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高研院召開「二氧化碳和甲烷重整制合成氣」及「生物
5月20日至21日,「二氧化碳和甲烷重整制合成氣」(由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聯合潞安集團及殼牌公司共同承擔的三方合作項目)和「生物熱化學轉化利用」項目研討會在無錫召開。20日,對「二氧化碳和甲烷重整制合成氣」三方合作項目進行了I期結題匯報和II期啟動研討,由趙鐵均研究員分別作了「二氧化碳和甲烷重整轉化制合成氣」和「中試中催化劑的生產」2個工作報告, 唐志永高級工程師作了「重整反應器及過程模擬」的報告。專家根據研究報告、現場審查和討論,一致贊同項目的研究結果並同意項目通過驗收,建議啟動第二階段-中試。
-
每日轉化利用二氧化碳60噸,還能生產20多萬標方合成氣,他們是怎麼...
當全世界聚焦二氧化碳排放帶來的溫室效應之時,把二氧化碳作為一種碳資源來利用,成為了許多科學家追求的目標。近日,全球首套萬方級甲烷二氧化碳自熱重整制合成氣裝置,在山西潞安集團煤制油基地實現穩定運行超過1000小時,日產合成氣高達20多萬標方,日轉化利用二氧化碳高達60噸。
-
上海高研院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要突破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學聯合科研團隊在合成氣直接制烯烴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自然》(Nature)雜誌於10月6日發表了相關成果。其中,上海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化學研究所參與了部分工作。
-
我科學家甲烷高效轉化研究獲重大突破-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團隊日前基於「納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創造性地構建了矽化物晶格限域的單中心鐵催化劑,成功地實現了甲烷在無氧條件下選擇活化,一步高效生產乙烯、芳烴和氫氣等高值化學品。
-
二氧化碳電解制合成氣中試項目通過考核
諮詢熱線:15810440453(同微信)11月20日至23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專家在內蒙古伊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對二氧化碳電解制合成氣中試裝置進行了現場72小時考核。該裝置由碳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內蒙古伊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大學和中科合成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設計、研製和建設,自8月正式開車運行,累計穩定運行1900小時。
-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 權威專家表示,基於我國缺油、少氣、富煤的資源特點,該技術具有很強的工業應用前景及很高的經濟效益,將有利於促進我國煤化工的發展。 據悉,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目前已與山西潞安集團等企業達成協議,擬在催化劑放大製備、反應器設計及工藝過程開發等方面共同合作,力爭儘快實現工業示範和產業化,促進我國煤化工的發展。
-
我國甲烷高效轉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團隊基於「納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創造性地構建了矽化物晶格限域的單中心鐵催化劑,成功實現了甲烷在無氧條件下選擇活化,一步高效生產乙烯、芳烴和氫氣等高值化學品
-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
新世紀以來,我國能源發展成就顯著,供應能力穩步增長,能源結構不斷優化,節能減排取得成效,科技進步邁出新步伐,國際合作取得新突破,有效保障了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其中,天然氣是優質高效、綠色清潔的低碳能源。加快天然氣開發利用,促進協調穩定發展,是我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路徑。
-
我國突破天然氣製備乙烯瓶頸甲烷可高效轉化 被認為將改變世界
5月9日,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該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團隊在甲烷高效轉化相關研究中獲重大的突破。這一研究實現了甲烷高效生產乙烯、芳烴和氫氣等化學品。乙烯、PX等石化產品是現代工業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乙烯更是被視為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此前乙烯多由石油裂解獲得,而從甲烷製備乙烯的工藝路線,至今仍被視為化學領域的「聖杯」。
-
劍橋團隊研發人造葉片 可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合成氣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人造葉片,該葉片可以產生合成氣,而不會釋放二氧化碳。合成氣以一氧化碳和氫氣為主要組分,有時會混入一些二氧化碳不幸的是,生產它會釋放二氧化碳到大氣中。該研究的資深作者Erwin Reisner表示:「您可能沒有聽說過合成氣,但是每天您都會消費使用合成氣製造的產品。能夠可持續地生產它是影響全球碳循環並建立可持續的化學和燃料工業的關鍵步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劍橋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人造葉片原型,該原型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合成氣。新設備包含兩個由鈣鈦礦製成的光吸收劑和一個鈷催化劑。
-
甲烷氧化偶聯和非氧化偶聯制乙烯或將重創中國煤制烯烴
研究表明,氧化偶聯反應工藝的經濟性除與原料氣、乙烯價格有關外,主要取決於甲烷轉化率、碳二烴收率及碳二烴選擇性。要真正實現甲烷氧化偶聯工藝的工業化,要求甲烷的單程轉化率應該在35%以上,碳二烴收率必須在30%以上,碳二烴的選擇性在85%以上。氧化偶聯制乙烯的技術關鍵在於催化劑。
-
科學家發現製造合成氣的新型催化劑 無需700度高溫只需陽光
科學家發現製造合成氣的新型催化劑 無需700度高溫只需陽光 Winnie Lee • 2020-01-09 09:45:36 來源:前瞻網 E2466G0
-
重慶破解天然氣化工重大難題 合成氣製備成本降低20%
華龍網8月21日11時50分訊(記者 李輝) 今日從重慶市科委傳出好消息,重慶市級科技攻關重大專項「天然氣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氣關鍵技術研究與中試」,已於近日順利通過驗收,這意味著我市天然氣化工產品市場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記者了解到,天然氣制合成氣構成天然氣化工的產業基礎,用於製備合成氣的天然氣佔比達80%-90%。
-
中國科學家Chem「背靠背」論文:合成氣高效直接轉化製備芳烴
合成氣作為能源轉化的橋梁可以將煤炭、天然氣、生物質轉化為清潔油品,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石油替代途徑之一。基於中國石油儲量低的現狀,發展合成氣轉化工藝不僅能促進國家的能源戰略安全,也是應對世界化石油能源枯竭潛在威脅的解決方案。在成功利用費託合成製備不同碳數區間的油品之後,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目光轉向合成氣直接高選擇性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包括低碳烯烴、低碳醇等。
-
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有新方法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7日發表的一篇能源論文稱,科學家展示了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新方法。這種用溫室氣體生產燃料的方式,或將能為人類提供一種可持續能源。太陽的熱輻射能清潔且可持續,但是要儲存它卻十分困難,因為電池只有有限的存儲容量和壽命。所以研究人員提出,用太陽光的能量生產燃料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
二氧化碳五大應用領域及重點跨國企業
目前已經實現工業化的二氧化碳化學利用項目包括合成尿素、水楊酸、有機碳酸酯、無機碳酸鹽等、合成高純一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菸絲膨化、化肥生產、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飲料添加劑、食品保鮮和儲存、焊接保護氣、滅火器、粉煤輸送、將二氧化碳注入油藏提高原油採收率,將二氧化碳注入原生及附近氣田增加氣體採收率,以及將二氧化碳注入煤田增加甲烷採收率等。
-
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技術在陝取得新突破
9月19日,記者從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獲悉:該研究所與延長石油集團合作,在榆林成功開展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技術工業試驗,其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催化劑性能和反應過程的多項重要參數超過設計指標,總體性能優於實驗室水平。