軌道 圖片來自:環球網)距離測算歷史上第一個測量到太陽的距離的人是大約公元前250年的希臘天文學家Aristarchus(阿里斯塔克)。他利用月相測量月亮到太陽的距離。在半月期間,三個天體應該形成一個直角。
  • 你知道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如何測量的嗎?
    太陽距離我們有多遠?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回答起來難度卻不小,值得一提的是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曾困擾了我們超過2000年。通過現代天文學的知識我們知道,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為一個天文單位,即149,597,870,700米,約等於1.5億公裡,但過去的天文學家在沒有如此精確的測量技術前提下幾乎無法獲得準確的日地距離,這就導致了我們對宇宙其他天體的觀測出現誤差,因為我們都用天文單位來衡量我們與其他天體的距離。
  • 明明黑乎乎一片,為啥「哈勃」能拍到色彩絢麗的天體?天文學家是...
    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深空中的天體太空中的天體距離地球非常遙遠,距離越遠,我們能看到的光越黯淡,如上述的獵戶座大星雲,它與地球的距離為1500多光年(光在真空宇宙中運行一年的距離),如此遙遠的距離使得從星雲發出的能夠到達地球的光是十分微弱的,因此在地球上的我們只得窺得獵戶座大星雲的點點星光。
  • 天文學家如何測量恆星間的距離,結果準確嗎
    恆星系統離我們太過遙遠,以至於我們不能指望開發出一種長到足以確定它們實際距離的捲尺。另一方面,天文學家仍然可以確定一個恆星系統離我們自己的恆星系統有多遠。 你有沒有想過這是如何測量的? 其實,天文學家可以用各種方法來確定與另一顆恆星的距離,其中最可靠的是視差法,這種方法利用了當你駕車行駛在一條路上,遠處的物體似乎相對靜止,而近處的物體似乎從你身邊呼嘯而過時所體驗到的效果。
  • 科學家是如何知道天體距離我們有多遠呢?
    經常聽到各種關於天文的報導,動輒距離上千上萬光年,對於如此遙遠的距離,科學家又是如何得知的呢。簡單一個字概括,就是「看」,用啥看?用望遠鏡看。不過,測量地月距離就不需要利用望遠鏡了,由於距離很近,直接採用電磁波測距就行了,由於電磁波的速度是光速,一來一回就可以計算地月距離了。下文主要說說那些距離地球比較遠的天體,究竟是如何計算天體距離的。
  • 宇宙年齡138億歲是怎樣測算出來的
    所有物質,從看不到的微觀世界基本粒子,到以光年計的巨大天體,都有一個誕生、成長、成熟、衰老、死亡的過程。我們通過看一個人的皮膚、頭髮、精神狀態等外觀,通過檢查一個人的骨骼狀態和各項生理指標得出這個人的大致年齡;我們可以通過探查元素同位素的半衰期,計算出地球、月亮等天體的年齡。那麼宇宙這個萬事萬物的源頭,年齡是怎麼測算得出來的呢?
  • 天文學家測算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盤,旋速能達到0.7倍光速!
    吸積盤從數十億光年外旋向超大質量黑洞,很難進行測算。不過,天文學家已經找到了一種途徑。藉助一項新技術,他們確定了5個吸積盤的旋轉速度,其中一個吸積盤座落於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十字架,它的旋速達到光速的70%。
  • 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多少,又是怎樣確定的?
    太陽到地球是一個天文單位(AU),約149,597,870,700米,約等於1.5億公裡以前科技落後,所以導致觀察天體距離出現誤差
  • 科學家是如何算出宇宙中各星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的?有哪些方法?
    科學家是如何算出宇宙中各星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的?有哪些方法?在我們不知道光速這一概念的時候,我們不會想我們看到的星星到底是什麼時候的光景,而正常情況下都認為是什麼時候看到的就是什麼時候的星星,認為是即時的。
  • 三體艦隊距離我們有多遠?這個公式可以算出來
    宇宙中恆星際的天體距離以光年為單位,動輒數十、數百光年,如果超出銀河系,那就要以百萬光年以上來衡量了。那麼如何測算外星人與我們的距離呢,科學家使用了這個方法,也是最簡單的、古老的視差法,視差法可以觀測恆星的空間位置、得出光度和速度的參考值。
  • 人類測量天體距離是從近到遠由簡而繁的漸進過程,越來越精確靠譜
    望遠鏡、微積分、萬有引力相繼出世,天文臺開始建立,光行差現象、地動現象、恆星視差的測定等逐漸被人們認識,天體測量學成為一門科學開始確立,並被運用到了曆書編算、大地測量、航海指南等方面。從簡到繁,自近而遠,人們在進行天體測量時遵循的就是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萬事開頭難,就先從地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